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熱份子

出版社:立緒
出版日期:20041001
ISBN:9789867416070
作者:Eric Hoffer
页数:261页

内容概要

賀佛爾(Eric Hoffer, 1902-1983)
是個自學成功者,他在餐廳打過工,當過流動農場散工和掘金者。珍珠港事變爆發後,他到舊金山當碼頭搬運工人,一當就是二十五年。生平著作超過十本,其中包括《狂熱份子》(The True Believer)、《激情心靈狀態》(Passionate State of Mind)、《變遷的磨難》(The Ordeal of Change)、《我們時代的脾性》(The Temper of Our Time)等。他在一九八二年獲頒總統自由獎章。

作者简介

「愈作不好一般事情的人,就愈膽大妄為」--賀佛爾要說本書是探討群眾之書,還不如說它是一本探討人性之書。例如:「無私者的虛榮心是無邊無際的」「愈作不好一般事情的人,就愈膽大妄為」。
本書於1951年出版即被譽為是社會科學領域的經典之作,書中充滿冷雋機智一針見血的譬喻,風格猶如16世紀散文家蒙田。至今,其名言佳句仍不斷被引用、輯錄。在初版的短期內即行銷50萬冊以上,被譯成十餘種語言,是當時許多大學政治系必讀之書,艾森豪總統還大量買來送人(不過作者賀佛爾對此舉卻說:「這表示每個小孩都念得懂這本書」)。
賀佛爾的一生也十分傳奇,他終身從事碼頭工人搬運工作,直至退休。7歲失明,15歲復明,父母早逝,靠自學成就學問,1964年成為加州柏克萊大學政治科學高級研究員。但他仍喜歡碼頭搬運工作,他的許多思惟,都是在那個環境中獲得啟發。
賀佛爾發現美國一般的勞動群眾是相當優秀的,他認為美國是由佔總人口數60%的勞動民眾所創造的,但是他從未看過有哪一本書談過他們。他對於當時自命清高的知識份子,反而不信任。
賀佛爾對群眾運動的思考,大都是從生活中觀察而來,他與柏克萊那些大學生們的接觸,使他了解「今天願意創造歷史的只有那些年輕人」1964年柏克萊校園學生爭取言論自由,學生喊出:「我們不要研究歷史,我們要創造歷史」。
賀佛爾發現,在某種程度上,成人在面對環境的大轉變時,其心態猶如少年人,都是一種無著落的人,前途茫茫,為了生存,都必須在某種意義上死亡然後再生,其與群眾運動中的狂熱份子心態同質。人不癲狂枉少年,其實都是一種冀望毀滅之後的再生。
賀佛爾的創見在本書中比比皆是,再舉一例證之,他說:

「每一個群眾運動在某一種意義下都是一場移民,追隨者會覺得他們正向一片應許之地邁進。那些在一個群眾運動初起時會急急投入的人,往往也是樂於得到移民機會的人。」以下是他對本書的說明:

「在這個時代,我們大部份人都必須對『The True Believer」(忠實信徒)』的動機和心理有一些認識。因為我們的時代雖是無神的時代,卻不是無信仰的時代。這些『忠實信徒』無處不在,他們昂首闊步、列隊前進,要透過勸說和激烈手段,按他們的形象捏塑世界。不管我們是打算加入他們還是反對他們,都應該盡所能多了解他們的特質與潛勢。」


