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隋唐史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0-12
ISBN:9787500405610
作者:(英) 崔瑞德 (Twitchett Denis),(美) 费正清,(英)鲁惟 (Loewe Michael)
页数:731页

章节摘录

  此城位于旧长安的东方和南方。夯实的外围土城呈长方形,按罗盘方位布局但面南,东西长5.92英里,南北宽5.27英里。城内按职能分成四区,皇城位于中央,背靠北城墙,内为皇帝的居住地、太极殿、宫廷、几个小议政殿和宫内侍从的居所。皇城南面隔着宽阔的斜坡是另一围有城墙的区域,那是行政城,政府各官署就分布在其内的街道上。行政城为一项创新,因为以前的国都与近现代的巴黎和伦敦相似,政府的建筑分散在城的其他区域。在这两个建筑群和外城城墙之间,排列了108个有长方形围墙的建筑群(这一数字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即9天之数乘以12时辰之数);其中106个为供居住的坊,排列在11条南北向和14条东西向的大道上。各坊坊内有两条街,交叉呈十字形,坊四面的中央各有一城门。另外两个有围墙的建筑群为市场,一在西城,一在东城。它们是有官监督的城市商业中心。  城的主轴是一条南北向的宽阔大街,它从正北有五个门洞的主门通往行政城的中南门。如果一个官员取得了能够通行的官品,他就能穿过行政城直达皇城巨大的南门广阳门。隋文帝就是在此门楼上俯观战败的陈朝显贵的。京城和皇宫都以隋文帝在称帝前所受的封地命名,因此称大兴城和大兴殿(作为隋朝的都城,大兴之称富有吉祥之意,它可能使人想到“大兴”早已消失的汉朝光荣的业绩)。  当村落被清除,城墙拔地而起,城市的外形刚刚构成时,文帝就迁入(皇宫首先完工)。此时正值583年阴历三月。在有些人的眼中,此城的宏伟轮廓对一个掌权未满三年的君主来说,未免有些铺张。杨坚也知道它的内部空荡荡,缺人居住,于是采取种种措施吸引人们前来定居。他命令诸王子和皇亲国戚在城的西南部建造他们的王府,以推动其他人也来营建。他向捐助和建造佛寺的任何人都赏以御制牌匾。有一史料记载,某人拆除其旧长安城中的房屋,以木料建造新城的寺庙。文帝亲自把最佳的位置留给京师佛道寺观:在南北大道的东面,大兴善寺占了整整一个坊。穿过大道,在较不繁华的西面则为道教的玄都观。到了文帝执政的末年,他眺望其国都,可以看到100多座佛道寺观。随着陈之灭亡以及它的精英从其国都迁到大兴城,那里的居民无疑增加了。但在文帝末年,甚至可以说到隋亡之时,城的大部分地区仍无人居住,也未竣工。近代发掘的遗址经确定是隋都外城的一段,发掘者发现城的建筑有赶时间的迹象。直到伟大的唐帝国继承隋朝,并改进了京城与广袤而相对稳定的帝国各地的交通,此城才得到充分的发展。  隋朝初期如此规模的建都工程表明了隋的创建者及其顾问的信念,即他们相信他们的王朝会比以前的政体具有更大的影响,更能长治久安。至少关于前一点,事实证明他们是正确的,因为唐朝继承他们以此城为都,并在此地统治中国和整个东亚几乎达300年之久。  ……

内容概要

崔瑞德(1925—2006),英国汉学家、历史学家,主要研究中国隋唐史,历任英国剑桥大学第六任汉学讲座教授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汉学讲座教授,1967年被选为英国学术院院士。与美国哈佛大学学者费正清共同主编《剑桥中国史》。

