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为我宽衣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07-04
ISBN:9787801866561
作者:(法)卡特琳娜·茹贝尔,(法)茄贝尔
页数:207页

章节摘录

书摘文摘一:小红帽——一条超短裙如何令我从母亲身边逃开周二,当我们从学校回来的时候,有时会看到妈妈和她的姨父姨妈一起围坐在桌边喝茶。桌子上出奇地杯盘狼藉,从他们到来的那一刻起,已经先后上过了几轮点心,甜的,咸的,然后又是甜的。这位“伊维特姨妈”总是对我们表现出特别的关心,每次来都带着一个小提包,里面装满糖球和雪茄一样的糖棍,还有摩洛哥那边的消息,特别是姐妹间最近争论的话题。这一天,与往常不同,除了装糖果的小提包,她还带来了一只装满衣服的手提箱。箱子里面是她的孩子们以及他们堂兄弟的衣服。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衣服,它们就像学校里其他孩子的衣服,时髦但有点破旧,既不经典也不耐穿,可能质量也多半如此,但却是当时流行的牌子。我记得有双带有条纹的化纤短袜,还有件帽子可以拆卸的橙色滑雪服,都是些对我们来说不同寻常的东西。妈妈却觉得无所谓,甚至断然反对这些时髦,而是喜欢模仿Velazquez或Tintoret的色彩,以及好莱坞女星们领奖时的装扮。她给我们穿戴的是跳蚤市场掏来的手织连衣裙、毛皮大衣和漆面鞋子,而那时候已经没有什么人再穿得这样亮光闪闪了。妈妈兴味索然地审视着这些我们梦想拥有却只能在同学身上看到的衣服。那年我八岁。一切都还清晰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中,仿佛就发生在昨天。那天,姨奶奶他们走后,当我们翻看箱子里的东西时,妈妈发现了一条红色裙子,上面镶有小白领,就像滑冰运动员的服装。而我呢,甚至都没看到它。我被叫去试穿这条裙子。两条大腿露在外面,只遮住了一半。尽管这条小裙子比当时正常裙子的长度要短很多,她却说非常合适,就像套进手套一样分毫不差。妈妈很高兴,给这条裙子配了件紧身衣和一双小红鞋,把我打扮成小红帽的样子。然后我跑去让爸爸看这身打扮。他也觉得我可爱极了。第二天,心中充满了他们头天的赞美和鼓励,我得意地穿上新裙子,信心十足地来到学校,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但是上午的上课过程中,这种兴奋的情绪就在不知不觉地染上了忧虑和怀疑的色彩。我注意到全班同学的目光都盯在这条超短裙上。他们交头接耳,又爆发出冷笑,喧哗声、笑声夹杂在女教师洪亮的讲课声中,不绝于耳。我被这条裙子的长度弄得狼狈不堪,只能徒劳地把裙摆向下拽,希望它能显得端庄一些。早上那种暗自得意的情绪很快褪色,而让位于焦虑不安。同学惊异的目光和窃笑,以及逐渐显露敌意的氛围,让我无法继续上课。我盼望着放学钟声快点敲响,这样我就能回家脱下这条滑稽可笑的裙子。在学校中强忍住的泪水,终于在放学的路上喷涌而出。我浑身紧张到可以随时一跃而起,只想跑回自己的房间,逃离斗兽场,远离别人的目光,把自己关进家中,再不用感到羞耻和滑稽可笑。在家中,我们被父母慈爱的目光所保护。母亲的眼光将我们打扮出的神奇效果只能局限在家中,或者有时是她的亲友中。到了外面,情况就会完全颠倒过来——她讲话的声音太大了,总是把我们暴露在众人的目光下:Sibill没有梳头,那些小哥哥打扮得像女孩儿,我们真是滑稽可笑……是的,每当这时候,人们的目光就会转向我们,但并不是因为我们是最漂亮、最优雅的,而只是因为我们很好笑,花花绿绿地引人注目。我讨厌妈妈,她总是不知道怎样适当地穿衣打扮,总是夸张得过火。我觉得很丢脸,既为她,也为我自己。我的妈妈不像是一位母亲,她总在学校门口令人侧目。原因各式各样:有时是因为她穿着过于华丽的皮草大衣和花枝招展的裙子,有时是因为她翩然自舞,有时因为她衣服上的污迹,还有时是因为她的迟到,晚到校长都出来和我们一起等她,此外还有其他令人咋舌的原因。噢,妈妈,我真要为你的惊人之举笑破肚皮了……我被这条裙子的长度弄得狼狈不堪,只能徒劳地把裙摆向下拽,希望它能显得端庄一些。早上那种暗自得意的情绪很快褪色,而让位于焦虑不安。同学惊异的目光和窃笑,以及逐渐显露敌意的氛围,让我无法继续上课。在这一幕场景中,服装揭示了两种对立逻辑:一边是母亲的想象,使孩子陷入她的幻想的圈套;另一边则是孩子的模拟社会——学校,在那里,所有不同的事物都会被冷酷无情地排斥在外。少女的衣服标志着母亲的“疯狂”,母亲(事实上)只想成功地阻止她变得和其他所有人一样。小女孩通过这条裙子发现了她身上的这种烙印,一件令人骄傲的东西到了别人眼中就变成了耻辱。