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针灸自学指南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01
ISBN:9787800135651
页数:412页

书籍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经络腧穴
一、经络概述
1.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十五络脉
浮络
孙络
2.经络的作用
二、腧穴概述
1.腧穴的分类
十四经穴
经外奇穴
阿是穴
2.特定穴
五腧穴
原、络穴
俞、募穴
郄穴
八会穴
交经八穴
3.腧穴定位法
体表标志取穴法
骨度分寸1取穴法
指寸取穴法
简易取穴法
指压取穴法
三、十四经穴
1.手太阴肺经
中府 云门 天府 侠白 尺泽孔最列缺 经渠
太渊 鱼际 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阳溪 偏历 温溜 下廉
上廉 手 三里 曲池 肘� 手五里臂�需肩肩� 巨骨
天鼎 扶突 日禾� 迎香
3.足阳明胃经
承泣 四白 巨� 地仓 大迎 颊车 下关 头维
人迎 水突 气舍 缺盆气户 库房 屋翳 膺窗 乳
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 髀关 伏兔 阴市 梁
丘 犊鼻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下巨虚 丰隆 解溪
冲阳 陷谷 内庭 厉兑
4.足太阳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公孙商丘 三阴交 漏谷 地机
阴陵泉 血海 箕门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大包
5.手少阴心经
极泉 青灵 少海 灵道 通里 阴郄 神门 少府
少冲
6.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 前谷 后溪 腕骨 阳谷 养老 支正 小海
肩贞 �俞 天宗 秉风 曲垣 肩外俞 肩中俞 天窗
天容 颧� 听宫
7.足太阳腑胱经
睛明 攒竹 眉冲 曲差 五处 承光 通天 络却
玉枕 天柱 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 上�
次� 中� 下� 会阳 承扶 殷门 浮郄 委阳 委
中 附分 魄户 膏肓 神堂 ��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盲门 志室 胞盲 秩边 合阳 承筋 承山
飞扬 跗阳 昆仑 仆参 申脉 金门 京骨 束骨 足
通谷 至阴
8.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大钟 水泉 照海 复溜 交信
筑宾 阴谷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
曲 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步廊 神封 灵墟 神藏
或中 俞府
9.手厥阴心包经
天池 天泉 曲泽 郄门 间使 内关 大陵 劳宫
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 液门 中渚 阳池 外关 支沟 会宗 三阳
络 四渎 天井 清冷渊 消泺 �会 肩� 天� 天�
翳风 �脉 颅息 角孙 耳门 耳禾� 丝竹空
11.足少阳胆经
瞳子� 听会 上关 颔厌 悬颅 悬厘 曲鬓 率
谷 天冲 浮白 头窍阴 完骨 本神 阳白 头临泣 目
窗 正营 承灵 脑空 风池 肩井 渊腋 辄筋 日月
京门 带脉 五枢 维道 居� 环跳 风市 中渎 膝
阳关 阳陵泉 阳交 外丘 光明 阳辅 悬钟 丘墟 足
临泣 地五会 侠溪 足窍阴
12.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蠡沟 中都 膝关 曲泉
