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他方

出版日期:2015-8-15
ISBN:9787508651391
作者:陈绮贞
页数:312页

内容概要

陈绮贞,台北芦洲人,景美女中、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毕业。
主要身份为独立歌手。大学时常于校园、天桥、地下道、咖啡厅、Live House、书店、垦丁海边等地演唱,多次举办大型巡回演唱会,场场爆满。1998年发行《让我想一想》,其后陆续发行《还是会寂寞》、《Groupies吉他手》、《华丽的冒险》、《太阳》,均获选为年度十大专辑,2014年发行《时间的歌》。
陈绮贞的作品和概念具有独特文化风格,无论音乐、文字或影像,她用独特的方式演绎这一代的许多梦想,很多人说她不只是歌手,更像是艺术家、一个安静的行动者。
不使用Facebook与微博。她的行动、作品和公众形象却默默地深刻影响着华人青年,跨出属于自己的步伐。
作风低调几乎很少上通告,媒体常以“陈绮贞现象”来报道她。

书籍目录


歌手与写手的奏鸣 文/陈芳明
12
Un Momento 文/骆以军
20
————◆————
◇看见◇
Bolero
30
星星
38
战斗
52
一次
58
Hand Talk
66
夜街
72
斯威士兰
74
法国小庄 86
威尼斯 96
柏林的第一个晚上 100
柏林观光客 104
你会怕吗? 108
下雨天愉快 116
◇日常◇
跨界 130
租屋 134
宿舍 138
日常生活 150
成年礼 156
武侠 164
侦探小说 170
照片 174
在眼睛的背后 178
迷失 182
魔术 188
坐标 194
渴望的树 206
声音采集计划 208
妈妈画我 210
台北 212
风景 216
家 226
陨落的希望 230
你好吗? 236
旅行的意义 244
大象 248
二十世纪少年 250
回来了
254
文字之手 256
◇To & From◇
Dear Y
48
来自Teacher K 124
来自爱书人 146
To: 8 202
亲爱的L 222
给外婆 240
From Gmail Server
260
◇创作路上◇
海浪有一天决定和贝壳说话 读·写·陈绮贞 266
一个人的旅馆创作时光 骆以军╳陈绮贞 280
我的歌想要传达一种善意 290
————◆————
后记 304

作者简介

探险家把新大陆都发现完了,现代人只能往内心去挖掘探索。
载体也不再是帆船、马和飞机;而是爱、书信和梦。
一样的是,都需要勇气。
——————————————————————————
以书写铭刻日常,最迷人的不在远方。
十六年,六张专辑、七张单曲、无数次巡回演唱会之后,
陈绮贞的第一本散文集 。
这是一本关于追求的书,
探索的对象是现在,是这里;
不属于过去或未来,也不在他方。
——————————————————————————
歌坛创作才女陈绮贞从1998年发行《让我想一想》以来,始终维持一贯清新独特的风格,长发、木吉他、干净而温柔的嗓音,轻易将人唤进恬静美好的迷人里,词曲绽放治愈之光,风靡华人世界,为一代人留住纯真。除了歌手身分,她亦热爱摄影与写作,对她而言,摄影是“日常加上一些不寻常”记忆的封存,而文字则是更深刻的自我追寻与探索。
这本散文集缘起于2011年夏天她在古巴哈瓦那的旅行,她写道:“旅途中的一切,匆匆忙忙之间,你只能为发生的事,在地图上作记号,而无法立即书写。这些记号的意义,你必须耐心等待时间为你充分显影。”当书写开始,便是显影的启动,唯有写作,让她心甘情愿放手一搏。
三十八篇散文、七封信件、两场对谈、一段问答,记录她以旅人之眼所烙印的风景,和繁多日常里筛选出来的微小意义,只因生命是一种探寻,现实迎面而来的强度,需要平日的温柔来补偿。
——————————————————————————
◆看见
