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新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模式和对策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9
ISBN:9787224051797
页数:396页

书籍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作用关系
的新视点
第一节 资源、环境与经济的作用过程
一、资源、环境与经济是相互依赖的统一整体
二、经济与资源 环境的正向作用――协同 进化
的良性循环
三、经济与资源 环境的逆向作用――矛盾 制约
的恶性循环
四、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协调的基本准则――
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机制的
经济学分析
一、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外部不经济性
二、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三、市场失灵导致环境退化
第三节 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视点
一、产业型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二、城市型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三、资源过度消费的经济学分析
第四节 经济发展与资源 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一、资源与环境演变的“U”形规律
二、污染物传递的“倒金字塔”规律
三、资源、环境效益的“后发优势”规律
四、资源利用和替代的不确定性
五、资源与环境问题的不可逆转性
六、有效污染定理
第五节 我国人口 资源 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基本
矛盾
一、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效益低下
的矛盾
二、重化学工业迅猛发展与污染治理滞后的矛盾
三、城市化和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与城市基础设施
严重滞后的矛盾
四、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与农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的矛盾
五、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与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的
矛盾
六、水资源紧缺与水污染不断加剧的矛盾
七、人口不断增长与耕地逐渐减少的矛盾
八、人口增长高峰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素质较低的
矛盾
九、矿产资源短缺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矛盾
十、生态基础脆弱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矛盾
十一、经济体制转型与政府对资源和环境管理不善
的矛盾
第二章 警钟常鸣的环境问题
第一节 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第二节 我国环境问题现状及特点
一、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二、我国环境问题的特点
第三节 我国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明显
一、我国区域环境现状
二、我国区域环境状况分类
三、我国区域环境特征及其变化
四、我国区域环境变化分析
第四节 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与变迁
二、我国环境问题的渊源
第五节 我国环境问题的变化趋势
一、环境资源的变化趋势
二、 我国环境状态的社会经济评价及趋势分析
第三章 新―轮人口危机
第一节 人口膨胀――滚滚而来的新一轮人口浪潮
一、中国人口总量变化及现状特点
二、中国未来人口的变化趋势预测
三、中国未来的人口承载力
第二节 中国人口素质危机
一、中国的人口素质现状
二、高素质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第三节 “银色浪潮――中国人口老龄化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
二、老龄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冲击
第四节 民工潮与人口流动
一、民工潮的涌现
二、民工潮与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水土资源与粮食保障的挑战
第一节 土地资源的演变态势
一、对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估计
二、土地资源供需总量变化态势
三、土地资源供需区域变化态势
四、土地资源供需结构变化态势
五、土地资源退化和损失的现状及其根源
第二节 水资源的演变态势
一、对中国水资源的基本估计:水资源严重
短缺
二、水资源供需总量变化态势:需求大于供给
三、水资源供需区域变化态势
四、水资源供需结构变化态势
第三节 粮食保障的趋势预测
一、对中国粮食供需趋势的研究综述
二、粮食供需总量变化态势
三、粮食供需区域变化态势
四、粮食供需结构变化态势
第五章 农村工业化的资源与环境
问题
第一节 农村工业化中的资源问题
一、资源占用量大
二、资源浪费严重
三、资源破坏惊人
第二节 农村工业化中的环境问题
一、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二、农村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危机
第三节 发展趋势
第六章 工业“粮食” 短缺及其环境
危机
第一节 基本态势
一、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二、贫矿多、富矿少,主力能矿资源严重短缺
资源保障困难重重
三、资源空间丰度差异较大 资源分布与产业
布局严重错位
四、资源开发利用粗放 综合利用程度低
破坏浪费惊人
五、能源结构失衡,资源开发超越经济发展阶段
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
第二节 能源、矿产资源供需的未来趋势
一、能源工业资源
二、钢铁工业资源
三、有色金属工业资源
四、化学、建材工业资源
第三节 能源、原材料工业引发的环境问题走势
一、大气污染呈加剧趋势
二、江河水质恶化
三、固体废物增多
四、农业生态形势严峻
第七章 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和环境
问题
第一节 城市化与土地资源问题
一、城市正在蚕食着农田,土地资源趋于紧缺
二、城市用地增长快于城市人口增长 土地利用
效率不高
三、城市用地地区差异明显 东部沿海地区矛盾
突出
四、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
五、城市规模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六、城市用地无度扩展和耕地减少的深层原因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大气污染
一、城市大气污染的现状和紧迫性
二、城市大气污染的特征
三、影响城市大气污染的因素
第三节 城市化与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
一、城市化与水资源的问题
二、城市水污染日趋严重
三、造成城市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严重的原因
第四节 城市化与资源和环境的演变趋势
一、城市化与土地资源的演变趋势
二、城市化与水资源的需求变化趋势
三、城市化与城市环境污染的演变趋势
第五节 城市垃圾成灾及其困扰症
一、我国城市垃圾灾害形成与处置的基本特征
二、我国城市垃圾灾害发展的现状灾情
第八章 海洋资源与环境形势严峻
第一节 海洋资源与环境的重大意义
一、海洋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接替资源和
生存空间
