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他乡

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51530309
作者:大力
页数:181页

内容概要

张力(笔名大力)曾做记者、编辑、工程师、军人。著有《直航台海》《百年战场》《笑声泪影》《九爷》等。译有《高技术战争》《无人战争》《未来陆战》《电子战导论》等。纪录片撰稿《叩开佛门》《苦恋》《在那遥远的地方》《落日归侨》《五十六年家国》《北纬十七度》《勐腊气象》《伪满臣俘录》等。在报刊发表百万字以上文字及大量图片。

作者简介

从新疆到上海,《故乡他乡(上海青年支边往事)》笔者大力对这个群体进行了深入的拜访。他们曾经是知青大潮的先锋,从60年代初就去了边疆;他们又是返城大潮的后卫,许多人到五六十岁才回归故里。他们是个特殊的人群,对这个人群,他们自己不说,或许没有人了解。
《故乡他乡(上海青年支边往事)》真实记录的这些人,从十几岁一同踏上去往新疆的支边路,就注定了将会有着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悲喜和共同的命运,有着那么多平凡中的传奇;即使在纷纷返城的三十多年来,也依然如此。他们的人生脚步、情感起伏,让他们成为永远的上海青年,同时也成为永远的新疆之子。


 故乡他乡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词汇,指的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群体。那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年代,一个理想凌驾理智,激情超越理性的时期。在无可辩驳的行为准则指引下,一代年轻人的命运由此改变。近二十年间,数十万上海青年作为积极响应号召的急先锋,在新疆阿克苏、云南西双版纳、江苏大丰等地,开始了他们“战天斗地”的蹉跎岁月。对于回到上海的人来说,知青是历史、是痛苦,亦或是美好青春的回忆,对于没能返回上海的人来说,知青就是直至生命尽头的命运。而大上海对于他们来说,成为了一个永远回不去的“家”。《故乡他乡(上海青年支边往事)》,真实记录了上海支边青年从踏上新疆的土地,到几十年间所发生的一切喜怒哀乐和悲欢情仇。从新疆到上海,曾做记者、编辑、工程师、军人的笔者大力对这个特殊的群体进行了深入的拜访。正如书中所说的:曾今,我们是知青大潮的先锋,从六十年代初就去了新疆,同时,我们又是返城大潮的后卫,许多人五六十岁才回归故里。我们是个特殊的人群,对这个人群,我们自己不说,或许没有人了解,我们也不想说什么,我们是无语的胡杨。他们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献给了这片土地,在这里留下了他们一生都无法磨灭的记忆。他们的人生脚步、情感起伏,让他们成为永远的上海青年,同时也成为永远的新疆之子。现在,那里的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他们种的树,已经成林;那条熟悉的道路,已经野草深深。浪漫主义、理想主义与现实的激烈碰撞、交织,铸就了他们别样的悲壮青春。这本书原汁原味,立场中肯,在一定程度上全景式真实反映了上海知青在新疆建设兵团的生活情景,记录了上海知青的理想、激情、痛苦与哀愁。同时,也提供给了我们一个了解知青历史的窗口。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与时间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应该记住那段已经逝去的历史;记住这些为这片西北边陲做出过贡献的人们;记住他们自己的在花季年头,把人生最富有光彩与魅力的青春时代统统留在了天山深处的褶皱里……
  •     曾今,我们是知青大潮的先锋,从六十年代初就去了新疆,同时,我们又是返城大潮的后卫,许多人五六十岁才回归故里。我们是个特殊的人群,对这个人群,我们自己不说,或许没有人了解,我们也不想说什么,我们是无语的胡杨。 ——支边新疆的上海知青曾在央视一套黄金剧场播出的年代大剧《知青》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完整纪录知青十年上山下乡岁月的故事,其中对初入黑龙江的知青大喊:“北大荒我来了!”等场景的描写,着实令人怀疑,真实的情况是否如此?在网上我看到不少关于此剧的吐槽,还有些老知青称“难以感动”。畅销书《狼图腾》中亦有对内蒙古知青和兵团的描写,作为一个兵团子女,我很不以为然。我想,每一个对那段特殊时期感兴趣的人,都希望有一部作品能够反映当年的真实情况,而不是美化后的文学。大力的作品《故乡他乡——上海青年的支边往事》,是一部反映在新疆支边的上海知青纪实文学,作者大力采访了几十位支边新疆的上海知青,并将他们的故事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展开,从国家号召、动员,到知青们踏上西去的列车,在曾经荒芜的新疆开荒种地,再到知青返乡,以及现在这些知青们的生活。《故乡他乡》没有将知青们“上山下乡”的“激情”作为“理想主义”去加以弘扬或赞赏,而是真实再现了上海知青在新疆和离开新疆后的真实生活,曾今的知青也借作者之笔表达了他们对于新疆的“爱恨情仇”。在那个年代,整个国家刚经历过“大跃进”的狂热,饥荒和萧条接踵而至,于是一个“逆城市化”的过程不可避免的开始了。国家决策层着手“精简”城市人口,为的是减轻粮食供给和就业的压力。几年间,有近十万因种种原因未能升学或就业的上海青年离开家乡,到新疆支边,这些人都进了屯垦戍边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曾经,他们来到新疆,去寻找“幸福城”,被告知:“你们的幸福生活就要从这里开始了,前提是,不能用幻想去寻找,既不能等,也不能靠,只能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青春,去把他一点一点地来创造!”曾经,他们身住地窝子,肩扛坎土曼,开荒造田,才有了现在的一块块绿洲良田。在那个“以粮为纲”的年代,他们在兵团屯垦戍边,基本上不靠国家拨粮食,都是自给自足。“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迎来了知青“返乡”大潮,这群不甘心被政策“遗忘”的上海知青又因为不同的原因面临了人生第二次重大抉择——离开还是留下……无论他们选择了怎样的结果,他们的选择影响的是自己和子女两代人,跨越新疆和上海的曲折经历,是这两代人都抹不去的共同烙印,对于新疆的爱则是他们共同的话题。《故乡他乡》描绘了这样一群人——当初是响应号召,好儿女志在四方,后来是独自创业,老大不小再闯四方。他们靠自己加倍的努力,靠着坚韧不屈的军垦精神,逐渐成为生活的赢家;这样一个地方——在组建五十多年的历程中,兵团这支不拿军饷、不换防、不转业的特殊部队,在祖国的边陲重地默默地守候与奋斗。《故乡他乡》的文字是中肯的,没有故意抹黑,也没有肆意渲染,肯定了知青们支边的价值,肯定了兵团存在的意义,肯定了那些现在看来是极错的但是对新疆、对国家的发展起过积极意义的事.《故乡他乡》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的真相,展现了支边新疆的上海知青的真实经历和精神风貌,有助于读者了解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运动的真实情况、了解新疆以的过去和现在、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个特殊的存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纪实文学类书籍。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支边知识青年的简史,一代人一群人命运的改变。写的略为简单了些。
  •     地道口语,真实细腻,响彻耳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