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种族简史》书评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
ISBN:9787305016158
作者:托马斯·索威尔
页数:521页

老罗是托儿吗?

老罗说:“这本书几乎解决了我年轻时对种族问题有过的全部困惑,我过去教书的时候,考虑到大部分的当代中国人(至少是大陆的中国人)其实都是隐性的种族主义者,所以经常借着一道涉及了人种问题的考试题目加以发挥,把从这本书里学到的东西兜售给我的学生(他们都是要去美国读书的大学生),希望他们在赴美之前就能确立一 种科学健康的种族观。我想我的努力效果还不错:后来我收到很多去了美国的学生的感谢信,说他们在美国和其它族裔共同学习工作相处的时候,由于早早地想清楚 了一些问题,所以在种族问题上比较容易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MD,一看这话,我就心潮澎湃。然后到处去找这书,现在好像都脱销了,离谱的是,可以去淘宝上看看这本书,居然要449.00。我真想跟那个店家说,你TMD怎么不去抢啊!

存档1

 1。美国幅员辽阔,种族杂糅,国民中没有哪一部分人能有效地处于主宰地位。在这样一个国家里,多元化并非人们一开始就抱有的理想,而是互不相容所造成的惨重代价迫使他们彼此相安共处的结果。          2。各个种族都在美国发生了变化……能公允地证明平民百姓具有未被开发的潜力的,莫过于美国经验。          3。德意志民族各小邦向外移民的起落,均与历史事件密切相关。滑铁卢战役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德意志人向海外移民多半奔赴南美洲,但从183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志移民却大批涌入美国,有些年份竟高达离境人数的90%以上。          4。越洋旅途上,德意志人丧生数目如此之多,许许多多的孩子沦为孤儿。这些德意志孤儿当中有个名叫皮特*森格的,被送到一家印刷所去当学徒,后来竟然办起了自己的报社。在1734年,他因发表一篇批评纽约州州长的社论而被捕,并以诬陷罪而出庭受审。他后被宣告无罪释放,成了新闻自由学说发展史上的重大案例之一。          5。德国移民造成的最重大社会变化之一,是在美国推广了各式各样天真活泼的娱乐活动。音乐演奏、野餐、跳舞、打牌、游泳、玩保龄球,以及诸如此类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现在大家习以为常了。实际上,这些活动都是德国移民在19世纪介绍过来或推广开来的。德国人在组织了军乐队、交响乐团和各种各样的合唱团。          6。当美国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德国交锋时,美籍德国人并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千千万万的德裔子弟加入美军与德军作战。指挥美军的约翰*J*潘兴将军(John J.Pershing)就是一位德裔。          7。德国犹太人散居在美国各地,一些人跟着大篷车向西部边疆迸发。这批德国犹太人当中,有个货郎名叫李维*斯特劳斯,那粗苯的李维斯斜纹牛仔裤,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8。犹太人最突出的一点,还是他们对待教育的态度。约有半数人甚至在抵美时一个字也不认识——他们却是一个千百年来一直对学问表示景仰的民族。在纽约,成年人也和儿童一样,都抓住免费的学校和公立图书馆的大好时机不放。1912年对俄国犹太居民地段的公立图书馆所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借阅过的书籍有53%是非小说类。浅薄的畅销之作则无人问津,“待在书架上,布满灰尘”。          9。纽约历史上两家最出名的报纸是由犹太人创办或发展起来的。《纽约时报》在1896年被阿道夫*奥克斯买下之后,变成了蜚声国际的新闻机构。有一半犹太血统的约瑟夫*普利策创办《圣路易斯快报》和《纽约世界报》并设立了普利策奖。          10。共有30多万名的日裔美国人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单独由日裔美国人组成的团队曾在欧洲战场作战。他们与1943年被派往“二战”中一些打得最惨烈的战场上去拼搏。在与纳粹部队的较量中,日裔阵亡人数达9000多,赢得了52枚杰出军功十字勋章和一枚国会荣誉勋章。在太平洋战场,几千名日裔担任翻译,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日军往往以为美国人不懂日语,而没把军事情报译成密电码。可是,“每个战场上都有随军的美籍日本人,他们能读懂截获的日军文件,并把情报传递给盟国将领”。          11。在“二战”中的悲惨经历,最终被证明是美籍日本人在美国站稳脚跟的一个转折点。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证明自己对美国的忠诚。          1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这一时期,一般而言,是各种族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因民间和军方都缺乏人力,种族间的许多障碍被打破了。。。。。。进步的道路是坎坷的,双方都曾倒退过,也使用过暴力,但前进并未止步。          13。和具有农民背景的其他种族一样,波多黎各人缺乏求知传统。再加上他们看问题目光短浅,对未来听天由命,并且只顾表现自己的男子汉气概,这种缺乏求知的传统成为波多黎各人求学的一个严重并持续存在的障碍。          14。美国种族具有超出种族本身的内涵。在一个重视个人价值的社会里,种族历史提醒我们,每个人都生在世代相传的特定文化模式之中,这种文化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此点不可忘记。一位著名的史学家曾经说过:“我们并不沉湎于过去之中,但过去却纠缠着我们不放。”          15。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而非我们想要它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某种学说或意识形态认为已应当发生过的事情。相反,历史有时能帮助我们估量我们对过去或对目前或对未来的信念。      捕捉历史的因果关系,与寻找自我辩解和谴责别人的理由是大不相同的。进行因果分析和道义分析,要做到二者互不混淆,哪一项都是够困难的。          16。捕捉推动或阻滞种族进步的因素,绝不是在品德上或其他方面给各个种族划分优劣等级。每个人都出生在一个他尚未参与创造的世界里,不管他属于哪个种族。一个人如果出生在价值观念和技术造诣都使生活更易于应对的种族里,那是他的运气好,而不是他个人有什么了不起。最大限度地洞察到这些价值观念和技术造诣可能是些什么,它们又为什么如此关键,这才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17。怎么可能用用一个尺度去衡量追求不同目标的人们的进步呢?      by cici   最爱最后一句话

