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与传统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49530151
作者:刘梦溪
页数:33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作者通过对这些精致的陈设和饮食用具的描写,以及座次排序的一丝不乱,是要表现饮馔方式的雅趣和进餐时的款仪,而不是在于所进食物的本身。这种写法衬托出贾府的饮食过程不仅是为了满足人的日常需要,而且是丰富的艺术享受和生活礼仪的展示。而接下去大写特写的热闹非凡的牙牌游戏,则将饮食与文化娱乐结合了起来。 第七十一回贾母八旬大寿,荣宁二府齐开筵宴,宁府请官客,荣府请堂客,以及各种形式的家宴,前后持续一周,还穿插着观戏等活动,但重点是凸显排场和礼仪,总离不开文化的内容。按《红楼梦》里的菜谱进行烹调,甚至开一家餐馆,用贾府的菜单招待顾客,这样的“红学家”兼实业家从来不乏其人,但成功者了了。原因在哪里?就在于《红楼梦》里的饮馔,观赏价值多于实用价值。曹雪芹一方面把艺术生活化了,另一方面也把生活艺术化了。谓予不信,刘姥姥赞不绝口的那种“茄鲞”,谁按料如法做一个试试看?恐怕难以成型,难以入口,且不说能否上得席面。 三人物的文化性格 《红楼梦》渗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不仅表现在大量对文化生活和文化活动的直接描写之中,更主要是书里面的许多人物,集中代表了中国人的文化性格。中国长期是一宗法社会,以家族为本位,“三纲五常”是维系社会道德秩序的基本纽带。单独的个人在传统社会简直无以立足,只有在人际关系中才能见出一个人的性格。 《红楼梦》中的各色人物,均围绕贾府这一大家族旋转,纵横捭阖,互期勾连,生出无穷事故。文学作品里的人物犹如生活中的人物一样,彼此互为依存,自是常理,但像《红楼梦》这样,把人物之间的关系编织得如此细密,各自都在自己特定的位置上活动,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无你即无我,同时也无他,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境地,其他小说中并不多见。所谓“晴”为“黛影”,所谓“袭”为“钗副”,既是写人物的一种手法,又是同处一家族环境中人物性格的相斥相融的审美类分。书中的众多女子,各有不同的文化层次和文化内涵,高低、贵贱、雅俗、文野,彼此互为区别。 贾家四姐妹,以探春的文化内涵最突出,元春、迎春、惜春次之,但也不乏优良的教养,只是各有偏长罢了。同是服侍主子的、丫环,袭人、紫鹃、平儿、鸳鸯,地位相当,个性互不相同,但性分教养中又都有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共同的一面。她们自己虽然不能读书识字,却有一定的文化教养,完全是环境习染所致。即使是雪雁、麝月、莺儿、翠缕、玉钏等小丫头,耳濡目染,也无异于“郑家诗婢”。 文化是个大概念,不独阅读、学习书本知识是文化,言谈、行为、举止、待人、接物、仪表、服饰,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风貌。刘姥姥误把平儿当做凤姐,不单是看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带银,恐怕也和平儿的举止不凡有关。就连与诗书无缘的凤姐,心机、锋芒、手段固然胜人一筹,甚而有撒泼打滚、胡搅恶骂的表演,另一方面也极善处理老幼尊卑各种复杂的关系,反映出大族固有的文化教养。贾母说:“我喜欢她这样,况且她又不是那不知高低的孩子。”贾母说的“高低”,就是指处理人际关系需要掌握的“度”,也就是象征文化教养的“礼”。所谓“礼出大家”就是指此而言。凤姐的一个侧面,是不知书却能达理。

