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意义来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98
ISBN:9787108003836
作者:[奥] 维克多·弗兰克
页数:279页

内容概要

弗兰克(Viktor E. Frankl)
是一位精神官能学及精神分析学教授,以创作「意义治疗法」闻名于世,对心理学界的影响及贡献至深且巨。纳粹当政期间,曾被囚于集中营内,忍受种种非人待遇而终获生还,因而对存在的痛苦、挫折,及现代人特有的焦虑与空虚感,特别关注。其见解深锐而透彻,为心理学注入前辈诸大师所疏忽的人道精神,开创了心理学的新里程。

作者简介

本书以作者的集中营经历为本,揭示人类生命的动力在于寻出意义;人只要参透为何而活,即能承受任何煎熬;而无论处境如何,亦皆有自由抉择的余地。本书深入浅出,但振聋发聩人人可读。自出版迄今,轰动全球,堪称为研究人类心理学与精神不可不读的一本经典之作。


 活出意义来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7条)

  •     该书是一个仅次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家、医生写的关于自己二战时期在集中营的感受,书后的附读文章篇幅很长,相当有启发性,介绍了作者作为心理医生碰到和治愈的哪一个个独特的个体,从中也许能克服和说明我们自己时常遇到的问题,譬如如何治愈我的脸红等等,书中最难得的是——文笔,对生命的来之不宜,作者的心理很细腻(要不也不可能当心理医生),对自然生活的赞美壮丽到极致;任何好话都不如自己亲自去感受,读完以后可以对纳粹集中营的相关书籍置之不理了,因为一个情感丰富细腻的人代我们去受了哪一趟不应该的罪孽并把那一切记录下来。
  •     如果你想要了解你的人生,看清你的人生,不如从一个人间的地狱开始。这样一个低到不能再低的角度,将让你看到生命的极限,以及生命的意义究竟落脚于何处。我曾经一度在想,一个人都有一个上限和下限,下限无非是自己能够生存在这个世界的权利。上限则是自己更高层次的追求和理想。下限有尽头,而上限无尽头,因人而异。读这本书,你可以明白的看到当个人的生命已经像寒风中的烛火一般摇曳欲熄的时候,一个人还能够有什么样的自由和期盼支撑他走下去。很多人,应该说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放弃,将自己的官能完全封闭,直接降格为动物的级别,连一点点的吃和喝都成了美梦中的事。有的人则彻底放弃掉了一切,眼睁睁的躺在自己的大便中,不闻不问。还有的人,选择了主动去摸电网,主动要求上帝赐予他一颗痛快的子弹。然而,终究还有一些人选择了坚强。在逼仄的生命的缝隙中还有什么自由留给他们选择?有的,那就是内心的世界,对过去爱的回忆,对未来爱的期盼。这一切在自己的心里慢慢展开,那是自己的国度,自己是那里唯一的王。这不仅仅是人在绝境中唯一可循的自由,也是一个人在普通境地中隐藏着的终极的自由。正是因为可以选择我们的态度,我们的心境,我们的希望和美好,我们仍然停留在记忆深处的温暖,只要生命永在,那么这自由便一定存在!这里面有一段这样的话,关于阐述生命的意义,也许对我们所有人都有用: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从根本上改革我们对人生的态度。我们应自行学习-并且要教导濒于绝望的人-认清一个事实,真正重要的不是我们对人生有何指望,而是人生对我们有何指望。我们不该继续追问生命有何意义,而该认清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询问。面对这个追问,我们不能以说话和沉思来答复,而该以正确的行动和作为来答复。到头来,我们终将发现生命的终极意义,就在于探索人生问题的正确答案,完成生命不断安排给每个人的使命。这些使命因人因时而异,生命的意义亦然。因此我们不可能以概括的方式来解释它,而这类东西也绝无法用范论来解答。生命不是模棱两可的玩意儿,而是真实具体的东西,正如人生的使命一样真切具体。这些使命构成了人的命运,而每个人的命运都独一无二各有不同,无法同别人互动比较。同样的境遇不会重复出现,每个境遇都需要当事人给予不同的反应。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人有时候必须用行动来塑造自己的命运,有时候则最好趁机深思熟虑,借以领悟人生的道理,又有时候,光是接受命运,承担个人的十字架则足矣足矣。