理智的种族观念

初看书名这么学术,原本以为这是一本枯燥的书,实际却很有意思。这一本书详述了美国大陆几个主要种族从登录到融合的历史,历数这几个种族,其实说的都是一个主题,种族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种族间有隔阂,也在融合。故意忽视或刻意提升种族问题都是不切实际的。种族隔阂的消除有其自然规律和过程,需要几代人的时间既内且外去实现而不可能通过暴力或诉求得到迅速解决。我想这本书的意义在于从较高的历史高度对过去发生在这片大陆上的种族史做了有依据的归纳和总结。事实胜于雄辩,过去两百多年爱尔兰人,德国人,犹太人,黑人,华人,日本人,这些种族有着不同的起源和性质,在这片新大陆上通过相似的奋斗途径,共同成为美利坚民族的一部分。所以不要对现在所看到的种族不平等现象都予以抱怨,这些差距,并非一定就是由于客观的偏见造成的,有种族自己素质的问题,有先来后到机会的问题,正如给予黑人奴隶自由,却短时间内降低了其生活品质。一切既需要依靠自身的奋斗和上进,也需要客观时间的沉淀和证明。这个大陆所有主要种族的历史都在说明这个事实。然而,美国的种族史是特殊的,因为他是新大陆,来者都是客,先后而已。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种族问题离得稍有些远,几千年来汉族的独大使我们不需要去面对这个问题,然而广袤的国土却滋生了地域主义。而且似乎越是久经世故的人,地域观念越是牢固。河南人不可信,东北人是流氓,新疆人不能惹,广东人只爱钱;苏南人小看苏北人,讨厌安徽人,羡慕上海人;南京城墙内的才是正宗南京人,江宁人,大厂人,仙林人,都是乡下人.... 没觉得中国的地域主义与美国的种族主义有颇多共同点吗,希望有人受此启发,写一本中国地域主义简史。这本书给予的另一个观念就是,现在很多被诟病的部分人,不应该去刻意地为他们的不争而恨,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人种的更新需要时间,假以时日,经过几代人之后,会自然朝着大多数人期望的方向发展。而现在我们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更需要的是理解和容忍,而不是偏见与谴责。PS: 华人历史真悲催。应该出新版,包括下2000以后移居的新一代华人。

摘录

   摘抄:   1。美国幅员辽阔,种族杂糅,国民中没有哪一部分人能有效地处于主宰地位。在这样一个国家里,多元化并非人们一开始就抱有的理想,而是互不相容所造成的惨重代价迫使他们彼此相安共处的结果。      2。各个种族都在美国发生了变化……能公允地证明平民百姓具有未被开发的潜力的,莫过于美国经验。      3。德意志民族各小邦向外移民的起落,均与历史事件密切相关。滑铁卢战役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德意志人向海外移民多半奔赴南美洲,但从183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志移民却大批涌入美国,有些年份竟高达离境人数的90%以上。      4。越洋旅途上,德意志人丧生数目如此之多,许许多多的孩子沦为孤儿。这些德意志孤儿当中有个名叫皮特*森格的,被送到一家印刷所去当学徒,后来竟然办起了自己的报社。在1734年,他因发表一篇批评纽约州州长的社论而被捕,并以诬陷罪而出庭受审。他后被宣告无罪释放,成了新闻自由学说发展史上的重大案例之一。      5。德国移民造成的最重大社会变化之一,是在美国推广了各式各样天真活泼的娱乐活动。音乐演奏、野餐、跳舞、打牌、游泳、玩保龄球,以及诸如此类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现在大家习以为常了。实际上,这些活动都是德国移民在19世纪介绍过来或推广开来的。德国人在组织了军乐队、交响乐团和各种各样的合唱团。      6。当美国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德国交锋时,美籍德国人并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千千万万的德裔子弟加入美军与德军作战。指挥美军的约翰*J*潘兴将军(John J.Pershing)就是一位德裔。      7。德国犹太人散居在美国各地,一些人跟着大篷车向西部边疆迸发。这批德国犹太人当中,有个货郎名叫李维*斯特劳斯,那粗苯的李维斯斜纹牛仔裤,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8。犹太人最突出的一点,还是他们对待教育的态度。约有半数人甚至在抵美时一个字也不认识——他们却是一个千百年来一直对学问表示景仰的民族。在纽约,成年人也和儿童一样,都抓住免费的学校和公立图书馆的大好时机不放。1912年对俄国犹太居民地段的公立图书馆所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借阅过的书籍有53%是非小说类。浅薄的畅销之作则无人问津,“待在书架上,布满灰尘”。      9。纽约历史上两家最出名的报纸是由犹太人创办或发展起来的。《纽约时报》在1896年被阿道夫*奥克斯买下之后,变成了蜚声国际的新闻机构。有一半犹太血统的约瑟夫*普利策创办《圣路易斯快报》和《纽约世界报》并设立了普利策奖。      10。共有30多万名的日裔美国人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单独由日裔美国人组成的团队曾在欧洲战场作战。他们与1943年被派往“二战”中一些打得最惨烈的战场上去拼搏。在与纳粹部队的较量中,日裔阵亡人数达9000多,赢得了52枚杰出军功十字勋章和一枚国会荣誉勋章。在太平洋战场,几千名日裔担任翻译,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日军往往以为美国人不懂日语,而没把军事情报译成密电码。可是,“每个战场上都有随军的美籍日本人,他们能读懂截获的日军文件,并把情报传递给盟国将领”。      11。在“二战”中的悲惨经历,最终被证明是美籍日本人在美国站稳脚跟的一个转折点。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证明自己对美国的忠诚。      1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这一时期,一般而言,是各种族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因民间和军方都缺乏人力,种族间的许多障碍被打破了。。。。。。进步的道路是坎坷的,双方都曾倒退过,也使用过暴力,但前进并未止步。      13。和具有农民背景的其他种族一样,波多黎各人缺乏求知传统。再加上他们看问题目光短浅,对未来听天由命,并且只顾表现自己的男子汉气概,这种缺乏求知的传统成为波多黎各人求学的一个严重并持续存在的障碍。      14。美国种族具有超出种族本身的内涵。在一个重视个人价值的社会里,种族历史提醒我们,每个人都生在世代相传的特定文化模式之中,这种文化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此点不可忘记。一位著名的史学家曾经说过:“我们并不沉湎于过去之中,但过去却纠缠着我们不放。”      15。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而非我们想要它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某种学说或意识形态认为已应当发生过的事情。相反,历史有时能帮助我们估量我们对过去或对目前或对未来的信念。    捕捉历史的因果关系,与寻找自我辩解和谴责别人的理由是大不相同的。进行因果分析和道义分析,要做到二者互不混淆,哪一项都是够困难的。      16。捕捉推动或阻滞种族进步的因素,绝不是在品德上或其他方面给各个种族划分优劣等级。每个人都出生在一个他尚未参与创造的世界里,不管他属于哪个种族。一个人如果出生在价值观念和技术造诣都使生活更易于应对的种族里,那是他的运气好,而不是他个人有什么了不起。最大限度地洞察到这些价值观念和技术造诣可能是些什么,它们又为什么如此关键,这才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17。怎么可能用用一个尺度去衡量追求不同目标的人们的进步呢?by cici最爱最后一句话