发现了母亲幻想的印记,孩子同时也发现了这种印记在何种程度上使她孤立,并被集体排斥在外,于是陷入了忠于疯狂的母亲,还是幸存于团队的内心冲突之中。故事中的这个孩子,谈及她发现了自己的孤立。无论从哪个方面,她都遭遇到了不理解。她的家庭没有看到她衣着的可笑,而学校则对那过气的优雅视而不见。而且,如果说她哭了,那并不仅仅是因为愤怒的情绪,而是因为她被妈妈骗了,同样也因为她的父母根本不了解社会上的规则,他们的判断只在家中才算数——晚上父母为她穿上了他们挑选的衣服,并为满足了他们的幻想而欢庆鼓舞,而第二天早上,在学校的围墙里,她却被抛弃,被嘲笑。学校和家庭这两个世界最终难以调和。就在这种与现实的残酷对接中,她发现了父母的弱点。所有的父母都是可能犯错误的,但孩子们要在以后才能明白这一点,一开始他们都会崇拜自己的父母,认为他们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为了在这种新的知识面前保护母亲,当母亲觉得把孩子打扮得不错时,孩子却无法告诉她自己受了多么大的欺骗。在家中,孩子会下意识地满足父母的愿望。他们善于不由自主地表现出父母导演的形象,热情洋溢地满足父母的幻想。孩子的快乐就是让父母高兴,换言之,就是把自己变成他们的幻想的客体,从而只能是增加了相互间的鼓励。孩子们对箱子里衣物的贪婪目光,表明了不许他们表达出来的愿望。他们发现,衣服对于他们的母亲来说,是个性特征形成方面至关重要的东西。她对服装的品位要上溯到一个久远的年代,这证明了她的参考知识还停留在她自己的童年时代。那个时代完全成型的形象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她对时尚的建议都不屑一顾。这位母亲对于时代的气息无动于衷。她被自己的童年绊住了手脚,竭力想再次营造出童年世界,却只能实现一些幻想的场景。她没能让自己进入孩童的角色,也没能让人们听懂她无声的心愿。在学校里,孩子充满恐惧地被关在一个充满敌意,甚至危险的地方,希望能够适应那里并占有一席之地。他观察着,竭力去理解统治这个世界的法则。学校是孩子们的社会空间,他们希望成为团队的一员,而他们是否可以加入却要取决于一些识别信号,有时候,这些信号和家庭中的是相互矛盾的。希望在集体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接受这里的密码、规则和习俗,也就意味着可能背叛家庭的秩序,放弃持有家庭的“色彩”。与众不同,也就意味着被抛弃。顺从于母亲的怪癖,一旦走出家门,就会使其成为一个违背了所有集体习俗的叛道者而被集体抛弃。这种矛盾的出现,会使孩子产生疑问,不知道父母的判断是否是正确的。孩子和家庭之间的这种距离,使他能够得以被学校社会化,也改变了孩子对自己亲属的看法。在家中显得很正常的东西,到了社会上就突然显得不合时宜。由这种差异产生的羞耻感迫使孩子隐藏自己亲人的特性,不让它们暴露在别人眼中,以便在团体中得到承认。穿得和所有人一样就可以丝毫不表现出自我。那条超短的小裙子,暴露出的不仅仅是大腿,还有一些家庭的私生活,“伊维特姨妈”和妈妈的愿望,并且把这一切展示给别人去批评。所以孩子要向下拽裙摆,隐藏住这些轻率暴露的东西,所以孩子要保护家庭,对孩子来说,家庭是弥足珍贵的,在他们的幼小生命中,直到那一刻,家都是他们视野中唯一的存在和独一无二的处所。其他人的目光在家庭之外,带来了一种苛刻的判断,孩子痛苦地觉察到了。于是,他不惜一切代价地防止父母的形象暴露在其他人的目光下,从此把学校与家庭两个世界分隔开来。同样,在回到家后,穿着红色紧身舞裙的小女孩没有把她的愤怒哭喊出来,而是忍住泪水,忍住冲到嘴边的责备。为了捍卫家庭的神话,她什么都没说,而是代之以内心的痛苦。她只是脱下了那条裙子,并把它当作了所有遭遇的罪魁祸首。这条裙子的另一个方面同样也使小女孩焦虑不安。这条超短裙暴露出她的大腿,从而引起了同学们的冷笑。在八岁的年纪,小女孩已经知道了自己不应该露出内裤;而其他的孩子注意到,这条小裙子的长度有可能会露出内裤。这些冷笑表明了性冲动,只是对此潜伏期(这个时期也叫做“理智期”,是6~10岁)暂时性的需要使他们尽力遮掩这些冲动。对于少女来说,这种性成分更加不可容忍,它向她展示出谜一样的欲望,而她正是这欲望的目标。就这样,小女孩被打扮成洋娃娃,让母亲开心,但她却又被带到了别人面前。这种性特征在母亲的倾注下展示出来,但它是与母亲的温柔和情感联系在一起的,一旦与母亲的关爱脱离关系,比如出现在别人面前,那它可就太令人恼火了。母亲按照自己的幻想塑造了女儿,然后就不再回应这种要求,使她暴露在母爱的范围之外;而处于欲望的目标的境地,保证了她与母亲的联系,但其实正是母亲束缚了她。一方面希望与同学们一起社会化,另一方面又害怕让父母的心愿落空,她经历着一场内心的冲突,这个事实证明了主体与自己欲望的斗争。