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经济》书评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4
ISBN:9787208062160
作者:费孝通
页数:469页

一部平凡而有伟大的书

在书店闲逛的时候,看到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本来已经发誓最近再不买书,不过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了这本书。最早知道费孝通的这本《江村经济》,是在大学时候,很多人对于这本书的评价非常好,所以我在图书馆的角落里找到了这本书,可是那个时候,还处于比较浮躁的时期,所以只是粗略看了看,后来借书时间到了,就还了。也没有看出其价值。后来回想起来,才觉得这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但是那时已经大学毕业,一般的书店里很少能找到这本书,加上长年不在国内,想好好看看这本书的愿望,一直就没有实现。这次在书店不经意看到这本书,真是一个惊喜。费先生的这本书,描写了民国时期,30年代南方的一个农村的生活,中文名字叫做《江村经济》并不算非常的符合内容,他的英文名字非常的适合,叫中国农民的生活。在大学时候,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喜欢理论的东西,当我工作了两年以后,我才发现,能够深刻理解这个社会,并把他用笔写下来,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江村经济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读读读

怎么评价呢?目前读到了第十五章,由于生于农村,长在农村,所以,对农村的那点事,自认为还是了解的,再加上勤于思考,自认为对农村看得比较透!读这本书,初衷是想参照其研究方法,写本关于西北农村的书,目前来看,还是不行,没有作者清晰的条理性,没有广阔的学科背景及渊博的知识做支撑!书本身看着还是比较通俗易懂的,作为一个刚刚站在社会学这门学科门口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我会努力的费老。。。

江村经济

第一次读江村经济,惊讶于费孝通对于农村生活的细致观察。比如,他讲到小媳妇制度(童养媳)和普遍的经济形势之间的联系,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小媳妇的现象并不多见;太平天国运动之后经济普遍衰退,小媳妇就特别盛行。因为一般的人家若非实在过不下去,总要准备好嫁妆或者聘礼,为下一代办一场轰轰烈烈的婚礼,而嫁妆和聘礼,也就是下一代成立新家的经济基础。葬礼亦如是,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人而言,葬礼的隆重程度与子孙的孝顺与否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是典型中国人的面子问题了。江村这个地方,本来叫开弦弓,江村是费孝通为这个村子取的一个学名。费孝通利用去伦敦大学报道前的两个月的时间,在江村做了一次调查然后在邮轮上完成了这本书——这本书让他获得了社会学的最高奖赫胥黎奖以及之后的各种各样的荣誉——你看,人太聪明没办法。在彻底了解这本书之前,我有很多困惑,我所理解的乡村经济,大概就是村子里有个小商店或者农忙时买肥料买种子之类之类。农村的根本除了种地还能有什么呢,当然,当下的社会,农民工的热潮会使人误以为这就是乡村经济的一个出路。当然不是在江村,蚕丝业并非人们在闲暇时间的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而是农业的一个重要补充。费在书里详细列出了农民一年所需要的花销,比如彩礼、丧葬、地租等等各式各样的支出。而单纯靠种地是完全不能满足这一年的消耗,在经济形势良好的情况下,养蚕缫丝的收入就显得非常的必要。 而在这样一个自给自足的村子里,现金交易量的增加并不代表着人们消费能力的增强,反而预示着生活水平的下降。因为物价上涨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卖掉原本供自己消费的产品到市场上换取自己的需要的产品。比如,在家庭经济困难的时期,储存的大米被卖光时,村民才去买米来吃。对于乡村而言,工业是必须的。而农村发展的出路,并不是如今我们看到的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去寻求就业机会,而是乡村工业的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布马林诺斯基在序言里指出本书最好的章节是第十二章,即蚕丝业改革的这章。在乡村工业正常发展的景况下,农民可以自给自足可以承担得起地租,土地问题并不会被激发。而一旦经济崩溃,蚕丝业萧条,农民没有了足够的收入,不能保证自家的吃喝更交不起地租,这个时候土地矛盾开始变得激化。贫农们开始认同一些土地政策,比如像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开始认为不交租是正当的。而这种矛盾的激化也就是GCD或者一些更加激进的社会思想提供了存在的土壤,历史书上都写的,GCD搞土地革命是最受欢迎的。当然,费的观点不仅限于此,解决土地问题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步骤,更关键的是如何恢复乡村工业和乡村经济——大量农民涌进城市只是解决了表面上的问题,而它所带来的后果如今也是有目共睹——城市资源开始变得紧张,农民工在城市中拿到有限的薪水,并不能正常的享有城市的资源,这就是城乡矛盾的具体体现——同一个空间内生存的不平等。所以蚕丝业改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乡村工业如何在外界力量和传统力量的双重刺激下进行改革,这种改革也提供了一种经验,即在恢复乡村经济的过程中,哪些问题是可以避免的。在这种变革中,蚕丝业由家庭手工业开始向现代工厂转变,新的引擎蒸汽机的引进,需要新的集体工作系统的配套,村民以提供原料的方式入股,每年可以获得分红。工厂生产生丝质量要远远高于手工业——然而问题出现了,尽管生丝质量提高了,国际蚕丝市场的价格并没有相应的提高,而工厂的投入成本却家庭手工业要高得多,因为在最初实验的几年时间里,工厂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而村民们只关心分到手里的利润,所以积极性越来越低,家庭手工业开始抬头……蚕丝改革的最后一个影响,对亲属关系的影响,简直是生动逼真——原本从事家庭缫丝业的女性因为进入了现代工厂变成了挣工资的阶层,所以地位发生了变化——费的例子是,一个女工因为下雨天丈夫忘记给自己送伞,就当街斥责自己的丈夫,家庭地位发生了变化的典型表现。这本书中并没有提供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功能主义的目的,原本就是为政策提供依据……

