COMME des GARÇONS 研究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3-10-4
ISBN:9789862352724
作者:[日] 南谷繪里子
页数:124页

内容概要

南谷繪里子 Eriko Minamitani,學習院大學經濟學部、紐約州立大學FIT(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BM科(Fashion Buying and Merchandising)畢業。曾任職伊藤忠Fashion Syst em紐約特派員、World公司等,擔任海外時尚計畫的開發。曾任《ELLE》總編輯。現為玉川大學兼任講師、IFI講師,致力於時尚教育。共同著作有《東京、巴黎、紐約──時尚都市論》
譯者 蔡青雯,日本應慶義塾大學美學美術史系學士.目前專職口譯與筆譯。
選書及設計者,王志弘,1975年生於台北。1995年復興商工廣告設計科畢業,2000年成立個人工作室,並先後於2008年、2012年與出版社合作,自創INSIGHT、SOURCE書系,以設計、藝術為主題,引介如佐藤可士和、荒木經惟、原研哉、草間彌生、橫尾忠則等人之著作。設計作品曾六度獲台北國際書展金蝶獎之金獎、香港HKDA Design Awards葛西薰評審獎與銀獎,並入選東京TDC。

书籍目录

Ⅰ、COMME des GARÇONS破壞了什麼?
Ⅱ、創造的規則
2-1 衣版的冒險
A不對稱的結果
B斜線,自由的契機
2-2 尚未/已經
A野性的眼神
B未完成,豐富的偏移
C襤褸服的嶄新
D告別物語
2-3 BODY MEETS DRESS
A解體和禁欲主義
B身體的零度
C身體性的咒縛和嬉戲
2-4 時尚設計的真實
2-5 界線上的舞蹈
Ⅲ、商業也是創作的一環
Ⅳ、我是反抗的
4-1 性別的
4-2 強度的檢證
A穿洞
B夾克上的胸罩
C黑的表象
D對創造的決心
4-3 憤怒的性
4-4 超越的性別
4-5 龐克精神
Ⅴ、穿著COMME des GARÇONS
Ⅵ、像個男孩

作者简介

川久保玲為何如此令人動容?
首本剖析COMME des GARÇONS祕密的教科書
從未知的形狀、不對稱結構的衣版,探索她前衛的創造原點——「不明的根源」
川久保玲親自審閱、井上嗣也裝幀設計、官方認可決定本!
「我喜歡惡搞布料。」
「我想要設計前所未有的衣服。」
「我不是進行破壞,只是附加嶄新解釋或可能性而已」
「與其遭到漠視,不如遭到貶斥。」
——川久保玲
羅蘭巴特在《流行體系》一書中指出:
「能夠閳述樣式的字彙只有兩個:一是『流行』,一是『過時』。」
承認西方時尚中不存在的事物是流行,等於承認自己以往架構而成的事物是「曾經的流行」,
也就是過時,意味將自己的時尚逼上死路。
從1982年至今,COMME des GARÇONS飽受褒貶兩極的評價,
既有熱烈的支持,認為「時尚界唯有川久保玲是萬丈光芒的」,
也有嘲諷訕笑,認為她「沒有見過世面」。
這類極端的評價,或許是前衛的宿命。
川久保玲(Rei Kawakubo),1942年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是受嬉皮文化洗禮的世代。遊走在時尚和藝術邊界的川久保玲,自小未曾碰觸也從沒受過正式的服裝設計訓練。1969年,在原宿公寓的一室中,她和兩位工作者開始公寓品牌「COMME des GARÇONS」,1973年成立公司,至今除擔任主要設計師之外,同時兼任總經理,以企業家之姿面對品牌經營。她的店面沒有櫥窗,也沒有窗戶,對不認識COMME des GARÇONS的人而言,完全無法預測店內擺放哪些商品,這是前所未見的商業模式。通常應該開放給大眾的時尚系列作品發表會,她也將出席貴賓嚴選到只剩五分之一,可以看出她刻意回歸封閉空間的決心。不曾為了擴大企業規模而增開店面,也不利用知名度、多元化,開發一般消費者容易接受的商品,更不進行多品項的授權事業,她的經營方針在於防止形象的無限擴散。
1981年COMME des GARÇONS進軍巴黎,82年的時裝週是她在國際舞台綻放光芒的起點,《紐約時報》以「日本襲來的新浪潮」讚譽她和同期展出的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黑色」、「破壞」、「不對稱」是COMME des GARÇONS的特有風格,COMME des GARÇONS是西方服飾體系與日本文化的混血產品,在外形上強調平面及空間構成,在結構中融入現代的建築美學概念,纏繞人體的多層次結構,以及抽象的平面圖案設計。她的構思源頭不是來自於穿著衣服或是裝飾著衣服的身體,而是設計衣服本身。穿上衣服後看起來知性或是性感她也從不在意,重要的是穿著COMME des GARÇONS所呈現出的「接受嶄新事物」、「具有自由價值觀」的獨立精神。在創造的現場,她始終保持著身體的零度,穿著主體不存在的冷酷觀點,彷彿規範穿著者,同時亦為遏止設計的僭越。這可說是川久保玲的美學,也讓她成為全球服裝設計師中最前衛的女性。1983年川久保玲獲得每日新聞時尚設計獎(Mainichi Fashion Award ),1987年獲得美國時尚技術學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榮譽學位。
被稱為「破壞主義者」的川久保玲,是針對西方時尚第一線根深柢固的製作偏見,拋出最激烈質疑的設計師。可是她究竟破壞了什麼呢?是樣式體系、時尚的美學規範,還是女性性的神話呢?本書並非探討川久保玲究竟破壞了什麼,而是探討川久保玲打算創造什麼,來循序檢證COMME des GARÇONS。我們將面對的第一線現場,存在著「創造」行為和「破壞」行為,這種表裡一體的關係。在面對現場時,我們是否還能夠持續稱川久保玲為「破壞主義者」呢?……這些問題都將在書中一一解答。本書同時公開川久保玲長達22年間的創作活動實績和特徵,展開從嶄新的設計論證到身為企業家的獨特經營策略、行銷理論,是最接近川久保玲身為尖端時尚產業經營者面貌的「COMME des GARÇONS論」決定版!
名人推薦
南谷繪里子 前《ELLE JAPAN》總編輯─剖析
井上嗣也……COMME des GARÇONS企業形象藝術指導——裝幀
安郁茜 建築師
許舜英 奧美時尚 首席創意長
馮亞敏 喜事國際時尚集團執行長——推薦