文摘二:婚纱——丈夫的欲望在人生的所有重大时刻,诺拉都会购买新衣服:每次考试,每次招聘面试,每次当她要当众讲话或是与心仪的男人初次约会,还有那些会与拒绝了她的某个情人重逢的聚会……每当此时,诺拉都会梦想适合那些场合的穿着。这些短暂的瞬间中断了诺拉原本的生活习惯,使之转而成为从孩童起就向往的紧张烦乱的生活。诺拉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了这些小小的事件上,因此,她并不在意花费的金钱,由于换装时间的紧迫,怎样铺张都不算过分。重大的场合更要求全新的、靓丽的,甚至一些稀有的东西,来与她平时的穿着形成鲜明对比。对于每一种场景,诺拉都会构思自己的角色:诱人地穿上黑色紧身套装或是弱不禁风地套在灰色绢网长裙中,出席可能会碰到某个前追求者的晚会;充满活力地穿着剪裁合体的裤子,留着短发,去参加招聘面试;漫不经心地套着低腰运动裤和白色圆领T恤衫,在周六上午去逛市场。诺拉不知道会在哪里遭遇到命运的安排,但她期待的感觉是如此锐利,她的想象是如此生动,并且因为她希望取悦于人的欲望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她无法放弃在每个不同的场合穿上不同的服装。有一些场合,比如说她初次和某个吸引她的男人共进晚餐,她总会像溃败般把房间弄得一片狼藉:衣橱里一半的衣服都摊到了床上,还会花上两小时来搭配试穿她新买的单品。有时候,她也会放弃,因为没有时间而只穿着牛仔裤和白衬衫出门,为此,她会感到悲伤和不快。绝大多数时候,她会忘记自己的穿着;另一些时候,她会被镜中自己失败的形象所折磨,失望地在咖啡馆的玻璃橱窗中不停地审视自己,最后找些常见的借口,赶快离开。日子一天天过去,随着一次又一次的约会,诺拉最终倒在了未来丈夫的怀中。在共同生活了一年之后,伊夫和诺拉决定结婚。一切都与故事中的情节相去甚远:伊夫根本不是从天而降的白马王子,他和诺拉在一所史学院中同学三年。他甚至都没有花几个月时间追她,诺拉就飞快地同意了。她事后回想起来常常这样自言自语:是不是太快了。诺拉的生活是简单而宁静的,生活的显而易见有时令她困惑。她寻找着身边能够破坏她的生活、令亲人们失望的复杂激情,可她并没有找到。甚至她的母亲,也是一下子就赞同了她的决定。在谨慎的观望阶段,时间和数不清的争吵最终教育了她。于是组织婚礼的共同计划把大家集合在了一起,在几个月时间里,这都是他们的谈话中心。作为如此众多的幻想的目标和中心,这个仪式应该实现某个幻想的场景,梦的痕迹应该在此变为现实。诺拉犹豫良久,她的穿着令她殚精竭虑,渴求已久的婚纱,却需要面临放弃。她是应该选择一条公主裙或是露肩礼服来让妈妈开心,同时满足自己身上小女孩的梦想呢,还是选择一条伊夫喜欢的简单朴素的裙子?犹豫良久之后,她不顾妈妈的意见,自己选定了一条紧身露背裙,上面镶有纯棉的立体花边。由此,她也打破了结婚前由母亲最后一次为女儿选定衣着的传统。一旦选定了衣裙,诺拉就开始费尽心力地寻找脚上的鞋子,她买了四双鞋,但直到婚礼那天还没有选定到底穿这四双中的哪双。婚礼并不是游行,她开心地想象着自己穿上这四双鞋的样子:一会儿是玫瑰红色的皮拖,一会儿是灰鼠皮皮拖,一会儿是平底便鞋,一会儿又是闪闪发光的凉鞋。 突然,诺拉想起了在杂志中看到的一幅照片:一对年轻的夫妇在门廊下接吻。她在一叠旧报纸下找到了这本杂志。照片上,年轻的金发女郎身穿垂到脚踝的丝绸平纹长裙,上面布满了碎花图案,正踮起脚尖来亲吻一个身穿夏装的高大男子。诺拉很快就找到了那条花朵图案的丝绸平纹长裙,斜式剪裁,她曾经在报纸上见过。她又给这条裙子配上了一顶紫色的小帽子,和裙子上的花朵一样颜色的玫瑰红色凉鞋。预定的日期来临了,诺拉在漫长的梳洗和化妆后,穿上了这身衣服。但是,在门口的镜子前,在炙热的气氛和房间的嘈杂中,每个人都准备妥当了,诺拉却变得慌乱起来。她怀疑地盯着自己在穿衣镜中的影子,脑海中想的是一条明快的淡绿色裙子,裙摆随着她的动作摇曳起伏。但是眼前的一切却和记忆中一点都不一样,可爱的感觉被打碎了。诺拉的幻想破灭了,她在气愤和忧伤之间犹豫着,注视着镜中映出的那个身着盛装却又笨拙可笑的年轻女子,再也没有了得意之情。“我不穿这条裙子了。”身边立即响起了一片极为尖锐的反对:“那你穿什么呢?你美极了,你不是特意挑了这身衣服吗,再说你也没时间了,别再发神经了,这是压力……”但是诺拉再也听不进去了。她又加上了一句:“我需要一个人待会儿,不会很长时间的。”诺拉很难说服自己的父母,但是最终她还是说服了他们。她拔出了头上插满的小碎花,走近已经打开一半的衣橱。她还有一刻钟的时间。诺拉一条一条地翻看着自己的衣裙,就像翻过她生命中的每一页。她的目光停留在一条橘色的丝裙上,然后又继续下去。没有什么更合适的了,她又拿起了这条橘色丝裙。伊夫见过它,他非常喜欢这条裙子。