记录旅行途中的思索与观察,有人情的温度,亦烙印着他方的色泽与律动。在哈瓦那每天爬上屋顶看日出、看夕阳;以拍立得相机为遇见的人拍照,留下照片作为礼物;在斯威士兰看着在草原上徒步走远的人、提着空水桶到山坡取水的孩子;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旁,坐看满天飞舞的鸽子;穿梭柏林的跳蚤市场,买了一个吐司架和从没见过的小相机;躺在花莲的产业道路旁,拿着手电筒和观星盘,试图找出十二星座……这些“每一次”,也都是“第一次”,此时此地。
◆日常
随笔,碰触界线或跨越界线的驱力,蠢蠢欲动的文字引领思维探险,是日常,也是非日常,陈绮贞回忆大学住宿的日子、拔牙的体验、台北早餐店的气味、晨起的漫步、阅读的陶醉、聆听演唱会的悸动,以及在音乐里反复迷失与寻找自己的历程,不时流露她与家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以及她对台北的深深眷恋。
◆To & From
信件是私密的写作,好像有个对象可以倾诉,又不确定对方是否理解,是以“挟带着不确定的忧虑”。撷录7封2012年《不在他方》剧本信件,穿插文本之间,寄给每一个正在阅读的你。
◆创作路上
灵感缪斯的追寻,每一次提问,都向内心深处行去,关于书写、阅读、音乐与生活节奏,揭露“故事”带来的冲击,同时亦收录陈绮贞与骆以军、詹伟雄、陈德政等作家的对谈文字,完整呈现她的创作历程与态度。


 不在他方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8条)

  •     那年秋天去了我认为是离自己梦想最近的城市读书,音乐节、现场、讲座、演出扑面而来,我更是贪婪而奢侈的不放过每一个机会。曾经温柔的唱着表面的和平,用吉他填补快要结束却依旧空白的大学生活的我,直到去了你的现场,才觉得吉他没白学大学没白上,才觉得这个城市意义重大。 而意义何至于此。我总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口,无论你多向往自由 无论你会去哪个方向,都会习惯回头看只有一个出发的地方,那里就是去哪里都不怕错的理由,这就是我所有不安情绪的出口。我不想给你赋予太多,安心过着我的小日子,也只是在旅途间隙有一眼没一眼的看着你写的字,再看看窗外的景色,和秦聊一聊我们,就这样十几个小时的时间也温暖而充实,不用反复阅读,越清淡越惬意,漏掉的就漏掉吧,毕竟我已得到很多,不用再捕捉你的只言片语,也能对生活始终保持炙热。
  •     偶然与巧合——记方所《不在他方》分享会  已经过去10天,陈绮贞的脸,似乎仍浮现在我眼前。  听我说要去追星,甜说我永远十七岁。“after 17”,广州分享会恰逢七夕,《不在他方》里又有一篇关于拔牙的《成年礼》。这三个“偶然与巧合”,令我想要写一篇关于独立或是成长的东西,却卡在这两句: 「我渡過太長的童年 還沒有長大 就老了」——夏宇 「永远十五岁 暑假的漫长」——李格弟  十年前我15岁,在校园广播第一次听到她的歌《还是会寂寞》,老师又恰好比我大15岁。这段话的保质期无法延长至来年,除非我永远二十五岁——今(2015)年就死掉。  很难想象她真的已经40岁了。我观察到,她的身子还是那么瘦,但手臂有点变粗——这是我所认为中年妇女之美的一个标记。虽然首先谈论她的外在,但我喜欢的可远不止她好看的脸——老师对我来说,不止女歌星,更是一名艺术家的存在。    互文性·雨伞 「我在地下鐵的出口,莫名地放聲哭泣  難道只是為一把,遺忘在車廂裏的雨傘」幾米《地下鐵》 「還好這樣的天氣,少了些忘了收的枕頭,也少了些忘了帶回家的傘。」 《不在他方·下雨天愉快》(p118) 「唯有按照自己思緒慣用的邏輯,就好像是照著今天走過的路線,去猜想雨傘最有可能忘在哪個場所那般」 《不在他方·文字之手》(p256)(内地简体版)  老師接受張鐵志《號外》雜誌採訪列過一份書單,其中艾可的《一個青年小說家的告白》便有談到“互文性”。  