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边界》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4-12-1
ISBN:9787203088359
作者:[美] 戴维·温伯格
页数:372页

《知识的边界》的笔记-第109页 - 第五章 一个回声的市集

互联网本身包含丰富的多样性,存在太多的分歧。没有一个突出的占据优势地位的观点,我们将会迷失在一个不同观点织就的漩涡里。我们需要在我们对任何事都无法达成的共识且将来也无法达成共识的世界里探索如何获得知识。

《知识的边界》的笔记-第8页 - 第一章 知识的边界

我们是怎么去理解这个远远超出我们大脑处理能力的世界的呢?最基本的测了就是过滤、筛选、要不就是将复杂的事情降低到较为可以掌控的局面。知识就是这样的,它简化了我们需要知道的事情。

《知识的边界》的笔记-第142页 - 第五章 一个回声的市集

所有的知识和经历都是一种解读。
解读是社会性的。
解读没有高下之分。
解读发生在话语之中。
在某一种话语中,某些解读是倍受青睐的。

《知识的边界》的笔记-信息超载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 信息超载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不论何种观点,网络上都有人不赞成

《知识的边界》的笔记-第62页

美国议员莫伊尼汉说过:所有人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是不能有自己的事实。
现在网络化的事实已经太多,任何事实都有其反向事实。不像以前的达尔文时期的经典事实,因为数量少,传播媒体是蓝皮书或者纸质书籍。

《知识的边界》的笔记-第11页 - 序言 知识的危机

当知识变得网络化之后,房间里最聪明的那个,已经不是站在屋子前头给我们上课的那个,也不是房间里所有人的群体智慧。房间里最聪明的人,是房间本身:是容纳了其中所有的人与思想,并把他们与外界相连的这个网。

《知识的边界》的笔记-信息超载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 信息超载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1680年,德国哲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GottfriedLeibniz)写到,他担忧“一直在增加的多得可怕的书籍”终有一天会令我们再也无法找到任何东西。当然,这种担忧并没有阻止他往那多得可怕的书籍之中增添自己厚厚的著作。从来没有人因为担忧书籍过多而放弃著书,从来没有过。

《知识的边界》的笔记-第17页 - 第一章 知识超载

不是信息超载(的问题),而是过滤失效。

《知识的边界》的笔记-第11页 - 序言 知识的危机

实施上,知识结构方面的变化,也改变了知识的形态和性质。当知识变得网络化之后,房间里最聪明的那个,已经不是站在屋子前头给我们上课的那个,也不是房间里所有人的群体智慧。房间里最聪明的人,是房间本身:是容纳了其中所有的人与思想,并把他们与外界相连的这个网。

《知识的边界》的笔记-第15页 - 知识的三角形

书名很吸引人,从“字面”下意识的认为是本偏学术类的书,看过前面部分后发现,这是一本用“互联网思维”解读知识的书。书中的几处概念很有趣,很有启发:三角形模型的知识框架,按照信息、知识、理解、智慧的顺序由底层依次往上收窄。无边界网络化知识模型,一种无限延伸去中心化的网状的立体结构。信息超载,相比于目前较流行的信息爆炸,我觉得它更倾向于个人,而且它在早几年已经发生,并在以后成为常态。最后是为了应对信息超载而出现的过滤器(社会性的),两种过滤技术:一种是网络技术性,比如连接搜索,兴趣部落;另一种是社交型,比如微信分享,微博大V。很多时候我们用的是两种过滤技术的组合。

《知识的边界》的笔记-第10页

互联网就是一堆未经把门的谣言、流言和谎言的集合。它把我们的注意力切割成碎片,终结了那些长线的深入的思考。我们的孩子,再也不读书了。他们当然更不读报纸了。人人都能在网络上找到一个大扩声器,发出和受过良好教育及训练的人一样高扬的声音,哪怕他的观点再愚不可及。我们在网络上建了一个“回声室”,而且实际上,挑战我们想法的人,竟然比之前的广播时代还要少。谷歌正在腐蚀我们的记忆力,它让我们变蠢。网络钟爱狂热的、偶像导向的业余者,让专业人士丢掉了饭碗。网络代表了粗鄙者的崛起,剽窃者的胜利,文化的终结,一个黑暗时代的开始。这个时代的主人是那些满目呆滞的自慰者,在他们眼里,多数人同意的即是真理,各种观点的大杂烩即是智慧,人们最乐于相信的即是知识。
此言戚戚乎!