书籍目录

总编辑序
图表
第一章 导言
剑桥大学中文教授 崔瑞德
全国统一的形成
制度变化
经济和社会变化
隋唐和外部世界
史料的问题
第二章 隋朝,581-617年
前耶鲁大学查尔斯·西摩讲座历史教授 已故芮沃寿教授
6世纪的中国
开国者隋文帝(581-604年在位)及其辅弼大臣
隋代面临的大问题
炀帝(604-617年在位)的个性和生活作风
炀帝在位时的问题
第三章 唐王朝的建立:唐高祖(618-626年在位)
伊利诺伊州厄巴纳-香潘大学历史与亚洲研究副教授 霍华德·韦克斯勒
夺取政权的经过
唐王朝对全国控制的扩展
对内政策
唐王朝与东突厥的关系
玄武门之变和内禅
第四章 唐政权的巩固者唐太宗(626-649年在位)
霍华德·韦克斯勒
太宗朝的群臣
朝廷的“地区性政治
国内政策和改革
旨在加强中央权力的政策
继承问题的斗争
第五章 高宗(649-683年在位)与武后:继承人与篡位者
崔瑞德和霍华德·韦克斯勒
武后的兴起
武后的当权
高宗的对内政策
对外关系
第六章 武后、中宗和睿宗的统治,684-712年
安大略沃特卢大学历史助理教授 理查德.W.L.吉索
第七章 玄宗(712-756年在位)
崔瑞德
第八章 中唐、晚唐的宫廷和地方
康奈尔大学历史教授 C.A.彼得森
第九章 晚唐的宫廷政治
芝加哥大学中国史助理教授 迈克尔·多尔比
第十章 唐朝之灭亡
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助理教授罗伯特·萨默斯
后记

编辑推荐

《剑桥中国隋唐史》(589-906年)是一部结构来谨、资料丰富、内容充实的断代史,在不少问题上有独特的见解,自成一家可言。相信对这一段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能够从中看到西方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隋唐史的研究者也可作为参考。

作者简介

《剑桥中国史》是剑桥历史丛书的一种。本书为第3卷,论述隋唐时期的王朝历史,作为《剑桥中国隋唐史》的上卷。原书于1979年出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外隋唐史研究的水平。
本书是一部结构来谨、资料丰富、内容充实的断代史,在不少问题上有独特的见解,自成一家可言。相信对这一段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能够从中看到西方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隋唐史的研究者也可作为参考。
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对隋唐史上有争议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乏新意,富有创见。特点之二是它填补了隋唐史研究中的不少薄弱环节,乃至空白。特别之三是它在论述隋唐史时,没有局限于隋唐史本身,而是将隋唐史放在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从汉至宋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特点之四是它极其重视史料真伪和专题研究,并且广泛吸取了各国的学术研究成果。

图书封面


 剑桥中国隋唐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8条)