(转)罗永浩评美国种族简史

http://www.luoyonghao.net/blogs/luoyonghao/archives/133968.aspx《美国种族简史》这本书是我当年在海淀图书城附近等人的时候,在中国书店的旧书堆里捡的,花了我十块钱,这可能是我这辈子花的最值的十块钱了。作者是托马斯.索威尔(Thomas Sowell),译者是沈宗美(这两位老师都是我的偶像,沈老师的译文非常牛逼,所以你看不懂原文也不会有多大的遗憾),1993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 版。好像这本书只印了5000册并且没有再版,有时候想到在这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家里,只有几千人和我一样走狗运,我就觉得生命还是很邪门儿的。这本书几乎解决了我年轻时对种族问题有过的全部困惑,我过去教书的时候,考虑到大部分的当代中国人(至少是大陆的中国人)其实都是隐性的种族主义者,所以经常借着一道涉及了人种问题的考试题目加以发挥,把从这本书里学到的东西兜售给我的学生(他们都是要去美国读书的大学生),希望他们在赴美之前就能确立一 种科学健康的种族观。我想我的努力效果还不错:后来我收到很多去了美国的学生的感谢信,说他们在美国和其它族裔共同学习工作相处的时候,由于早早地想清楚 了一些问题,所以在种族问题上比较容易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最近,由于众所周知的事件,宣扬民族仇恨的言论在国内泛滥成灾,有鉴于此,我决定把这本书中的部分章节(大概是十一个章节中的五个)在这里陆续贴出来供大家学习交流或是批判参考。如果大家想看全书,请到这里买英文正版,或是到你所在城市的图书馆里碰碰运气。-----------------------------------------------第一章 美国百衲衣美国民族的形成实乃整个个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奇观。多少年来,有4500万之众越洋过海,从世界各大洲来到美国。他们操着各种语言,代表着世界上各个民族、 各种肤色和宗教。今天美国的爱尔兰后裔在爱尔兰的爱尔兰人还要多;犹太后裔比以色列的犹太人还要多;美国黑人的数目超过大多数非洲国家的人口。波兰大多数 主要城市的人口都赶不上美国底特律一地的波兰后裔,而纽约市的意大利后裔则是威尼斯人口的两倍。美国的各种族社区,近期规模之大而言,就足以构成独具生命力的文化群,这些文化群既不是某种“主流”模式的翻版,亦非某个国家文化的海外分枝。炒面、爱尔 兰后裔的圣帕特里克节大游行以及飞舟发型,全是土生土长的美国货。绝非听命于外国的美国各种族社区,反而为其母国提供了领导人。爱尔兰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 伊蒙·戴瓦勒拉出生在纽约市的布鲁克林,以色列总理高尔达·梅厄夫人出生在密尔沃基,利比里亚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由获得自由的美国黑奴的后裔统治着。使用“少数民族”这个字眼,是难以充分描绘构成美国社会百衲衣的这些巨大种族社区的,因为没有“多数民族”。可以辨别的最大单一种族是英裔人,可他们只占 美国人口的15%,比德裔人(占13%)或黑人(占11%)实在多不了多少。由于世世代代杂居混住,千百万美国人说不清自己究竟属于哪一个种族。美国人民历史演进所处的环境,与他们的数量之众和种族之多,一样的令人赞叹。美国是世界史上最大的的文化-语言群体之一。从旧金山到波士顿,其距离之遥等 于马德里到莫斯科。然而,这里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适用同一套法律,而欧洲却分成许许多多的国家,讲各种各样的语言,并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军事和政治集团。 正因为组成美国社会的各种族人民来自世界的四面八方,这个社会的规模和凝合力就显得更加惊人。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美国的历史比德国和意大利的还要悠久。 就面积而言,得克萨斯州比法国还大,科罗拉多州比英国还大,而意大利的面积只相当于加利福尼亚州的2/3。美国的疆域比罗马帝国最兴盛的时候还要广阔。整体性和多样性的混合,不仅贯串今日的美国社会,也贯穿着美国的历史。没有哪一个种族是完全独特的,但也没有哪两个种族群是完全相同的。每一个种族群都有 自己的地理分布格局,反映出他们到达美国本土时的状况以及他们赖以为生的行业和地区的演变。甚至连美国各种族群的状况及他们赖以为生的行业和地区的演变。 甚至连美国各种族群的年龄都彼此相差很大。美籍墨西哥人和波多黎各人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而美籍爱尔兰人和意大利人的平均年龄则为30开外,犹太人的平 均年龄更超过了40岁。此种年龄上的差距不但反映了目前的生育率模式——有些种族群的儿童比例额外高——也反映了生育率模式的历史性变迁。这种变迁造成某 些种族连续几代人在数量上的急剧变化。在美国各种族之间,收入、职业和失业率的差别相当大,犯罪率、生育率和业主拥有率也是如此。对这些差别的解释是复杂的,在很多方面也是惊人的。任何一种简 单的解释都有对不上号的地方。肤色在决定美国人的命运方面,显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然而来自西印度群岛的黑人群体挣的钱,就比像来自波多黎各道德以白人 为主的群体所挣的钱要多,日本人挣的钱比一般白人挣的钱也要多。一个种族刚到美国时的本钱和到达时间的长短,显然也是重要的因素,如许多“古老的家族”所 显示的那样,但也不尽然,犹太人来得晚,19世纪他们到达美国时是一文不名,但现在却比其他任何一个种族都要阔绰。经济状况美国各种族在收入、职业和失业率诸方面的差距是如此之大,以致无法进行笼统的描述。更何况,在经济领域也如在其他各个领域一样,认为他们在社会-经济方面 是出于“多数明祖”之下或者说处在全国平均水准之下的“少数民族”的观点,是混淆视听的。有不少种族群在社会-经济地位上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准。