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王‧樹王‧孩子王

出版社:海風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2
ISBN:9789575530716
作者:阿城
页数:294页

内容概要

我叫阿城,姓钟。今年开始写东西,在《上海文学》等刊物上发了几篇中短篇小说,署名就是阿城。为的是对自己的文字负责。出生于1949年清明节。中国人怀念死人的时候,我糊糊涂涂地来了。半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按传统的说法,我也算是旧社会过来的人。这之后,是小学、中学。中学未完,文化“革命” 了。于是去山西、内蒙插队,后来又去云南,如是者十多年。1979年返回北京。娶妻。找到一份工作。生子,与别人的孩子一样可爱。这样的经历不超出任何中国人的想像力。大家怎么活过,我就怎么活过。大家怎么活着,我也怎么活着。有一点不同的是,我写些字,投到能铅印出来的地方,换一些钱来贴补家用。但这与一个出外打零工的木匠一样,也是手艺人。因此,我与大家一样,没有什么不同。


 棋王‧樹王‧孩子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很多年前(?)看了這本書,應該是看完《八十年代訪談錄》又或之後的《七十年代》,對阿城有‘驚為天人’的感覺,立馬找回他的‘成名作’來拜讀。今次重讀,卻發現當時根本沒有完成這本書-___-!!- 重讀下,三王還是那麼的吸引,很難想像當時在八十年代它們剛出版時,對整個華文界帶來些甚麼的衝擊!﹣當年我對<樹王>是最有感覺得,雖然這次再讀時才發現自己並沒有把故事記得很清楚。這一次讀我卻更喜歡<孩子王>,覺得敍述者的教育故事很人性化,即便是放到今天的教育體制裡還是很動人,遑論放在六七十年代的生產大隊了。<橫王>也十分不錯,倒反是<樹王>好像沒有上次讀時的感覺那麼深刻。﹣不過今次最大的收獲其實是書中的其它篇章,因為第一次看嘛。<會餐>很好看,有點像在《遍地風流》中的<湖底>的節奏感,當然<湖底>的風格更突出,整篇沒有主詞,像在素描。<臥舖>、<傻子>也很好,<傻子>很能把北京的市民底氣描出來,如果北京都是這樣子,那是多可愛?﹣慢慢發覺,人們都將阿城上接沈從文、錢鍾書、老舍、汪曾琪、張愛玲那一輩那一批的書寫,有機會應該好好的也去學習一下這批作者的東西!據說賈平凹與早期的王朔跟阿城一樣很‘世俗‘很’庶民‘,阿城自己就推介過《動物兇猛》(還是唐諾推介的?),也值得去了解了解。﹣阿城的書,還有《威尼斯日記》想讀,早前在二手書店買了一本簡體字的版本,希望這本書不會有所刪減吧。阿城的東西,必須要一讀再讀,很能長自己的見識。
  •     基本能看出棋王是有深层次含义的,但具体是什么我又说不清,我说了我确实读书少,也没这方面的专业素养,虽然我是学中文的。。。。。文中最后一句话让我想了很久,也是想的似是非是的感觉,用我自己的话来叙述就是过着平常人的生活,想着不平常的事情,体会着不一样的乐趣。
  •     在无锡飞回广州的飞机上读阿城的书,托朋友从香港带来的,《棋王•树王•孩子王》。棋王很早就看过,看到熟悉的王一生、脚卵和王一生大战十人的场面仍然很开心。看完树王,却开始思索。树王的故事很简单。一群知青来到了边陲的某个小山村,知青的工作就是砍树。主人公萧疙瘩是个正直、倔强的退伍侦察兵,各种技能都非常突出,带队突袭过境外匪徒并取得一等功。但是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被取消一等功并从此退伍。因为砍树技能最好被称为“树王”,但其内心却对树有着深深的感情。萧疙瘩从未阻拦过知青砍树,总是抑制着由于知青砍树带来的内心的痛楚。山顶上有一棵方圆一亩有余的大树,是萧疙瘩心灵的寄托。砍和压抑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平衡,直到知青的革命热情逾越了萧疙瘩的底线。一名叫李立的知青一定要通过砍掉这棵被村民热爱的“树王”教育农民,破除一种旧的观念,让他们的思想得到净化。萧疙瘩默默守在树前面,伸出了胳膊,让李立砍。