  •     剑桥中国史系列的书还是都很不错的,这一部分是隋唐部分。看他引的资治通鉴、旧唐书、唐会要以及各种史料就知道这本书大体上是靠谱的。而且他还甄别了各种史料,对比了地方府志等等,力图客观。对于人们来说,隋和唐是两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朝代。因着隋唐英雄传的家喻户晓,很多故事大家津津乐道。隋炀帝被刻画成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君,当然传统史书上也基本上是这么写的。但是在隋炀帝还是皇子的时候,隋灭陈的战争中,他被隋文帝派去金陵安抚百姓,他妥善的处理了很多问题,兴建了扬州城,一直镇守东南,并亲身经历和镇压了东南的叛乱。他修建了大运河,和秦略有类似的提前透支了民力,但不得不注意的是那时候隋朝大军深陷远征高丽的泥沼中不能及时撤出也是隋朝如此快速灭亡的原因,所以,传统的史书对隋炀帝的完全否定是不正确的。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但安史之乱之后的历史却鲜为人熟知。事实上,唐立国289年,到安史之乱爆发时不过才过去了137年,安史之乱完全平定下来之后唐也还有着140多年的历史,还有很多的故事可以说。比如:肃宗、代宗平叛,德宗一开始想削藩却失败,然后开始休养生息积攒实力,在传统的“租庸调”制度崩溃的背景下推行两税法,等到宪宗继位开始削藩,剿灭淮西节度使,一度最狂妄的河北三镇也宣布臣服,大唐算是一个短暂的中兴。可惜后面的穆宗、敬宗、文宗并没有太多的作为,并且随着宦官彻底接手京城的部队神策军,内廷外廷也开始了争斗,到后来“甘露之变”,剿灭宦官最后的机会破灭;朝堂之上还有牛李党争。武宗、宣宗两朝虽有改观,但大趋势已不可逆,无力回天了(武宗朝还有著名的会昌灭佛)。宣宗之后,陆陆续续开始了农民起义,盛极一时的大唐土崩瓦解。本书还讲了制度、对外关系等方面的东西,也有不少观点是基于陈寅恪先生的研究,但也勇于推翻,对所谓“关陇贵族与东方贵族的对抗”、“武则天上台是新兴地主阶级与传统贵族的对抗”等观点都进行了分析。这是一部很好的讲隋唐历史的书籍,推荐给对那一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
  •     此书把武后对佛教的推崇完全归结于薛怀义的影响,这一结论恐怕是简单化和有失偏颇了。由此观点出发,书中便顺着说武后处死薛怀义后就逐渐疏远佛教,这一描述则已经违背史实了。《旧唐书》载武后迎请神秀禅师进京时“肩舆上殿,亲加跪礼”,此景无疑不能以疏远称之,这是公元700年的事,处死薛则在此几年以前,因而杀薛后疏远佛教的描述恐难成立,可为此书之纰漏。陈寅恪先生在《武曌与佛教》一文中认为武后对佛教的推崇来源于两点:家族信仰传统的影响,以及用佛教为自己的政治地位作证明。此观点可供比较。
  •     还是没有读这种严谨历史的功力,大部分关于制度和财政问题的讨论都粗粗的掠过了,其它还存在的印象如下:1.一治一乱,隋唐的前后和秦汉的前后均有许多对应的地方;2.隋唐的王朝更迭并不像后世的朝代那样彻底,大隋脱胎于北周,大唐脱胎于大隋,新旧皇室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世家门阀的社会地位得以延续;3.世家在唐朝的地位甚至高于皇族,唐朝是从郞吏取士到科举取士的转变时期,武则天之后,世家的地位逐渐没落;4.宦海沉浮,历朝的高官很少有善终的,然而大唐的文人中充满着求取功名,杀贼破敌的进取精神,令人费解;5.唐王朝的衰落在于皇权没落,地方藩镇的权力膨胀,安史之乱和黄巢叛乱均在于地方军阀的尾大不掉,两次乱战终于把王朝拖垮了;6.佛教在南北朝时趋于鼎盛,但在唐朝经过几次毁佛造佛的折腾之后,教统终未高过政统;7.一直认为唐朝是个大融合时期,不仅表现在汉民族和鲜卑、突厥、吐蕃、回鹘等各民族的融合,而且在文化精神上,汉朝得以光大的儒术、两晋倡导的黄老和楚文化、南北朝鼎盛的佛禅,终于在唐朝融合在一起,可惜在本书中很少涉及这方面的探讨;8.大隋的重大贡献在于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尚书省负责政策的执行,中书省负责政策的制定,门下省负责政策的审核和监督,这套制度在不同朝代虽有变动,但一直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不知是因为安史之乱时资料丢得太多还是新旧唐书的不一致影响后人的判断力,总之讲得有点混乱本书是《剑桥中国隋唐史》的上卷,下卷是经济社会制度研究,应该是没出版译。上卷偏重政治史,相比国内学界,很有些新说,值得参考。书下用的注释也算是八十年代前很好的海外唐史研究参考资料了。 还有两本未出之书
  •     非常好,读了有收获,很有意义,翻译的也很好。内容很充实,但是建议有一定相关历史知识准备的人再读,不是科普史实的读物。
  •     求下卷求下卷
  •     四星半,块状的信息也不能说是分裂,但很多让人觉得有趣的话题感觉本该着墨多写些,但是写过就没了,这也许就是写给研究者们看的作品和写给广大群众们的不同吧。
