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陌生的房间》书评

出版日期:2016-7
ISBN:9787508660234
作者:[南非]达蒙·加尔格特(Damon Galgut)
页数:240页

直视内心

追随者与被追随者其实是一个人,正如他们自己所说,是同类。 通过旅行的方式来逃离现实的生活。他总在创造离开,却从未有过终点,离去的或归来的。 他一直在思索这种生存状态的意义,但总是陷入更深的疑惑。我的想法是,被追随者就是追随者的另外一面,潜藏于内心或者内心所向往的一面,然而他还未能达到,便被黑衣人身上的某种特质无限的吸引着。文中说到“那个有更多钱的人拥有着更多的爱。”因此他只能是那个追随者,在追随的过程中寻找深层次的思想。

《在一个陌生的房间》:旅行的意义

旅行这件事,空间上的意义往往是次要的。兜兜转转,那些风光的不同,终究会因时日逾久而模糊不清。可另一方面,每一次聚散离合,在人们心上留下的印记往往深刻而持久。我们旅行,遇见每一个人,又和每一个人告别。在世间,我们也许永远无法真正拥有任何自己之外的事物,可是如果走得越远,陌生也会变得真切。南非作家达蒙•加尔格特的《在一个陌生的房间》,正是这样一部诠释“旅行”意义的作品。作品共分为三个部分,是叙述者达蒙三次不同的旅行经历。从欧洲到非洲,从南非到印度,达蒙在陌生的地方,遇见了各式各样陌生的人。往往由陌生到熟悉只是一瞬之间,但当熟悉变得再次陌生,之后却是久长的等待和空白。旅行遇见别处、遇见他者,最终遇见的,却只能是深处的自我。这显然是个十分孤独的断言,而在《一个陌生的房间》中,达蒙的经历也正恰切地证实着这一点。他最初的旅行是为了逃避,逃避某时某刻熟悉的生活带来的压抑与窒息,于是他满怀情感上路,也将自己的情感投诸一个陌生人身上。或是爱恋或是向往,这种情感在若即若离之余,总让人期待而释然。作为一部同性题材的小说,作者加尔格特干净而节制的笔法使得情感的表达变得格外迷人。全书不见丝毫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柔软缓慢的笔触却令人为之动容。在与第一次旅行作别后,第二段行程达蒙走得更久更远,遇到了更多同伴,也更在人群包裹中体会到孤独和孤独意外的喜悦。“重逢的喜悦包围着他们,几个人大声大叫,不停地拍打着对方的肩膀。仅仅是五分钟内,世界就改变了模样,这个在他看来肮脏的、危机四伏的小镇突然充满了活力。”这段写在达蒙与旅伴们重逢后的文字,难得地以直接的方式,展现了人物的情绪。越孤独,越渴望爱,渴望陪伴,渴望重逢,渴望不再分离。可达蒙毕竟是一个旅行者,告别也必定是他所熟悉的仪式。但在最后一次旅行里,其意义却得到了非同寻常的升华。达蒙不再是个不必忌惮任何发生的游览者,或者是期待艳遇的孤独症患者。他的朋友遭遇了意外,而他必须陪伴着她,走过一段惊险而揪心的旅程。他成了一个守护者,责任使他的旅行增添了全新的含义。起飞、降落、抵达、告别。地点的周转在这本《在一个陌生的房间》中可谓司空见惯,但我们却丝毫不见有关风景的描述。这只意味着,所有风景对于“所有”达蒙而言都微不足道——他遇见的自己,在每一个陌生的房间里,或让他牵肠挂肚,或让他体会到生命的重负或情感的丰厚。不变的,是一切依旧陌生,而永远陌生,才是旅行的意义。

三段旅程

三段旅程犹如三段人生,第一个故事,一段发生在旅行中难人可贵的友谊终究还是被现实打败,犹如恋爱中的男女,当初意气相投然而他极为敏感而他却从未发现,暗地里的较劲最后的分道扬镳,没有谁对谁错....来者不拒去者不追,若干月后的重逢显得尤为尴尬~第二个故事在异国他乡,茫茫人海中他认识了他,寥寥数语但彼此产生了一种难以说清的感情,内心纠结,想摆脱眼睁睁着看着对方离去但又抑制不住追上去的冲动,待短暂的分别后毅然踏上了瑞士之行,享受了几周的愉悦最终还是选择默默地离开,无奈结局依旧悲凉