她想起了那一次,他把她介绍给他的父母,她穿的正是这条裙子,而且总觉得这裙子暴露得太多了。薄纱般的丝绸裙摆只垂到了大腿中部,展示出了她的双腿,而且面料轻柔得会随风起舞,还可能会露出内裤的颜色。这就是诺拉,是伊夫熟知和选择的女人。诺拉一把抓起橘色旧衣裙,选择了一身几乎和它一样热烈的大红内衣,精致地穿戴起来。还用一枚蝴蝶形状的胸针做成了发夹。她重新穿起了最轻快的装束,既没戴帽子也没戴面纱,一点都不再像是个马上要结婚的新娘。五分钟后,她一切准备停当,心中只有一个急切的念头:见到伊夫。诺拉不仅仅意识到她对婚礼的想象与伊夫对她的想法根本不相符;她同样也突然醒悟了,在许多场合,她都在表现一个经典的老套形象,而不是表现自己的愿望。这个故事可以看作是自恋神话的现代改编版,是以伦理故事的形式出现的。事实上,与自恋沉溺于自己的倒影相反,诺拉通过找到爱情(在婚姻中),逃离了镜中影像折磨人的力量:可爱的感觉突然打碎了。直到这次重新恢复意识前,诺拉一直热切地自视为自己生活的扮演者。她在各种场合穿上场景需要的服装,尽力与女性杂志上的经典老套保持一致。她越是与那些老套经典相像,也就是说,她越在这种相似中丧失自我,她也就越感觉快乐。她拥有这些陈腐经典固有的附加的吸引力,但是脸蛋、气质和身材却没有什么特别可爱之处。事实上,通过重点强调某些特征,经典老套能够在一个原型中辨别出独特的类型。附加的吸引力来源于幻想,通过导演多个原型而将叙述组织起来。一些最具有普遍性的编剧创造了这些经典,人们可以把它定格为图像,并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幻想的回声。这种经典老套生动地描绘了女主角,并且讲述了一个故事。新娘戴着白手套,穿着缀满花朵的长裙,体现出的是在性上的纯洁无瑕。年轻的妻子头戴面纱,于是躲避了众人的眼光。缀满鲜花的长裙,使标准的小姑娘的形象永远长存下去,象征了女孩的乖巧。这身衣服反映出的幻想是按照婚礼和童贞的规则前去“赴死”,没有什么能胜过把年轻女孩奉献在爱的祭坛上的场景了。如果诺拉在婚礼之前还保留着展示处女气质的愿望,那么不管怎么说,她总算意识到了她的选择根本不符合她未来丈夫的欲望,他更希望她是一个女人。婚礼那天,诺拉头戴面纱,身穿鲜花长袍,感觉自己满身节日盛装,就像刚刚走出1940年代的电影。当她决定重新试装时,她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一直到那时为止,她都还很高兴自己实现了某个老生常谈的场景,但是当最后一次试衣时,她以丈夫的眼光审视了自己,于是发现了自己身上奇装异服的可笑。诺拉意识到自己误入了歧途,于是脱下了衣裙,拒绝再去表演一个处女新娘。她意识到,事实上她最想取悦的人正是她的丈夫,并从他身上获得她已经拥有的爱情与欲火。通过用伊夫喜爱的裙子——也就是那条令她暴露的丝裙——换下她的新装,诺拉选择了一种自己确知的价值。诺拉一直被衣服制造的假象所蒙蔽,直到那一刻,她都在寻找着自己。在她的自我寻找中,汲取了报纸上的一些形象,那些被表现为纯粹欲望目标的、众口烁金和无法逾越的形象。为什么诺拉和许多妇女一样,要去模仿那些被认为能够激发欲望的经典形象呢?时尚在这场偏颇和这种相似的重复中起了作用。为了能够理解为什么铺天盖地的时尚能够让女人在某一年中钟情于绿头鸭,第二年又改为灰头,就要重新回到女性特征这个问题上来。对于弗洛伊德来说,当小姑娘发现自己没有能满足母亲欲望的东西时,她就会离开母亲,而转向似乎能够获得满足的人:父亲。她向他表达爱的需求,并梦想能从父亲那里得到一个孩子作为回礼。于是小女孩“转变”成为女人。因此人们也看到女性特征的构成是依托于诸多因素的。如果母亲通过指出孩子可以作为自己欲望的目标,而给她指明了道路,那么小女孩是否还会离开母亲呢?父亲会对女儿的这种要求做何回答呢?他会意识到这些而丢弃她吗?还是正相反,表现成一个诱惑者?在此,希望取悦于人的诺拉,在一场漫无目标的求爱中遭遇了困阻。她的要求是向别的女人表达,还是向母亲,向父亲,或者向一个男人?通过笨拙地仿效杂志中的形象,她希望确信自己拥有能够激起欲望的资本。诺拉迷失在自己的追寻之中,漂泊和停留在每一个看来可以使人想入非非的影像之中,而集中了母性欲望的东西对她来说还是一个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她该怎么做呢?是否会有一条法律是母亲所要遵从的呢?如果说诺拉没能够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而是在一群影像中盲目寻找,那正是因为某些东西没有在父亲、母亲和女儿的欲望传递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诺拉不仅仅意识到她对婚礼的想象与伊夫对她的想法根本不相符;她同样也突然醒悟了,在许多场合,她都在表现一个经典的老套形象,而不是表现自己的愿望,在这里,她的愿望和伊夫的契合在一起,成为了她新的行动指针。