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教诲》章节试读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1
ISBN:9787567501027
作者:朗佩特
页数:588页

《尼采的教诲》的笔记-第499页 - 附录:第四卷——主要情节之间的幕间序曲

《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第四卷只在私下印行,且只有少数复印本在尼采的朋友之间秘密流传,尼采这么做本也无可厚非,因为第四卷的存在扰乱了第三卷的结局。本来一切都指向第三卷的结尾,这已是一个结局。诚如动物们所言,这是扎拉图斯特拉下山的终结。扎拉图斯特拉的私人之歌呼唤收获者狄奥尼索斯神,这位带来了旧秩序的终结的神(III.14)。在舞蹈中,扎拉图斯特拉成功地与生活缔结爱的协议,而午夜钟鸣,回响着他的智慧(III,15)。在最后一支歌中(III,16),尼采以七个印章结束全书,这七个印标志着旧秩序的噩运和新秩序的黎明,这样《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66章就以一种重复结束,重复了圣经的第六十六卷,也是最后一卷的天启象征。扎拉图斯特拉的最后一支歌“阿门之歌”,是首婚姻之歌,再次回应了《启示录》,带来了生活之舞的快乐结局。并且,第三卷完成之后,尼采就说过,这本书已经完成……尼采构思并写下《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然后呈之于众,全书即以三卷结束Lampert这本注疏对我阅读《扎说》最大方面的影响恐怕就是第四卷的解读,原来基本认为第四部分没有大量出版只是尼采这个思想家的作品不见于世人罢了,但跟前三卷倒是一贯的结构体系。但是实际阅读的时候感觉并不大对头,尼采还是安排查拉图斯特拉(即扎拉图斯特拉)邀请了八个高等人去他的洞穴,并且与其宴饮。这里Lampert直接就告诉我们,其实尼采本人力图写的《扎说》就是前三卷,到60章就宣布结束,最后又出版的第四部分并不能视作《扎说》前三卷的继续,只能视作幕间插曲。
对于一般的读者如果只是阅读原著,根本不可能知道第四卷其实跟前三卷有割裂。所以简单一点来看,阅读经典著作,尤其是如《扎说》这种great book,绝对不能仅仅只读原书,这种做法是对阅读原典的口号的误用,一定是需要配合其他学者补充的相关历史资料和注疏来读,这是做学问获得更多支持的办法,所以很容易“阅读空空”而且胡乱联系,无法跟大家进行学理的沟通。
回到这个段落本身,有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说明:
1.Lampert提到《扎说》前三卷加起来是66章,但实际上无论德文、英文还是中文版都实际上是60章,第三卷的最后一章是《60.七个印记》怎么多出来了六章?
这个说法首先待查证的是否为Lampert的原创,从钻研章节对应关系来看,是施派(尤其是施特劳斯)经常使用的,记得施特劳斯在《关于马基雅维利的思考》里面对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和《李维史论》的章节号做出了一些独特的阐发,比如马基雅维利的《李维史论》有142篇,而李维的《罗马史》也恰巧总共142篇,还比如施特劳斯认为《君主论》全书26章的26对应到《李维史论》的第26章暗含了产生马基雅维利力主的“新君主”的阐述线索(具体详见《关于马基雅维利的思考》第一章末尾部分)。
所以这里怀疑Lampert的这个数字敏感性以及这个66的判断是来自施特劳斯,不知道《注意尼采<善恶的彼岸>的谋篇》里面是否有具体记录,待查。
目前的一个猜测是60章 七个印记这块实际分成7部分,这样就多出来了6章,然后《扎说》加起来就66章,恰好可以对应到《圣经》的“启示录”(各位拿出《圣经》按照目录排版数下来,最后部分“约翰的启示”之“启示录”恰好位列第66)
