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经筵与宋学的兴起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
ISBN:9787532569427
作者:姜鹏
页数:244页

内容概要

姜鹏1 978年生,汉族。浙江宁海人。2000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专门史方向,获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宋代思想史、中国史学史。

书籍目录

书系缘起
绪论
一、“宋学”的几个层面
二、制度与观念
三、研究史的回顾
第一章 宋初文治导向与经筵缘起
一、宋太宗的文治努力
二、宋真宗与经筵发轫
三、读书与治国
第二章 经筵制度化及其政治文化涵义
一、经筵制度化的契机
二、经筵制度化的内容
三、经筵官考论
第三章 经筵场域的职能变化
一、政治空间的两种属性
二、从私人空间到公共空间
三、经筵场域附加功能的出现
四、转型为政治空间
第四章 经筵讲学对经学的影响
一、孙爽系讲官的进退
二、定义“帝王之学”
三、经筵对解经风格的影响
四、“帝学”与“道学”
五、新学官学化的路径
第五章 经筵讲学对史学的影响
一、读史的目的
二、经筵进读与史学义理化
三、《唐鉴》中的帝王肖像
第六章 经筵讲学与“师道”意识
一、经筵对宋人君臣观的影响
二、坐讲之争与“师道”意识
三、观念分歧的制度渊源
四、“侍臣”抑或“师臣”
结论
参考书目
后记

作者简介

以往的宋学研究成果,汗牛充栋,讨论角度各有不同。但很少有人从制度史的层面,来剖析唐宋学术转型以及宋学的形成。本书从制度史的角度出发,仔细梳理了宋代经筵制度形成、变化,及其功能转变、人员选任与讲说内容,集中研究士大夫如何通过这样一个制度平台,利用解释经史的机会,喻古讽今,表达自己对时政的看法,并影响最高决策。揭示经学诠释与史论,如何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挂钩,并与统治学说史同步演进。从而从发生学的角度,为宋学的产生找出一个制度史的依据。


 北宋经筵与宋学的兴起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北宋经筵分为三个阶段,太宗朝以文士为天子陪读,属于小臣。真宗朝其藩邸旧臣地位上升,但仍限于顾问角色。仁宗朝经筵正式出现并制度化,儒者开始由卑臣上升为“师儒”(孙奭),儒者希望通过经筵,将道统驾于君统之上。神宗朝的王安石、程颐,政治上形同水火,但在以“师儒”作为道统化身,并凌驾于君主之上的这一问题上面,居然高度一致。这表明北宋士大夫政治与文化上主体意识的高度成熟。随着经筵的展开,宋代学术也在完成从汉学到宋学的转变。
  •     因为统计
  •     中古中国知识•信仰•制度研究书系。。。第二辑?
  •     对宋学的影响上,主要以《大学》兴起与《唐鉴》为例,私意尚待阐发。论“帝王之学”的内涵可参考。论宋代翰林侍讲、侍读学士起源低微一节甚好。
  •     本书通过经筵这一高层互动体制作为切入口,探讨儒学制度化的过程和影响。前三章侧重制度层面的梳理,在北宋文治导向下,太宗设立翰林侍读,真宗继承,仁宗朝经筵完成制度化,成为常规化帝王教育体制,而非传统帝王补阙式教育,这一过程中皇帝地位下移,儒家士大夫取得更多主导,空间上转向公共,并通过教育之外的政治附加功能,经筵开始介入政治,成为信息传递通道和政见博弈平台;后三章转向思想上的分析,经学上学以致帝王之术,史学上更注重经世价值和道德立场,君臣关系上通过涵养君德的目的设定,侍读侍讲系官员由陪侍变为顾问,又升为师臣。在同向同步的思想与制度发展角度看,作者力图说明经筵在思想史中的作用,政治实践对思想观念转型的推动,经筵活动为后者不仅提供了可能,而且设定了要求。作者不错地展现了特定时空下一个互动平台的流变。
  •     中规中矩的博士论文。
  •     博士论文,因为第一次接触经筵,不好做评价,但其论述和文献综述难称上乘。
  •     翻过,较无聊。朱老大师舐犊情深,可成一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