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猫》书评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
ISBN:9787805672298
作者:夏目漱石
页数:379页

我是猫

  “咱家是猫,名字嘛还没有。”这句话已经成为了夏目漱石代表句子。而夏目漱石也是我最喜欢的日本作家(仅次于川端康成)。此书已读过许多遍,感觉还真微妙。  最初买此书时原因也许只是因为我喜欢猫。其实第一次看时觉得这书有什么看的,信马由缰,聊天侃地,根本没有一个主题,倒是几个片断令人无法忘怀,吃年糕,学生们打棒球,以及最后的醉酒死亡。但经过几次后便觉味道,所以也就喜欢上了他以至于把能看到的他的所有作品都看了,但还是喜欢本书。  情节极为松散,也许是因为连载之故,仅以一只刚出生的小猫的口吻讲述着一个个故事与场面。从这点看非常有西方流浪体小说的特征。  而猫的主人以及亲友们,都算是下级知识份子,主人是中小学教师,而时代则是日俄战争过后。按说日本正大踏步走上强国之路,只是在书中除了几次提到旅顺口大胜外,几无反映,甚至感觉口吻都是冷眼旁观,略带嘲讽。似乎这是日本知识份子的一贯行为,“百无一用是书生”在日本怕也是如此。除了某些狂热的者外,大多数日本知识份子似乎并没有融入大日本帝国的光荣和梦想中,书中甚至还有嘲笑“大和魂”的片断。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夏目漱石是持不同政见者,他仅仅是一个孤独的知识份子(旁观者),其实就算是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我也感觉到同样的味道。也许这就是知识份子者内心孤独的写照吧。  书非常不错。

它说

看到一半的时候我想猫会不会被杀掉,最后的结局是喝醉了淹死。。呃。。=。=一直觉得猫懂很多。午后猫眯着眼打盹,我叫它猫,它睁开眼回我一句喵,似乎在说怎么了?----------------------------------------------------------------------------------说不清这是痛苦,还是欢快,也弄不清是在水中,还是在客室。爱在哪里就在哪里,都无妨了。只觉得舒服。不,就连是否舒服也失去了知觉。日月陨落、天地粉齑!咱家进入了不可思议的太平世界。咱家死了,死后才得到太平,太平是非死得不到的。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谢天谢地!谢天谢地!

一只特立独行的猫

真的是没想到日本文学可以这样幽默,风趣;一直以为日本文化像日本人一样的刻板,紧张而拘束,但是漱石先生太逗了(虽然村上春树的书也可乐,可他毕竟是在美国影响下的日本长大的,时代不一样嘛)。他的文笔的犀利,轻快而对世事又如此洞悉,让人在这书里看到愤世嫉俗而又无可奈何进而快被逼发疯的他。将漱石先生与书里的主人公苦沙弥的相比,真的好笑,能够这样嘲讽或者说深刻了解自己的作家,他也算名列前茅吧!书名更是点题啊,我是猫。他在猫的躯壳里用自己的眼睛看着这个世界,这是猫看到的人世,更是他眼中的生活。委身于猫咪的漱石很可爱。呵呵!

大晚上边看边笑

不应该选择半夜看这本书,居然边看边笑。不想这样,因为室友在睡觉,不管是打扰到别人还是让别人以为我是神经病都不好。所以真的想笑的时候就拿被子捂住嘴。由此可见,我的笑点有多么低。我觉得写一出悲剧,让观众从头笑到尾是比较困难的,这本书恰好做到了。以猫的视角来看人的各种荒诞,悲剧在于它所见的情景我那么熟悉。如果把现实当做闹剧而去转而投生于心灵的解脱与超越,我觉得是不可取的,好像心学什么的。这么多年的教育让我觉得理性是好的,存在的意义肯定不是抛弃现实。