支书为了保护萧疙瘩,为了他不被那“革命”的热潮吞噬劝退了他。树王倒了,萧疙瘩这个真树王也倒了。一个精壮甚至称得上勇武的汉字被自己的内心击垮了,被所谓革命击垮了。默默的死去。阿城写到“何其忧伤 何其悲戚”。小说最后阿城又写到:“萧疙瘩的骨殖仍埋在原来的葬处。这地方渐渐就长出一片草,生百花。有懂得的人说:这草是药,极是医得刀伤。大家在山上干活时,常常写下来望,便能看到那棵巨大的树椿(大树被砍倒后留下的),有如人跌破后留下的疤;也能看到那片白花,有如肢体被砍伤,露出白白的骨。”令我难受的是,这片白白的骨仍然显露在那山头,而令其不得掩埋的,就是中国人的自卑和自卑导致的拒不面对事实。如同林达在《带一本书去巴黎》中所说“革命中的残忍是一头怪兽,它有惊人的好胃口。它吞下一切,甚至并不打算放过它的催生婆。”十八世纪的雅各宾派和二十世纪的四人帮都是被吞噬的催生婆。文革已经过去30年,但是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仍然选择拒绝面对这个事实。而拒绝面对这个事实正是中国不能自立的原因。也将成为未来阻碍中国发展,阻碍主流意识形态成功的障碍。一个人,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真正自信的人和国家一定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和曾经犯下的错误。反思和反思之后的改变才是成长的捷径。遗憾的是不论国家还是个人,绝大多数人和绝大多数时间都缺乏这种信心。举个例子,一个投入很大的项目要投产,A部门全权负责,B部门技术支持,A部门预测到风险让B部门尽快修正。一个自信的B部门会客观核查现状,判断是否需要改进,并做出应对。一个自卑但是有着由自卑导致自大的B部门会强调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因为他们认为在A部门提醒后修正意味着自己之前的工作有漏洞。但项目开始后,真的出现了A部门提醒的问题,项目受到巨大的影响,B部门承担所有责任。此时,B部门的损失远远大过他们认为的最初的损失。这就是自卑的代价。之所以用部门打这个比喻,因为他介乎人和国家之间,避免何人对号入座,但又能够类比于个人和国家。还可以举一个例子,最近发生的“杭州,所谓富二代,标车,撞死人”事件。为什么引起那么大的民愤和关注?是仇富么?那只是表象。仇富仇的是富带来的特殊权利。而这种特殊权利正是政府自卑和权力失去制约的结果。今天只谈自卑。因为政府机构对自己执政能力不自信,所以采用过多的黑箱操作,而正是这样的黑箱导致了民众的不安全感。杭州政府让舆论停止报道的原因不是所谓肇事人家里有什么背景,他家根本不是什么有钱人,一个个体户而已。真正原因是担心“学生闹事”,这样的执政心态不是自卑是什么?如果他们自信能够公正、公平、公开的处理此事,学生为什么闹事?真闹事的唯一理由就是你们捂着处理,加大民众的不安全感。知识分子和文人的隐晦本身就是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自卑的体现。林达在《带一本书去巴黎》中还有这么一段文字:“雨果的《九三年》……是对整整一个世纪前的法国重大历史事件的思考。所以,有时候,当我们看到自己目睹的一段中国历史,已经在各种文人的笔下面目全非的时候,就会想,是不是30年的时间沉淀还嫌不够?是不是我们还要等待再经历70年的风雨淘洗?……希望……历史的真实素材能够被发掘和完整保存。”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读历史?今天下午在飞机上在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目录页上写下了这么一段话:什么是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黄仁宇、布克哈特所言历史向心力到底由何而来?英雄人物和天才对历史有何作用?个体在复杂历史环境下如何适应、影响甚至改变历史方向?这些是我读历史时时刻思考的问题。中国和西方的区别在于,在人民心目中,西方政府只是服务机构不代表国家,而在中国则是国家的代表。热爱你,才会批判你,批判你,只因为希望你更好。