因此才如此這般狂戀您啊。當然純文學要心力交瘁(我认为),不捨得老師那樣憔悴。自詡後現代主義者,認為歌詞同樣是詩,優異的詞作家同樣是好的作家。当然,小說於我才是第一。  开票那天我恰好回广州,下午三点我刚回到就直奔方所,可还是没能抢到入场券。当然当晚还是准时去蹲点。  一下午郁闷等待,她的一句歌词总是浮现在我脑海: 「我想今夜就这样吧」……  入场结束,方所增补50个名额让歌迷(不能肯定地称为读者)进入。因为女士优先和厌恶争先恐后,我没能挤进去,很是郁闷时,又想起她一句: 「为什么是羡慕而排解掉了忌妒」,没想到陈绮贞在我心里,会和梭罗、甘地走到一起——有时她好像真的在阻止我变坏(假设我不是坏人)。有时我感到自己很喜爱这位女明星,那是人类(甚至动物)应(当理直气壮去拥)有的感情,我对自己也能充分具备(也能像一个人类),感到由衷的高兴;有时我觉得自己很喜欢暗恋的女孩子,也有相似的感觉。  一整晚我总是趴在店门口的栏杆,专心捕捉陈绮贞的声音,它穿过一层层木板和无数本书,已经十分微弱。我还在门外做了什么?我已经不太记得,我好像总在那儿旁若无人地站着。  分享会临近结束,工作人员又发放签书票,我很开心。  一个男生签完书出到书店门口,被我捧着的《Gigs摇滚志》(恐怕不是“捧着《Gigs摇滚志》的我”)封面人物吸引。“有太多无法阅读,特别是挤地铁和公车的时光,是耳机里的她陪我度过的”,我告诉他。我感到惊奇,不知不觉,我又混淆了书面语言和日常对话。  那本杂志我买了两年多,直到那晚才因为焦虑和无聊,好好看完了它。要是那晚连签书的机会也得不到,不知道《不在他方》会不会也像我那么多书一样,买了又没看,直到现在还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柜。  门开了,我排进长长的队伍,来到方所那面最长的书墙尽头拐角。我探出头,终于远远望见陈绮贞。她戴着圆框眼镜,换了一件白T恤,显得清爽可爱,签售会好像成了运动会;而早先我在微博看直播,还穿着灰色外套的她,文静而优雅。  可能是在亲眼看见她的第一瞬间,我发现更重要的事:好好记住她。现场安保不允许拍照,大概是粉丝们举起手机又遭劝阻的每一瞬间,反复提示我采取纯文本的记录形式。  回过头,我在拐角的书柜最边上发现张铁志的书《声音与愤怒: 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我取出,告诉旁人,《不在他方》大陆较台版少了一篇他的文章。我感到不可思议,我吸收的资讯转化成为社交中的谈资。  绕过的几个拐角不知道加起来几度,近视270度的我,终于来到能看清陈绮贞脸庞的(光学,而非物理)位置。不知不觉,我放下其它所有事情,专心注视老师低头签名的脸。  终于到我,我有些不知所措,说完一句 「老师,我写了一篇《书店回忆》,用了你的歌名做副标题」,就陷入沉默的失语状态,脑子一片空白。  老师看我说完盯着她呆住,似乎有点错愕。我失礼了,我的告白就这么自我完结了。  不知道老师垂下眼帘的瞬间,是不是也有发现我捧着的杂志的封面。幸好我回到书店,会自动化身店员,嘴会自动变甜,签完书走开又回头夸她漂亮。但我好像还是有很多话要对她讲。  我还想说我也最爱卡尔维诺(第四盒:我觉得伊姑娘是因为卡尔维诺才关注的@泡沫人生贩卖机);想祝她健康快乐(舍弃掉觉得土气的“平安”),又犹疑“快乐”究竟是不是她想要的,没想到她在书里正好提到这个: 「每天都希望你们很平安很健康,快乐也许是奢求,但我们都要往这个方向走。」(p261)  快乐对陈绮贞来说,是不是奢求?我在乎这个问题——我希望我所爱的人快乐。她运用到歌词中,我又恰好十万个喜爱的黑塞、普鲁斯特……哪一位会说自己是乐观主义者?不知幸还不幸,她也跻身以上人物的行列:书未访谈说,她是悲观的。  一、二、三……个巧合,满满一盒巧合又要,慢慢漏掉。                                    150830,广州新年快乐!