  •     这个系列可以较多的了解历史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     剑桥中国隋唐史+哈佛宇文所安唐诗史<陈寅恪 这本书长处在明白晓畅,不足在没有唐的精神风华,有点遗憾。
  •     外国人不同的思路研究中国史
  •     基本上能保持一周一卷了。但译本不全,怎么一卷后是三卷,三卷后是六卷呢?越读越觉得历史知识的缺乏。
  •     与其说“盛唐”忘与宦官参政,亡于藩镇割据,不如说其亡于经济制度的落后,唐朝数百年来,都没有好的办法解决货币短缺的问题,以至于经济活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     本书的基本框架是建立在陈寅恪先生的研究基础上。总的来说本书对于了解隋唐的史实还是很有用的。
  •     之前看资治通鉴的隋唐部分,块状的信息存在许多裂缝,这本书中的视野观念像水流一般把一切碎片融汇贯通。
  •     跟中国传统的研究角度不同,从官僚体系、宦官势力的发展、地方形势的发展等等来描述 前面主要以皇帝的统治来讲,后面主要以专题形式 给了些数据和图,也反复强调没能论述到的地方是史料不足导致无法描述 西方学者写书的语气应该都比较平易近人,不过本书翻译得到后面有点枯燥
  •     唐史是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让人目不暇接,有阴谋,有爱情,有蛮貊戎狄,有羽衣缁流,有杀人盈野,有温香软玉,总之,不会让你闲下来。
  •      本书是一部结构来谨、资料丰富、内容充实的断代史,在不少问题上有独特的见解,自成一家可言。相信对这一段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能够从中看到西方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隋唐史的研究者也可作为参考。  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对隋唐史上有争议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乏新意,富有创见。特点之二是它填补了隋唐史研究中的不少薄弱环节,乃至空白。特别之三是它在论述隋唐史时,没有局限于隋唐史本身,而是将隋唐史放在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从汉至宋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特点之四是它极其重视史料真伪和专题研究,并且广泛吸取了各国的学术研究成果。
  •     要读第2遍
  •     我觉得比中国人写得好……难道这是一种偏见?
  •     这本书应该是这个系列里写得最精彩的一本。不过好多地方与现代中国学者研究的结果不一样。历史是任人评论,但史实是唯一的。希望有一天我们能读到真实的历史。顺便说一句书的质量很好,就是贵了点。
  •     中前期写的比后期要好。
  •     这本《剑桥中国隋唐史》比起其他几部剑桥中国史,部头要小,但水准却绝对不低,考证细密,观点透彻,这才叫研究历史!
  •     我读过的最好的讲唐代通史的著作了。外国学者的视角和一些观点都非常独特。受益匪浅。
  •     从另一种角度读史
  •     一本有用的隋唐资料书。
  •     隋唐可以说都是西北贵族建立的天下,隋的悲剧在于执着打高丽,唐的悲剧在边疆强敌林立不得不重兵把守,以致中央式微,藩镇坐大,节度使失控。
  •     我对隋唐史了解很浅,所以读这本觉得比秦汉史好不少。但总有种抓大放小,隔靴搔痒的感觉,序言里译者说此书“难能可贵”,应该是恰当的评价。
  •     名著了,还没看,外国人的角度看我们的历史,比较另类。
  •     剑桥中国史系列写得很好,专业性强,了解中国历史的另一面镜子。
  •     外国人眼中的隋唐史,客观描述,作为科普读物。实事求是,知易行难。历史中的人都有自己的无奈。
  •     很好值得拥有 换个角度看历史
  •     这本书的英文版是1979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代表了当时西方学界关于隋唐史研究的最高水平,现在已过去32年了,某些论述或已过时,但整体价值并未降低,因为虽然有陆扬这样知名的学者活跃,而像杜希德这样的大家并未再出现,更没有足以取代本书的著作产生。加之西方思维方式与中国不同,读这样的书或许可以启发现在的学者。收到该书时还有塑封,书保存很好,现在也打46折,使原来过高的书价也适于学生购读,很高兴。
  •     整个系列都非常不错,强烈推荐,与国内的历史书完全两个风格
  •     对剑桥中国隋唐史:589-906年很满意
  •     翻译很糟糕,但是观点很独到。
  •     多从制度与经济方面切入,细致入微。