《知识的边界》的笔记-信息超载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 信息超载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现在的过滤器,不再是过滤掉什么东西了。它们是向前过滤(filter forward),把它们的过滤结果推到最前面。而没能通过过滤器的东西,你也可以在后面看到它们,找到它们。

《知识的边界》的笔记-第105页 - 第四章 云上的专家意见

专业知识已经潜入了数字网络并赋予强大的能力,并因此拜托了旧媒介的属性,而拥有了新媒介的属性:
专家知识曾经是基于主题的。书籍聚焦于特定的主题,因为它们必须要在封闭的空间内阐述。……主题的边界是纸张边界的结界。
专家知识的价值曾在于其结论的确定性。……专家网络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开放性的,而不是为了简单地达成不可动摇的结论。专家知识过去常常是不透明的。
转染知识曾经是单项的。
专家曾是一个特殊阶层。
专家倾向于用一体化的声音表达。

《知识的边界》的笔记-第7页

如果我们觉得信息不堪重负,那意味着我们的过滤器失效了。解决方法是修复我们的过滤器。

《知识的边界》的笔记-第19页

是知识爆炸的年代,不会是信息量更多,而在于我们的过滤器失效了(网络、社交媒体),现在变成了向前过滤,就是推荐,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后面找到其他的。08年,美国每个人接收的信息量是3.6泽拉节,代表千的七次方

《知识的边界》的笔记-第16页 - 第一章 知识超载

令我们深夜难眠的,并非是担忧如此众多的信息会令我们精神崩溃,而是担心我们无法得到自己需要的足够多的信息。我们很快就发明了一系列技术来帮助我们。这些技术主要可分为两类:算法机制和社交机制,尽管大部分我们使用的工具其实是结合了两者。算法技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记忆能力和处理能力,从浩瀚星云般的数据中寻找出答案。而社交工具则将我们朋友们的选择,作为指南,帮助我们寻找到感兴趣的东西。

《知识的边界》的笔记-第3页

印刷排版错误,应为DIKW:Data-Information-Knowledge-Wisdom

《知识的边界》的笔记-第6页 - 第一章 知识超载

信息本身变成了一个问题,而不是一项解决方案。

《知识的边界》的笔记-第1页 - 知识超载

信息超载作为一种文化环境。文化,是指形而上的层次。环境,是指一般人能够生存其中,也即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应对海量的信息。接着,温伯格提出了现下人们在信息超载见怪不怪中的焦虑,无法迅速找到足够的有用标的信息。
20世纪80年代末,组织理论学家艾可夫的金字塔结构,有很多数据,极少数成为知识,知识很少部分为人所理解,理解的,未必又是可以成为智慧,在日后自然而然运用到其他知识学习与理解中。也即,数据太多,人们需要取舍。八十年代早些时候,有一二人先行,有支持这一“数据、知识、理解、智慧”金字塔。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十年代的文学作品,用现代诗的形式,询问每一层级失掉的部分,引人思考、妙趣横生。
温伯格提到了五十年代仅有75台高昂价格的ibm,从最初,旨在说明那些纷杂的数据中,通过处理,获得有价值的是信息。投入很高,希望有绩效。于是,又在信息中总结知识,并且在90年代开始了数据-信息-知识的生产,出售得自于数据的知识。
知识是可以行动的信息,也即,对现实生活生产具有指导性。理解我们是谁,理解世界如何运转,二分法,我与他者,分类知识。
知识的过滤系统,意味着简化繁杂。信息时代,计算机数据库上分门别类,只有排除掉不在类别之类的东西,系统才能运行。
任何一个想法,子系的细枝末节都可以在信息时代找到。不同于纸质时代的减法,只能依靠图书馆和期刊杂志,而得不到本来可以得到的知识。
hongyating@139.com阅读温伯格《知识的边界》第一章,为传统信息超载部分做笔记。