猫之瞳孔

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其凌厉的笔锋和尖锐的批判力,还有深入人心的文字力。1翻译于雷 借用前面一高人的话说“ 翻译有时须要掺点水分“。我觉得于雷的翻译恰到好处,平易深刻讽刺力极强。2作者夏目漱石 作为日本的国民作家地位堪比中国的鲁迅。作品有所启发人心也是理之所在的。《我是猫》作为开山之作连载于《子规》并深入人心无不说明它已经震荡冲击到日本当时的社会现状及隐蔽其中的狭隘国民性 触及到日本人的内心。 3我是猫 开头的那句经典台词 :“咱家是一只猫。名字吗 。。。还没有。”透出一种不卑不亢,谦中有傲的强势昭示。然后以猫公之见闻所感描绘了金钱主义之上,道德糜烂,盲目西化的社会病状。其中代表人物——教师苦沙弥,一个受到学生百般调侃戏弄,对家庭和社会冷漠却对着一些打着文人雅号的艺术之流儿牢骚取乐,鄙视金钱权贵的主人公。这也注定了他的社会定位必是边缘人无疑。正是因为他不入世俗,缺乏崇洋媚外的精神行动,又不屑于趋炎附势,逆“文明”之大流,所以不自觉的步入社会后尘。4猫之失足 “死亡是万物的归宿,活着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猫公只有用这种近似自我安慰自我垂怜的厌世哲学作为自杀的理论支撑。猫公掉到酒缸挣扎一阵选择了放弃生命。。。可怜的猫公,这双洞穿人类世界纷纭内心的眼睛最终不能启动了。厌倦了洞察社会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或者是没有什么值得他期待的了吧。

无厘头 深刻 幽默 讽刺一体的 我是猫

咋家是猫……我是猫的故事,就这么开始了。夏目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写长篇小说,只是在报纸上发了开始的一篇。没想到观者云集,于是便写了下去,成为日本文坛的一朵奇异之花。一只无名小猫做了这书的第一视角,谈天说地讽刺一切,一切都不放过。里面许多无厘头的桥段是我的最爱比如寒月的小提琴事件——秋日艳阳火辣辣苦沙弥的三个千金拾掇酱汤事件鼻子夫人……苦沙弥写的百字小文更是被我惊为奇文这本书 基本每年读一次 每次都笑翻据说夏目还有神经分裂症而我对一个分裂症患者的书如此有同感当然也离分裂症不远了……

关于《我是猫》

最近读了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一位享有盛名的作家,他的一生都对明治社会(1868-1912)持批判态度,《我是猫》便是他反映这一思想的代表作。《我是猫》的语言辛辣幽默,读起来轻松有趣,但作者在调侃的笔锋中却藏着锐利的眼睛,对明治社会半吊子书生的讽刺针针见血。作者以一只充满智慧的傲娇的猫的口吻,批判了以苦沙弥、迷亭、寒月为代表的明治时期的知识分子。他们受西方思想的影响颇深,一口一个希腊如何,欧洲如何,却都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或张冠李戴,或信口开河,认认真真地说着许多荒唐话,得意洋洋,但午夜梦回,似乎也有摇摇欲坠之感。作者所怀疑的,就是这种不牢靠。这怀疑的背景,是日本正处于对西方文化的亦步亦趋之中,其实牵扯到一个十分形而上的话题:人类文明的发展总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亦步亦趋,即欠发达地域对发达地域的借鉴和模仿——最突出的即是三次工业革命,所谓“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每个人都处在无意识地“走老路”的进程中,走得心旌摇曳。但假如,我是说假如,这条路从一开始就是偏离轨道的呢?卡夫卡认为这个世界不过是上帝的一个“恶劣情绪”,而我们都“误入了其中”。即便这个世界是合理的,也不能证明在世界中的第一批开拓者就是正确的。当然,人们不断用演绎法论证了自身的正确性,在夏目漱石的眼中,这多少有点当局者迷的意味,正如错付终身的女人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幸福缝缝补补,人类也只是这样兴高采烈地得过且过。写到这里,发现《我是猫》就像是《荒原狼》的一个孩子(尽管二者几乎创作于同一时期),《荒原狼》里写道:“也许整个人类生活都只是一个大错误,是源初之母的一次剧烈而失败的小产,是自然的一次狂乱而严重失误的尝试。”猫也好,狼也罢,都是以非人的眼光对人进行怀疑,对世界重新宣判,但夏目漱石只宣判明治时期的日本,黑塞的目光却触及更为普遍的深远的内核。村上春树在《5月的海岸线》里把移山填海而建的公寓大厦比作一望无际的墓碑和巨大的火葬场,他走在海岸线早已节节败退的防波堤上预言:“你们终将崩溃消失”。

有的段落有趣

见仁见智吧。这本书我看得很吃力,跳着阅读。不是很喜欢。能看出日本在明治时期的特色,那时代日本学者的生活状态。个人认为是夏目漱石对自己生活状态的白描。那只猫是相当有趣的,贼兮兮的。说起来,我最喜欢的还是猫咪最后仙去的场景。饱醉失足溺水而亡,哪里是死,真是成仙去也~