造型艺术家路易丝?布诺娃女士在描绘一对夫妇时,表现了女性的这种状况:她创作了一个狮身人面像和一个圆柱体,狮身人面像是男人,永远固定在自己的位置上;女人则是滚动的圆柱体,找不到任何平衡点,圆柱体只能够滚动,离她的狮身人面像或远或近。文摘三:购物狂——决不空手而归塞利娜只在午饭后才出门。十一月阴沉的天空让人感到傍晚已经临近,于是她带着急切的心情出发了。天气很冷,她不知该穿粗花呢大衣还是更轻便的皮质风衣。阳光已经有些昏暗了,靠近窗口时,她感到刺骨的寒风透过空隙钻了进来。她穿上了粗花呢大衣,戴上披肩、帽子,然后砰地一声关上了门。天气比她想象的更寒冷彻骨。她没有勇气再步行去圣日耳曼大街,而是随着人流涌进了地铁。因为担心经济超支,塞利娜已经三个星期没让自己出门购物了,她有自己钟爱的购物路线:选择了圣叙尔比斯和老科龙毕耶街口的两家商店,绕过香水店,沿着U形线路,最终结束于费尔街和马比龙街。在境况良好的日子里,她只去最喜欢的几家店铺;在不能花费巨大时,塞利娜就会到处搜寻。年轻的女人熟知购物的一套程序,她首先神色淡然地沿着货架浏览,然后突然停住,以猫儿扑向猎物的确信无疑,从货架上取下一件衬衫、一条短裙或是一件套衫。对选择的确信和迅捷,本可以使她成为一名购物高手,然而,塞利娜却很少在开始的几家商场里购买:她首先是确定方向,随后按照喜爱的程度从高到低划定等级。然后,在第三或是第四家店,她忘记了分级的顺序,再也无法抑制购买的欲望了。绝大多数时候,她会在基本行头中选定购买的对象:比如已经多到塞满衣橱的黑色套衫,她还要再买上第十件。几乎刚刚输完蓝卡密码后,她就开始后悔了。谁会注意这件新衣服呢?她突然开始担心起来,把手伸进袋子里,检查缝纫的结实程度,或者看羊毛是否有刮痕。于是她飞快地跑向下一家商店,这次想要有次决定性的购买。但是理智的思考已经被疯狂取代。众多衣服堆积在试衣间里。塞利娜对它们反复试穿。一旦选定了款式,她就只能在颜色上标新立异了,相互比较,询问售货员的意见,然后再问第二名售货员,然而最终却决定换另外一个款式。好像车窗中不停变幻的风景,随着节奏的加快,一家家店铺也鱼贯而过。下午刚开始的时候,她还能够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这时却深深地陷入了一种冲动,无法再大步流星地走过街道,而是漫无目地走着,希望能有个停顿,或是出现什么事来结束购物之旅。紧张的情绪不断上升,但是只要还没有找到百分百满意的完美衣服,塞利娜就会继续下去。她花的钱也越来越多。她犹犹豫豫地先是买上一件,然后是两件,三件,任何一件都不能令她真正开心,而它们所有的价钱加起来就更令她不满。夜幕降临了,伴随着商场的纷纷关门,塞利娜也达到了焦虑的顶点。在临近决定命运的关门之际,她陷入了疯狂,动作都变得不连贯了。她跑着穿过商场,眼睛扫着沿途的货架,粗鲁地搬动着衣架,好像演出着一幕断断续续的哑剧。晚上七点刚过,最后一家店铺也关门了,塞利娜带着刚买下还没来得及试穿的裤子——这样的款式她已经买过N次了——还有那天买下的成堆的购物袋,独自一人走入已经降临的夜色:购物的乐趣被悲伤代替,让位于极度的疲倦。她重新清点了一遍购物袋,总是害怕会丢下一个。她想哭泣,却流不出泪水。既然再没有什么可着急的了,尽管天气刺骨的寒冷,塞利娜还是决定步行回家。她回想着全部的购物清单,想找回一点下午兴奋的心情。她担心回到房间的那一刻,那时她就将试穿这些衣服,然后遭到每次逛街后无一例外的失望打击。每当那时候,她买的任何一件衣服都变得与她在商场里的设想毫不相符。然后,塞利娜还要苦涩地计算全部的花销,这让她有些头晕目眩。她又数了好几遍,但总是会中途停下来,然后再一件件地从头开始。她从来都没有得出过确切的数目,因为每次她总是把价钱凑个整数。总数也一直模糊不清,因为它也同样是个大概的整数。塞利娜宁愿不知道她挥霍的确切数目。她被遗憾所折磨,有时还要面临回到商店去调换这样或那样一件商品,这样就又继续了她无休止的寻找。紧张的情绪不断上升,但是只要还没有找到百分百满意的完美衣服,塞利娜就会继续下去。她花的钱也越来越多。她犹犹豫豫地先是买上一件,然后是两件,三件,任何一件都不能令她真正开心,而它们所有的价钱加起来就更令她不满。塞利娜患有一种不太严重的精神病,如果那天下午人们没有跟随她在巴黎购物,那么这种病症就极可能不被发现。仅仅这一天的时间就足以表现出她内心的缺陷。没有任何事件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塞利娜就失去了对自己行为的自由支配。突然间,她从一种模式转变到另一种:首先还是有分寸、经过大脑思考的,然后就对服装变得贪得无厌,就像吸毒成瘾。