《知识的边界》的笔记-第83页 - 第四章 云上的专家意见

互联网的五个基本性质:网络连接大众、网络汇聚了众多不同类型的人、网络最像燕麦粥:粘稠而多块、互联网是累积性的、互联网无限地增长。

《知识的边界》的笔记-全篇 - 全篇

互联网就是一堆未经把门的谣言、流言与谎言的集合。它把我们的注意力切割成碎片,终结了那些长线的深入的思考。
戴维•温伯格, 知识的边界, loc. 154-155
人人都能在网络上找到一个大扩声器,发出和受过良好教育及训练的人一样高扬的声音,哪怕他的观点再愚不可及。
戴维•温伯格, 知识的边界, loc. 155-156
当知识变得网络化之后,房间里最聪明的那个,已经不是站在屋子前头给我们上课的那个,也不是房间里所有人的群体智慧。房间里最聪明的人,是房间本身:是容纳了其中所有的人与思想,并把他们与外界相连的这个网。
戴维•温伯格, 知识的边界, loc. 176-178
新的过滤技术是毁灭性的,尤其是在知识的权威性这一点上更是如此。一些旧式的知识机制,比如报纸、百科全书、教材等,其权威性来自于它们为其他人过滤信息这一事实。而如果我们的社交网络是我们新的过滤器,那这种权威就从遥远的专家那里,转移到了我们所熟悉、所喜欢、所尊重的人所构成的这个网络上。
戴维•温伯格, 知识的边界, loc. 410-413
现在的过滤器,不再是过滤掉什么东西了。它们是向前过滤(filter forward),把它们的过滤结果推到最前面。而没能通过过滤器的东西,你也可以在后面看到它们,找到它们。
戴维•温伯格, 知识的边界, loc. 432-434
足够的宽度本身就成为了一种深度。
戴维•温伯格, 知识的边界, loc. 488-489
Quora网站,一个兴建于2011年的网站,创造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网络和信誉系统(reputation system),来评估那些自告奋勇的回答可能包括的价值。
戴维•温伯格, 知识的边界, loc. 1380-1382
他们找到了YourEncore,一群退休的宝洁公司员工组成的联盟。
戴维•温伯格, 知识的边界, loc. 1394-1394
网络能够让我们更聪明,只要我们自己想要更聪明。
戴维•温伯格, 知识的边界, loc. 2096-2096
认为知识形如书籍的想法,就像是惊讶一块石头怎么就和它所在地面上的洞能如此严丝合缝。
戴维•温伯格, 知识的边界, loc. 2258-2259
首先,虽然权威仍然是一个“停止点”,但是权威已经不再是一个主要由有资质的人所构成、专门生产特级产品的特殊阶层了。相反,权威更多地是由功能性来定义:权威是你在无数链接中访问的最后一个页面——是你决定不再继续去点击其他链接的那个页面。
戴维•温伯格, 知识的边界, loc. 2633-2635
活着的生物体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我们是健壮的——我们的身体一次又一次地恢复过来,直到当然再也不能恢复过来。这种健壮性(Robustness)[155]就是系统的特性,而不是单个元素的特性,因为有些元素一点也不健壮,而且有时候还会“牺牲自我”——就像蚂蚁保卫蚁后那样——来保证系统整体能够存活下去。实际上,生命本身是一种系统属性。
戴维•温伯格, 知识的边界, loc. 2797-2801
一个基本的答案是,网络重启了科学,揭示出旧的方法已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四分五裂。一言以蔽之:科学曾经是一种出版的类型,而现在则在变成一个网络。
戴维•温伯格, 知识的边界, loc. 3348-3350
网络化科学的最终产物,不再是独立出版物所代表的知识。事实上,现在科学的最终产物既不能称之为最终,也不能称之为产品,它就是网络本身——是曾经为出现在有限的期刊资源上而争斗的科学家、数据、方法论、假说、理论、事实、猜想、仪器、阅读材料、雄心壮志、争议、思想流派、教科书、教职员、合作与分歧,是这一切的无缝连接。
戴维•温伯格, 知识的边界, loc. 3421-3424
传统媒体太容易去夸大那些阶段性的、暂时性的发现,
戴维•温伯格, 知识的边界, loc. 3441-3441
的,但媒体给人塑造的科学印象则是科学是一种肯定无疑的正确观点的集合。但是网络化的科学则完全不同。这个科学无比庞大,永远存在分歧,讲究实用,借由命名空间来协调差异,而且永远不确定。一句话,网络化的科学看起来更像是科学家眼中的科学,而非媒体眼中的科学。
戴维•温伯格, 知识的边界, loc. 3442-3445
最好的结果,是我们使用网络的经验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科学的真正本质,它是容易犯错的人类中产生的一种宏伟的、持续的合作。而最坏的结果,网络会让我们对科学的方法、态度以及结果的理解,错上加错。
戴维•温伯格, 知识的边界, loc. 3451-3453
正如知识已经变成了网络的一种属性,领导力正在成为领导者所领导团体的属性,而非领导人本人的属性。决策时刻非常清楚地成为了一个网络中的节点,它在网络中产生,也在网络中跳动。
戴维•温伯格, 知识的边界, loc. 3460-3462
如今,决策时刻非常清楚地成为了一个网络中的节点,它在网络中产生,也在网络中跳动。之所以这样的原因很清楚:网络涵盖的知识,远远超过任何一个单独的领导者所拥有的、能够听到的、或者能够处理的范围。
戴维•温伯格, 知识的边界, loc. 3724-3726
然而,这种新的基础设施不仅仅带来了丰富性,而且还让丰富性变得显而易见,而后者则改变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
戴维•温伯格, 知识的边界, loc. 3797-3798
在这个丰富性的世界中,知识不再是一座图书馆,而是一个调到符合我们当前兴趣频率的播放列表。它的内容不再永远真实,但是却对完成当下的任务足够有用。它不再是一个王国,而是一条能够令我们到达目的地的道路。
戴维•温伯格, 知识的边界, loc. 3810-3812

