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简三叠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9
ISBN:9787807131885
作者:谷林 止庵 编
页数:292页

内容概要

谷林(一九一九——)原名劳祖德。浙江省鄞县人。一九三七年起在银行和丁商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直至全国解放。建国后在新华书店总管理处、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继续任职会计。一九七五年调至中国历史博物馆参加历史文献的整理,至一九八几年退休。其间完成二百三十万字《郑孝胥日记》(中华书局一九九三年十月出版)的点校。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出版《情趣·知识·襟怀》(三联书店),一九九五年三月出版《书边杂写》(辽宁教育出版社)。
止庵:男,原名王进文,1959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口腔系(现北京大学口腔学院)。做过医生、记者等。出版有《樗下随笔》、《如面谈》、《俯仰集》、《樗下读庄》、《六丑笔记》、《画廊故事》等著作,并校订《周作人自编文集》(三十六种)、《苦雨斋译丛》(十六种)、《废名文集》等。

作者简介

十来年间写过不少信。偶与几位旧友提起,都说成叠留存着。经一番分头检点,拣选了汇交在止庵处。经止庵的再整理,共得一四五通,计扬之水五十三通,止庵四十九通,沈胜衣四十三通。字数约计十三万云。
止庵写信给我说,整理“扬之水(所存)信殊麻烦”。因信上“多不写年月”,排比就须仔细查对。“不写年月”的责任在我,只是扬之水收到没加补注,以后留存又不免失序吧。
但止庵信上掉转话头又道:“麻烦一辞,似乎略有怨意,其实完全相反,觉得时有乐趣,好比科学发现一般。”还说打印以后,与原信“校对起来也有趣”,总结是“这几天过得非常快活”。
前人有诗云:“老病难为乐,开眉赖故人。”又云:“得书剧谈如再少。”圣陶先生更把晚岁与故人来回写信视作“暮年上娱”。止庵盖深会此意。这件小事如果借电话一说,岂不简省,但像来信蕴涵的那般顿挫环荡情味必致全部消失。我读止庵来信自然较之接听电话高兴,坚信他自述“非常快活”也非虚诳。
扬之水与我曾在国家博物馆共事,却不相识。她在司机班,我在文献组。以后《读书》杂志创刊,她逢伯乐,成为该刊编辑部五朵金花之一;我则自称只是它的“编外打杂工”,但去信提意见或偶寄补白小品,适巧归她处置,日久乃传闻“阁楼人语”,指说我们“知己”。鄙人预流光宠,别无胜业可言。张中行先生《负暄三话》中有她的画像,最能传神。
止庵以著撰丰茂,声闻盛播,我认为其编校功德或尤在著作之上。他所校订的整套知堂“自编文集”可供佐证。我的那本很不成器的《答客问》,承他挺身而出,加工编校,宛如“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恍然音色一新,最出望外。眼下这册《书简三叠》,又让我坐享其成,他说的“非常快活”无疑是他从自身的“非常辛勤”中萌发。
至于沈胜衣则别是一奇。我读他文字多不自报刊,几乎悉数是他伴同手简用“忆水舍笺”一般规格的大张素纸打印寄来。博观深情,自是一绝。好法书名画,每以彩色缩印于笺纸一角。对港台影剧歌咏,又独具心眼,自称有“声色之好”。以后方知他联系广泛多由网络,三年前曾寄我一份他收录的《“谷林”典故》,共计七大张,统为素所未闻。新近见告已编就列年作品共得五本,首两本下月可望出书,则无俟我在此絮叨了。
以上依照三位收信人的年齿挨个略事介绍,实皆不得要领,末后却必须补上几句,记下《书友》老总黄成勇栽植玉成的厚惠。他宽容我多年在报端哓舌,还发了代我征集书翰的启事,陆续收到寄回来的“冷藏”,使这个渐在“淡出”的糟老汉顿悟他竟被如许和洽慈祥的同调呵护在深心之中,叫他怎样始克尽其余年小有报役耶?