她也在尽力地阻止这种趋势,直到那时,她还能够阻止放纵时刻的到来。此外,可能在购物之前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节制期,她才允许自己有一个更加放纵的时刻。塞利娜已经习惯了自己的病症,但她知道每过一段时间,她就得让自己发泄一下。她已经习惯了这种病态,只要它还没有完全搅乱她的生活,那她就无论如何也要允许自己有一些“放松”的时候,那时病症也就变得合理合法了。正是以这种代价,她保留了生活的原样,保留了投资并联系起各种社会关系,而只把她的“疯狂”保持在购物的范畴内。此外,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塞利娜在逛街的时候总是独自一人。在此,人与服装的关系不是欲望,而是需要。带着这种无法掩饰的贪婪,她成为了强制购买的受害者。塞利娜倚赖着这种行为。从她失去自由判断力的角度上来说,她已经精神错乱了。今天,人们趋向于把这种强制病症(这并不是新生的,包法利夫人就患有这种病症)合并归入广义的上瘾行为之中,定义为对无论哪种东西都无法抑制的消费:可能是毒品、酒精、食物、病态赌博,或是强制购买。这类关系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依赖于这种行为,并且上瘾物在主体的生活中占有中心地位。上瘾行为根据其依赖的是一件实体或是一种行为而有所不同。通过这些上瘾行为,个体极力想重新找回幼年时的感觉。这些行为重建起最初与母亲关系的亲身经验——那时,还没有独立个体的意识——于是,他的行为构成了一种找回失去的母体的尝试,因为早年与母亲的关系没有让主体得到足够的内心安全感。在这种反复中,主体的寻找是徒然的,想要找回不可能的关系。重新找回失去对象的标志是一种舒适的感觉,甚至让人昏昏欲睡:酗酒和吸毒带来的昏睡,不幸地反映出婴儿吃奶之后的样子。至于我们的女购物狂,她似乎没有达到这种舒适;她无法摆脱内心的诱惑,也就是她的兴奋。购买服装的人,绝大多数是女人(男人更多消费的是高保真与CD),极力追求镜子中的形象令她满意、令她自信的一刻。最初的镜子就是母亲的目光,在那目光中,孩子感到了对自己的完全满意,强制购买者于是不知疲倦地重复着找回母亲的时刻,寻找着那种完美的融洽,在一种相互的欺骗中,母亲与孩子相互吸引。孩子还额外赢得了自恋,这种爱的奖励使他能够构建起自信的基础,但有时也会失败,无法成功地建立起自信的基石。于是在无意识中,强制购买者被这一时刻所纠缠,这也证明了无论原因如何,在她与母亲的关系中有一种缺陷。与母亲的良好关系的内向化,本可以令她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能够独自一人生活。但一些特殊的情况干扰了这种安全联系的归位,或者是否因为她母亲本身带有怀疑,也就只能在孩子身上反映出对她缺少信心?或者是否过早地分离也会使这种联系变得脆弱?孩子的外表是否在母亲的倾注中拥有这么重要的地位,以至于他最终把母亲这种爱的条件看作自己分内的事情?经历了消失、反复、变化,和对最初爱的目标的减退,孩子对母亲的关系经历了令人担忧的体验。强制购买者紧紧地抓着与母亲相连的短暂的瞬间,在这瞬间中,她被母亲的目光环绕,母亲确认她为亲人,并且与她一起分享幸福的时刻。如果这段最初的关系强烈到无法忘怀,就能够转化为危险的表现。酒鬼和吸毒成瘾的人就是这样停留在最初的口感上,而强制购买者却是绝望地在镜子中寻找着母亲慈爱的眼神。此外,每个人在某些爱抚和束缚的味道中,还能隐约地唤起最初的爱。找到失去对象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为比起其他的一切,瘾君子们更害怕这种失去,于是为了规避这种风险,他们牺牲了与他人的联系来保留这种不愿失去的对象。塞利娜就是通过强制的方式,来寻找和控制她的对象——衣服。她购买成堆的衣服,清点购物袋,检查确保她没有丢失任何东西。此外,她还经受着思前想后的折磨,并且不停地怀疑她冒险选择的衣服。塞利娜过度地投资在衣服上。她对爱的要求,并没有向另一个人表达,而是转移到她在镜子中的形象上。成堆的衣服就是她的莎乐美舞。在此人们看到,这种场景会不停重复下去,而不会突现什么新东西。那些最初的联系,仅仅保留在身体的痕迹中。塞利娜不愿在与另一个人的完全彻底的关系中受到束缚,而只愿与她在镜中的影子相伴。成年人主体只有在身体的记忆中贯穿着强烈的快感时,才会鲜活地保留着最初的联系,所以他不停地想去重新找回这种快感,同时,就像在这个故事中一样,减少与母亲的纯粹的目光关系。他忘记了这种快感是从一个主体传递给另一个主体的:事实上,母亲并不仅仅意味着乳房和目光,而是乳汁的味道、气味、热度、声调、歌声、温柔或生硬的态度、微笑、话语以及梦想的混合体,这些可以将孩子混乱的感觉诠释为人类的体验。