  •     有一种书,你在介绍它的内容之前会先铺陈一下关于这本书如何相遇的过程。现在手里边这本《不在他方》就是这样的一本书。是在这个月月初的一个周日,坐在公司一整个周末之后按照地图的指引去到这家离公司较近的书店——单向街花家地店。对于第一次抵达以及冬天雾霾的夜里,这家店的位置实在太偏僻了。顺着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路、穿过航空医院、数不清的餐馆和晨光文具店,地图位置显示在社会科学院里,绕着几圈还是没有找到。在历经了半年的无人言语的周末尽头,那一刻寒冷加上黑暗带来的孤寂,使得我当时好想要放弃找那家书店,我想坐最快的车回到自己的屋子里去,想到马路对面灯火通明的商业区去,是的。然后打道回府的时候看到一个溢出光的屋子,然后自然地走上前去抬起厚重的挡风帘,是一扇木门,木门安静灰暗得犹如一间上了锁的拒绝来访的房间。推开这扇门就是书店哪种让你不由得想到类似于温暖、静谧之类的灯光。窝在距离人烟、住处好远的一家书店的暖色落地灯下的一张舒适的小小的深沙发里头,像一只蜷缩着要冬眠的猫,贪婪地看着手中的书。然后翻到这本《不在他方》的书的前10页我就合上不看了,我要买回去夜里静静翻好久,翻好久才够。我不太好意思向身边的人表达我的喜好是看书,通常接下来的提问会是:你喜欢什么样的书啊,你读过什么书啊,啊,读了这么多书你一定很有知识之类的谬赞和夸大。然后当他们偶尔发现我喜欢的书还蛮“畅销”就似乎放松了一些对你的惊奇。是啊,一个在台湾大陆两岸都已经出了名的原创作家写的书,无非是关于内心那些芜杂琐碎心绪的捡拾,过度放大自己,不够有格局,没有解决任何现实问题,没有办法归纳逻辑,框架地被吸收。恩,每一天晚上我就是看着这样的书来中和白日里那个“利欲熏心”、“功利化”的自己。作者是陈绮贞,其他的关于她的音乐作品就不再介绍。首先是看到这段字决定合上这本书。“摄影是伟大的发明,是眼睛加上记忆,是生活日常加上一点不寻常,是让每一次,都加上第一次的魔力。“她讲到在古巴旅行时的一个早晨,古巴人“夜里睡不着的人民,没有卫星电视可以看,他们都坐在海堤上看海。“你想想,一排一排的人,本地人哦,呆呆地坐在自家门前的海滩,热带的气温,热带的海水,没有旅途的惊奇,平常的看着大海的日子,没有信息过载,没有高速发展的文明(不是说这些不好),这样一幅画早早地在我心里成为美丽的样子,然后她写了出来,我怎么能拒绝这样一本书呢?在《星星》里她写自己小时候不敢看漫天的星星,“我感觉到自己不仅是渺小,也会对自己现在所处的时空产生幻觉。在我知道我所看到的星光来自几万光年以外,那种恐惧感压倒了本该有的浪漫。既然我的时间这么渺小这么渺小,为何我的感受会这么庞大。“也是同样,在幼小的童年里感受过死亡的恐惧,睡在奶奶的高高的床上,八点就感觉是深夜,乡下的夜晚漫长没有灯光,但星星很多很亮,(直到现在都没有被污染哦),常常错愕地感觉到自己躺在棺材里,被推进了墓地,然后我醒过来,踢着棺木的门板,呼唤,奶奶没有听到,谁都没有听到,在一片黑暗的原野里,我没有死地恐惧着死去。“如果有一天,也一定会有那么一天,我死去了,这片星空还在吗?还是在某个意义上来说,它就不复存在了,也不曾存在了。还是宇宙其实是一个房间,有一个自称是灵魂的人,走进这房间,使用了这些家具,打开了电视,而我的意识就像电视的影响,不停流动,最后这个人关上了电视,离开,一切恢复宁静。