后记

2007年12月15日,我应邀担任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主讲嘉宾,题目讲的是“大师与传统”。为此,事先写好了一篇完整的文字稿,曾刊载于《文汇报》的“学林”。后来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我的学术随笔集,即以此一篇名作为书名,现已过去五个年头。初版《大师与传统》舛误较多,文章采择亦有未尽意处,故一直期待有再版重订的机会。刚好不久前广西师大出版社上海贝贝特的阎海文先生以书稿盛意相约,遂促成此次重编和增订得以实现。真是“重编”,因为篇目次序都重新编过。确为“增订”,书的内容竟增加了三分之一左右。初版收文40篇,此次重编,撤去6篇,新增30篇,卷前小语外,共得64篇,恰合大易之数。    新增加的文字多为近两年所写,大都和文化传统的传承与重构有关,如《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对话是人类的生活准则》、《一国之内也应尊重文化差异》等。只不过关注点更侧重价值观念的梳理和学术思想的探讨。两篇附录,一是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演讲“大师与传统”的现场全记录,由于有主持人的对话和现场答问互动,当为读者所乐读。二是2009年季羡林和任继愈两先生同日远行,《解放周末》编者就“我们该怎样向大师致敬”的话题,远道枉顾,对我作了一次访谈对话,所谈内容颇与本书题旨有冥合贯通之处,特附载于此作为我的增订版《大师与传统》的收括。    更主要是此次增订重编,使我得以将书中全部文字都重新校读一过,改正了多处文字舛误,引文也复核原书逐一重新厘定。个别篇章的内容亦不无增删润色。引文出处也一律改为随文注。虽不敢说已订正无讹,但漏网的吞舟大鱼也许不容易被轻易捕获了。2008年年初,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的宋立林先生,尝以初版《大师与传统》之勘误见呈,我看后非常感动,今比照原函,多所采纳焉。在此谨向立林先生表示谢意。    曩昔钱锺书先生删润订益《谈艺录》,引梵志归乡告白邻人“吾犹昔人,非昔人也”之语,称所著“犹昔书,非昔书也”,而又“非昔书,犹昔书”。今次拙著《大师与传统》的重订再版,也可以说,是昔日之书,但也是今日的一本新书。时在壬辰中秋后五日,作者附记于京城之东塾。    2012年10月5日    又,此书发排前之打印稿,经出版社专业校对复校、责编阎海文先生再校,又发现不少错讹误植之处,因此再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吞舟之大鱼”虽未之见,漏网之鱼被他们的敬业法眼捉了个不亦乐乎。一本书的出版,编辑之功,岂可忽哉,岂可忽哉!附此不备,谨致谢忱。    2012年10月30日二校看后补记

内容概要

刘梦溪,1941年生,著名文化—历史学者。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近年著述有《学术思想与人物》(2004)、《红楼梦与百年中国》(2005)、《中国现代学术要略》(2008)、《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2012)、《陈宝箴和湖南新政》(2012)等。

书籍目录

人生小语
卷一
大师与传统
信仰与中国文化的特性
信仰与传统
传统与记忆
传统的误读
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礼仪与文化传统的重建
衣冠服饰和家庭伦理
礼貌的意义有多大
《红楼梦》与文化传统
国学与国民教育
书法与文化传承——刘梦溪谈书法和国民教育
我们大家都练练写字吧
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
卷二
陈寅恪与现代性
史学的艺术之境
陈寅恪的为学境界和人格精神
陈寅恪为何不就历史第二所所长
关于《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现代学者晚年的宁静
王学的意义
明清易代与士人之出处大节
现代学术的理性自觉
学问天才陈梦家
悲剧天才张荫麟
思想是学术的灵魂
甲午战争的悲剧
对话是人类的生活准则——2010年10月16日伯克利大学中美文化论坛
最后一次圆桌会议上的发言
二十一世纪的挑战:亚洲价值的反省
展望二十一世纪
卷三
一架子书和一所荒凉的花园
读《漫述庄禅》致李泽厚
我看于丹《论语心得》
李零的解读《论语》
庄子与现代和后现代
梁武帝的佞佛与大度
古代的男宠
文化意识的觉醒
商品经济冲击下的科学与文化
《楚学文库》与长江文化
文化的大智慧需要“证得”
王朔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茅威涛和《藏书之家》
2010新年试笔
一国之内也应尊重文化差异
卷四
一篇文章的代价——张申府其人其事
既见君子,乐且有仪——范曾教授莅所迎辞
看余秋雨演讲
在美国讲《红楼梦》
追念朱维铮先生
缅怀一位早逝的友人
王小波的记忆
《情问红楼》小引
《国学与红学》后记
《书生留得一分狂》卷前小引
《书生留得一分狂》后记
《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后记
《陈宝箴和湖南新政》自序
《中国文化》创刊词
《世界汉学》发刊寄语
新印《释迦如来应化事迹》小引
“忆旧还寻陶令盟”——序龚鹏程《北溟行记》
呓语
附录一:大师与传统——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演讲现场全记录
附录二:我们该怎样向大师致敬——《解放周末》对话刘梦溪