家庭收入指数(美国平均水准=100)犹太人 172 全体美国人 100日本人 132 菲律宾人 99波兰人 115 西印度群岛人 94中国人 112 墨西哥人 76意大利人 112 波多黎各人 63法国人 107 黑人 62盎格鲁萨克逊人 107 印第安人 60爱尔兰人 103 资料来源:美国人口调查局和全国犹太人口普查协会造成个种族之间的上述经济差别的,有许多因素。年龄是一个时常被忽视的重大因素。平均年龄不同的种族——某些种族之间的差距可达10至20岁——其年龄偏 高者的比例是大不相同的,而年龄偏高的人往往集中在有专门技能及其他高收入的行业里。譬如,美国印第安人年龄在45岁或45岁以上的人,占其总人口的 20%,而美籍波兰人处在这个年龄档的却占其总人数的40%。收入较高的行业通常要求具备两个条件;要么受教育的时间长,要么有长期的经验,或二者兼具。 所以,年龄偏高的种族群比年龄偏低的种族群挣的钱要多,这种现象是不足为奇的。令人莫名其妙的,到时将这些差距归咎为某种程度上的雇主歧视或种族“无能 ”。若把30岁的各种族男性的收入所得加以比较,差距就小得多。而如果把年龄在30岁而受过同等教育的各种族男子的收入相比较一下,差距就更小了。在向美国这样能够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状况差别很大,所以某一种族的平均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成员的地区分布。分布在不同地区的 统一种族的各成员之间的差别,往往比全国平均收入水准与该种族全部成员平均收入水准之间的差别还要大。地区之间的差别不仅表现在收入方面,也同样表现在诸 如生育率、之上和教育投资回收率等方面。歧视显然对美国各种族的收入有影响。所有个种族都曾收到过某种程度的歧视。然而,某些最有成就的种族——例如东方人——曾经比大多数其他种族遭到过更为严 重的歧视,而犹太人的突出成就就恰恰就是在几百年来反犹太主义的浪潮面前获得的。种族歧视的有违于道义引起了相当的关注,但是种族歧视与低收入是否存在同 等重要的因果关系,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要鉴别目前的雇主歧视与受雇者过去在教育方面所受到的歧视,也是困难的,教育上受到歧视的后果在多少年之后仍会 存在。这些复杂的问题将会在本书一下各章中予以考虑。教育也显然影响到收入。对每一个民族来说,收到大学教育就意味着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准。近年来,在家境特点相似又受过大学教育扽青年人当中,甚至过去长期 存在的黑人与拜仁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已消失了。个种族之间在教育程度方面的差别很大,而且教育质量也会扩大收入的差距。那些受到大量教育的种族——犹太人和 东方人——往往能就学于质量更好的高校、就业与要求更高、收入也更高的领域。注入自然科学节、医学界和法律界等。美国种族在经济方面的多样性与在生育、会搜名、犯罪、智商及酗酒这些社会特征同样明显。在整个社会里,最贫困的阶层总是具有最高的生育率,所谓“富人发财,穷人养孩”。一般来说,那些收入最低的种族和黑人、波多黎各人、印第安人和美籍墨西哥 人,其生育率最高,而犹太人和东方人所生的孩子是如此之少,以致难以维系后代。另一个惊人的情况是,低收入种族当中那些较为富有的成员所生的子女,甚至比 全体人口中同样富有的人家所生的子女还要少。也即是说,收入较高的黑人、印第安人以及说西班牙语的民族的生育率都低的出奇。譬如,读完中学的美籍墨西哥妇 女,比具有同等学力的任何别的种族的妇女所生的孩子都要来得少,尽管美籍墨西哥人作为一个种族,其生育率比任何别的种族的生育率都要来得高。造成此种现象 的原因并没有这种现象的后果那样明确。当那些经过奋斗由穷变富的人去世而有没有生育在数量上足以代替自己的子女时,这就意味着下一代的人还得白手起家去重复他们的奋斗,因为他们没有留下多少后 带来利用他们的成功所造成优势。换句话说,低收入种族所积累起来的“人类资本”,有一部分就这样一大一代的白白葬送掉了,使得该种族的向上迁升因缺乏现 金、经验、人士交往以及其他方面的优越性而更加困难,他们的较为富有的成员本来是可以把这些有利条件传给他们的后代的。由于高生育率,当固定的收入在家庭成员中分摊时,就会僧多粥少,愈分愈薄,从而直接降低了一个种族的生活水准。美籍墨西哥人的人均收入甚至还赶不上挣钱更 少的黑人,就是因为美籍墨西哥人的家庭成员太多。这导致了美籍墨西哥人的住房条件和教育水平不如黑人,当然也就更赶不上美国人口的总体标准了。高生育率还 和儿童智力测试得分较低有关,因为这些儿童和父母亲呆在一起的时间较少。在参军时没能通过智力测试这一关的黑人男性青年中,一半来自于有6个或6个以上兄 弟姊妹的家庭。不管这种智力测试带有何种偏见,此种偏见照例也适用于来自家庭小的黑人青年,可见智力测试所显示出的差距是很能说明问题的。总的看来,生育率近年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各种族的相对地位引之也有所调整。在1910年,35-40岁这一档的犹太妇女平均有5.3个孩子,与美及墨 西哥同年龄的妇女持平,高于黑人妇女(平均哟4.2个孩子)、爱尔兰妇女(平均有3.3个孩子),也高于全国平均数(3.4个孩子)。但是到1969年, 该年龄档的犹太妇女的平均生育率降了大半(2.4个孩子),但没及墨西哥妇女的生育率却下降有限(平均有4.4个孩子)。黑人妇女(平均有3.6个孩子) 和爱尔兰妇女(平均有3.1个孩子)的生育率都下降得同样不大。这意味着犹太人的年龄分布发生了一个“V”字形的变化,即老一代的犹太人处在曲线一段的顶 部,接着便是由年龄逐渐变小的犹太青年人构成的低曲线,而后又是整体犹太人平均年龄的上升曲线。失业率、犯罪率和生育率,都受到年龄的强烈影响。年龄因素造成的失业状况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尽管黑人在总体上的失业率大大超过百人,但20岁以下的白人青 年失业率,却从来都高出25-44岁这一档年富力强的黑人的失业率。同样,大部分暴力犯罪都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干的,所以,25岁以下这一档人占其很大 的比例的那个种族的犯罪率,也就是因此而偏高,即使不把其他也在其做的因素计算在内的话。