2.本书的第60章“七个印记”部分从字面意义上我们能够读到尼采的永恒返复的思想,但实际上同时具有对《圣经》之“启示录”的戏仿,且“印记”这个概念可对应启示录里面的印记情节,甚至连“七”这个数字都可从启示录部分拿出来,永恒返复的轮回赞颂是七次而非九次是有尼采的精心考虑(或许要是中国文化传统,说不定就是九了吧)。
启示录当中记载了羔羊揭开上帝宝座右手书卷的七重封印的经过,每揭开一重封印就是神赐予重大权柄降落于尘世,或星辰陨落,或尘世地动山摇,或人世掀起仇杀、饥荒、瘟疫等灾害,第七重封印揭开后还有七位天使的吹号,更是有诸多异象、灾害如世界末日(或许在基督教神学里面就是世界末日,在启示录后面就是有末日审判的陈述)。
不管怎么说,尼采选用七重封印的一个隐含意思就是 以此暗指来展示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对永恒返复和权力意志发现的力量之强大,有偷天换日、地动山摇之功,且甚至能如《启示录》描述那样让“十四万四千以色列人受印”,以此自比吧。
说到“七”的安排,《启示录》里面有讲到七个教会、七个封印、七个天使,这个安排也是有对应。启示录的倒数第二部分后人加的小标题是“基督再临”,弥赛亚的临世恐怕是被尼采戏仿为了查拉图斯特拉招呼狄奥尼索斯神的重新到来。
【附加】《圣经·启示录》有关七重封印部分章节
6:1我看见羔羊揭开七印中第一印的时候,就听见四活物中的一个活物,声音如雷,说,你来。
6:2 我就观看,见有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拿著弓。并有冠冕赐给他。他便出来,胜了又要胜。
6:3 揭开第二印的时候,我听见第二个活物说,你来。
6:4 就另有一匹马出来,是红的。有权柄给了那骑马的,可以从地上夺去太平,使人彼此相杀。又有一把大刀赐给他。
6:5 揭开第三印的时候,我听见第三个活物说,你来。我就观看,见有一匹黑马。骑在马上的手里拿著天平。
6:6 我听见在四活物中,似乎有声音说,一钱银子买一升麦子,一钱银子买三升大麦。油和酒不可糟蹋。
6:7 揭开第四印的时候,我听见第四个活物说,你来。
6:8 我就观看,见有一匹灰色马。骑在马上的,名字叫作死。阴府也随著他。有权柄赐给他们,可以用刀剑,饥荒,瘟疫,〔瘟疫或作死亡〕野兽,杀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
6:9 揭开第五印的时候,我看见在祭坛底下,有为神的道,并为作见证,被杀之人的灵魂。
6:10 大声喊著说,圣洁真实的主阿,你不审判住在地上的人给我们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几时呢。
6:11 于是有白衣赐给他们各人。又有话对他们说,还要安息片时,等著一同作仆人的,和他们的弟兄,也像他们被杀,满足了数目。
6:12 揭开第六印的时候,我又看见地大震动。日头变黑像毛布,满月变红像血。
6:13 天上的星晨坠落于地,如同无花果树被大风摇动,落下未熟的果子一样。
6:14 天就挪移,好像书卷被卷起来。山岭海岛都被挪移离开本位。
6:15 地上的君王,臣宰,将军,富户,壮士,和一切为奴的,自主的,都藏在山洞,和岩石穴里。
6:16 向山和岩石说,倒在我们身上罢,把我们藏起来,躲避坐宝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
6:17 因为他们忿怒的大日到了,谁能站得住呢。
……
8:1 羔羊揭开第七印的时候,天上寂静约有二刻。
8:2 我看见那站在神面前的七位天使,有七枝号赐给他们。
8:3 另有一位天使拿著金香炉,来站在祭坛旁边。有许多香赐给他,要和众圣徒的祈祷一同献在宝座前的金坛上。
8:4 那香的烟,和众圣徒的祈祷,从天使的手的中一同升到神面前。
8:5 天使拿著香炉,盛满了坛上的火,倒在地上。随有雷轰,大声,闪电,地震。