阴包 足五里 阴廉 急脉 章门 期门
13.督脉
长强 腰俞 腰阳关 命门 悬枢 脊中 中枢 筋
缩 至阳 灵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哑门 风府
脑户 强间 后顶 百会 前顶囟会 上星 神庭 素�
水沟 兑端 龈交
14.任脉
会阴 曲骨 中极 关元 石门 气海 阴交 神阙
水分 下脘 建里 中脘 上脘 巨阙 鸠尾 中庭 膻
中 玉堂 紫宫 华盖 璇玑 天突 廉泉 承浆
附:十四经脉循行
四、冲脉 带脉 阳跷脉 阴跷脉
阳维脉 阴维脉
五、经外奇穴
1.头颈部
四神聪 当阳 印堂 鱼腰 太阳 耳尖 球后 上
迎香 内迎香 聚泉 海泉 金津 玉液 翳明 颈百劳
2.胸腹部
子宫
3.背部
定喘 夹脊 胃脘下俞 痞根 下极俞 腰宜 腰眼
十七椎 腰奇
4.上肢部
肘尖 二白 中泉 中魁 大骨空 小骨空 腰痛点
外劳宫 八邪 四缝 十宣
5.下肢部
髋骨 鹤顶 百虫窝 内膝眼 膝眼 胆囊 阑尾
内踝尖 外踝尖 八风 独阴 气端
第二章 耳针、头针、足针 腕踝
针分区与穴位定位
一、耳穴定位与适应症
1.耳轮穴
2.耳舟穴
3.对耳轮穴
4.三角窝穴
5.耳屏穴
6.对耳屏穴
7.耳甲腔穴
8.耳甲艇穴
9.耳垂穴
10.耳背穴
二、头针穴线定位与适应症
1.额中线
2.额旁1线
3.额旁2线
4.额旁3线
5.顶中线
6.顶颞前斜线
7.顶颞后斜线
8.顶旁1线
9.顶旁2线
10.颞前线
11.颞后线
12.枕上正中线
13.枕上旁线
14.枕下旁线
三、足针编号奇穴定位与适应症
四 腕踝针进针部位定位与适应症
第三章针目针法
一、毫针
1.毫针结构
2.毫针规格
3.持针法
4.进针法
5.针刺角度、深度和针刺方向
6.行针手法
基本手法:提插法 捻转法
辅助手法:循法 刮柄法 弹针法 摇针法 震颤法
飞钱法去
补泻手法:徐疾补泻 迎随补泻 开合补泻 提插补
泻 呼吸补泻 捻转补泻 平补平泻
7.留针与出计
8.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晕针 滞针 弯针 断针 血肿与后遗痛 刺伤脏器
附:计刺练习
二、三棱针…
1.操作方法
2.适应范围
3.注意事项
4.禁忌症
三、皮肤针
1.操作方法
2.弹刺部位
3.适应范围
4.注意事项
四、皮内针
1.操作方法
2.针刺部位
3.埋针时间
4.适应范围
5.注意事项
五、火针
1.操作方法
2适应范围
3.注意事项
六、电针
1.下应用器材
2.操作方法
3.适心范围
4.注意事项
七、水针
1用具及常用药物
2.穴位选择
3.操作方法
4.适应范围
5.注意事项
八、耳针
1.操作方法
2.适应范围
3.注意事项
九、头针
1.操作方法
2.适应范围
3.注意事项
4.禁忌症
十、足针
1.取穴原则
2.针刺方法
3.适应范围
4.注意事项
十一、腕踝针
1.病症分区
2.进针,点的选择
3.针刺方法
4.注意事项
第四章 灸法 拔罐法
一、灸法
1.施灸的作用与材料
2.灸法的分类
艾炷灸 艾条灸 湿针灸 温灸器 天灸
3.注意事项
二、拔罐法
1.罐子的种类
2.拔罐方法
3.拔罐时间
4.注意事项
三、灸法 拔罐法的适应症
第五章 中医辨证概要
一、八纲辨证
表里 寒热 虚实 阴阳
二、脏腑辨证
1.心与小肠病辨证
2.肺与大肠病辨证
3.脾与胃病辨证
4.肝与胆病辨证
5.肾与膀胱病辨证
围炎 腱鞘囊肿尿失禁 尿潴留
4.妇科病证
痛经 闭经 乳少 滞产 阴挺 崩漏 带丁病 不
孕证 胞衣不下 月经不调 月经过多 妊娠恶阴 妊娠痫
证 产后腹痛产后血晕 绝经期综合征 顿咳
5.儿科病证
疳疾 遗尿 痄腮 水痘白喉 急惊风 慢惊风
猩红热 小儿泄泻
6.五官科病证
口疮 牙痛 近视 斜视 青盲 色盲 眼脸下垂 眼
肌痉挛 白睛涩痛 迎风流泪 鼻衄 萎缩性鼻炎 聋哑
声带瘫痪 内耳性眩晕症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急性扁桃
体炎 急性中耳炎 耳鸣耳聋
附:主要参考书目


 实用针灸自学指南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