吾辈是猫

这不是一只普通的猫。咱家不是一只普通的猫。做个梦。“一天下午,咱家照例在檐廊下睡午觉,梦见咱家变成了一只老虎,对主人说‘拿鸡肉来’!主人说‘是’!便站站競競地将鸡肉拿来。”梦中已变老虎的猫,主人仍旧是主人。与其说珍野苦沙弥是夏目簌石,不如说夏目漱石是猫。“主人吱吱地吸烟,心里却在嘀咕:‘扯谎’”。全知视角?是猫吗?是猫?不知是夸了猫,还是贬了人。道理却一点点被阐释出来。命是什么?夏目漱石这样解释——命是生物到至欢时,跌入万丈深渊,然后开悟——“遭到如此厄运,全怪我一心盼着从水缸里逃出命去。若能逃命,那是一万个求之不得。但是逃不出去,这是明摆着的。明明知道逃不出去,却还幻想逃出去,这未免太勉强。勉强硬干,因此才痛苦。无聊!自寻烦恼,自找折磨,真糊涂!“咱家死了,死后才得到太平,太平是非死得不到的。”“月儿栽西,银色光如练,但已瘦削,宛如半裁信纸”。于雷先生流畅的译文如泉涌,无法看漏神的一滴。《我是猫》,至今看得最认真的外国小说。读厚本的乐趣就在时间的堆积中慢慢涌现。之前喜欢说“慎独”,现在可以换一种说法——“虽然被盯得不到一分钟,但觉得再这样被他盯下去,是会减少寿命的。忍无可忍,决心从柳条包后蹿出,可就在这时,卧室的门哗的一声开了,恭候多时的梁上君子终于出场”。

《源氏物语》是我对日本文学了解的起点,不过这个起点似乎点形式化,这本大部头的文学巨著,终是把我的信心打击了一下,最后只是草草的读过了简介而已,却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而《我是猫》就像是一个我路过无数次的小店,店名是我爱的词语,却没有勇气走进去一探究竟,只怕是进去后毁掉了我满满的期待。没错,爱这部著作,最初只是因为这个猫字,不知道自己是从何时爱上猫这种动物的,喜欢它的慵懒,喜欢它的挑剔,喜欢它的优雅,喜欢它的狡捷,喜欢它的敏感,喜欢它那种洞悉一切却又对什么都不所谓的态度,不知何时起,自己也开始变得像猫的秉性了,越发的喜欢这种动物,不过也只是停留在喜欢而已,不去触碰,因为怕真正接触时很多的幻想就会被现实击得粉碎。也是同样的原因,很多第一眼就喜欢的东西,反而下意识的越发远离,就如对《我是猫》这本书。对于作者,对他的印象停留在柯南里有人做假币而找画家画他的头像,其余的恕我冒昧,真的就一无所知了,甚至不知晓《我是猫》是他的作品。其实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一直都是这样,喜欢某些书,喜欢某些音乐,喜欢某些电影,喜欢的永远都是作品本身而已,作者,导演,演员,歌手,作曲,这些人和我喜欢这些作品本身是无关的,包括里面的人物,每次我可以完整的叙述我看过的书或电影,却很少说得清里面的人叫做什么。这次有幸拜读,实属意外。本来是去图书馆找林徽因的作品集,却机缘巧合的在刚刚换回的书里发现已经破旧不堪的它,书皮已经是后补上的手写的名字了,很讨厌不爱惜书本的人,拿起来细细的抚摸,就不想放下了,也许,是它觉得我有一段时间没有去关注它了,告诉我该开启这扇门了。这本译本里,译者用了“咱家”这个词来代替了猫,显示了猫略显骄傲却又些许自卑的情绪,我似乎可以想象出,那只猫,微微的眯着眼睛抬着不太漂亮的脑袋,摇摇摆摆的尾巴垂在身后,神态自若的说着:“咱家是猫”,眼睛中闪过一丝怯懦,仿佛生怕这一声明便使自己在别人眼里跌了身价。它的主人苦沙弥是个无所求的先生,他很满足于每日碌碌无为的小日子,他不为生活什么的抱怨,总是回去书店买各种他在上面睡觉的书籍,总是喜欢装作什么都知道的样子,有些迂腐,却不愚昧,看不上是金钱为救世主的资本家,看不起为了所谓的生活什么都愿意做什么人都巴结的人,喜欢那群和他一样很不着调的朋友。其实,苦沙弥先生不是不作为,只是这世界容不得他的作为,即使他这般的与世无争,也会因尖刻的语言得罪人,对他实施幼稚到可笑却能让他掉进去的报复,没办法,我们的先生有时候就是会很如同孩子般的随性而为。但他终究不是作者看得上的人吧,明明很怯懦也要觉得自己是大丈夫,明明很无能偏偏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明明对很多事情都是一无所知也要装作参透领悟了,他就如同人性中的怯懦面,很多事情都不敢去面对,宁愿相信欺骗了自己别人也就被骗了,可他却还是有着学者的愤世嫉俗,即使他在虚伪却终不会为了所谓的权财而折腰,他并不出色,他也不高尚,他也会为了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推荐人的名单里而高兴,可是他却永远都做不到为了金钱出卖他仅剩的尊严,丢掉他对着世界的客观的评价,对大鼻子夫人的讨厌,他会去掩饰自己在学术方面的不足(我觉得可能是因为那是他唯一觉得可以拿出来和人一比高下的了),却绝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而迷停先生,仿佛永远那么的不着调,总会扯出一堆毫不相干的话题,你却能从他那看似玩世不恭的态度,看似嬉闹笑骂的话语中感到那种深刻的讽刺,他有渊博的学识与见识,而这为他的各种玩笑提供了绝佳的土壤,可是他对这个世界从不直说不满,只是用别人或懂或不懂或装懂的语言和这个社会反抗者,可终究止步于语言而已,多了也不会去做的。独仙先生,就如他的名字一样,仿佛看透了一切,这世界如何似乎早已与他无关了,独善其身,只要我觉得我还是明镜的,其他的泥泞与我何干呢,其实也只是无奈之举吧。寒月似乎是这里唯一较为正常的把,其实他又何尝不是对这世事有着太多的不满,只是他更明白自己需要在这样的社会中社会是无法改变的世事,唯有接受,保持着内心的意愿,只是去接受罢了。这是个无奈的世界,在看似平淡的生活,风趣的对话中夹杂着太多的无可奈何了,多到他们无法自我言说,只能通过一个对所有的一切都似懂非懂的猫的口中说出而已,其中的几多情愫,只能你自己去体会了而已,看到的都是你自己的内心~~~我是猫