下述事实颇能说明年龄因素的重大影响:具备相同年龄和社会-经济 状况的黑人和拜仁的犯罪率相差无几,尽管总体上黑人的犯罪率是白人犯罪率的好几倍。和生育率一样,个种族的之上的分在某一特定那个时期相去甚远,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甚大,从而使得各种族智商德芬的名次不断调整。大约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犹太人在智力测试中一般的得分都相当低,以致当时以为大“专家”断言,这种测验结果“证明关于犹太人很聪明的流行观念是错误的”在那时候,新近才到达 美国的个种族,诸如意大利人、希腊人、波兰人、葡萄牙人和斯洛伐克人等,其智商得分实际上和现在的黑人、中南美来的移民及其他处境不利的种族的智商得分相 仿佛。然而,在之后的几十年里,由于这些种族逐渐适应了美国文化,在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进步,他们的之上得分也就随之节节上升。到1920年代,犹太人 的智商得分已经超出全国平均数;最近对意大利人和波兰人的智商研究表明,他们也已在二次大战之后的年代里接近或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数。先前对波兰人的智商研 究表明,它和今天黑人的智商水平相当,平均为85分,但到1970年代已上升到109分。两代波兰人把智商提高了24分,这个数字比当前黑人和白人之间的 智商得分差(15分)还要大。社会上对种族和肤色的态度,也随着时间的前进而发生了颇大的变化,尤其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时期里更是如此。犹太人曾一直被排除在一流高等学府的教授队伍之 外,后来犹太人反而超比例的在这些大学里执掌教鞭。曾一度将黑人拒之于门外的职业体育队伍,后来也让黑人运动员占了上风。曾经在几十年里盛行于加利福尼亚 州的反对东方人的法律,也通过公民投票表决而被废除。爱尔兰后裔、德国后裔和波兰后裔与异族的通婚率已离一半不远,日裔在这方面紧紧跟上。态度调查和选举 结果表明个民族之间的日趋相互接受,其程度也大体相仿。同向多元化和各民族融侨相处的道路,是漫长而崎岖不平的。19实际存在于欧裔各种族之间的或存在于美国出生的当地人和欧裔或亚裔移民之间的种族仇恨,曾频 繁的导致暴力对抗,其中丧命人数之多,超过20世纪中叶任何一次“种族暴动“所造成的伤亡。“一无所知党” ——一个反对移民的政党——曾在50年代获得过短暂但却相当显著的成功,在6个州选出自己的人当上州长,并驾驭了好几个州的立法机构。这种党同伐异的意识 以后又复活了,并在立法机构中发展到白热化的程度,以致在1920年代堵死了移民来美的大门。奴隶制度的悲惨历史,歧视美国的法律,以及对黑人执行死刑至 今令人记忆犹新。然而,美国的特殊之处并不在于这些种族之间的仇恨在这个国度里存在过(因为这种仇恨几千年来也在其他地方存在过),而在于这种仇恨的程度 在逐步减弱,并在某些地方已经消失。各种族自身也在生活方式上发生了变化,这使得他们更容易被别人接受。19世纪移民特有的犯罪率高、发病率高、以来慈善救济以及不讲究个人卫生等现象,都已 随着他们逐步适应了美国的生活规范而成为历史;况且市政设施也有了改善,下水道取代了屋后的茅厕,先9世纪末的廉价公寓里最终也装上了自来水(虽然当时浴 缸仍是罕见的奢侈品)。在此之前,贫民窟是遍地污秽,臭气难闻,疾病肆虐。在那些比今天的贫民窟还要拥挤并且缺乏通风设备的廉价公寓里,天气稍微一热,真 的就能要人命。那时,不会讲英语的人,或者任何一种语言都不能写或读的人,比比皆是,远远超过现在的情形。宗教仇恨非常强烈,以致滞持了公共教育的开展, 而且更有甚者,它还经常点燃暴动的导火线,给长期酝酿的政治争斗火上加油。1871年发生的新教徒和天主教之间的冲突,曾在一天之内导致50人丧命。当年 也出现过矛头针对摩门教信徒、教友派信徒和其他教派信徒的类似的对抗和暴力。美国幅员辽阔,种族杂糅,国民中没有哪一部分人能有效的处于主宰地位;在这样一个国家里,多元化并非人们一开始就保有的理想,而是互不相容所造成的惨重牺 牲迫使他们被迫使他们彼此相安共处的结果。美国大量的发财致富的机会,也给人们的精力提供了另一条出路,使大家感到对现存物质条件的争夺没有为全体人民扩 大生产来得重要,并使齐心协力者有所报偿,因此也就顾不上去计较那许多分歧了。时间和地点构成美国人口的许多种族,并不是同时到达的,也并不分布在同一地区。一般来说,每个民族在其移居美国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特定的高峰期。爱尔兰人移居的高潮 大致在1850年代,而犹太人移民的高潮再次50年以后,墨西哥人的移民高潮则又在下一个50年之后。移民的地区分布,也同样是各不相同。斯堪地纳维亚人 多定居在中西部,东方人躲在西部海岸,古巴难民集中在弗罗里达,墨西哥人在西南部,苏格兰-爱尔兰人则散居在从宾夕法尼亚州到南北卡罗来纳州的阿巴拉契亚 山区。像爱尔兰人、意大利人和犹太人这样一些到达美国时身无分文的移民,则留居在他们抵美时的东部口岸城市。黑人集中在南方。由于上述这些地区在经济活动上各有其特点,个所在地区的移民种族的命运也就分别和小麦种植或炼钢、铁路修建、棉纺等等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全国的经济条件 因地而异,每个种族在抵达美国后也就遇到彼此相异的机会和制约。个种族其后在经济上的经历,反映了他们各自带到美国的文化遗产的影响,同样也反映了他们到 达时间和所处地区的影响。今天的差别仍旧受到地区分布的严重影响。纽约州黑人家庭的平均收入。是密西西比州黑人的两倍还要多、底特律一代的墨西哥人,是密西西比州黑人你的两倍还要 多。底特律一代的墨西哥人,比德克萨拉列多一带或布朗斯维尔一带的黑人所挣的钱也至少高出一部。住在芝加哥、底特律或纽约市的印第安人的收入,也比住在保 留地的印第安人的收入高出已不多。这种统一种族内部的差别比任何一个种族和全国的平均水平的差别都要来得大。地区差别至关紧要。种族的地理分布差别不经影响到他们的收入,也影响到他们答题的生活方式。居住在中西部农村的印第安人,每个家庭生育的小孩子,平均比居住在东北城区的印第 安人家庭生育的小孩子超出两个以上。