读《江村经济》

从15年末到16年初,断断续续每天一两节的读了有一个多月,总算是看完了整本书。这大概算是我第一次读偏专业性质的社会学书籍,平日里与农村接触的机会也不算很多,也算是增长了许多见识和思考方式吧。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江村经济》主要从家族亲属的关系、财产与继承、职业分化、农业与土地、蚕丝业与贸易等方面,详细的记录了作者在身处江村两个多月以来进行的调查和了解,并对一些当地的现象进行了自己的理论解释,略微侧重于全球工业化对农村蚕丝手工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当时的解决方案的分析;《禄村农田》则以禄村的传统农业在当时社会环境影响下的现状为核心进行了相关数据的调查和记录。全书关于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记录与分析,让我深刻的理解到了文化是从人们的生活中升华出来的,也会不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比如常被人们说起的关于婚事的聘礼和嫁妆的习俗,是为新成立的小家庭单位积攒的第一笔积蓄,以便他们今后的发展和独立;比如邻里亲属之间半义务的互帮互助随份子,也有着以前生产力不足需要大家抱团才能更好的生存下来的理由在里面,中国人为何格外看重人情世故,大概也有着过去自家无法仅靠自己的力量存活而需要靠着交情来依赖别家的理由,因此在现在生产力发达后,人们更加倾向于认为自己能够独立生存,而产生了人情淡漠的感受吧……不管是不是作者的初衷,在这本书中另一个给我很深感受的在于农民们日常生活的贫瘠。不管是重复着种地、养蚕的江村,还是脱离了劳动就蹲着晒太阳闲聊的禄村,对于身处信息爆炸时代想做的事情多到数不清的我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可是身处那样的年代,那样的环境,除了挣扎着实现温饱,除了温饱后的闲适,仿佛再也没有什么别的可以值得耗费精力的事情了。不同于现在物欲的无止境,那时候对金钱的追求远没有现在这么急迫,大概也是因为有了钱,除了买地,也就没有什么做的了。从《江村经济》到《禄村农田》,能够看到作者在后记中提到的自己理念的转变,从追求“广而全”到从头到尾以一线贯穿,在说理上有了更强的说服力,整体的结构感觉也更清晰了些。我觉得这也是印证了作者对于调查应该调查者亲自走到实地去的观点。“微观社会学”这种形式的调查,因为涉及范围较小,更适合研究者亲自去、或者至少实时的控制着调查素材的手机情况,以便根据具体的事实及时的对调查方法和重点进行调整,才能得到对自己提出观点有用的数据。广而全的记录,即使仅仅是一个几百人的小村落,也太难了。学者的工作是提出研究方法、总结过去规律以及讨论未来的可能性,而政府需要根据这些来制定政策。看过本书,了解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其中那千丝万缕户相关关联的联系,任何一个政策都会对这些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的生活造成不可逆的影响,让他们的生活与以往不再相同,可能达到或达不到政策实施的目的,这么一想,不由觉得政府肩负的责任和压力太可怕。看完本书最让我动容的,却是附录的《云南三村》序。那一代的中国能人辈出,那一代的老知识分子,总给人一种赤诚之心,对自己的事业研究、对自己国家的未来,表现出一种极大的信任和自豪,有种忠诚而坚定的爱在里面。不知这是否算是赤子之心。我羡慕这种幸福。

中国农村的清明上河图

知道《江村经济》是因为王小波,他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用毫不掩盖的热情大力赞扬着这本书,让我一度产生了买一本的想法。恰巧借到一本,便读了起来。书名里有“经济”二字,其实内容到未必与我们现在的经济含义相同,倒是英文版的名称《中国农民的生活》更为贴切。但细细想来,开弦弓村的农民的生活本来就是单纯的,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生活怕就已经是经济了。不了解人类学,不知为何读《江村经济》的时候,总觉得在看另外一幅清明上河图。不带个人色彩的文字描述,让人觉得好像在看费老的画的一幅画一样。从村头到村尾,从宏观到局部,那些村庄中的人们好像就在你的眼前,航船在流水上一点一点的划过,村民劳作、养蚕,为生活做一切一切的事。泛黄的画卷透出的是水乡农民的精神面貌。读到书中的附录《留英记》时,开始越发的敬仰这位大家。被马林诺斯基收作学生,费老完全不提自己的学术能力,说的只是背后种种;如此出色的论文,却似乎完全不将自己的成就放在心上。真了不起。

在对的时间,看合适的书

忘记了什么时候,看到:在对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人,从此喜欢上了这句话偶然间看到王小波这么个人,他那种复杂曲折的人生经历是自己的梦想,于是去看他的书,觉得一定会很有趣。然而事实是,完全读不下去。他在书里大赞江村经济,觉得自己作为农村的孩子,也应该了解一下农村经济后的科学,于是,又是完全读不下去最近一直在读书,看大家推荐的经典啊、必读啊,想丰富自己的学识,然而,渐渐明白,不逼着自己去读读不下去的书,或许,是自己阅历不够,无法找到共鸣,或许,是对这方面没兴趣,待到有需要时再来读额,完全没有谈及书的内容,因为我只是 翻了翻,没有细读,也无法理解的多么深 还有好多书要读,还有好多事要做,还有好多路要走


 江村经济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