夏目漱石

尽管夏目漱石确实对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捻熟得不行,他的《我是猫》依旧给我相当古韵古风的感觉。当然是用不着拿陈平原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来硬套(书中从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叙事结构三方面来谈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之不同),只消粗疏地读上几行,书中的境界一下就出来了。与其说它是一部现代主义的作品(同时已经出现了《道连·格雷的肖像》这样不得了的东西),不如说它是跟《巨人传》类似的巨著。真是可以跟《巨人传》平分秋色啊,就情节来说,两者都相当清淡(或者说就根本没什么情节,即使有,也不过是为了说点什么造个语境);人物的类型很具有典型性,而主要是通过语言展现的,人物的出场没有什么更精致的安排,几乎有些随心所欲;结构松散,有点漫话的样式,虽则一个写了很多年一个一蹴而就,但两者皆是如此;语言精致细腻,每每引人入胜。漱石真是个很会说话的人呢。主要由对话来表现的作品一般总有很多要抒发的东西,《魔山》也是这么样,不过它虽志存高远,语言却拘禁压抑。它是相当现代的小说。《我是猫》的语言则活泼豁达。书中再一次展现了巴赫金“众声喧哗”的场面,也有力地突破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一瓶颈(看来“复调”小说未必是陀翁的原创,很有可能是一种传统呢)。书中有不下二十种相互冲突的见解,却没有一种得到作者的肯定(也没有得到否定的)。这种种见解都基于对当时各种思潮的借鉴或“戏仿”,在书中却都获得平等的对话的地位。即使自尽于华岩瀑布的漱石的学生(书中说该生“苦于万象不可解”,另一说他当时怀揣着《少年维特之烦恼》哩)也未占有特殊之地位,仍旧与别种观念并列于字里行间。正是由于这种活泼豁达的语言,《我是猫》才更像是一部古书,更有些高山流水的风范。整部小说充满了率性的幽默,在结构整齐的现代小说中,这种不计成本的调侃往往是要被割舍的。最后一部分讲到水岛寒月学小提琴的经历,真是太啰嗦太可爱了。大家就这么絮絮叨叨一直到快要结束。从学小提琴到忽然讨论生之意义,没有过渡,显得生硬,这确是本书一大不成功之处,可见就结构的创制来说,技巧上还有相当不成熟的地方。小说的结尾也显得相当匆忙甚至草率,或许漱石终于厌倦了写作吧。我对结尾是很不满意的,但一部小说只是一面镜子而已。就阅读的快感来说,它超越了相当多声名显赫的作品。真是一部相当古色古香的经典。2006-08-11