 书简三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安静的午后,最想做的事恐怕就是读一卷书的了。于是,照古代小资的做法,焚香一柱,煎茶半盏,于窗下听风读之。当然,此时最乐意读的就是一些随笔短章,看着既不会太累,又会读出有意思的句子来。在看我喜欢的谷林先生新作《书简三叠》(山东画报出版社版)时,就好像坐在那里,淡淡地对谈,不激烈,却有无限的趣味在了,有久违的喜悦。更为难得的是,不仅有为文之道,还有交友之道和做人之道。 在书中,收有他致扬之水、止庵、沈胜衣的书简145通,读来读去的居然花费了两天时间,大抵是因为有些话值得玩味,看过一次,回头再读,就明白了它的深意,看似不经心的话却包含了这样的含义,惊喜自然是少不了的。于是,不免想像他写信的情形,总似乎看见他笑咪咪的,说着话,但对一些关节问题总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智慧之光。这样的老人真是难得,仿佛又见知堂的文章了一般。不久在网上见沈胜衣谈与谷林先生的会面,正如我所想像的一般,不由得欣喜不已。 虽然我并没有见过谷林先生,但在书中已领略了他的丰采,之前他的几种书我都有收藏。我想,无论是在《情趣·知识·襟怀》,还是在《书边杂写》或《淡墨痕》中,他所展现给我们的是美不胜收的精彩和韵味,无论评书还是掌故,都是在读书之余智慧的结晶了。而在书简中,俯拾即是的珠玑自然不会少。他谈寻书、读书,或者查找字句,读来都很有趣,也见他对做学问(他一定不会同意“做学问”三个字)的一丝不苟。有时他也不忘俏皮地说几句,比如在给扬之水的第十三信中说,“现在因不出门,见新书甚少,大概又偏食,好些书勉强读完,常有甘蔗越嚼越乏味之感,更无意谈它了。”可见他对读不到好书的无奈了。第四十一信中,说了烧饼涨价而缩小之无奈之后,又说,“如果书刊一律欢迎纠谬,每一错字一经指出即付酬一角,定能推动我每天多读几页,以博烧饼之资矣。”不禁莞尔。他在给沈胜衣的信中更是用“想要拥抱你,亲亲你”的话来形容两人的通信,怕是不熟悉的人很难理解这种近似于夸张的表达的吧。 止庵说,谷林所面对的,是已成为一种时代病的无所不在的粗糙;在这样的氛围中,他的精美几乎成为绝无仅有的了,他仿佛是作为文化的值守而出现的。确实,在今天这样驳杂的信息时代能读到这样的隽永的书简,岂是难得两字所形容的了的呢。
  •     谷林先生写给我的信,我至少都读过四次:一是收信时,二是回信前,三是去年为摘抄部分付《书友》报发表,四是今年选取计四十三通,与先生致扬之水的五十三通、致止庵的四十九通合集为《书简三叠》。(而且,每“次”还往往不止一“遍”。)拿到山东画报出版社二○○五年九月一版的此书后,还是忍不住第五次来读。这样一位“情趣、知识、襟怀”俱入化境,文章、修养、历练皆已老成的长者,那些美妙的尺牍,实在值得再三品赏,“重读仍旧有清新之气扑面。”而更重要的是,借此又重温了多年来老人于我的恩义、教诲、影响,依然为书信中反映的那种当世已稀的德行境界而感慨万千。最早的一番震动,是我寄去一匣茶叶,安于俭素、不肯放逸的谷林先生为此“厚礼”而不安,警告“断不能再”;并且提示:“您正在盛年,有家室负累……还应为来日生涯稍作事蓄”。(一六三页)收读回信后,我心情之激荡难以言表,既惭愧,且敬仰,更感动难抑——除了母亲,再没有第二人曾对我有这样的劝告了!有一段时间,我的情绪非常低落,前路颇感彷徨,去信向先生诉说,恳求给予指点。他的回信(二零零至二零三页),虽在个别具体问题的处理上给予意见,但更多篇幅是具述自己人生道路上几个重大转折的情形,并谈了止庵职业、工作的去取——如此兜离“正题”的闲闲叙述,却让我从一个老人“流水任所之”的处世态度中,获得了启示,舒缓了郁闷,益发明白人生之不可为与可为,慢慢走出了那个心理困境。这样的交接,真如清茶沁心。又有醍醐灌顶者。如说不必为某些佳句不详出处而自责,坦言他自己也常是转引的,“人生几何,哪能一切从头追究呵。”(一六四至一六五页)——此语不止是读书之道,更是一种人生智慧,让我顿有豁然澄明之感。至于具体读写上的指导,更比比皆是。如指点选书,就一些文史问题的释疑,替我审阅、校改文稿,纠正字词和内容,等等。特别是后者,每使我从文字进而到治学做人获益良多。他批评我借用文革言语作标题(二一四页),使我大感自己浮滑,即行修正。