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出版日期:2016-8
ISBN:9787535489958
作者:[美]威尔·施瓦尔贝

内容概要

威尔·施瓦尔贝
世界知名出版公司Hyperion Books的高级副总裁和总编辑,也曾是《纽约时报》资深记者,出版过《长尾理论》《你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等知名作品。在事业达到高峰而疲惫不堪时,却得知母亲癌症晚期。陪伴母亲最后的时光中,通过和母亲阅读相同的书,彼此分享各自对人生的态度和观点。后来,他辞职创办了自己喜欢的烹饪网站。

书籍目录

手记 001
终得安全 001
相约萨马拉 007
七十空性论 027
初恋 048
霍比特人 060
每日的力量 083
禁忌祈祷书 101
我悲痛 114
非普通读者 121
蜥蜴笼 131
博来·法拉先生 136
大陆漂移 144
面纱 161
大教堂谋杀案 171
正念 182
心 197
盐的代价 204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 215
不可思议的一年 221
奥丽芙·基特里奇 229
像我们这样的女孩 242
法兰西组曲 251
杧果的滋味 260
刺猬的优雅 272
龙文身的女孩 278
布鲁克林 285
父亲的眼泪 294
太多的幸福 308
后记 324
感谢 328
附录 331

作者简介

母亲诊断出胰腺癌晚期后,威尔一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件事并自然地跟母亲沟通。从偶然的一天开始,他们一起阅读一本本同样的书,为了在母亲之后的化疗中两人可以一起探讨。两个人的读书会就这么开始了。
在固定进行的读书会期间,他们开始了一段阅读广度和人生深度的对话之旅。从热门惊悚小说到经典畅销书,从诗歌到悬疑故事,从异想天开到精神层次探讨……穿插着作者对儿时的回忆、母亲的不平凡经历、各自的人生际遇。借阅读,他们探讨了勇气、信仰、孤独,感恩、学习、倾听,甚至葬礼等多个话题,分享着各自对文字和生命的态度和观点。最终,他们可以真诚地交换彼此对死亡的观点了。正如作者所说:书让我们彼此更贴近,让我更了解母亲的一生和她的选择。
这本书是作者与母亲的亲身经历,笔触温暖,整本书不只是对母亲的追忆,也是爱书人的飨宴。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THE END OF YOUR LIFE BOOK CLUB》声明:关于此出版物,我杨某人仅参与佐证相关。"一位母亲、一个儿子和書的世界" ISBN 978-7-5354-8995-1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字核字(2016)第160655號 著作权合同登记號:17-2016-260Copyright © 2012 by Will Schwalbe.All rights reserved.新出图证(鄂)字03號出版:长江出版传媒|长江文艺出版社发行: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6.8
  •     看了简介,就喜欢上了这本书,以前的种种经历历历在目。记得在二年前,有一天突然接到了老家姐姐的电话:告诉 你个事,你做好心理准备。当时我的天就塌下来了。姐姐说:妈已经做完了手术,现是还没有过危险期,住院观测几天。在公众场合,还是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泪水。作为病人心情都不会太好,特别是让人闻风丧胆的-癌症。虽然我是妈妈的宝贝儿子,但是对于治疗方案这件事,还是存在太多分歧。我是非常反对常规治疗方案-化疗的,为了这事跟太多人也吵了太多的架,也造成了太多的误解。还好,经过种种争议,在共同的信仰上,我们慢慢解决了各种问题。母亲最后还是经历了太多的痛苦,感谢现在发达的医学,她终于慢慢康复了。这本书是作者与母亲的亲身经历,也是一本母爱的回忆。作者从不知道如何跟癌症的母亲相处、沟通到偶然间通过一本书,通过共同的阅读与病中的母亲所建立起的一种融洽的联系,建立起一个二个人的读书会。她们通过分享,解决了儿时的误解,了解了母亲的故事,并探讨了信任,爱情,感恩,死亡等观点。正如作者所说,书让我们彼此更贴近,让我更了解母亲的一生和她的选择。通过阅读,更是证明了中国溺爱教育失败。玛丽·安,作者伟大的母亲,她的西方尝试式教育非常值得学习,西方教育注重孩子的独立,健康,心理,想象力,创造力,综合素质,特长。把孩子当成要朋友一样对待,让孩子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没有伟大的母亲也没有这么优秀的儿子。爱书人的圣经,值得一看。