 COMME des GARÇONS 研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在翻看此书前半部分的时候,我是带着崇敬、膜拜的心态读下去的。因为川久保玲,听到太多人提起,就像一个神话。而事实,她也确实做出了在当时看来一些不可思议、颠覆传统的作为。尤其是其中关于性别的超越。我们总是将自己限制在自己特定的性别当中,却从未想过去超越它。而事实上,拆除这些框架,我们就能释放封闭已久的无垢之性,去重新认识、审视自己。这些带给我的启示是宝贵的,我们如何拆除旧的认知,去重新认识一件事物。但越往下翻就越让我觉得是否是自己在钻牛角尖。当时川久保有一季走秀采用的是全黑,颠覆了当时欧洲满城尽带花花色的境况。川久保在随后的采访中也说,喜欢黑色,觉得黑色是属于自己的颜色。(这有点类似于之前在杭州叫做“匿名女性”的展览。当时的女人们,穿得花花绿绿,大多只是为了在别人眼中呈现某种期待的影像,说白了就是取悦他人、迎合他人。而这个时候,川久保的出现,用可表现的行为力表达冲破这些枷锁,寻找自我,唤醒沉睡的个体。)并且她表示,黑色是孤傲的,强调个人的,黑色必须永远是孤挺在虚渺空中的颜色。随后,欧洲刮起了一股黑色潮,一大拨的人开始穿起黑色的“外层皮肤”。于是川久保便宣称黑色已死,而不再使用。于是我便 开始怀疑,这究竟是不是只是为了和他人不一样而不一样。又或者是,黑色如此具有特权性,具有前卫感的色彩,那么当它变得泛滥的时候,就不再能体现我的前卫,因此而舍弃。也就是说,当它烂大街的时候恰恰就变成了匿名的东西。但作为一个对你有着特殊意义的颜色,并不是说别人不懂这层特殊意义而使用它你就开始封闭这个彩色。说到这一点,也是设计与销售的一个矛盾点。就好比川久保,既要确保销售性来维持正常经营,又需要独创性切能被人们接受。也许也正是因为此,才产生了如此多的小众文化和产业。我们并不觉得所有人都能接受我们的产品,但我们知道有那么一小拨人是和我们心灵相通的便足够。而恰恰是在慢慢被大众所熟知之后,这些小众便成了大众的装逼利器。我们既开心与销售额的增长,又担忧于这些群体中的一大部分仅仅只是随波逐流而已。但作为一个学设计的人,其实也完全可以理解。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设计是独一无二的。而这究竟是来自于你的内心还是为了不同而不同有着微妙的差别。但川久保不断的追求再追求,不断寻找新的突破寻找新的可能,永远宛若少年充满好奇的眼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最后,又想形而上了,很多东西的解释都是人为的,每个人的对于事物的观点看法都不尽相同。没有必要纠结于此,你有你的感悟便好。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某淘宝爆款让川久保玲变得「平民」化,再读这本算是对整个品牌较为概括性介绍的书籍,顿觉一种恶趣味。因其「贫穷风格」而在八十年代初、代表奢华的巴黎时装周杀出新路等品牌历史,以及对创作规则、时装哲学的提炼,都十分在理。尤其对于历史背景的介绍,对于时装外行如我,甚为新鲜有趣有用。只不过时装始终是视觉的,如能有更丰富的视觉资料和视觉研究,也许本书的立论会更具说服力。不知如今流行的各种时尚博主,是否会如作者一般,读读罗兰巴特、鲍德里亚德呢?真的读过,大概也无法坐拥几十万粉丝了。
  •     讀的是台版中文譯本 還是王志弘工作室設計的
  •     不会做生意的少女不是叛逆的打板师
  •     时装风格分析及品牌历程梳理都很到位,彰显功力,商业方面的章节就水过鸭背,材料和说服力都不足,可能作者本人页没太想明白玲姐如何赚钱吧。
  •     看了之後對設計的認知有刷新 東方人的設計思路畢竟和西方不同 文化便就是不同的。
  •     也不是恶搞布料,希望自己的思维永远鲜活,创造、批判性表达得以永远坚持下去