精彩短评 (总计35条)

  •     棋王、树王、孩子王,这三部短篇小说语言干练成熟,现场感强。
  •     有古韵
  •     没得说,因为他是阿城。这篇用来换火锅的小说也算是一个时代的标高了。
  •     平、靚、正。必看!
  •     《棋王》还不错。《孩子王》先看了陈凯歌的电影了,看书时飘过的全是电影。
  •     我是读不太出来深意
  •     那一场大火,烧到震撼.不管是何种制度,当它燃烧至极,也是美丽至极.一个华丽的退场.
  •     棋王永恒
  •     棋王 树桩 炊烟棒,会餐想起小时候农村时候的事
  •     阿城的文字真的很有感染力,直白的描述充滿畫面感,尤其是《棋王》裡觀摩一對十的熱鬧緊張景況、「我」給王一生餵水,《樹王》裡李立對砍樹的偏執(「我們是希望」)、蕭疙瘩死後陽光照射的場景(映像感真的一流,我彷彿身歷其境) 以下為非常膚淺的直覺讀後感⋯⋯ 棋王很熱血;樹王,矯情一點說,很痛,不忍看第二遍; 好久沒看過這樣暢快淋漓的小說。
  •     不论是哪个王,我都读到了感动:母亲之于王一生,王一生之于棋;萧疙瘩之于战友于树王和自己的孩子;孩子王里王福之于字典以及父亲王七桶。这里的情感都是相互的,在特殊的年代格外动人心魄。至于阿城的文笔,在我读到的八十年代,算得上干净趣味的。
  •     值得反复重读。
  •     《孩子王》愚拙,《棋王》自在,《树王》最悲。
  •     短篇比中篇好
  •     阿城的书充满了旧版章回小说那种刻画人物脸谱的语言,古朴简单,情节也波澜不惊,再三回味才觉得其中的深意,4颗星
  •     很久没有这么主动地看书了。孩子王和棋王,树王在我这种外行看来都不是一个层次的。前两篇太迷人了,一个平凡人内心的广阔的大世界,已经参透了别人无法理解的高度,最后一篇有一点放牛班的春天的感觉,有很多对那个时代的教育的批判,放到现在仍然适用。
  •     第二本竖排书,阿城真是用动词的高手。
  •     棋王树王确实好哇。。//131217 乐文
  •     正價大眾書局,買完才知道是盜版
  •     之前电台听到阿城作品的推荐,尤其是棋王。一直不喜欢看短篇,三王读过后对其他的也就没啥兴致了
  •     三王中,最喜欢那篇树王,简直气象万千。不过作者及时停笔是对的,写到第三篇已经显现疲态了。
  •     还是棋王好看
  •     香港买来的,竟然是盗版,日日日日日……
  •     鲜活的生活
  •     三王的故事,棋王的功力最深,孩子王关于一部字典的小事,树王刻画了那个年代的往事。阿城语言很平和,没有煽动,没有激昂。写出了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现实的窘迫与落寞。
  •     蛮好,蛮好,书写得蛮好。
  •     阿城寫得真是好,招式全無,渾然天成地講故事。以前瞧不起純樸,覺得是在罵人,想來是我眼淺了。
  •     不错的,三本一个系列
  •     过目难忘
  •     「早上出的白太陽,父親在山上走,走進白太阳裡去。我想,父亲有力气啦。」
  •     我觉得阿城是极其讲究炼字的,总是一字命中要害,让我回味无穷。
  •     此版颇佳。
  •     一天看完了,三王反倒像合并成了一个故事,一个人和许多人的成长或凋零。孩子王是最爱的,棋王倒是很不喜欢,架构拼写的味道太浓,又有点玄乎其玄的样子,或许只是我读书少的缘故。孩子王和树王就很近人情了。王朔说他写东西八分只写二分,后面二王里许多边角的人物都很值得琢磨,砸吧起来有味得很。
  •     短小平淡,难掩情怀。
  •     竖排、繁体、老小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