用荒诞的方式说真理

漱石不是猫,但为什么用猫的视角写出的文章令人称奇?他的描写的确很形象。比如说小猫玩年糕团,爪子被粘住了,它上蹿下跳却始终无法摆脱这团可恶的东西。这个情节是我觉得颇为生动的一个。但他为什么要通过动物的口吻来叙述呢?原因很简单,同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一样,假借某个名号来完成自己的想法。它说:“看样子说不定整个社会便是疯人的群体。……当疯人们孤立时,到处都把他们看成疯子;但是,当他们成为一个群体时,有了力量之后,便成为健全的人了。”他的意思是说,疯人才是正常的人。只是他们是少部分人,因此被大部分所谓的“正常人”当作疯人了。乍看感觉荒唐,但用另外一种方式想想就觉得颇有一番道理。少数正直的人被多数不正直的人围攻,结果可想而知,必然是少数人被圈为另类。这让我想到了文革。虽然与题不符。漱石在写作该文时,已是神经衰弱状态,但正是这种状态,让他的创作更有色彩。正应了司马迁笔下的一句话:“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当时正是日本社会躁动时期,漱石并不如其他人那般狂热,他冷淡地对待种种现状。《我是猫》是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的宣泄。其中的几句话,我觉得放在现代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如:“咱家不清楚使地球旋转的究竟是什么力量,但是知道使社会动转的确定是金钱。”“圆滑的人滴溜溜转,转到哪里都顺利地吃得开;而有棱有角的,不仅干赚个挨累,而且每一次转动,棱角都要被磨得很疼。”通观全书,漱石的确是个博学的人,他用了很多典故,其中也有中国的古诗文。这本书我在学校里来不及读完,后来回家才读完。读罢,回味无穷。这些是我浅显的观点,还请各位多指教。

敏感,你是知识分子的名字

作者以猫眼写人类社会,使小说得以撇开一定的社会成见,以其充满离奇的想象,鞭挞和嘲讽当时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小猫寄居的房屋里住着一个奇怪的主人,他喜欢拿着一堆晦涩难懂的书籍假装欣赏;尝试过诗歌、绘画等高雅艺术却失败;社交面极窄,左邻右里的关系都处理不好;作为英语初级教师也普普通通;他的性格固执、暴躁,却也有读书人的迂腐、怯懦。苦沙弥深受胃病所扰,与妻儿子女的关系不愠不火,由于身居陋室而又自命不凡,因此被街坊称为“本世纪难得一见的怪人”。猫儿正是在对主人家为数不多的访客的观察和主人如何处理与外界的冲突中形成了对社会的看法。理所当然,苦沙弥所交往的都是些知识分子同学:喜爱胡诌八扯但又有一定文学素养的迷亭先生;文质彬彬,痴情艺术却纠缠于恋爱的理学士水岛寒月;话语中带有出家人的迷幻与飘逸,但却过分关注自我的八角独仙:和主人一样,他们都是在人格中充满矛盾的读书人。放在明治维新的大背景中看,小说反映了在世风日下、人人追名逐利的社会中知识分子的无奈与彷徨。当时日本人的价值观正经受着西方的冲击:一方面,追求学问还是追求名利的问题考验着他们;另一方面,社会上富人的种种现象又刺激和嘲讽着他们。于是,他们各自形成了各自的独特性格:主人鄙视实业家,在自己的空间里固执地过着自己的生活;迷亭先生在不断地与他人胡扯聊天中得到解脱;寒月想娶实业家金田先生的女儿,但终究未能如愿;独仙先生似乎深得东方哲学观的深邃,要求自己以“消极”的方式修养心灵。如果联系夏目漱石先生的个人经历来看,这几个在大变革环境中艰难度日的文人何似他本身呢?也许书中诸位的性格正是反映了夏目漱石内心微妙的各个方面吧。他本人幼年不幸被生父抛弃,正像小猫一出生就茕茕独立一样;而晚年死于胃溃疡,就如小说中女主人说苦沙弥“终将死于胃病”;而对东方人生观的理解与向往,他又与独仙先生有几番神似。“一定的社会意识反映着一定的社会存在”。在经受西方思想的洗礼中,总有些敏锐的心灵忧虑着他们眼前所见到的,惋惜着他们背后所失去的。夏目漱石先生的早逝是我们的不幸,但他所遗留下来的文学瑰宝,却为一代又一代人所诵读、赞赏。