  •     川久保玲一贯的破落与赤贫风格,正如费加罗报【就像被原子弹轰炸之后的废墟!】一样(为这个描述拍案叫绝一下)。即便深入人心的印象仍然停留在有眼睛的可怖大红心(呵呵呵),这位大师也有一套自己的说法:【鎖住身體的輕盈和自由行動,穿著者必須反抗掙脫這項束縛】,还是蛮有趣的。
  •     身体为世界而开放 在和世界[共同存在]当中 发现新身体 进而不断创造 永不结束的舞蹈
  •     宛若少年。
  •     乾貨有 比較少
  •     贫穷趣味的高级版。与其说是为了增加身体的抵抗性,还不如说是川久保女士没有受过良好的专业性训练的投机行为。五年前会奉若圣经的东西,现在看到了嫌弃。不知是我的退化还是进步。不过实际上,我想看的是传记而已。
  •     意猶未盡
  •     唐霜小姐最近在评论先锋时装时用到了“尴尬”,因为曾经因要反叛一切俗套和惯例的先锋设计,本身已经成为设计上的俗套和惯例,它诞生的本旨已经不成立。留恋于先锋的姿态只是自欺欺人,而以街头文化和青年文化发翔的时装也差不多会遭遇此境地,讽刺才是后现代最真诚的主题。那我借用96年川久保的访谈来回应唐小姐,“我喜欢黑色,觉得这是属于自己的颜色,所以一直以来都选用黑色。可是,选用黑色就是崭新,选用黑色就易销售,每个人都选用黑色的话,就再也没有意义了。如果失去这些意义,我只好割舍。” 而消解讽刺的唯一途径便是切断和故事关联的概念式构思,这是冒险,不但需要设计师对外界变化的敏锐感知,还需要设计师强势的决心,在这点上川久保算是一个。
  •     时尚本来就无甚生趣好落在笔上~ 大学生译笔实在不敢恭维~
  •     说是研究,其实就是解读
  •     很浅显表面地表达了对川久的溢美之词 书的内容并不值这个价钱 不值得细读
  •     当初收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好贵啊~~这么薄一本书80块钱~~并且由于习惯不同,台版的书看起来好累 几度拿起放下,但最终看完的时候不得不说,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     很详细,开始认识Rei Kawakubo
  •     譯文蠻暗澀難懂的,圖片資料多一點就好了(翻到尾頁發現書籍裝幀是王志弘老師,有點驚喜
  •     哦我的天。原来是这样。
  •     和别人不同才会显得特别酷吗?
  •     |少年性|一词其实隐藏着残酷,就是少年不知倦怠为何物的好奇心所蕴含的残酷。
  •     “comme des garçon一词,听来具有柔美和轻快之感,充满着诱人的吸引力,令人想起不知疲累为何物、年轻、天真、耀眼感性的炫目时期。这段有限的绚烂少年时期,无论是对生命怀抱的矛盾,不知世间疾苦,或是天真烂漫,都能够获得谅解。而这种目眩迷濛的光芒,总令我们徘徊其中,流连忘返。”
  •     像一篇学术论文,加上竖排与繁体字,并不易读。有时会略嫌作者行文啰嗦,而且配图太少。不过对于COMMEdesGARCONS和服装的研究着实深入,不禁会联想到许舜英的文章。
  •     深刻,难得的时尚书籍
  •     其实说到底都只是高级形态的贫穷艺术,但就像书中所说的Comme des Garcons一词,听来具有柔美和轻快之感,充满着诱惑的吸引力,令人想起不知疲累为何物、年轻、天真、耀眼感性的炫目时期。live free,die strong,Comme des garçons.
  •     「尝试实验的人通常必须接受责难的洗礼。意欲颠覆长久承继的传统,必须通过以正统自居者炮火攻击的考验。」、「设计在呱呱坠地之后,就已经过时,在不断直奔死亡的运动中,为了持续更新最新款式,Comme des Garcons必须永远都是朝气蓬勃的少年,不断重生。」——《Comme Des Garçons 研究》 PS:看完之后对这个在时尚界独树一帜的品牌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玲姐简直是女汉子!另作者南谷绘里子的文笔真心牛!
  •     翻譯欠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