不住在南方的黑人,其家庭之小和智商之高,一直超过生活在南方的黑人甚至在某一特定城市,某一特定种族也会因为所在街 区的不同而在收入、犯罪、家庭破裂等方面呈现出大相径庭的格局,不管这个特定种族的祖先是犹太人、意大利人、墨西哥人,或是其他什么人。美国种族在地理分布上的格局各不相同,尤其多方面的历史原因,这些原因使得他们在某一历史时期而非其他时期抵达美国。从风帆船到蒸汽船的转变,曾导致美国移民来源的彻底变化。在风帆船时代,欧洲移民几乎是清一色的北欧人和西欧人。随着蒸汽船的使用,来自南欧和东欧的移民 突然以压倒的多数涌进了美国;这些人与美国人在文化和宗教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别,而此时宗教差别恰恰在社会和政治方面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在风帆船时代,越洋的客船旅费是移民在经济上承担不起的。他们只能挤在驶抵欧洲送货返美货船的空仓里来到美国。这就是说,只有那些与美国有大规模贸易关系 地区的人,即北欧人和西欧人,才得以大批移居美国,而东欧人和南欧人是没有这个条件的。当时美国运往欧洲的货物,多属大批量的农产品,所以返程所载的进口 货,却多属体积小得多的欧洲工业制品,所以返程时船上的仓位大量空闲。移民就挤在这种空闲仓位里临时凑合起来的座位上,缺乏足够的通风设备,没有马桶,食 物和饮水也是质次量少。海上航行的时间很长,前途难卜。时间可能需要一至三个月,完全取决于风向如何。航行时间越长,人们就会因为饮食不足而变得越来越衰 弱,并有可能染上疾病,而在那种拥挤的船舱里,疾病已经传开即不可收拾。货船的航行路线,取决于贸易的模式。这就意味着移民没有对自己的目的地口岸进行选择的余地,船驶向哪个港口就在哪个上岸。譬如,爱尔兰人赴美乘的是从美国 东北部地区运来木材后返美的船,因此美国东北部就是爱尔兰移民的登陆地点,因为船只返美时只在这一带停靠。德国人赴美则诚送棉花到勒阿弗尔并返回新奥尔良 的货船,然后再在那些沿密西西比河上游河谷,在辛辛那提、圣路易斯和密尔沃基这样一些城市定居下来。美国的啤酒酿造业就是由圣路易斯和密尔沃基俄德裔人开 创的,巴德威泽牌啤酒的原产地就是圣路易斯,其他许多名牌啤酒则出自密尔沃基。对于那些因家境过于贫寒而无力搬迁的人们来说,初到美国时定居地区所处的经济状况是额外重要的。举例来说,初到美国时定居地区所处的经济状况是额外重要 的。举例来说,在波士顿地区登岸的爱尔兰人,就发现该市对工人阶级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也没有其他什么机会。连大多数美国的工人阶级都因此而避开这个城 市,但19世纪中叶爱尔兰人移民来美时,一下船恰恰就是波士顿,为此他们后来在经济上吃了好多年苦头。在短短几年中(1840年到1850年)抵美并聚居 在东北部少数几个城市(尤其是纽约和波士顿)里的爱尔兰人,数量是如此之众,加上其中多数又挤在单一的行业(非熟练劳工)里,这就是他们融入美国的经济和 社会带来了特别的难题。开凿运河和修建铁路在东北部起步以后,家贫如洗的爱尔兰人就投入了这些吃力而又危险的苦差事。许多人就在运河两岸和铁路沿线的城镇 定居起来。爱尔兰人今天的地里分布依稀反映了当年的这种定居格局。从风帆船到蒸汽船的更换,大大的改变了美国移民的格局,旅途时间从30-90天不等缩短到最多不超过十天,而且工人阶级在经济上也有能力买得起客船票,用 不着再去乘货船。移民风格与贸易格局已经脱钩。这既改变了移民的数量,又改变了移民的来源。移民的人数在内战前时代总共为500万人,内战后20年中即增 加到1,000万人,而在嗣后的15年内又增加到1,500万人。移民来源的变化同样也是惊人的;在1882年,87%的移民来自北欧和修,但是25年之 后,81%的移民则来自南欧和东欧、斯拉夫人、犹太人及地中海沿岸的民族,首次变成了美国人口的重要成分。黑人当然是被迫贩卖到美国来的,他们抵美的目的地是由别人选择的,但这也不是随便的选择。黑人积聚在南方,这里的土壤和气候易于种植强迫奴隶劳动进行生产 的农作物。1793年轧花机发明之后,美国的奴隶也几乎全部变成种植棉花的奴隶,黑人的地理分布进一步向南方移动,集中分布在密西西比州、亚拉巴马州、佐 治亚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北部的大棉田。甚至在奴隶制结束之后,黑人仍聚居在上述这些后来一直比全国其他地方更为贫困的地区里,这就构成了他们长期摆脱不掉的 经济桎梏。今天,不住在南方的那一半黑人,比仍住在南方的那一半黑人所挣的收入要高出大约50%。显然,撇开其他所有的考虑,黑人作为一个整体,其收入因 地理分布而提高不起来。有些美国移民干脆就在离他们母国最近的地方落脚,例如东方人定居在夏威夷和西海岸,墨西哥人在美国的西南部,古巴人在弗罗里达。波多黎各人和西印度群岛人却集居在纽约市及其周围地区,这反映了20实际的民航和海航的四通八达。概观每一个种族的历史都是与众不同的,但大家都收到类似的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所在地区、抵达时间,以及他们带到美国来的技能和文化。目前美国个种族的经济地 位可谓千差万别,但是没有哪一个种族是突出的,“全国平均水平”的统计数字也不表明哪一个种族是非同寻常的。对每一个种族来说,不管从收入、智商或生育率 的角度来对比,都会对其他和宗族和他处在类似的状况。全国平均水平本身也只不过是大量差别的堆积罢了。各个种族都在美国发生了变化,而美国社会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最引人注目的力例证是,有些人的祖先党会促使作为奴隶被罚买到美国来的,今天却当上了美国 议员或最高法院的法官。有不少美国人乃当今国际一流的学界、政界和经济界的知名人士,而他们的移民先辈却曾经被人们藐视为"败落民族的败家子"呢。能公允 地证明平民百姓具有违背开发的潜力的,莫过于美国经验。美国各种族的通话过程,并非是一种单行道。今天,美国社会中的不少特殊用语、食物、音乐以及文化特点,都曾一度是具有种族色彩的祖传家珍,但现在却变成美 国传统的一部分。听到格尔什温、肯尼迪家族、安德鲁·卡耐基、乔·迪马基奥,以及O.J.辛普森这些响亮的名字,人们首先想到他们是美国人而不在乎他们来 自哪个种族。在大熔炉中,种族并未消失,但无论是各个种族或者美国,都已今非昔比了。美国个种族是如何发展的,又为什么会这样发展,本书下列各章所要讲述的,就是这个故事。