《尼采的教诲》的笔记-第343页 - 第三卷 事物的新尺度

罗森将沉重的精神定义为“对传统的虔敬”(《分析的限度》,页212),Dannhauser则称之为“理性创造的客观性精神和虚假的普遍性”(《尼采的苏格拉底观》,页267;亦参页48-50)。Pangle(《当代虚无主义的根源》[Roots of ContemporaryNihilism],页48-50)则混合了这两种假设,将沉重精神描述为某个民族的需要之中所呈现的东西,它需要“建立的‘沉重’使命,不仅仅是在艰难的意义上沉重,而且在固定和持续的意义上是沉重的使命”(页48),所以,沉重精神就与“人的创造动力和对神的崇拜”有关。在我看来,Pangle所言确实精当:“苏格拉底对理性的普遍性的追求,是‘沉重精神’的一种激进的预先存在(pre-existing)形式”(页51)以上这部分其实是本书343页的编注部分,是Lampert自己加的编注(而非翻译者加的)。因为这里对“沉重的精神”或“重的精神”的阐述很到位,特此记录。因为这部分注疏针对的是尼采《查说》的第三部分【55.重力的精神】,尼采向往大地精神,但是在这部分里面却贬斥重力的精神,这里让人迷惑(我当初想的是,只有具备重力的精神,因为重力不才会归于大地么,似乎二者是统一的)。
从Lampert、Pangel和Rosen的注疏观点解释来看,我当初的理解一半正确一半错误。
1.“ 重力的精神”这个翻译本身就有一些走样,还有译者翻译为"沉重的精神"。具体的这个翻译的走样,是Lamper在340页的编注记录过以“沉重的精神”(The Spirit of Gravity)翻译der Geist der Schwere 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沉重”只能间接地传达出schwer的两个最直接的意蕴:重而又艰难(heavy and difficult )。“重的精神”,或者“艰难的精神”依旧难说恰当,因为每一个都缺乏“沉重”所暗示的东西,即某种看似不可变更的力量(即重力[Gravity]),通过把所有事物引向一个重心而赋予它们以重量目前孙周兴老师的翻译“重力的精神”有了原来德语里面看似不可变更力量的意思,但缺乏了艰难heavy and difficult的意思。
2. “重力的精神”的确并不同尼采讲的大地精神统一,在这里“重力的精神”却反而是尼采的重回大地的敌人,而且是正面敌人,可以被归入到“重力的精神”的可以包括柏拉图与柏拉图主义,基督教与各民族的律法等等,如果用海德格尔的称谓来看,可能会将其视作为“超感性领域”。
尼采对“重力精神”的敌视可以见《查说》【尤其是,我仇视重力的精神,此即飞鸟的本性:而且真的,是不共戴天的固有的仇视!呵,我的敌意不是已经飞往什么地方而且已经迷失了嘛!】(孙周兴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3. “重力的精神”之所以被除尼采外的那么多民族和先哲和推崇,Pangle点明了几个关键方向,其一是“固定和持续的意义”上,我们需要有“重力的精神”,大概可以导向到我们必须共同生存-生活的现实性诉求,甚至可以看做功利性诉求,其二是“人的创造动力和对神的崇拜“,我们的创造性必须要有神的概念,这一点可以理解为精神满溢后对神圣性近乎本能的诉求。
4. 尼采本人敌视那种”重力的精神“,其初衷何在,也就是尼采因为什么理由?Pangle已经揭示的那两种现实性和神圣性两种需要,尼采如何面对这两种责难呢?
对于最后一个问题,比较难一两句话说清楚。从【55.重力的精神】这篇来看,尼采认为传统的重力精神是让人最本真的自我被忽视了,被古老的善恶或现代的幸福观(被尼采鄙视乃至恶心的幸福)所劫持,尼采主张回答最本真的自我。如果用海德格尔对尼采的阐释看,应该是在形而上学意义上,古代的”重的精神“作为一种阶段性的形而上学,事实上遮蔽了存在者对自身的认识和思考,因为习俗、谎言、道德等缘故遮蔽了存在者本身,尼采所要呼喊的是去除这些遮蔽进一步在形而上学上通往存在着本身的存在。
尼采在本部分最后写出了看似通向(这里学者有争论,我也不确定)现代的相对主义的教导,他说【以各种各样的道路和方式,我达到了自己的真理;并不是由一个惟一的梯子,我登上能让我的眼睛远望的高处/而且,我始终只是不愿问路,——这是永远违背我的趣味的!我宁愿问路本身,试探路本身/我所有的行进都是一种试探和追问:——而且真的,人们必须学会回答这样一种追问!而这——就是我的趣味:——不是好趣味,不是坏趣味,而是我的趣味,对此我既不复有羞愧,也不复有隐晦了/"这——现在就是我的道路——你们的道路在哪里呢?"我这样来回答那些向我'问路者'。因为这条道路——原本不存在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尼采的教诲》的笔记-第16页 - 导论