  •     一般般,对高宗武后的论述还不如黄永年的现代,尚未脱离传统的研究模式,高祖的评价也是已有陈寅恪在先并不新鲜了。对隋炀帝有些矫枉过正
  •     客观公正的介绍了唐代历史
  •     教科书,安史之乱后的内容太少了这部分才是重要部分。 唐亡于宪宗,中兴功业掏空了地方社会的资源、破坏了地方的组织结构,逼良民作盗匪产生了黄巢王仙芝。官军一两次的胜利完全没办法遏止黄巢每,只有地方武装集团割据势力再度甩脱中央控制才使得盗匪消亡。 唐宪宗所为如查士丁尼,一人的功绩坑害了千万无辜的百姓这样的人不配称为伟大,没有查士丁尼的“小太宗作为”基督教世界也不会丢失从亚美尼亚到西班牙的广大区域
  •     丰富的史料,不一样的视角,独特的评价,剑桥汉学家深厚的学术功底让人折服。
  •     剑桥史系列的书,非常好!值得阅读和珍藏!
  •     视角不同,结论自异。治史当如是
  •     陆陆续续看了三个月
  •     新角度新历史,而且是半价购得!完全颠覆所谓“传统”说法
  •     中国史非“外人”不足以明。视野宏阔,语言流畅,持论公允。回应了陈寅恪先生的很多观点和假设。研习中国文史者必读。
  •     中国历史悠久复杂,用外国人的思维分析评述,可以从中全方位探究中国历史的真谛,可以获得正统中差异。《剑桥中国隋唐史》其中的不同观点,值得我们审视。
  •     还没有看,但是剑桥中国史作为史学界权威的数目,肯定不不错!!期待中
  •     许多地方还要多次看。综合来看,比较喜欢第八章的中唐晚唐的宫廷和地方以及第二章的隋朝。观点不必说,很受启发,但是翻译的语言表达水平真是令人无语。
  •     其实我们也应该从外人的眼光来审视一下中国历史,取其所长,补己之短。有时候中国人因为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眼光未免狭隘,适当阅读国外作品真的能让人眼光开阔,增长见识
  •     书的质量很好。TC何日能重振汉唐雄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     剑桥中国史系列之一,很赞
  •     现在想找本不屌日啷当的老老实实的历史读物真费劲。动不动就是x朝那些事儿,或者x朝那些人儿,光是看书名就倒胃口,根本没兴趣再翻翻里面是不是连片扯犊子。而我又没兴趣没心情看那些古文史料。找到这个还算对胃口。翻译也中规中矩。不敢说如何政治正确,最起码通俗好懂,引用的资料详实。考虑把其它朝代的也翻一翻。
  •     当年为了研究陆龟蒙,花了将近一个月时间才读完。人生中正式读的第一本历史书,客观的历史书。
  •     主要还是以《资治通鉴》作为底本,叙述的不偏不倚是一个特色,尤其是在突破儒家立传的角度立传,也使得对隋炀帝、唐高祖和唐高宗等历史人物评价,有了全新看法。对于历史事件的厚此薄彼算是这部通史类著作的硬伤,翻译上的许多长句,也对阅读造成了很多的障碍。已豆列。
  •     本来想恶补唐史来着,不过还是能学到东西。陈寅恪的很多观点被质疑,相当不错。
  •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看下国外对于这段历史的研究
  •     隋唐的历史,不仅政经精彩,而且思想文化更是灿烂,期待下卷的出版,应该更精彩。
  •     从中了解到很多不熟悉的事情,包括杨广的功绩,李世民的腹黑等。晚唐那难以逆转的分裂割据、以及军阀们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反复无常、长安人民所经历的反复蹂躏、宦官与外庭的权力斗争,读之让人震惊与深思。末世大概就这个样子,没了共识、没了凝聚力,人心散了失望了,都只为自己捞钱财抢地盘留后路。知识分子找不到出路,老百姓找不到活路,都变了贼。政府忙着四处灭火,兴兵讨逆,可是军费太高又进一步加重百姓负担,逼民为匪。烂摊子难收拾,太考验皇帝了
  •     中国王朝史实际是一部权力结构、权力运作的政治行为史,以前那些拙劣的历史作者喜欢用某种道德、伦理的立场给历史人物乱贴标签,于是末代的帝王、专权的宦官、割据的将军往往不幸沦为负面人物,而实际同样专权的大臣被包装为忠臣,滥杀的叛乱者被视为革命者。本书的好处在于接近零度地表述历史人物的政治行为而不乱作道德评判。
  •     感兴趣的是晚唐的政治。安史之乱令人叹息,盛极而衰只是那么一瞬间。唐的恢宏气象整个中国历史无出其右,相应的,为了维持广大的势力范围,造成了边将自重的局面。制度缺陷是根因,即使没有安禄山,也会有其他人叛变。令人扼腕的是,安史之乱之后唐失去了统治的根基,做了那么多努力依旧无济于事。
  •     翻譯有些瑕疵,但總體來說作為通史類讀物還行,各類觀點也很好的揉入其中。
  •     外国人理解中的中国。
  •     包装精美,价格不贵。问老公历史方面的书哪本比较好,他推荐这本,说是老外眼中的中国史,同时也是做了大量的考证和研究,非常的客观,所以这次先买了四本。唐一直是我特别喜欢的朝代,不知为何只有一本,还是同隋一起的。好好看看吧。