因果皆前定

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如今的美国人,绝大部分都是由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许多国家的人移民过去的.那么如今的美国各地的各种族不一样的生活状态,与他们之前的母国和在美国经历有很大的关系.这本书不只是一个讲述了各种人们到达美国以及在美国的生活,奋斗故事.同时也给我们如何发展自己一个非常有益的启示.知道了他们的经历以后,我们也有机会设计一下自己的生涯,我想,许多东西都是通用的.有句话说,三代出贵族.那么最通常的模式可能就是,第一代人适应环境,学会生存,并把经验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那么第二代人就有机会过上富足的生活.这样的家庭出生的小孩子才有机会去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时又不必担心生活来源.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个性或者思考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阶级.但是依然有很多通用的成功必备的品质,比如勤奋,积极,重视经验的传递.这适用于所有的行业,农民,科学家,商人,运动员.还有一点,就是坚持不懈的持续改进.今天美国最富有的犹太人和日本人,无一不是这个经验的充分实践者.我的观点,其实把犹太人这样一个用信仰区分的人群和一个国家的人比较是不太公平的.由此也显示出,日本人整体上来说,是多么地优秀.我这么说的原因是,作为成功很大原因的优秀品质,或者说,优秀习惯.从宗教的意义上更容易实现.比如基督教要求信徒们星期天做礼拜.那么你不做,就不能成为基督教徒,相对应的,一个国家几乎不太可能有这样细致而严格的规定.如果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来看这些事情,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叫人难以理解的是,这许多人之间也有剧烈的冲突,为什么他们最终变得越来越团结越来越强大,而不是像罗马帝国一样,最后分解成为许多的独立的国家.我想原因也很明显,就是开头说的,他是一个移民国家.那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肯远离母国来到这里的人们,和他们周围的人相比,更具有进取心,在对待困境时更主动.虽然来美国时他们有许多是贫穷的底层人们.他们身上的这种素质决定了他们更不能忍受一个不公平的社会,而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知识和财富.