  •     爱,是一切人类渴望的终极。人类的,是经由爱而成于爱。拼命挤进队伍里头,其实就是为了自卫。过去,我们都一度自以为“有头有脸”。如今,却受到猪狗不如的待遇。集中营中的生活经验,显示出人的确有选择的余地。冷漠的态度是可以克服的,的情绪也可以控制。有待抉择的事情,随时随地都会有的。而你的抉择,恰恰决定了你空间会不会屈从于强权,任期剥夺你的真我及内在的自由,也恰恰决定了你是否将因自愿放弃自由与尊严,而沦为境遇的玩物及杭木死灰般的典型俘虏。“我只害怕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痛苦。”陀斯妥耶夫斯基生命好比让牙医治牙痛,你老是以为最糟糕的情况还在后头,实际上早已过啦。--俾斯麦人就这么奇特,他必须瞻望永恒,才能够活下去。那一刻间,我所身受的一切苦难,从遥远的科学院立场上看全都变得客观起来。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几乎任何痛苦都可以忍受。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for can bear almost any 'how.--尼采生命的终极意义,就在于探索人生问题的正确答案,完成生命不断安排给每个人的使命。这种独一无二特性,使得每个人都与众不同,也使得每个人的存在有其意义。任何人只要活着,就有理由去怀抱希望。Was Du erlebst kann keine Macht der Welt Dir rauben世界上有--肯于只有--两种人:正人君子与卑鄙小人。没有人有权做坏事,即使是受尽欺凌的人也亦然。从今以后,除了上苍,什么都用不着畏惧了。那些知道还有一些任务等待他去完成的人,最容易活下去。人真正最需要的并非不紧张,而是为了某一值得的目标而奋斗挣扎。一半以上的人感到过生活无意义。人类注定永远在两极之间游移,不是灾难疾病,就是无聊厌烦。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职或使命,而此使命是需要具体地去实现的。他的生命无法重复,也不可取代。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1)创造,工作(2)体认价值(3)受苦在任何时刻,人都要决定什么样的事物,而成为他存在的里程碑。害怕为事故之母。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对未来失去信心的俘虏,必然难逃劫数。对现阶段很有效。
  •     事物本身并不影响人 影响人的是看待事物的态度 。人活着始终有两个东西不能丢:自我认同、有所期待。 作为一个真实版的肖申克的救赎 ,当集中营中周围的人的人性开始沦陷,作者为自己塑造了一个有所不同的世界—— 那是悲惨的世界中对 美好世界中的期待。 作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不论何时都要有所期待。 尼采说:‘“打不垮我的,将使我更加坚强” 作为结尾引用肖申克中的一句话:"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片羽毛都闪着自由的光辉。"
  •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不是一个要问的问题,而是一个要回答的问题。(大学的时候我得有多迷茫去看这个。。。)
  •     看到作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泪水不断,体会绝望和生命的无力感。唯有找到信仰,体会苦难的意义,并努力填补意义,把关爱之光向外散发,才让生命能够转向更有价值的地方去
  •     “经历过的人,你不说他也会懂;没有经历过的人,你再怎么说,他也不会懂。”
  •     对作者经历的致敬,在那种希望渺茫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自我思考,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大概也就放弃而迎接死亡了吧。
  •     难以界定啊。
  •     如果,你觉得生活失去意义、命运待你不公,值得一读。
  •     简单的一个小故事,让人明白,生命就说走一步看一步,重要的是,你现在走的这一步是否竭尽全力。
  •     最震撼的集中营生活描写
  •     只看了前半部分关于集中营的回忆,生处荒诞世界的人,该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周身,跟加缪的鼠疫有类似之处,只不过一个是纪实,一个是创作,觉着鼠疫要更好,开启上帝视角全方位的讲述在沉沦中的城市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相爱。
  •     You always need a definition for what you are gonna operate on. So is yourself.
  •     一口气拜读了,酣畅淋漓,对作者太有好感。 人必须对当前作出抉择,也充分拥有选择的自由。犹豫不决是不够了解自我人生意义的表现,应当好好认识自己。
  •     人的寿命是有限的,所以人的自由是有限的。可是在任何时候人都有采取立场的自由权…人非机器,是不可预测的,如何定义自己的存在,造就怎样的自己!☯