“在《日常生活》里面描写早餐店“没有大惊小怪,没有浪漫情怀,一个精实具体的早晨,一个准备好战斗、装上弹匣的场所“没有比早晨更让人有新生之感的时刻了吧,的确,好多昨日的早晨坐在早餐店看书写字,既旁若无人又感觉世间所有温柔此刻都一起聚拢在身边,肚里咕噜噜沸腾着热气。在《武侠》里面,“这个世界难道不是由虚构再加上生存本能构建起来的?因为想求一个遮蔽的场所,盖了茅草屋;但是把建筑当小说一样来思考的人,就盖出了朗香教堂和圣家族大教堂。抽象化自己的能力,幻想自己能飞,能漂在水上,能穿墙而出,或是吸收别人身上的能量,形而上的思考,打通任督二脉,人类想象力高妙之处。“我无法放弃更多的自由为了追求另一种表达上的自由,但是唯有写作能让我心甘情愿放手一搏谈到自己家中堆满的书本,她说“求知”很珍贵,但并不难,“然后”才是困难的。“ 我不知道在害怕什么,世界末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末日,每两个人都有一段关系的末日。”看到“一段关系的末日”也没有办法地要提一提一件旧事。为了挽回一段腐臭了的关系,得不到告解,甚至去请求巫师,女巫师将我们的生辰八字摆在一起说是命里注定要在一起的两个人,只是现在遇到了挫折,8、9、10月都没有办法逃脱症结,只有等到12月就会云开见月明,然后从9月开始就在等待12月到来,希望睡一觉醒来就是12月飘雪的季节了,爱人就要回来了,我跑到小卖部的老板那里跟他喝酒(一个认识过我们的掌柜),我跟他说放心吧,过几个月就把他带回来您瞧瞧。恩,巫师曾告诉我,给过我如此明确而灿烂的希望。然后10月过去,11月过去,12月马上就要过去,没有把他带回来这件事倒是不觉难过,反倒是想到曾经几个月前怀着满满的非带回不可的心情让人感到后怕极了。如果9月那时的我已经明确地知道直到12月我还是依旧没有办法带回这个人,会不会难以挨过接下来的秋天和冬天而熬不下去死掉呢?在谈到创作的时候,她说:我曾被几个动人的故事绑架,而且都没有再回来过。而和绑架我的故事继续生活下去了。一直想找这样一段时间在下着雪的远山,烤着火写字生活。等这样一个个故事堵住口,说不出话来。最后的最后里,她说到文字的感觉是:“当一片空白是那样的白,这个白色是崭新的世界,而有一个被漫长文明创造出来的字,被你选择了,写在纯白无杂质的空间,仅仅就一个字,也纯净得让你心里的念头完全被看透”,我想,比古老文明和地理更美的是人的徜徉和想象,有一个早上第一次读到“结绳记事”这个古人的记录习惯,心里早已热泪盈眶不已,所以我不太敏感于节日,身边的人都在庆祝某个日子的时候也能好安心地回到自己的房间里看书感觉自己有了飞行的力量,安然睡去,静静醒来,认真度过每个夜晚。我常常会自己假想她在写出这些细微之物的时候,是不是屏着呼吸,眼睛一眨都不敢眨地快速留下这些精灵的瞬间,写作者都能知道要抓住这些细思如缕的时刻是多么珍贵,静谧,难得,难求,又那么经不起打扰。所以浮躁者在和喜读书的人面前常常会有此人晦涩难懂,不易接近的感觉。这一刻的灵光,像是夏日的暴雨,约好了似的一口气垂直地、酣畅淋漓地倾泻于地面。遇到山川、遇到河流,遇到世间所有的房屋、灯光,淋湿每一个角落,滋润每一个缝隙,在写出文字的人的双眼中长出了青草,嫩嫩绿绿的毛毛的春天。在看完一本书之后我常常不太擅长于评价和分析写作手法、作者写作习惯、思路结构相关的话题,更多关于回忆字句感受和自身体会情境还原。凭借着这些作者带来的清新空气,悠然地走在上班的路上、买菜的路上、散步的路上、孤单的路上。生命里常常遇见精灵,所以不觉得寒冬漫漫。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温柔一如歌词抚慰心灵