美国种族简史---随笔。

1,这本书翻译的很好,“信,达,雅”。2,读到波多黎各人的时候,忽然想到,目前执行的晚婚晚育的相关福利政策可能会取消了。因为这不利于人口的增长,早婚早育才有利于。争取早点结婚,不然就享受不到晚婚晚育的福利和假期了。用智力解决问题,用武力解决问题,是面对问题的时候的2中不同思维模式。在同一个民族里这2种方法都会有,在不同的民族间却表现的那么泾渭分明。我们的民族往往是用智力解决的,蒙古族是武力的。那能不能兼具呢,现实是不能。电影里却总是能。3,历史是已经发生过了的事情,而非我们想要它发生过的事情,也不是某种学说或意识形态认为已应当发生过的事情。相反,历史有时能帮助我们估价我们对过去或对目前或对未来的信念。一个人也是这样,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知道自己,才能够在选择的面前不迷茫。4,丰富了我对各个种族的了解。乐观的看,我们的民族正处在世界上最积极进取的状态。对教育的重视和对财富的积累都是优秀的习惯。一个民族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是由于这个民族所拥有的文化素质所决定的。白手起家的人也许会遇到许多的困难,但是这些困难也会给他们更多的磨砺,让他们不断的强化自己的素质,最后的成功往往是水到渠成。华人一无所成---农场干活----开洗衣店----让子女受教育-----改变自身的处境日本人-----农场干活-----割草机----让子女受教育----改变自身的处境犹太人------打杂工-----不断教育自己/公共图书/夜大-----卖杂货-----成为连锁店老板5,对一个民族阻挠最大的不是那些和这个民族差距很大的民族,而往往是相似的民族。人也是这样,太厉害的人往往能看到你的优点,比你差太多的人往往也能看到你的优点,嫉妒你的往往是和你差不多的人。

美国--文化大熔炉?

虽然一直对美国的文化、历史感兴趣,但这是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书籍,这本书应该属于人类学范畴。作者用大量的史实、数字,量化地说明了各个种族在美国的奋斗史、文化史。虽然年代稍显久远,但我们还是可以以此管中窥豹地了解美国文化的形成及现在状况。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文化上、历史上均有其特点,一直以来是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美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有这和其他国家一样的种族问题,比如种族歧视、种族间的战乱。这些特点在其移民国家的背景下更被无限地放大,同时也滋生了更多新的种族问题。原本,我总也认同美国是个各文化的大熔炉,各种民族文化在其中交汇、融合,遂形成其现在的样子。但读完此书,我深刻体会到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各个种族无论基因上、还是文化上必然有其本国固有的东西,而想同化这些东西岂是几十年可完成的任务?由于依然有大量的本国移民来美,纵使本国当今移民和之前移民气质上有很大变化,但和其他种族比起来,他们共同的东西还是很多的、且显而易见。比如即使来美华人从地域上、价值观上有了众多变化,但其对教育、家庭的重视程度依然没有泯灭,这些固有的性质也使其在众多民族中凸显出来。因此,即使是作为主体的美国西方文化,实际上也并不单一。在不同地域、时间上也显示出不同的民族特点,如盎克鲁撒克逊文化、犹太文化、意大利文化等。因此我认为在这个熔炉里,各种元素只是有限地融合,很多部分虽不像当年南方白人、黑人那样“平等而分离”地存在,但还是非常泾渭分明的。了解了这些,也帮助我了解了更多美国的现状。以上只是我的一些鄙薄之见。总之,这本书作为对美国文化、历史探讨的抛砖引玉读物足可胜任。

国家种族主义

一本薄薄的小书,讲述的是美国各种族的移民史和在美国的发展史。与其说是一本畅销书,倒不如说这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在英文版中,甚至还有plot summary和quotes,标标准准的学术格式。一本在美国除了专业人士都很少看的书,在国内成了畅销书,不得不承认罗永浩的号召力还是有一些的。大家前赴后继地去读这本《美国种族简史》,读完没什么感觉,却又碍于老罗的面子给这本书捧场。本来嘛,这就是别人的论文,谁没空会去捧着别人的论文来读。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民族之间的复杂程度甚于中国,因为美国没有一个处于绝对强势的民族。也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美国如此开放如此多元化的氛围。虽然也有着很多种族史上黑暗的瞬间,比如黑奴,比如夏威夷土著,比如印第安人,比如排华法案,比如日裔美国人集中营等等,但是相对而言,美国更开放,更包容,更利于不同种族的人民生活在一起。正式因为美国这种“自由、平等”的立国原则,让美国成为了二百年来各种族人民都最向往的大陆。自1776年以来,不同种族世世代代的人都深信不疑,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今天,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这种向往,American Dream。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陆,但与美国不同,如果说美国是多民族的熔炉,那中国就是多民族的拼盘。因为各族之间的互相征伐和斗争的时间远胜于和平相处。中国历来不承认自己是一个种族歧视严重的国家,也不承认有着种族主义。但我却相信,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种族主义者。前不久,在重看金庸全集,金庸的很多故事中,不同民族的斗争一直是永恒的旋律,在天龙八部中尤甚。不同民族之间的人永远不能和平地相处在一起,如果抱有这种想法,却会被视之为异类。而民族斗争,甚至上升到了国家高度,自上而下地去隔离去消灭其他民族的人,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当种族主义不是个别人的偏见,而是整个国家的价值观念的时候,我姑且称之为“国家种族主义”。这种价值观念是可怕的,因为它把不同的民族划分阶级,将不属于自己民族的人称之为“蛮夷”,深深地将这种价值观念植根于每一个人的心中。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和原因,这些年来中国的种族主义言论尘嚣直上,特别是中国的年轻人们,包容的能力甚至越来越弱,而政府却居然在有些时候还有利用和引导这种情绪的放大来回避国内的问题。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几乎和所有邻国都有过或大或小的冲突。在官方历史上一些我们帮助过的国家甚至对中国更加厌恶,如果你曾经在越南和缅甸旅行过的话,就会深深感受到这一点。多民族和平地相处,这种包容性不是经济援助和单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善别人的生活就能做到的,更重要的是要去尊重别人的历史和传统,有些时候不要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别人之上。中国国内的民族问题向来是一塌糊涂,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政府在西藏在新疆采取的不是包容的态度,而是通过消灭另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思想来同化这个民族。英国人在爱尔兰和日本人在东北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想法是愚蠢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西藏和新疆越来越不得人心的原因。这种国家种族主义的做法比国家恐怖主义更可怕更危险。有时候自己想想,是否内心对不同民族的人也有过偏见和不当的言论,是否也会存在种族主义的情绪。这本薄薄的《美国种族简史》,会让你有更宽容的态度和更包容的心。在这点上,倒是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地看看这本书。


 美国种族简史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