编辑推荐

《大师与传统(增订版)》编辑推荐:研究20世纪学术、思想、学人、经典、文化、传统的书较多,但作者的学识,关注的角度,思考的深度,读者的定位不同,其解读自然层次不齐,甚至不乏有意的曲解。而著名文化—历史学者刘梦溪先生学通中西古今,目光敏锐,思考有年,洞见甚多。这次重编增订,篇目次序都重新编过,书的内容竟增加了三分之一左右,共收录文章六十四篇,是他多年勤苦探究的结晶,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首选之作,适合一切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作者简介

《大师与传统(增订版)》是著名学者刘梦溪先生的学术随笔集,主要围绕中国文化的特性、传统、信仰、人物、经典、智慧、国学内涵等面相,以及二十世纪学术大师的流风余韵,多层次地展开探讨。虽为单篇所辑,但题旨集中。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司马迁、王阳明等往圣昔贤,王国维、陈寅恪、马一浮、钱锺书、陈梦家、张荫麟等现代巨擘,书中或专论或引论,体悟存乎一心。二十一世纪人类会好么?作者亦有独特展望。此次增订,内容大为扩充,几近一本新书。文字雅饬,笔底含情。读此书者,当如莅思想的盛宴,随喜文化的沙龙。


 大师与传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此书辑录刘梦溪先生历年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短文64篇(所谓“大易之数”)。持论平正,识见中庸,于报章文中仍显宏富,置学术文中则感浅露。掩卷思之,有几点可存:1)“学术之独立”与20-30年代“中国现代学术”之繁荣刘先生指出,“中国现代学术的发端,开始于1898至1905年这一段时间。它的繁荣期,从后五四时期,直到30年代、40年代。这是乾嘉之后的又一个高峰期,大师巨子层出不穷。”而这一现象的出现自然与学术独立之思想密不可分。➢ 王国维说:“学术之发达,存乎其独立而已。”➢ 朱光潜说:“我们倘要对学术有所贡献,我们要趁早培养爱真理的精神,把实用主义放在第二层上。”➢ 陈寅恪说:“故无自由之思想,则无优美之文学”,“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 即使热衷政治的梁任公,其“晚年也有所悔悟”,提出“凡学问之为物,实应离致用之意味而独立生存,真所谓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质言之,则有书呆子,然后有学问也。”在这一辈大师们的躬行和坚持感召之下,学子学者们即使身处战乱也没有停止对学问的探究。我们有西南联大在逆境中所创造的辉煌为例,也因此才能得见一个个鲜活跳动的灵魂和一样样异彩纷呈的个性——“傅斯年的雄霸,熊十力的傲岸,陈寅恪的哀伤,吴宓的浪漫,汤用彤的温良”。反观今日的学术,“未免过分强调实用,而忽略了为学术而学术的真理性和神圣性”。刘先生也不得不发出这样的警示——“文史哲人文学科如果单纯追求实用,将使人文学走向迷途。”2)狭义的文化是指各时代的学术思想精华,广义的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外显)和价值系统(内核)狭义的文化至少包括学术、制度和思想等方面➢ 学术——国学(亦即中国的固有学术),包括先秦的诸子百家之学,汉代的经学,魏晋南北朝的玄学,隋唐的佛学,宋代的理学,明代的心学,清代的朴学➢ 制度——如,秦汉“是制度文化的典范”。“秦汉形成了完整的帝制时代的政治制度的架构”➢ 思想——如,宋代是思想的高峰:濂(周敦颐)、洛(二程)、关(张载)、闽(朱熹)四大家广义的文化应指涉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在作为文化内核的价值系统方面,刘先生特别阐发了“敬”、“恕”、“耻”的概念。➢ 刘先生对敬的释义最值得一记——“‘敬’,这里不是指‘尊敬他人’的‘敬’,而是人的一种自性的庄严,属于信仰的层面。”“‘敬’是中国文化的带有终极意味的价值”“‘孝’的内核其实是‘敬’。”“‘孝’的内在本质是‘敬’。”➢ “还有‘恕’,即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价值理念,蕴含着极大的同情心和慈悲心。”➢ “耻” ——“《论语》里记载,子贡问怎样的品性才能称作‘士’,孔子的回答是:‘行己有耻’。”