另一次我去信,谈周作人译日本俳句,凭记忆写来未核对原文,谷林专门分析了原文之美,说我的草率转述“把原句中含蕴的意味冲掉了”;我该信所附一篇聚书录,连用排比句而字词前后屡见重复,谷林举了这方面名家的正反例子,娓娓道来,乃见出我的“捉襟见肘”;我又用了“不尽人意”这样不规范的说法,谷林指出其误,严正批评、循循敦促:“幸望珍惜青春,努力向上,万勿从俗偷安!”(二三三至二三五页)——真使我无地自容,此后执笔为文,更加警醒谨慎。诚然,老人出于爱护之心,也间有奖饰,甚至溢美之词。对此,我是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感到反映的其实是“观赏者本人的心胸”,也感激他对后学的慰勉。——读他致扬之水的信,曾引陈原一个篇名:“又慈祥,又严厉”。这正是与我通信的谷林先生的写照。以上属于“言传”,此外还有“身教”,即本非直接对我的指正,但手谈闲话间,却也屡可见出道德品格。如他向存悯人之心,说起丰子恺的一幅画,都会留意到画中的茶壶无须吹火,可让那吹火的“小童到后边自行作乐去,省得我们看到他困顿神色为之不安。”(一六六页)更好的例子,是有一回他寄剪报复印件给我,没向邮局人员说清楚,对方当作印刷品来办;他当时“踌躇了一下”,因为印刷品邮费较一般寄件低,以老人不欺天地之心,是不愿占这样的便宜的(他平时寄印刷品都会不嫌麻烦,把手札分开另寄),但,“如重作说明,加付邮资,很有点以低价买虚名的嫌疑”,且也使该工作人员的粗心被其上司发现,所以终于没有说;然而,“归来耿耿终日。”(二二四页)——几种心思回环,在数个层面上充分体现了谷林律己与待人的情操。如是种种,令我每有一种俗套的感叹:得与此老交往,稍沾做人行止的风德,实在三生有幸!而又感到,这些绝不仅仅对我个人有意义,也将对其他读者有启发,是读书人的公共财富;这样一位长者的存在,于此人世,亦当以“幸”字形容。读书中另两“叠”,谷林先生写给扬之水、止庵的信,看一个近些年来最密切的通信者与他另两个朋友的“如面谈”,则是一种奇妙的阅读感受。他有一次向扬之水谈到自己:“只是体味清风明月的晖光,然后以我的存在借以做一个那份晖光的小小佐证,或可让孤零寂寞的心略略领受点温慰罢了。”(五十七页)——这番谦语,却倒也是贴切的自我状写。我们作为旁人来读这些私人书简,亦总能转折而得清风明月晖光的温慰。那清明晖光的精华,或可用传统的说法,是道德文章。上面谈写给我的信,所重在于前者,广义的“道德”。这在致扬、止的书简中当然也能见到,但我又极赏爱先生尺牍作为“文章”的好,于是想要“分而治之”,对这初读的两叠多举其这方面的价值。“文章”(仍取广义)之一,是关于读与写的文思。有一句话谷林先生说得真好:“读书未必有成,因之也未必有用,但我以为这总是人间最好的东西,值得用最热切的感情去爱。”(六页)因了这种诚挚的爱,他于阅读中能解真味,对写作常有深思。如认为少情趣的书“枯淡”,“我总是把有情放在第一位,说理也当有情”。(五十九至六十页)但又不喜欢《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一类篇目的滥情,“巴金的文字亦以‘情’胜,但我稍嫌他欠蕴藉。”(七页)至于那些“运动文章”、“领导讲话”,则与所谓“抒情散文”一样,“一概是先有定论,然后举例发挥”,“独缺性灵也。”(一一三页)对于私下议论的公开发表问题,先生则强调“礼”,“把某些隐私一概发覆,殊非‘真实’、‘真诚’之道。”(一一一页)此外大至聪明与智慧之别(一一四页),小至书籍的装订、开本、用纸(六十三页,一一二页),谷林都有可喜的意见,让人会心。(可惜这本《书简三叠》未能做成他向所喜爱的“轻薄”小书。)其二,是月旦品评的资料。私书无所拘束,老人信中不时议论到人物、事件,且常有不同一般的评说。如对于废名、朱光潜、陈垣等人解放后的表现,“读了心情很不好,真是忽忽若有所失”;但又能以自身经历,“多出一分理解和同情”。(一一零页)柳如是劝钱谦益投水殉明、钱试水嫌冷的故事,“一向被当做笑谈”,谷林却指钱是“以为无可无不可,其襟怀较柳氏略高一头地也。”(一三三页)——此乃经过变乱、身历生死者方能道出,值得细味。另如对钱锺书、杨绛、孙犁、汪曾祺,以及扬之水厌为吵吵嚷嚷的龙应台之欣赏,对郭沫若等现代作家所写旧诗与新诗的比较,对太平天国与义和团的反感,等等,都是我读这两叠时特别留意的。当然,更少不了他对素所钦佩的周作人的忆述、看法。第三,则是这些书简文字本身的曼妙。借用谷林先生对止庵说的一段品评,那真是山水间的云烟,衣裾间的风露——篇章澹远,字句晶莹。