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书评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2-12-10
ISBN:9789573329558
作者:張草
页数:336页

《蜀道難》:這不是武俠,這是張草

武俠,是華人世界獨有的一種文化,由其衍生的作品含括小說、電影、戲劇等媒介,影響力不容小覷。不過,電影和戲劇這類影視媒體還是我接觸武俠的最主要管道,畢竟那些高來高去的輕功、熱鬧絢麗的特技,甚或是眾多的奇門兵器,對我而言,無疑都是提供視覺滿足的利器,因而對文字表現所能展現的力度有所懷疑,所以在我的書單中從未出現過(純)武俠小說。這次,之所以會閱讀這本書是因為張草。記不得是多少年前的事了,那時無意間翻閱到張草所寫的極短篇,讀後十分喜歡,印象極為深刻,自此之後,張草這位作家的名字就留在我的腦海中,直到現在。《蜀道難》並非是張草首次創作的武俠小說,他在過去就曾將觸角稍稍伸及武俠,完成《雲空行》系列,此後又發表了以明末動亂為背景的《庖人誌》,雖然出版社在宣傳文字上極力吹捧,也找來許多的文人、大師掛名推薦,但是推出之後褒貶不一,我因未曾看過這部小說,不便多做評論。《庖人誌》裡有一篇〈弈士誌〉,張草提及創作過程時曾說:「在漫長的兩年書寫中曾經失控,並且刪掉一大段,而這些被刪掉的部分,則成了下一部小說的主題。」當中的「下一部小說」指的就是《蜀道難》。既然是從《庖人誌》開枝出來的故事,其時代背景當然也是設定於明末。是時恰逢張獻忠和李自成二人作亂,世局動盪不安,天下幾乎生靈塗炭。亂世凶年,正是俠客豪傑輩出的年代,這可說是武俠小說中亙古不變的道理,究其原因,或許正如白額狼所言:「天底下習武之人,在亂世才能切磋武藝;愛殺人的,在亂世才能肆無忌憚的成天殺人。」因此,金庸筆下的郭靖、楊過、張無忌等人皆生於亂世,並成為抵抗外侮的重要人物。不過,張草似乎無意創造出另一個大忠大義的民族英雄,他筆下的正派角色固然為蒼生、為百姓極力扞拒張獻忠的兵馬,但或許是少了千軍萬馬的大場面襯托,也或許是時時出現的生死無常觀暴露其常人之貌,況且故事中的主要角色范羽師徒三人根本不會武藝,他們的技能是用來禁鬼,而非傷人,因此我以為稱之俠義之士其實更加妥切。全書分為〈天官誌〉、〈五間誌〉和〈羽客誌〉三章,故事以岷江放水儀式為開首,這是灌縣每年春天的重頭大戲,理所當然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來觀賞,而道士范羽和弟子谷中鳴也混雜在人群中,只是他們關注的並非這場大事,而是成都府來的大官劉之渤,因為范羽發現他的印堂發黑,認為恐怕過不了秋天。張草在一開始便開門見山提點出故事的主要發生地點,並帶出范羽和谷中鳴「望氣」的技能,讓人立即進入故事的中心。緊接在放水儀式之後是一場節奏緊湊的追逐打鬥戲,敵我雙方你來我往,刀光血影,武俠況味濃厚,〈天官誌〉便是以范羽和谷中鳴為主要描寫角色來鋪陳這場衝突;接著的〈五間誌〉轉換視角,以反派角色之一的羅剎鬼為主,張草除了描述他的生長背景,也重述了這場青城山的激戰;最末章〈羽客誌〉的場景則是多集中於二郎廟,顧名思義,這裡祭拜的是二郎神,除此之外還有其父李冰,他是治水專家。故事推展至終章,谷中鳴的師弟姜人龍帶領一群豪傑之士退守到二郎廟,依其原有之陣式抵禦敵方。相信對眾多嗜讀武俠的人而言,張草的作品完全稱不上正統的武俠小說,就我來看確實也是如此,不過既然出版社的宣傳詞都寫著:「絕對武林、純粹奇幻,和真實歷史!」換言之,《蜀道難》是一部揉合武俠、奇幻和歷史三大元素的小說,那麼也毋須過分探究這本小說的正確定位了。說真格的,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時會聯想到日本作家夢枕獏的《大帝之劍》(大帝の剣)系列作品,尤其是末尾出現活死人時更讓我不住做如是想。當然,嚴格說來,張草的筆鋒不似夢枕獏那樣張狂、那樣荒誕、那樣肆無忌憚,讀起來也就少了份暢快淋漓之感。不過,張草對人物的塑造確實細膩,特別是心理層面的刻劃更是如此。譬如天生能「望氣」的谷中鳴,其本領近似於科幻小說中常出現的預知未來,但又不大相同,因為他真正的能力是看清事情的本質,亦即佛家所謂的「因果同時」,他就是從事情的變化中看見結果。他雖然得見他人──當然也包括他自己──之生死,卻又害怕見到其死相,然而這在亂世之下又是難以避免之事,是以他一度選擇用布矇上眼睛,不再看人。谷中鳴由始至終內心不斷糾結著,時而清明,時而困惑,其形象自然而然隨之立體起來。此外,羅剎鬼是另一個形象鮮明的角色。張草在〈五間誌〉中花了一定的篇幅回溯羅剎鬼的身世,這雖然不免落入好萊塢電影中「殺人魔都有一個悲慘的童年」的窠臼裡,卻也使讀者能更為深入地了解這個角色。羅剎鬼就像谷中鳴一樣,生命的無常性時不時攫住他的思緒,讓人認識到他在殺人如麻的行為以外的「人性」。其實張草筆下的人物並非絕對的善,也不是絕對的惡,畢竟在戰亂的背景底下,每個人都不過是為了求生存,「有哪一場戰爭,目的是要讓對方活下來的?」白額狼質問道。因此,即使是老百姓眼中橫行天下的殺人魔張獻忠,對羅剎鬼和白額狼等人來說,也有其「好」的一面。張草並未依循歷史對張獻忠的普遍評價,武斷地將之描繪成絕對的惡魔,他在小說中不斷提出疑問:為什麼許多的有力人士願意投靠張獻忠?「或許是明末政府腐敗太久了,人心思變,他們希望能幫助改變時代吧?」張草給了一個答案。歷史的變遷不正是因循這樣的規則嗎?從來都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當中實在不是是非對錯能評斷的。張草選擇的書寫方式正是我所讚賞的。最後,我想藉機談一下我對歷史書寫的看法。許多人在評價以歷史為題材的小說、戲劇或電影時,總習慣與真實生活做比對,將焦點放在忠於「史實」與否,但是就像佛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所說:「小說的基礎是事實加X或減X,X這個未知數,就是小說家的性格,這個未知數不停地修正著事實對小說的作用,有時候甚至讓它改頭換面。」是以小說人物從來就不等於,也不應該等於真實人物,因為那只不過是作者想像中的人物罷了;況且我認為,我們所以為的「史實」也是歷史學家「解讀」之後的結果,是真是假,無人能百分之百判定,不是嗎?


 蜀道難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