在孩子身上保留下这些微妙的传递,是别的主体无法企及的一种行为。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欲望的皮肤——欲望的皮肤服装无处不在:它们堆积在我们的衣橱里,充斥在商店中;醒目地出现在杂志中;成为我们欲望的目标;它们形成了社会密码,涌现并且相互交换,在打折的日子里令我们疯狂……它们的无处不在,源于我们对其不断增长的关注,然而这种现象却令人惊讶,并引发我们思索:为什么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如此多的位置?这些沉默的衣服向我们许诺了些什么不曾拥有的?我们这样努力是为了在他人眼中补偿或是表明些什么?在不知不觉间,我们常常如何使用它们?在与服装的关系背后,隐藏着众多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一个大减价的夜晚,当我们挥霍过后被轻微的负疚感所折磨,它会引导我们去思考:这种对服装的激情从何而来?在意大利的这个七月天,它使我们匆匆离开佛罗伦萨的办公室,而赶去抢购?这种冲动的天性和陶醉的秘密又是什么?一时之欢?毫无疑问,但又不是那么单纯,因为服装首先是最基本的需要。人类是唯一一种每天都要更衣的生物。而且这种选择也决非偶然形成的,即使有人认为对服装的关注微乎其微。同样,每天都以同样的方式穿衣,同样揭示出许多我们还不了解的自身特征。一千零一个故事涌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本书的脉络也确定了下来。有人总穿同一条裙子,有人只穿黑色衣服,有人疯狂购物,而有人珍藏着已经离开的人们的衣服,如此众多的穿衣行为,刻画出人与衣装间各不相同的内在联系,其中人物的经历起了重要作用。在看来微不足道的表面之后,揭示的是内心的活动和不为人知的欲望。服装,我们的第二层皮肤,它既属于内心,又属于外表,它一方面保护着内心世界,同时又通向社会与人际关系的外部世界。服装处于边缘的位置,是主体和世界之间的交界面,它可以掩饰主体,或者相反,将其暴露于众。故事中也提到了穿衣的方式,这既是个人选择,也是我们周围多种条件决定的,穿衣以其方式表明了个体相对于亲人和家庭,以及相同类型的人们和社会关系所享有的自由范围。服装跟随着自我塑造的轨迹,揭示出与自我形象的关系。它凸显出失败或是成功的自我迷恋。人们还可以在其中发现不断成长的个性特征的痕迹,及早年与他人关系的记忆。但是破解主体与服装关系的密码的工作,只能在特定的背景中进行,一个主体对应一个故事。我们并不是说:“告诉我你如何穿衣,我就能告诉你你是什么样的人。”而是,更确切地说,帮助读者,通过一些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场景,围绕被人认为不足挂齿的穿衣行为来进行一些思考。与儿童相关的一些故事,表现出父母为孩子选择衣服的重要问题。衣服的每一根纤维都隐含有最初的母爱记忆。母亲为孩子穿衣打扮,而其本身受到家庭传统的影响,穿着上也表现着自己的梦想、愿望与挫败。父母通过衣服将他们的印记加盖在孩子的身上,他们下意识地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塑造孩子。他们是要把孩子塑造成一个小宝宝?一个小大人?还是光彩夺目的冠军?服装上带有这些重要的痕迹,当孩子离开家庭的怀抱,纳入社会或是孩童世界后,才会在他人的眼中发现这些含义。这是最初的社会化阶段,衣服尤其不能与众不同,而是能够使之融入群体当中。到了青少年时期,服装伴随着青春期的发育,隐藏或是显露了身体的性别特征。青少年相对于父母变得越来越独立。服装成为了这种独立自主的矛头,其间充斥着众多小团体的密码和信息。恋爱的关系带来了苦恼,并且搅乱了局面。衣着的诱惑或是保守,暴露了情侣间的幻想。朋友之间,人们通过交换服装,来交流复杂暧昧的感情。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人的故去和离去会随处留下一些值得怀念的衣服,生活的习惯也固定下来。头脑不清的老妇人,只能在漂亮的服饰寻找安慰。从打扮成假小子的小女孩,到旧时鲜艳的衣裙,服装就像日复一日记录下我们快乐和伤痛的银幕。就像我们的穿衣行为一样千变万化,这本书的故事也无穷尽。希望这里的一些思考会引领您揭开它的面纱……

内容概要

卡特琳娜•茹贝尔,35岁,法国心理治疗师,就职于巴黎十三区的一家精神病机构,为青少年和成年人进行心理治疗。
萨拉•斯戴尔,37岁,法国心理治疗师,就职于圣丹尼一家产科医院的儿童精神病互助机构,为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心理治疗。