  •     集中营那段很写实,看着标记是心理学,但除了后面的理论阐述,还是比较容易阅读,类似历史记录片的感觉
  •     从高中开始到读完这本书,说实话,我也没有得到一个答案。而有些人只管赶路,似乎从来也不考虑这些所谓的虚无缥缈。以前我曾为那些人担忧,然而那不见得他们没有思考过。无论是目标还是梦想,皆是意义的载体,是真正意义的实践派。而我自己,只能说,只是停留在意识层面的幻想者。然而我还是依然会想关于意义的问题,尽管思考意义并不能逃避现实,对,这不能成为理由。
  •     2015
  •     「人有能力保留他的精神自由及心智的独立,即便是身心皆处于恐怖如斯的压力下,亦无不同。」人不应该去问他的生命意义是什么,「他」自己才是被询问的人。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这个问题。「他了解自己为何而活,因而承受得住任何煎熬。」
  •     人在最苦难的生活中才会区分出心的高贵与卑劣
  •     前一部分集中营的故事,很精彩,从心理医生的角度剖析了严酷生存条件下的人性和心理,让人很意外
  •     值得一看,但不是所有内容都理解
  •     只能说 佩服作者对意义的坚信 要我早挂了……
  •     以“意义疗法” 来治疗存在的虚无,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原来,德文原版最初叫做《不管怎样,向生命说“是”——一个精神病学家在集中营的经历》
  •     不赞同“受苦是为了偿还代价”“母亲活着的意义是为了孩子”这样的观点,经历过迷茫的阶段,我反而认为痛苦的意义是促使我们找到快乐起来的途径,而一个人活着的意义也不应该建立在别人身上。何须纠结于“意义”,不如少些意义,多些乐趣。
  •     拥抱苦难 无论何时何地
  •     Much on the more will lose all。当你失去所有的时候,你发现一点点其实是足够的。每一个生命都有价值,每一种境遇都有意义。
  •     嗯,生存和生活的差别啊
  •     谢谢
  •      意义治疗法 逆向思维 逆境中让你坚持下来往往不是一幅画 而是存在的价值
  •     人所预期的害怕会变成真的,而人过分想要得到的却反而得不到,意义治疗就发展出一种称作“矛盾取向法”的技术(Paradoxical intention) 。此法是使畏惧症的病人故意去要他所害怕的东西,甚至只一刹那时间也好。
  •     对那个在被子里默默哭泣的我有很大帮助
  •     20161126 读完。何万清推荐。 站到未来看今天,明白当下苦难的意义,知道“为何”方能承受“任何”。任何自由都可能被剥夺,但是仍可选择面对苦难的态度。
  •     1. 人生来有寻求意义的本能。 2. 每个人的生命有不同的意义,全人类生命存在的意义不在本书的讨论范围之内。 3. 有时候,意义并不是人主动赋予的,而是在生活的逼迫和追问之下以其行为来表现的。 4. 人生的意义并非只能局限在创造价值、取得成就等正面的经历当中,在死亡、苦难中同样可以找到意义。
  •     书名不好过于鸡汤。也许是期待值过高了,前半段回忆录真实而深刻,后半段方法论反而无感,约莫抱着某种能被治愈拯救的目的去读书本就不是什么有效的方法
  •     [2017.03.29][电子版]痛苦在发现意义的时候,就不成为痛苦了。
  •     人的意义在自我的选择
  •     在极致痛苦中寻找人生的意义,也就是意义治疗法
  •     妈的,当初我曾经那么苦恼这个问题 大概翻了翻。倒是看其中一篇书评,感慨颇多,觉得很好。
  •     这是我看过的书里见到的最好的答案。
  •     久旱逢甘霖
  •     很佩服作者~身处集中营还能保持自己的信念,看作者的经历比心理学的分析要好看
  •     作者讲述的集中营经历,还是很振聋发聩的。第二部分中的意义治疗法,专业性比较强,有些没看明白。作者观点是,找到意义可以治疗人在绝望时的心理问题,我还是深为赞同!
  •     看完还是不知道为什么活着。。。
  •     这是继史铁生《我与地坛》之后能震撼到我心灵的书,作者通过剖析俘虏(包括其自身)在极端环境下产生的不同心理状况,平静地将心理治疗写进书里,无法真正体会到他所描述的经历,但其背后的心理学力量着实伟大。
  •     2016-11-21
  •     专业术语有些生僻,但非常感谢此时此刻看到这样一本书,对自己经历的所谓的“痛苦”有了新的认识
  •     前半部分讲集中营的经历,还是很愿意看的,感觉能够看到当时集中营里的生活,后面讲心理学就枯燥难懂,匆匆看完
  •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震撼感无以复加
  •     智慧太重要了
  •     不能说没有治愈到我 但是没有介绍给我的人说的那么神奇 可能经历不同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