在作为文化外显的生活方式(含艺术行为)中,刘先生特别标举汉字之美和汉字书法之美。➢ “我们的汉字是很美的,她有结构美,有韵律美,有形声美,有会意会心之美。”➢ “中国文化得所有东西几乎都可以载书法中看到,尤其是中国文化得精神、气韵、结构,大都在书法中有所表现。”➢ “凡书写,都是一种秩序。” “‘敬’在书法里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汉字的结构中,结构本身就是一种秩序。书法可以培养人的‘敬’的精神” “我主张不仅‘临文以敬’,也要‘临书以敬’。”3)“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自觉”意识刘先生用一连窜的问题说明了“文化自觉”涵义——“我们为什么这样生活?这样生活有什么意义?这样生活会为我们带来什么结果?我们的文化从哪里来?怎样形成的?它将把人类带到哪里去?这些问题,就是文化自觉的基本义涵。” 刘先生特别标举出费孝通先生晚年提出来的“文化自觉”思想。他指出,“文化自觉对个人而言,需要具有文化反思和自我批判的能力”,“这个思想对当今中国而言,对每个中国人而言,特别是对知识分子而言,其价值格外深远。”以上是阅读此书后的主要观感。权当笔记,亦为感想。
  •     刘梦溪先生的文风依旧畅快淋漓,很是喜欢。他对国学、红学、传统、大师等的解读,令人耳目一新,具有独创性。我最喜欢的,是他写文著述强烈的人文关怀。如针对目前紧张的钓鱼岛问题,他在回顾近现代史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忧虑:中国的改革与开放,会不会再次被日本打断??
  •     《大师与传统》中的64篇文章,囊括了关于文化、国学、学术、大师风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作为一部学术随笔,该书展现的不止是刘梦溪对传统与文化的反思,还有他对后世文化发展的深切展望与期许。  该书共分四卷,其中有不少灼见,启发着我们去思考当今中华文化传承中出现的各类现象和问题。刘梦溪说:“我们中国文化中的敬、恕、和等价值理念,都是永恒性,具有绝对价值的理念。”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几千年流传不变的内涵的肯定,他的观点让我们在面对庞杂的传统文化时变得不再迷惘,多了几分对我国文化的坚定和自信。  如何继承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刘梦溪在他的多篇文章中都有所论及。在《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中,他说:“我认为当今文化传统的承续与重建,有三条途径比较行之有效。第一是文本经典的阅读,第二是文化典范的熏陶,第三是礼仪文化的熏习。”可以说,这三条路径是古今学者治学的必由之路,也是确乎行之有效的道路。通过这些努力,他希望,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同时也走向自己文化的深处,是世界的中国,同时也是文化的中国。  从64篇学术随笔,两篇采访记录,一篇书后记,可以还原出一个温文、诚敬、谦和而闪耀着理性与思考光芒的梦溪先生,他的身上集合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特有的兼济天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大师与传统》是我们找寻文化传统归属的一个指南,也是我们读书治学的一条门径,相信它能带来别样的思想启迪。书评人:叶黄生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很喜欢刘梦溪先生的书。一是作者潜心研究,言之有物,不同于俗家。二是作者下笔有神,文采飞扬。另外在装帧、版式等方面也颇为讲究。这本书虽然是新编新版,但思想未老,眼光依旧敏锐。
  •     学术口味的肯德基食品,刘梦溪。
  •     并不是严肃文字,普通的杂文,简略轻松,作者所思所想颇得我心
  •     对中华礼仪有实践性认识,有些观点我并不赞同,但是他的一些想法,却给了我启发
  •     其中有一篇是刘老师被突然抓去致辞,也可以说是黑色三分钟。但是先生滔滔不绝讲了一大篇,而且字字珠玑, 条理清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