书籍目录

引言1——欲望的皮肤母兔7——作为母亲标志的衣服小红帽19—— 一条超短裙如何令我从母亲身边逃开背心与胸衣29——青春期的内衣变化15岁41——遗传来的女性魅力莉拉,克罗埃与其他人51——青少年的外表下隐藏着什么参加舞会的最美丽的女人65——姐妹间的衣服互换婚纱77——丈夫的欲望细微的变化87——如何掩饰情绪不穿内裤97——如何活得毫不掩饰相遇107——伴侣间的着装游戏礼物117——为何女人永远无法满足人总要经历两次死亡127——如何最终摆脱情人传统与质量137——服装的传承购物狂147——决不空手而归红色巨蟒157—— 一个迷人女性的内心世界失去167——服装如何编织记忆玛利亚?琳德177——重新找回的时间黑色衣服187——掌控身体的欲望如此漂亮的母亲197——如何拯救外表

作者简介

在时装店鳞次栉比的今天,在这个衣饰和外在仪表决定一切的时代,本书试图对“我为衣狂”现象作心理上的潜意识分析,对大众消费行为作一种心理学层面的考察,并对人的一生的不同阶段穿着方式所体现出的心理状态作精准分析,令人耳目一新。书稿文字细腻优美,刻画传神,说是心理分析著作,其实更像短篇小说,有情节,有描写,短小精致,读来非常吸引人。可以说,这是一本兼具可读性与知识性的不可多得的好书。
全书结构简单有趣:先是引述一个故事,继而用精神分析方法解读它。乍看上去似乎非常浅显,但是两位作者用生花妙笔把人与人之问的复杂关系层层展现在读者面前。这里面有爱,有欲,有嫉妒,有复仇,有忠诚,也有背叛,引发我们深入思考:我们和衣服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联?我们跟我们自己的内心之间呢?
作者既是年轻的精神分析专家,又是时尚女性。她们的双重身份使这本著作显得非常轻松,好看而不失学理。本书在法国创下两个月之内销量逾10万的销售佳绩,是法国最受欢迎的
畅销书之一。

图书封面


 请为我宽衣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本书大致遵循了一个时间的脉络,从儿童写到了老年。我们选择怎样的穿衣形式,关涉到我们的内心不易表露的东西。由衣着到心理分析,本身就是一种绝妙的观察点和结合点。被父亲打扮成“假小子”的女孩。总是模仿姐姐,用小计谋抢姐姐衣服和内裤穿的妹妹。失恋后总是买情人内衣的女人。保存着年轻时裙装来怀念往昔时光的老太太。还有购物狂和换装换心情的女人。对一个个鲜活的,看似寻常的故事做一种深层次的解读。当那个失恋的女人在街上偶遇旧情人,她忽然发现他的女儿跟自己的面容有七分相像,就像是自己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在女儿面前见旧情人,忘了说些什么,这样的细节多么像小说,绝妙的小说。然后她就起了一阵厌恶,决然和过去告别。世界上的事,总是真实发生的,比小说里的更像小说。如果能够看清每个情绪的来源是什么,将会是一件很美妙的事。只是美中不足的是它的理论。似乎是弗洛伊德的经典理论,关涉到许多的性,阴茎嫉妒,还有过分注重童年经验,追根溯源,如果现在有什么奇怪的行为模式,那一定是因为童年受到了伤害和与父母的关系不谐。以女性的分析对象来看,这样的理论不够贴切。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外形会投射出自我的定义。
  •     视角独特,分析浮于表面。
  •     分析还不够精彩,案例不太具有普遍意义。
  •     黑色那段非常准,当然不是我。
  •     TS941.12/20 每个字都懂 连起来就不知所云 这是雅思阅读么请问
  •     一般吧,读到中间就没有兴趣了
  •     哈哈。西方人的品味,看看就好,很好玩。
  •     非常有趣的精分心理书。
  •     有不少例子
  •     这个结合点选得很有趣。
  •     缺乏深层面的探讨,只进行了简单阐述,不知是否翻译的问题,文章略显啰嗦,部分案例有参考价值,个别案例属极端现象。
  •     有启发~(电子简版)
  •     You are what you wear.
  •     内容一般,纸的质量不好
  •     可能作者写的还是不错的,但是,这个翻译者的功夫实在是不敢恭维,文字的可读性非常的差,加上中西文化的差异,耐心的看了几篇后,实在无法看下去。
  •     虽然是心理学书籍,但是可读性很强,帮你更看清楚自己。
  •     心灵安全岛推荐的书我翻了两页就放在一边了可能需要静下心来才能继续看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