他深具诗词古文修养(信中谈到一些情形,常随手拈来古诗词和典故,烫贴无比),又一直爱斟酌文字(特别是经常与友人后辈商讨此道,是待人待文的双重热诚、善意),以是精益求精,下笔糅合文白,风致让人咀嚼回味,唇齿留芳。——我前面说,本文对谷林先生给我的信仅述其“道德”,对给扬、止的信则仅述其“文章”,是希望欲睹全豹的读者自己买来《书简三叠》好好品读;可是,关于先生的文字,则真不是要卖关子,那些云烟风露,难以割裂例举,须对全文原信,细细品其佳妙。这里只转述一句枝节的闲话:曾与止庵兄谈到此书,他说,出版社编辑对谷林书信的称谓、落款、开头语、祝颂问候语等,颇惊讶于其繁富。——仅此一端,可见老人的文字素养与情味了。谷林先生在本书《序》中提到,我曾寄给他一份搜索得来的《“谷林”典故》。那里面有几则是颇有意思的:《吕氏春秋》等古籍载,有“禅让”之举、传统观念以德称之的尧,葬于“谷林”之地。桐城有“谷林寺”,传为三国鲁肃读书处。清代杭州著名藏书家有赵氏“二林”,兄谷林,弟意林。——谷林先生取此笔名,原并无这些深意,却又好象气韵天成,有那么一点隐约牵连的相契。最妙的是这一则:苏轼知扬州时,为纪念恩师欧阳修,建“谷林堂”,有《谷林堂》诗云:“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我想,字“修之”的谷林老人,其人其文也正若此,如山谷之深邃幽静,如高林之繁茂纷披。我这篇“笺边感言”饶舌半天,也总抵不过读者自行取一册《书简三叠》,好好领略那些窈窕扶疏的谷风林影呢。二○○五年十月二十三日,“霜降”初稿,次日修订。
  •     偶遇于阅览室间,略翻几页,便欣然将之借出。书如其名,与古时尺牍文章无异,系文友间书信,在序中有一语:‘圣陶先生更把晚岁与故人写来回信视作“暮年上娱”。止庵盖深会此意。这件小事如果借电话一说,岂不简省,但像来信蕴涵的那般顿挫环荡情味必致全部消失。’这样的情思让人想起Horace Walpole,史传他渐老后行动灵巧,不减当年,但为了给他的信笺中积攒逸闻趣事,他宁愿不去直接拜访。无怪乎Walpole的飞鸿,被誉为英文尺牍之翘楚。读谷林老人的书,依稀可见旧时文风,虽是近年写就,却仍努力营造一种恬淡的意境,盖是读书人的事,不算信,仍算是文章吧。而恬淡的文章实不易写,尤其是对于青年人,血气方刚,名利之心方重,即便有齐死生,齐寿夭之语,亦不过是一时葡萄酸牙之结果,可等闲待之。再者,文笔恬淡,却不流于寡然或虚伪,并有很多twists and turns,使文章更耐读,实属不易。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由文窥人,正如止庵之言,在个时代病的无所不在的粗糙中,谷林的精美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     笔调看来似旧人,其实新书亦不少读。时有叹老之言,若张中行,显寒碜了。
  •     没有太大的意思。
  •     抢钱呀
  •     适合不顺利、不开心、不知道拿自己怎么办的时候读。这不是一本可以一口气读完的书。
  •     情趣,知识,襟怀。当得扬之水先生“中国最后的信”之谓也。宜再三捧读,能疗得心疾矣。
  •     第一次读书信集,文人相重,书信往来,淡如水,情深重,如此甚好。谷老文辞清淡,如沐春风。斯人已去,不禁戚戚。
  •     这位先生真是风雅得很啊~
  •     老人教你如何寫信
  •     谷林与扬之水、止庵、沈胜衣书信集,今人的尺牍小品,谷林文笔绝好,书的印刷制作也不俗。
  •     喜欢谷林的文字。
  •     这样的人,这样的才调,风度。仅存了。断续一周,早晨,中午的空余时间读完,享受。
  •     重温本书,扬之水的评语:“这是中国最后的信。”
  •     今天买到一本藏着了,嘿嘿
  •     老者风度心向往之
  •     像谷林先生这样的文化老人现在大概已经没有了吧。文字那么干净,学养见识都那么高。身居斗室,读写不辍,也未忘窗外事。书信往往比著作更见真性情,能不 时读到文坛学界掌故,月旦人物精彩纷呈,读完精神为之一爽。
  •     书信之美。
  •     2005-81
  •     读得很开心,暖暖的
  •     稍微浓腻了点
  •     真是古意葱葱
  •     的确是难得的书简
  •     电脑时代难得的书信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