咱家是猫,你们这些人类

“咱家是猫。名字嘛······还没有。”读完小说,重新看这开篇的句子,似乎都能想见猫说这句话时神气的表情。请想象一下,若是你家的猫开口说话,是不是也是这个腔调?这只没名没姓的猫,正是小说《我是猫》的主人公。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我家的猫就在我身边趴着。偶尔抬头,瞥一眼,她那副不为任何事物所动的表情,竟徒生出心虚的感觉。莫不是她也在悄悄地观察着我?我朝她探究地看了一眼,她伸了个懒腰,回了我一眼,就迈着猫步走开了,徒留我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我竟觉得她此时的内心独白是“你们这些愚蠢的人类啊!”不得不说,夏目漱石先生笔下的猫,形象实在是太深刻了。作为一只被抛弃的小猫,在主人苦沙弥决定收留他时,他说咱家便决定以主人之家为己家,对的,是他自己决定留下来的;刚刚落脚时,除了苦沙弥,家里其他人都讨厌他,迫不得已尽量争取陪伴在主人身旁,还要声明并不是因为对主人格外钟情;在与车夫家的猫大黑相处时,他知道抓住大黑傲慢的弱点,虚以委蛇,在大黑的威风面前表示心悦诚服,这样大黑就成了最好摆弄的猫;还有偷吃年糕牙齿被黏住,尝试抓老鼠却被老鼠耍得团团转······。在属于他的猫的世界里,他闲庭信步,悠然自得。小说中的猫先生,处处装人,觉得自己也是人类中的一份子,而他眼中的人类,一言以蔽之,很多时候,是硬要自寻烦恼。他看主人的朋友下棋,从中得出结论:棋子儿进退维谷的命运正标志着人类的本性。人,喜欢把海阔天高的世界用小刀零切碎割,画出自己的领域,并在其中画地为牢。只在固守立足之地,任何时候也不越雷池一步。”确实,这只猫先生,在观察人类方面,见解独到,像这样发人深省的感悟,还有很多,令人汗颜,有时候都不得不佩服他拥有的智慧。被咱家形容为品格低劣的牡蛎似的主人,整天泡在书房里,从不对外开口,却装出一副唯我达观的可憎面孔;终日无所事事的迷亭,喜欢夸夸奇谈,唯恐天下不乱;研究个力学可以扯出一段自杀史,为了研究青蛙的眼睛,曾一度打算花十年时间磨玻璃球的寒月······苦沙弥家上演的一幕幕日常和故事,就这样被一只猫记录了下来。作者以一只猫的视角和活动范围,将故事发生的地点固定在主人苦沙弥家,这就有点像是独幕剧了。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固定的场景,来来去去的几个人,在他们一次次看似荒唐而又毫无意义的讨论、争辩中,让人们窥见了那个时代的面貌。郁郁不得志的书生,富有而近乎无所不能的实业家,恰是日本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小说创作于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作者本身则出生和成长于东方文明中,成人后,价值观已基本成形,却遭遇了资本主义与东方固有价值观的碰撞,一方面强调个性的解放与自由,另一方面传统价值观又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两种文化的夹缝中,以苦沙弥为代表的一群知识分子,他们想要挣扎,却又无可奈何;只能顺应潮流,却又心有不甘。猫先生说,“人们似乎悠闲,但扣其内心深处,总是发出悲凉的声音。”这只自诩聪明过人的猫,因为贪嘴,偷喝啤酒,掉进了水缸,最终还是丢了性命。于雷先生翻译的《我是猫》,用“咱家”作为书中那只猫的自称词,最一开始的时候,有些不习惯,总有一种公公乱入的感觉。但看到后面,却发现,咱家这个词,若是从这只猫的口中讲出,真真十分贴切。“咱家是猫,你们这些人类!”


 我是猫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