  •     同样一本关于死亡前夕的生活记录。,和客观性的事件记录,以及书目电影介绍和感想,混杂一起,与其说像一杯高雅的鸡尾酒,倒不如说像极了接地气的腊八粥。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威尔•施瓦尔贝,就是纽约时报的资深记者,写过畅销书《长尾理论》的那位。在记录和母亲最后的生活时光之后,这位成功人士离开了他供职的世界知名出版公司,办了自己喜欢的烹饪网站。这一系列转变,和母亲的离世,对生命本质的认知,想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母亲身患胰腺癌,在仅剩的几个月的时光,如何和母亲相处,如何能抓紧时间让自己的生命和母亲的生命更深度的交响,是作者在思考的问题。作者的答案是,阅读。从《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到《爱丽丝漫游仙境》,从《人性的枷锁》到《霍华德庄园》,母亲和儿子共同阅读,我们看到那些思想的碰撞,智慧的火花,那不仅源于母子之间深沉的爱,还夹杂着对两个不同的人生状态中,对注定即将分离的解读。我们也能看到,一个不负自己的时代女性,在丈夫、儿子、女儿、小孙子们的目送下,离开人世的悲悯与无奈,一份经过阅读沉淀后,买你对死亡的至少表层的冷静与豁然。本书教给我的是,父母能和子女深度交流的模式是极好的。这对于上有老,下有小,正值中年脊梁的我辈而言,和孩子一起阅读,和父母一起阅读,打开亲人的精神交往维度,实在是作为家庭建设中值得尝试的方式。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38】通过书 架起了自已与母亲的桥梁。很多事情没法直接说出口 通过相应的书中主人公满满展开 很美妙的事情。和另一个人拥有属于自己的读书会 听起来是很棒的事情!读再多的书也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同样对书中的母亲很佩服!那种自强的精神让我甚至怀疑是不是过于美化。但母亲对待癌症的态度 以及通过书展开的母亲的人生 发现 母亲其实远比书中更伟大!文字温和 不会跌宕起伏 从开始就知道结果。平静的力量!
  •     跳读一点。 跨代精神交流的可能性,我们的威权教育体系让交流困难增加。 读书与死亡的命题,也就是精神与肉体的倚互关系。 家族内精神的连续传递性。
  •     通过读书会这种方式来交流沟通是一个多么好的方式啊。可惜作者笔力不够,节奏平缓,全靠母亲伟大的个人魅力牵引着我的心。
  •     #書友集推书# @書友集 对我而言有着特殊个人意义的书。读这本书的时候,想到了五月去世的家家。她和作者的母亲一样,都曾经给周围人留下温暖的回忆,却又在人生的终点罹患癌症,忍受病痛走过最后的日子。作者在写他和母亲读过的书,也是在写他和母亲对待人生的态度。一方面回溯往昔,一方面却又记录着现实的无情。我也曾以为家家坚持了五年,还会有第二个五年、第三个五年,可病情突如其来的恶化让她迅速衰败、透支最后的生命力。我没有作者那样的笔法,家家的身体也不允许她阅读如此多的书籍,但通过对母亲这位老人的形象描摹,我似乎看见了家家微笑的样子…
  •     201702:母亲的一生很完美,与书为伴、阅读速度极快,真羡慕。从布鲁克林章节开始至结尾打算重点重读,做了很多标注,蕴含的人生哲理值得慢慢回味。这本书的封面好像小时候我家墙上挂的一幅画,可能也是我一眼决定要买书的原因吧。总体很感动和受教,感受到生命逝去、至亲永别的极度悲伤,但没有哭,因为我也认为母亲是幸运的,有几处描写厥中笑点,很满足,不悲伤。
  •     读这本书的本意是看看能否找到和母亲父亲的沟通方式,在他们的老年岁月里。这本书的背景和我们差别太大,也只是读读,偶有收获。学会静静的倾听别人讲完话,是这本书给我最多的信息吧。
  •     有种让人安定的力量,想找书里提到的书看,结果绝大部分都找不到…可能作者和母亲的阅读量的确有点大,小众的书国内都没引进。
  •     还不错
  •     只有我读到了一个强势的、喜欢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的母亲和一个习惯听从母亲的儿子之间的对话吗?