尼采有很多种阐释和解读,就目前来看在哲学史上尼采之后的海德格尔、列奥·施特劳斯和德里达都非常认真地研究和阐释尼采,自然同时还有稍微轻量级的研究者(包括福柯、德勒兹、哈贝马斯等),当然还有包括其他的研究尼采的学者,包括本书作者朗佩特、韦威·桑塔里诺、罗森、考夫曼(英译本1954翻译者)、哈列维(《尼采传》作者)等等,其实可以开列一个很长的列表,具体可参考维基百科给出的链接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works_about_Friedrich_Nietzsche
在这里Lampert追溯自己的研究路径,主要还是海德格尔和施特劳斯对尼采的阐述影响很多,其基本的阐述方法还是古典语文学的那套。但与此同时,Lampert在若干地方也确实反驳了海德格尔对尼采的很多观点,形成了他相对独自的对尼采的阐述。一种新的全面的思考方式,一种尼采式的诱惑方式,自然会产生诸多各异的解释者、朋友和敌人,而令他们得以产生的那个人,却又与他们互为敌友。尼采的解释者也是式样杂呈,对我的工作而言,其中有两中产生了至为重要的影响:海德格尔和施特劳斯,二者持有的观点在当下均不流行,他们认为,尼采的作品敞露了关于存在和人类的特殊教诲……海德格尔和施特劳斯都把尼采视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教师,把尼采当做表达了何为现在的哲人……通常,施特劳斯被当作尼采的敌人,因为施特劳斯坚定地反对现代,赞成古代,可是最终我却觉得,他把尼采当作“互补的”人,一个惊奇地取代了柏拉图地位的哲人。

《尼采的教诲》的笔记-第40页 - 第一卷 前言3-5

“关于末人的演讲开始时,扎拉图斯特拉积极地声明,人类的土壤仍然能够播种‘最高的希望’,而在人们的混乱之中,也仍旧可以创造出‘舞蹈的星辰’。”
这里(英文本p25的chaos),不应译为“混乱”,而应译为“混沌”。这在尼采那里是肯定性用法,不是否定性修辞。

《尼采的教诲》的笔记-第1页

尼采以巧妙的言辞,并以极大的克制再度引入关于神圣事物的说法
隐士的愚蠢:他在漫长的孤独中经受了最伟大的困苦才能学到的东西,竟然以为可以如此轻而易举地与众人分享
---【善与恶是为人们民族、国家创立的根基。对善恶的超越依据何在,超越之路是权力意志。什么是权力意志呢。超越善恶,自然会万事皆肯定,肯定到什么状态,就是永恒回返吧】
---把生活或者存在理解为一个整体
---生活的的言辞强迫他放弃怀疑主义,因为这会使生活完全无法理解,从而丧失了或会出现的可能性,或许,生活真的就是权力意志的隐秘教诲。
---沃格林把“政治中的柏拉图主义”定义为“一种或许既无希望也无效用的努力,试图通过创造各种价值的真实秩序的模式,并在实际运用中,把社会的本质因素当看作这种模式的材料,由此而努力重构精神分裂的社会秩序。”
---自我牺牲,作为基督仁慈道德,为馈赠道德的前身------参weil《期待上帝》137-57
---如果生活是多变的,那么女人也完全如此,如果生活就是权力意志,她就会屈从于最有权力的男人以最富精神的权力意志强加于她的种种秩序。
---自然最高的命令行为就是服从自然之举
---美是能够懂得尺度的权力---灵魂的秘密:当灵魂因神一样的欲望而颤抖时,英勇之人就要舍弃灵魂,可是当英雄舍弃了灵魂,它就会在梦中出现,甚至成为更高的东西,“超越了英雄”
---由于不纯洁而产生的羞愧
---除非创造意志以这样的方式说话,否则,偶然的过去就仍将是一种不可意欲的必然,并注定要成为复仇。------
254-255


 尼采的教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