  •     隋唐史是我比较喜欢的历史段,感兴趣的点较多,写的不错哦
  •     你们都说很牛,但是我看不下去,以后有时间再看
  •     其实还没读,买给老妈的,她说想看看唐朝和清朝的历史,目前在看清朝的,所以这本唐朝的还没拆封,不过看包装,感觉很专业,更像专业书,很踏实的感觉,
  •     隋唐历史 相当经典 值得阅读
  •     剑桥系列本身就是经典,毋庸置疑。权威性很强,学术很严谨。我基本买全了。
  •     从另一个角度去读中国隋唐史。
  •     读历史,就要读经典
  •     剑桥史毋庸置疑是一套不错的史学著作,值得好好阅读和品位。
  •     国外研究中国历史比较数据化,当初是看了隋唐英雄传有感而买这本书的,至今只读了一半。
  •     这是一本学习历史的好书!
  •     我觉得这种由外国史学家写的中国历史书籍不错,有参考价值,可以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看到有别于我国传统思维的新颖观点,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看待历史,不会被片面的观点蒙蔽了我们的双眼。例如美国“汉学三杰”之一,北岛眼中的“青灯”魏斐德先生所著的《洪业》,不失为人气好书,所以《剑桥中国隋唐史》一定收,迟些入手《剑桥中国明代史》上下册,我所钟爱的明朝啊!
  •     太过简单,但是外国人写的中国历史,有不一样的视角,比如将黄巢定性为盗匪集团
  •     此书的英文版出版于1979年,距离中译本的发行也已经有27年了,加上本书的教科书性质(见孟彦弘先生《评〈剑桥中国隋唐史〉》一文),很多东西被时间和体例冲淡了。里面有几章有不少创见,也有几章只是平铺直叙,自己的创新观点很少,也有写得不好的。总的来说,他们的切入角度还是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     因要查资料买的这本书,从西方人的视角看中国历史,开阔下视野,起借鉴作用。
  •     外国人写中国史,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评价,值得参考。
  •     理论方面比较枯燥,粗略读了一遍。我还是比较适合看野史吧。如果出勘误表,这本倒是可以出个小册子,虽没仔细看,还是发现很多印刷错误,尤其是年份。
  •     是不错的能够以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角来写中国历史的书,
  •     2015.3
  •     错误:P510、578、655、709
  •     觉得隋唐史的体例更喜欢!
  •     剑桥全套,强烈推荐
  •     这是国外中国史的权威作,爱好中国历史者自然不能错过
  •     很特别的视角,和一般的的隋唐史不太一样,推荐一读哦~
  •     对于非历史专业的来说,这本书饭后消遣足已。但若要以专业来论,总觉得差一点火候
  •     大致翻看了下不错还有每个朝代的地图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可惜这样的好书不是出自国人之手不过还是支持剑桥中国史期待宋史早日出版!
  •     看看怎么样
  •     侧重点不同,看到的历史也是同样的精彩,刨根问底,很是激动。 谁能想到隋唐时期竟有如此多的千娇百媚!
  •     又是一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粗粗的过了一下事件的脉络,关于政治、军事、局势的概述部分都跳过了。
  •     国外写的中国史,为我们理解传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
  •     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历史
  •     还没有足够的学力阅读这样大部头的专业著作。书本高度评价了隋朝的作用,对政治变迁叙述颇详,但文化没有涉及。对宦官的总体评价也不同于我国传统史官。留下来的史料基本都是胜利者编写,书中的观点认为要对这些加以客观评判。
  •     《剑桥中国史》这套书向来广受好评,这套隋唐史亦是如此,内容翔实,条理清晰
  •     隋唐中国盛世,剑桥有不同看法@!@!
  •     就这个鸡巴翻译 也能读
  •     海外中国学的经典著作,值得珍藏,细细品味,反映了海外研究中国历史的视角和方法。值得收藏
  •     了解历史的经典著作
  •     虽然自称历史爱好者,但这只是完整读过的第二本历史书籍(第一本是史记,上下五千年应该不算吧)。五星打给自己鼓励下。
  •     以后,我要补补史实部分啊!
  •     漂亮
  •     一本老外写的 中国历史 我想应该比较客观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