真实的自我在现实中重生

年少时,我们都没有足够的阅历和经验去看清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于是将一切挫折与不如意统统归咎于无法适应现实的自身缺陷。长大后,当我们一点点看穿世界后,又将如何自处呢?南非作家达蒙•加尔格特入围2010年布克奖的小说《在一个陌生的房间》,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探讨自我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故事。小说回忆了主人公达蒙的三段徒步旅行,途经希腊、南非、非洲几国和印度,与不同的旅伴相处,经历了三段不同的情感、扮演三种截然不同的角色,而他也从青年步入中年逐渐成熟起来,仍时时扪心自问,努力寻找现实与自我的天平。叙述者是第一人称“我”,即当下的达蒙,也是他思维中分裂出的另一面,作为“观察员”将往事娓娓道来,记忆与现实交织,亦幻亦真,形式新颖,鲜少对游历的景致的描述,只关乎达蒙孤独的心境以及影响心境的各种细节。起初,失意的达蒙追寻着在旅途中失重的感觉——屏蔽无法忍受的现实,漂浮于日常琐事之上,背上行囊逃开日常的监牢,旅行成为他的一种存在状态,想利用旅行中必然要面对的恐惧和紧张感来填充内心的虚无。当他分别与莱纳、杰罗姆相遇时,好像有一束内心深处微光召唤着他,一种情感的力量暂时代替了这种虚无,他们给达蒙的旅程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可这种活力是不能持久的,达蒙无法忍受莱纳的冷酷、杰罗姆的谨小慎微,认清彼此之间的关系后,转身逃走,等待他的好像还是无尽的虚无,但他已经在无意识中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似乎已无法容忍爱的缺失。达蒙•加尔格特的笔触是轻盈的,以其独有的细腻和敏感将人与人交往中那种琢磨不定的复杂情感精准地刻画出来,字里行间看似私密化的内心感受,实为剑指所到之处的社会现实,将非洲和印度人民的生活状况投射到达蒙的经历中加以展现,有很强大的现实意义。达蒙曾想逃离的现实无处不在——旅行中人和事物,每一天都要面对。他对现实态度的转折点是看到了马拉维当地人的穷困,而来此旅行的外国人利用了他们的穷困,为自己建造了一个伪天堂;此时,达蒙已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触角向自身之外延伸,学会理解他人的苦难。如果自我和现实能够轻易和解,同样喜欢多角度叙事模式的福克纳就不用终其一生都在研究和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了。当达蒙的内心世界正在向所谓的现实靠拢时,杰罗姆的死讯却打破了这一切;几年后,当他带安娜去印度旅行并担当起保护者的角色时,又是事与愿违。若说前两次结伴的动机是情感使然,那么达蒙最后一次与安娜同行承担的就是责任。但令他颇有把握的责任感受到了现实的严酷挑战,他们遭遇了当地落后的医疗条件、幸灾乐祸的医生和愚昧无知的病人。安娜病情的无法控制、行为的不可理喻更是像一座大山压向了达蒙,然而更恐怖的是达蒙内心深处几乎被消耗殆尽的自制力正在消亡,人性的脆弱使他想尽快摆脱困境,责任感渐渐分崩离析,是帮忙的卡罗林、杰夫等人的善良与他内心中强大的自我意志支撑着他。安娜和卡罗琳的苦难实实在在地朝达蒙扑来,他靠屏蔽内心建立起来的保护层被轻易打破,再也无法逃避,不得不直面生活中的残酷——“它没有主题,从中得不到任何道德训诫,除了知道早晨晴朗的天空中会迸发出闪电,会带走你辛苦建立起来的一切,带走你依靠的一切,把残骸和了无意义留给你。它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可能会发生在你身上。” 自我与现实只能在对抗中两败俱伤吗?也许并不需要这样。尽管达蒙的三段旅程结果都不圆满,但他在这个不断徘徊的过程中获益良多,意识到了自己的缺陷,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知。几年后,他在摩洛哥清空了身上承载的苦难,继续前行。未来的生活也许不会善待他,但他会有更好的心态、更坚实的自我去面对它。就像福克纳的那句话:“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你必须清空自己才能睡着。”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不是吗?


 在一个陌生的房间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