  •     前半部分胜过后半部分。
  •     一个从头到尾都对生命有非常深感悟的女孩子 才能写出动人的文字 唱出贴心的歌曲吧
  •     说实话我被陈绮贞的文笔惊讶到了 没想到她文笔也这么好 她能把视觉听觉的感受融入于笔触间 所有她理解的世界 我都觉得很美好(迷妹上线hh)爱她 我的陈老师。
  •     有很迷人的风格
  •     探索的对象是现在,是这里;不属于过去或未来,也不在他方:bolero 一次 迷失
  •     没什么感觉
  •     无论是文字还是歌词,陈老师就是一位矛盾的哲学家呀~
  •     序比较好看。思索也是很认真的。
  •     默默的等张悬出诗集☺
  •     这真的是艺人里面最会思考最会写作的了!好多地方想了好久呢,绝对不是什么心灵鸡汤或流水账。因为去过台湾,所以回来看很多书很多事突然领悟似得非常有共鸣。
  •     读完想去哈瓦那、想去柏林、想去世界无数角落。 本以为会是摄影为主的图文书,没想到洋洋洒洒一篇篇短文变成十几万字的思想。 前半段是旅行见闻,后半段是生活历程。 「愿你永远珍视,你那漫长行列中最遥远的尽头。」
  •     喜欢任何一种东西都是有理由的,五星五星全都给才华洋溢的陈绮贞
  •     还不错
  •     比较自我的呢喃
  •     陈老师的笔很奇
  •     坚定又温柔
  •     为什么觉得雷光夏随身带的录音笔更真实自然呢
  •     知道陈绮贞之后,就一直喜欢她,读到后面,越发让我有种回到学生时代的感觉
  •     那段时间不停的对自己提问,回答,在看到陈绮贞写的K老师的一段话,大意是当你在进入你的身体,灵魂的时候会有冲突,去感受他,不要焦急。当时就被这段话吸引,慢慢接受自己的状态
  •     真的很棒~!不在他方,即在“此时此刻”。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自说自话也好,与人寒暄也罢,舒服就好。充盈的格局,整整齐齐的人生,将在看得到的地方,让我把自己密合地安置进去。 “我活着,我是我自己;我看了看镜子,如此确定。” 好几句,猝不及防被打动了~~
  •     可惜最想看的部分竟然错页没有了。
  •     一个半小时扫读看完的..挺好看的.阿信玛莎陈绮贞跑去看迈克杰克逊演唱会是93年的时候 那年我才刚出生....真的感觉八九十年代最好玩了 电影音乐什么的 那个时期都很厉害.我觉得我生错时间了啦 好气哦 . 我常在想 要是再早一点出生就好了 就是八九十年代那会我就已经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台湾女孩就好了
  •     不在他方,那在何处?陈老师一直都这么空灵。
  •     还是就听听陈老师的音乐就好~
  •     粉丝请购买 100分甜美的碎碎念 温柔治愈系 即使是不开心的事 也只是生活的低潮而已 好好睡觉好好生活
  •     用我灰色脑细胞认真读每一个字 #爱你一万年。
  •     喜欢一个人孤独的时刻 但不能喜欢太多 在地铁站或美术馆 孤独像睡眠一样喂养我
  •     文笔好,思维灵动,很不错,值得一读
  •     陈绮贞活出了我能想出来的最好的样子:即使已经40岁了,却还跟17岁的女孩一样洒脱自然。喜欢她的文笔文风。想了很久到底要不要给出版社扣分,但是觉得陈老师的确不负我对这本书的期望,还是五分!