  •     这本书是关于母亲在面对死亡期间(患癌)母子之间的一系列的谈话,这种谈话又是通过”读书会“这种形式进行的。她避开了直面死亡的那种残酷,通过不同的书本来化解这种直面死亡的这种冲突。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死,可是怎么面对死亡则有不同的方法和态度。这本书利用读书会的形式也给我们传递了很多不同的思想和看法,可以说这本书本身是书,书中又包含了很多种书,是一种书中书的传递,读一本书,相当于吸收了很多本书的思想,由于是关于生命最后的读书会,所以其中很多想法和思想可以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因为不说的话,作者和母亲或许就没有机会再可以说了。
  •     用读书串联起来的生命告别,平静而又有力量。很认可书中母亲对于工作的态度,“要是你想去工作,那你就去工作;要是你不必去工作,而且你也不想工作,那你就不用去工作。”
  •     这本书讲述了威尔和癌症晚期的母亲,在生命的最后一起读书,感受生命,感受生活。重新感受追忆以前的快乐和经历,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和书相处,延伸出读书能够让人有一次次真切的冥想。在母亲、子女、追忆、读书的各种角色里解读生命,解读人生。这本书是威尔•施瓦贝尔为他的伟大母亲写下的勇敢而深情的赞歌,最初吸引我的是余秋雨的推荐序,只有短短的百来个字一句话点出了书的主题,“一个人在生命垂暮时分的最佳选择,是与家人一起重温毕生最喜爱的一本本书。”这让我大致知道我要看的是一本什么书,随后一句“这本书应该受到世间一切好书的感谢。它重新提升了阅读对于人类的终极意义,又对书籍的选择提出了关及生命的至高标准。提示了所有人,一个优秀的人,一本优秀的书,都可以成为黑暗之中的火炬。
  •     致敬玛丽•安女士,感谢她为人类公益事业做出的贡献。感谢作者揭开伤口让读者感受温暖的感动。但说实话,作品的文笔稍微让人失望,三星给主题和主人公们。
  •     里面的书不太容易引起共鸣
  •     书可以带给你什么,你又为了什么在阅读
  •     看过这本书的电子版,文字很好
  •     这本书源自作者与母亲的亲身经历,威尔以温暖的笔触讲述了母亲被查出胰腺癌晚期后一起阅读和讨论的过程…通过这两个人的读书会,他们彼此分享了对信仰、感恩、接受、宽容、勇气、信任等的看法和体会,同时穿插了儿时的回忆、母亲的不平凡经历和各自的人生际遇…整本书不只是对母亲的追忆,也是爱书人的飨宴,读罢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平静、宽广而坚强…
  •     出色的书。没有“生命最后”的大道理,得了绝症的母亲和作者一直在“平等”对话,对病人最大的尊重莫过于此。“假如你愿意,不能只靠祈祷,还必须为之努力”,是作者母亲阅读生涯的最后一句。这位母亲就是我想象中帝国精英的样子吧。
  •     走出自己内心的孤岛,做要做的事,爱该爱的人
  •     温暖又感同身受。看完难过但又暖暖的。庆幸我还有时间弥补之前的遗憾。虽然我做的还很不好。书是伟大的朋友。这样幸福温暖的一家人。
  •     以书为线索讲述母亲和家人最后的日子,了不起的故事展开,生活高于灵感,生活总能更先创造出痛苦且动人的故事。作者和母亲是真的爱书的,文中提到了许多位作者和许多本书,让人也想抽出时间一窥其究竟。这一家人都是如此出色,帮助社会,事业有成,而且书中对性少数人群平常的写法让人喜欢,这就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啊。这个母亲是多么的伟大,她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拥有美满家庭的母亲,更是一个成功的女性,一个成功的人。她是真正有让世界变好的,让人想哀叹为什么这样残酷的命运要降临在她的身上。但人终将是要死的。进度条快要走到底时,我一边沉迷于作者的叙述,一边又不愿看到这位母亲的离世。但也有一种微妙的想法,如果这位热爱难民的母亲还活着,看到欧洲难民潮问题,不知会发表什么见解?也许在这之前离世,也不算太糟吧。