二、中国海洋资源丰富多彩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保障
三、我国海洋经济开发初具规模 将成为21世纪新
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节 我国海洋资源与环境的重大问题
一、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 勘探 开发程度和技术
水平较低
二、资源开发各自为政 酷渔滥捕 资源破坏和浪
费严重
三、陆源污染严重 海陆生态系统失衡 近海海洋
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四、海平面上升与海水入侵是东部沿海地区未来可
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
五、台风和洪涝等灾害增多 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
危害加大
六、海洋资源与环境管理问题突出
第九章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第一节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与
基础
一、设置原则
二、设置的国际国内基础
第二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设置框架与指标
辨识
一、指标体系的设置框架
二、指标辨识与量化应用
第三节 基于指标体系的区域整体发展实力的综合
评估
一、区域综合发展实力的综合评估方法
二、淮海经济区综合发展实力的测评及与苏鲁豫皖
四省的比较分析
第十章 中国21世纪资源 节约*可持续
发展模式
第一节 战略依据
一、发展中大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发展是首要战略
任务
二、工业化起飞阶段的发展特征决定了资源与环境
问题的不可避免性和长期性
三、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人口众多、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的重大压力迫使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
展道路
四、传统发展模式与“零增长”和“低增长”
的危机
第二节 战略原则
一、经济原则
二、重点突破原则
三、系统协调原则
四、区域原则
五、生态原则
六、补偿原则
第三节 战略目标
一、第一阶段战略目标
二、第二阶段战略目标
三、第三阶段战略目标
第四节 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内容和机制
一、模式内容
二、 动力机制
第十一章 战略对策
第一节 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全面实施
一、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
协调人地关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二、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促使资源在空间的优化
配置 协调区域之间的关系 缩小地区差距
三、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协调全社会人际关系,
建立和谐、文明的社会秩序 促进社会不断进
步和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个体文化素质,使可持续发展成为每个公
民自觉自愿的自我行动 达到全民族的可持续
发展
五、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树立正确的地球伦理观
六、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加强计划生育,促进人
口自身生产的良性循环和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七、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 增强职业
道德
八、加强全民族文化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环
境,净化社会主义文化市场
第二节 缓解中国人口危机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经济,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二、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的老年人社会服务保障体
系,改革现行养老金制度
三、高效开发人力资源,合理转移剩余劳动力
第三节 城市化中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土地市场机制 有效地
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二、利用市场机制和加强环境法规 彻底实现污染者
负担损失的规定
三、实行资产化和产业化管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
途径
四、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使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
观念
五、加强城市垃圾的综合整治和利用
六、开展绿色税收活动,依法治灾 建立全球性可持
续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
第四节 乡镇企业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对策
一、把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贯穿到乡镇环境与发展
综合规划中,促使农村经济 社会发展同资源环
境保护有机结合
二、综合利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 强化乡镇
企业管理,规范企业经济行为
三、依靠科技进步 研究开发重污染行业防治污染
的实用技术
四、加强基层保护管理组织队伍建设和社会公众
参与
第五节 加强土地和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增强粮食
保障的对策
一、保护耕地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和
必由之路
二、土地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国际比较
三、切实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与管理
四、建立健全宏观性土地政策和制度 有效调控土
地,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开源节流并举,加强水资源保护及高效利用
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
六、面向全部国土,广开食物来源 充分利用非耕
地资源,缓解粮食供求紧张矛盾 提高中国粮
食保障安全
第六节 建立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的构想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的内涵及意义
二、可持续发展优化决策中现代信息及网络技术的
应用现状与机遇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的构建
四、区域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的应用前景
第七节 我国海洋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现代海洋意识
二、加强海洋管理的体制、法规和政策建设
三、实行海洋的资产化管理
四、对海洋资源与环境进行功能区划管理
第八节 加强资源产权管理的对策
一、矛盾冲突
二、原因分析
三、资源产权的实现形式
参考文献


 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新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模式和对策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