 狂熱份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在我小时候,经常听见大人教育孩子时,总是这样说,你得替我们争气啊,我们怎么怎么了。但是意思也很清楚,父母的愿望也很明确,自己这代没什么希望了,孩子担当其一切,包括为自己争光,慢慢的我大了,我发现这种父母很多,以前实习的时候,一个经理婚姻不幸福,她就把所有希望寄托于她的女儿,而她生活的乐趣也就是夸她孩子学习多好啊。后来我发现了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在我看这本书时,我看到一句话,当一个人失意时,他就会对别人的事业感兴趣(原话可能不是这样),我联想我以前所思所以,我突然明白了,很多父母自己可能因为事业 婚姻,很多原因,感觉自己抱负没有实现,感觉自己活得没啥成就,把所有希望寄托于下一代,美其名曰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小小的孩子就担负其家庭未来的重担,我没资格评论这种教育方法的恰当性,但是我只想说,这孩子或与以后真的能成就一番事业,但是这孩子是否健全,或许他在成长的路上得费很大的劲才会明白本、来父母改教她的对这个社会的认知,对爱情 友情 亲情的正确的认识。也或许,这孩子自己没有明白,那他长大后,或许也和他父母一样,把所有希望寄托与下一代,继续重复这这个循环。就如那个笑话,放牛为了结婚,结婚为了生娃,娃长大了在放牛,无穷尽呢。个人观点 ,不喜勿喷
  •     读完本书,令人唏嘘不已,不断想着书中的那个问题:为什么越是孤立的人群越容易去参与革命?我想,对于人类这种社会性的动物来说,恐怕始终是需要融入社会,需要不断接受社会关系带来的正向反馈的吧(如家庭的温暖,团体的共鸣)。而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支零破碎后,就会变成书上说的畸零人。而这样的一群人,孤独、自卑、自责如影随形。他们即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人生,也没有办法融入社会团体。内心失衡,导致他们奋不顾身的投入一场群众运动,无论这场革命是宗教、社会主义还是其他。他们希望通过这场群众运动来获得自我的认知,来减轻自责,甚至是无情人性的破坏整个世界。
  •     传销的洗脑方式,最常见的就是偷换概念,在狂热的培训洗脑的环境下,参与者很难理性的分析其相应的逻辑。所以当其与人争论时,就会有一种诡辩的既视感。比如在攻击微传销拉人头为主,不能产生销售闭环,最终货都是各个小代理手上,而不是消化在消费者手里时。诡辩的方式,就是小代理卖不出去,自己用掉了,他自己就是消费者。多少傻逼的逻辑才能给出这样的诡辩。当诡辩的逻辑被推翻时,常有的反应就是用成功励志学的套话对对方进行人身攻击。宛如红卫兵拿出红宝书一样。就像“狂热分子"这本书里讨论的陷入狂热的乌合之众的人格。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已无可救药地失败,渴望逃离自我寻求重生,将生命托付给某项神圣伟业让他们感觉不错,整齐划一的集体生活令个人的责任、恐惧、无能得以掩埋。传销给其一个自己必定成功的优越感的错觉。所以对于别人的质疑,会表现出歇斯底里举个简单例子:传销组织中的领导者往往树立一个榜样,比如半年赚了一千万。是她努力的成果。来设定一个标准,卖不好是你的无能,罪恶,使其愈加依赖该集体。就像最狂热的毛左,大多是社会底层。狂热参与传销的也大多如此。从政治角度来说,为什么专制的拥护者大抵有两类,最成功的人和最失败的人,成功的人在该体制中尝到的是救世主的优越,底层有的是精神归属感。注:我从来不抵制微商,且觉得在移动互联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牌,以自己的信誉做担保。但凡认真从事商业,都会获得尊重。但我攻击微传销,更多因为这种精神病会害了很多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基本是不付出惨痛代价不会治愈的,年轻人能有多少资本和时间来被坑?被掺了传销那套屎的脑子,这辈子就完蛋了。所以,就个人而言,即便撕破脸皮也要从各方面攻击这种渣渣。

精彩短评 (总计27条)

  •     对人性的分析入木三分。造反必备指导书籍。
  •     本质暴露无遗
  •     :无
  •     泛读
  •     看到第二遍我就茫了.似乎水有點兒深
  •     整本书逻辑线不算特别清晰,更像是随笔,而不是学术类书籍
  •     咳,原来就是这本书啊: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057556/ 。早读过了,不如《乌合之众》好。有一些警句之类的能挑出来,挑出这些之后也就没啥了。属于期待高所以容易失望的书
  •     精彩段落目不暇接。多次提到中国,发发命中。
  •     我并不认为这本书很有价值,总结出人都有鼻子有眼这么有道理的结论也并不一定就是值得一读的。
  •     这样的书能坚持读过一半就能理解它的全部
  •     有趣
  •     因为错过了航班,终于在候机室把最后剩下的部分读完了。 虽然感觉有的部分有些偏激,但仍然是一篇非常锐利的读物。之前想把它当攻壳课外衍生读物来读。读到后来时时刻刻浮现在眼前的却是D的过去和现在。
  •     主觀判斷大於反覆論證,對於人心的捕捉很精確。
  •     对社会变革的希望,常常来源于对自我的强烈否定。他们需要在群体中淹没自身,他们需要一种可以逃避自由的自由。
  •     此乃邪教教主入门手册,右派份子护身心法,革命份子解剖报告。牛书!必读!
  •     继续探索群众意识,摆脱大众催眠
  •     虽然不是很严谨的论文式著作 但是比乌合之众写的好很多 有木有!!!!
  •     愛國主義是歹徒的最後歸宿。
  •     适合与乌合之众一起读 联系我们这代的经历 那些或近或远的历史事件 值得深思自己是怎样的人 应该如何面对社会群体 如何保持自我
  •     里边有些地方挺有趣,但是整本书都比较主观片面。
  •     坚持看下去,还是有收获的
  •     这个比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好看!!
  •     这本书有点变态。。。。
  •     对不可能实现目标的狂热追求是失意者实现自我的方式。
  •     这本书真是太好了,简直就是一本革命手册。如何煽动群众,如何点燃火焰。这就是一本revolution教科书啊
  •     非常贴切,在当前环境下,依然适合
  •     就算你先知先觉,又能奈何后知后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