  •     你最近在看什么书?我们的读书会就这样简单地开始了。 有一位巴格达商人让他的佣人去集市采购些食品。没多久佣人就回来了。他面色苍白,浑身打颤,说:“主人,刚才我在集市时,有个女人推了我一把。我转过身发现推我的女人是死神。她看了我一眼又做出一个威胁的手势。请您把马借给我,我要马上离开这里才能不被死神找到。我将去萨马拉,那样死神就找不到我了。”商人于是把马借给了佣人。佣人上马后打马扬鞭飞奔离去。后来,商人来到集市,看见我站在人群中,因此向我走来,问道:“今天早上你看见我的佣人时为何对他做出威胁的手势?”“那并非威胁。”我说,“那只是个表达惊讶的手势。我有点惊讶在巴格达看见他,因为我本来跟他今晚在萨马拉有约。”
  •     很特别,很感动.
  •     G20放假前去宁波,在杭州东站的书店,转了一圈没有感兴趣的书,后来看到这本,就拿了。 花了一个多周才读完,算是看的书里比较慢的,很大一个原因是书中提到的很多书,我连听都没听过;另外我本来对外国人的中文名就很迟钝。然而看到这么多貌似很有趣的书,有点后悔在美国那一年没有多跑跑书店了。 读到书末尾,那句“玛丽安经历过最艰险之事,对美好的事物却依然深信不疑”。我颤栗了一下——每次看到为之动容的句子、听到深入心灵的旋律,都会有这种瞬间的颤栗。 想起上个月读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也略感动。我一直觉得如果你一直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散发着正能量可能是理所当然;但若是你经历过困境仍能积极乐观,才是最动人的。就像穿的了名牌也穿的了二十元T恤,吃的了米其林也吃的了街边摊————人生本就应该充盈。
  •     整体写得很平淡,一切如流水一样都是琐事,不过,也许是不为了让书过于悲伤吧!母亲对待生命中最后一段时间,值得很多人学习!
  •     成年人的亲子阅读时光依旧打动人心,陪伴是最好的付出。家人如能在某一爱好上频率接近,那就更美好不过了。
  •     这是一本沉长的,却充满力量的书。书中的母亲太过完美,让我感觉很遥远,但她对于全人类的信仰和观点是美好的,值得期翼的。每个人的一生有太多想读而读不完的书,而我也从这本书中明白更深刻的理解了一个道理:阅读真正的敌人唯有死亡。唯有书能带领我走出困惑,面对现实。
  •     这本书记录了母亲患癌后与儿子两个人之间的读书会,阅读、生活、回忆的点滴弥漫在每个文字中,再谈阅读的意义,这次蒙上了一股柴米油盐的味道,关于勇敢、善良、坚强等等的探讨引发母子情深的感动,生命融于每一本读过的书中,精神就会永远不朽
  •     讲的是我们少见的,母子同读书的交流故事,而且是一位癌症末期的母亲和一个著名畅销书《长尾理论》作者的读书故事!当我翻开书,很快就被书中的情节吸引。面对至亲癌症末期,生命最后时刻,作者全书没有大悲的语调,以一种很平和的笔法,回忆起和生命末期的母亲一块读书的故事。应了一句古语,腹有诗书气自华,爱读书的人就是不一样,作者如此,他的母亲更是,她平静的接受,仍维持和病前一样的工作和生活,组织家庭活动,安排国际救援协会到乌干达,继续为筹建阿富汗图书馆奔走,只是多了一样,定期到诊所化疗!而且,小女儿得知她病情,要放弃到日内瓦工作而留下陪伴,她坚持不需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