但是我们也知道,当我们限制自己、不允许自己的舒适受到一丁点打扰的时候,就是我们变蠢的时候。如果希望网络容纳知识的能力最大化,我们就需要超越我们的一种强烈愿望:和像我们一样的人黏在一起。
戴维•温伯格, 知识的边界, loc. 4142-4144
我们可以把自己理解成一帧网页,通过链接和这个世界相互渗透,让我们获得意义,令我们有事可做,使我们妙不可言。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在技术的范畴内理解自身,所以可能这种超链接的基础设施也会给我们新的自我理解,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同情心,从而更加容易地克服我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恐惧。
戴维•温伯格, 知识的边界, loc. 4157-4160

《知识的边界》的笔记-第75页 - 第四章 云上的专家意见

在互联网上,衡量一个专家的权威并不在于你对某个话题能够盖棺定论,而在于你能否最先发出声音。

《知识的边界》的笔记-第9页 - 第一章 知识超载

我们的科学期刊只能刊登这么多温网,我们的图书馆,只能放下这么多书籍。真正的限制并非我们个人大脑的容量,而是来自我们一直用来超越我们大脑局限的媒介。

《知识的边界》的笔记-第67页 - 第三章 知识的实体

互联网本身并不拥有创造知识实体的要件,知识不存在于书籍之中,也不存在于头脑之中,而是存在于网络本身。

《知识的边界》的笔记-第173页 - 第六章 长形式,网形式

欢迎来到知识走下书架的世界。


 知识的边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