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蟾蜍生活史特征演化

出版日期:2015-7-20
ISBN:9787030451651
作者:廖文波
页数:196页

内容概要

廖文波,男,博士,1979年4月出生,200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共党员。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生态学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会理事,目前担任Journ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Evolutionary Ecology、Austral Ecology、Oryx、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Society、Behavior、Herpetologica等刊物的审稿专家。主要从事两栖动物生活史特征的地理变异、两栖动物的婚配制度、交配模式与精于竞争及两栖动物脑与能量器官的协同进化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在Journ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Oecologia、BMC Evolutionary Biology、Evolutionary Biology、Frontiers in Zoology、EvolutionaryEcology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论文被引用400余次,单篇论文被引用50余次,其中,关于华西蟾蜍身体大小的海拔变异机制的研究成果入选2012年全国百篇最具影响的国际学术论文。

书籍目录

第1章 两栖动物生活史特征的研究进展
1.1 两栖动物生活史研究的概况
1.2 生活史特征地理演化
1.3 生活史特征演化的环境因子
1.4 生活史特征演化的遗传因子
小结
第2章 研究对象和研究区域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区域
2.3 研究目的
2.4 研究内容
小结
第3章 繁殖物候学
3.1 两栖动物繁殖物候学概况
3.2 材料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小结
第4章 雄性个体的配偶识别
4.1 两栖动物配偶识别概述
4.2 材料和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小结
第5章 雄性大个体配对优势的机制
5.1 两栖动物配对优势概述
5.2 材料和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小结
第6章 配对模式地理变异
6.1 两栖动物配对模式概述
6.2 材料和方法
6.3 结果
6.4 讨论
小结
第7章 产卵地的选择与利用
7.1 两栖动物产卵地的选择概述
7.2 材料和方法
7.3 结果
7.4 讨论
小结
第8章 雌性繁殖投入的种群内及种群间变异
8.1 两栖动物雌性繁殖投入概述
8.2 材料和方法
8.3 结果
8.4 讨论
小结
第9章 雄性繁殖投入的种群间变异
9.1 雄性动物繁殖投入概况
9.2 材料和方法
9.3 结果
9.4 讨论
小结
第10章 卵孵化和蝌蚪发育
10.1 两栖动物卵和蝌蚪发育的概况
10.2 材料和方法
10.3 结果
10.4 讨论
小结
第11章 年龄、生长率和终身繁殖力
11.1 两栖动物年龄结构的概况
11.2 材料和方法
11.3 结果
11.4 讨论
小结
第12章 身体大小的地理变异
12.1 动物身体大小的研究概况
12.2 材料和方法
12.3 结果
12.4 讨论
小结
第13章 体型大小两性异型的地理变异
13.1 动物体型大小的两性异型研究概况
13.2 材料和方法
13.3 结果
13.4 讨论
小结
第14章 四肢肌肉大小两性异型
14.1 肌肉大小两性异型的概况
14.2 材料和方法
14.3 结果
14.4 讨论
小结
第15章 重捕率的评估
15.1 重捕率的研究概况
15.2 材料和方法
15.3 结果
15.4 讨论
小结
第16章 地理位置对华西蟾蜍种群恢复力的影响
16.1 种群恢复力研究概况
16.2 材料和方法
16.3 结果
16.4 讨论
第17章 物种保护建议和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有机体生活史是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于其生活环境的形态、生理和行为模式,包括生长、发育、能量储存及繁殖等一系列适应于生活环境的的统计学特征。生活史演化理论主要探讨有机体生活史特征种间和种内的变异及这些变异带来的个体适合度的改变。种间生活史特征演化主要研究不同物种如何采取最佳生活史策略来适应性选择和自然选择的需要,而种群间生活史特征主要研究生活史特征的地理变异。生活史的地理变异主要来源于外因(即环境因子:温度、降雨、食物、捕食者、种间及种内竞争等)和内因(即遗传因子)的共同作用。评价生活史变异的主要方法是比较两个或多个种群、物种间的生活史差异,在此基础上探寻与生活史变异相关的环境因子。


 华西蟾蜍生活史特征演化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