  •     喜欢上陈绮贞真是太好了 永远都有惊喜
  •     她有些句子很长 让我游离 然而感觉是喜欢的感觉 还有从她记住了艾伦坡
  •     喜欢和我同是双子座的唱作歌手陈绮贞,不单只是她那空灵富有想象力的歌词和朗朗上口的清新的旋律,还有她看待世界的敏感,不用微博跟Facebook,也很少上通告,她像一个行吟诗人一样活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守护着心里那片纯净而空灵的净土,因此无论是她的文章,她的歌词,她的音乐都透着一股纯白无暇的气质,在她的散文集里,处处散落着如同珍珠般闪闪发光的字句,如我听到垂直降落的不满,不如落叶潇洒躺在充满生命气息的泥土上,任人践踏,发出庆祝自己远离死亡即将重生的欢呼,这是浓缩的诗意,也是顽强意志的象征,有人看到落叶,立即的联想可能是等待死亡,她反其道而行,竟是嗅到重生的气味,她的敏锐,竟有如此。
  •     书刚出来时跑了很多书店都没有库存 还登记姓名电话 然后也没有再去拿 去年八月在她去过的方所买到了 舍不得看 感觉很好的时候拿来翻两页 就很够可以韵半天 像收到一封信 希望永远读不完
  •     花了两个小时,循环着她的《A piece of summer ‖》这张专辑,读完了这本书。游记+日常记录+创作心静,构建了一个属于她的房间。这本书之前在刚出的时候就想入手,结果今天才读完。所有的事情也许都有它时间存在的意义。此刻,我坐在沙发上,阳台外是夏天初临的明媚,一切飘落而至
  •     除了她的歌,对她最深的印象是金曲奖上,钟成虎得了最佳专辑制作人她低头哭泣的样子。这本书比想象中好读又有趣,也有着哲学系毕业生的思辩痕迹。感受的到她认真生活的状态以及对台湾的爱。
  •     这本书是药
  •     也就一般吧
  •     和刘若英的文笔比起来,差比较多,书中多有重复
  •     喜欢这种生活的态度,有张力却不张扬!
  •     文字太细腻
  •     灵感。
  •     没有过多的图片占去篇幅,寥寥几张,无修饰痕迹,穿插在文字与文字的缝隙间。没有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语句,而是扎扎实实地写了二十万字,台北的早餐店、脑海里的思考能量,无穷无尽的宇宙、认真地生活和工作,在书里我遇见了一个作者陈绮贞。
  •     哲学系的才女,散文。
  •     因为非常有共鸣。在春天到来的时候找回了少女情怀。
  •     我竟然还是很喜欢这种调调,尽管都不年轻了…
  •     不骄不躁,宁静如水,像陈绮贞给我的感觉一样,像她的歌一样,真挚又温馨,印象中最深的场景是哈瓦那夜晚大家都在海边看海,突然好喜欢古巴
  •     文笔很好啊,Placeless Place~书名也很棒
  •     可能这是三年内我看过最喜欢的一本书了,上一本是荆棘鸟。当然这两本书不管是内容还是给我的意义都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的某几个段落瞬间击中了我的灵魂,深深的刻在了骨子里不会遗忘,后者就像遇见另一个自己,发现那些熟悉的对事物的看法不是自己才有,狂风暴雨和阳春三月是对它们最好的区分。陈绮贞一直是我很喜欢的声音,读完这本书,发现她对很多人事的看法相当透彻和敏感,而且她的文字很直接简单,不会为了显摆学识渊博而用很多修饰词排比句,就如聊天一样,简单明了而且温暖,非常推荐。
  •     不要想着更好的生活在别处&最喜欢日常生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