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奇葩处处哀

出版日期:2015-7-1
ISBN:9787541140740
作者:王蒙
页数:184页

内容概要

王蒙,笔耕六十余年,写下45卷文集1600万字,曾任团干部、人民公社副大队长、共和国文化部长,访问过59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境外两个博士学位。

书籍目录

奇葩奇葩处处哀
仉仉
我愿意乘风登上蓝色的月亮
杏语
我要告诉你奇葩们的故事

作者简介

本书收录了王蒙最新创作的《奇葩奇葩处处哀》及另外三个短篇小说。《奇葩奇葩处处哀》讲述了极品男人沈卓然在丧妻后择偶再婚过程中,遭遇四个奇女子的故事,以一个男人的视角反映了当下生活中女人奇妙的择偶标准及人生追求,生动幽默地描写了各种价值观对人们的影响。故事结局令人啼笑皆非,出人意料。其他的三篇短篇小说均为王蒙近期一现实生活中女性为题材的新作。


 奇葩奇葩处处哀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原以为王蒙在二〇〇八年出版了自传三部曲、对自己的文学人生作了总结之后,将会减慢创作速度,渐入颐养天年的状态。不料耄耋之年的王蒙,又开始了他新一轮的文学井喷。这本身已令人惊讶,而迭出的新作,更展示了令人惊奇惊喜的文学风景。譬如二〇一三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这边风景》,因政治“敏感”而尘封,又因政治清明而问世,其中三昧,让人且叹且思且喜。又譬如二〇一四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闷与狂》,其奇幻的想象、澎湃的激情、奔涌的语势,并不亚于乃至超过了他中青年时期的任何一部作品。今年春天,两个短篇、一个中篇,同时在京沪三个刊物上发表,对此作家本人也不禁感慨:“俺年富力强时也没有这样的纪录唷!能不于心戚戚?于意洋洋?于文哒哒?于思邈邈?”这三篇新作加上二〇一四年的一个短篇,由四川文艺出版社结集《奇葩奇葩处处哀》,于今年七月出版。这部集子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篇小说《奇葩奇葩处处哀》。  这部中篇叙述的是当代中国老年人婚恋的故事。据《2014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在全国一亿一千万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中,鳏寡孤独者的比例为百分之六十,这其中约百分之六十左右为女性,百分之四十左右为男性。丧偶、离异后的独身老人再婚,如今已不新鲜。”应该有重要的作家关注他们,王蒙的《奇葩奇葩处处哀》应时应运而生。  小说描写老年丧偶男子沈卓然,和四位中老年女性的婚恋生活,也包括沈卓然少年暗恋的女老师那蔚阗和亡妻淑珍的故事。王蒙力避平面的、肥皂剧式的叙述,而是通过空间、时间、性别三元素的纠结激荡,旋转开了个人、历史、命运的万花筒。  沈卓然是位“成功人士”、文化名人、司局级高干,拥有宽敞的住房和专用车库。和他闹黄昏恋的是退休护士长连亦怜、学者聂娟娟、教员吕媛、商人乐水姗。四位女性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立独行的行事风格。沈卓然与四位“奇葩”的恋爱,均以失败告终。显然小说试图指出:奇葩之所以奇,不仅在于她们的“奇葩”风格,更在于造成她们“奇葩”风格的人生遭际,在于塑造、挤压、摇荡着她们人生的社会与历史。正因为如此,沈卓然恋爱失败之后的“哀”,才能深沉感人,才能俗眼不俗,眼光清明,识透天机,“充满了大觉悟与大悲悯”。  作者以老辣深刻的笔触、行云流水的故事、纵横交织的结构,向读者展示了具有觉悟悲悯情怀的奇葩之哀。  一是对爱情婚姻物质化的悲哀。连亦怜是沈卓然最中意的情人,“她是美女、大厨、菲佣、老婆、保健员、护士、天使的完美结合。想到这里沈卓然想跳起来。”然而临近结婚办证,连亦怜却提出了一整套剥夺他几乎全部财产的近乎扫地出门的条件。连亦怜为什么这样奇?小说暗示她的人生经历中,受过过分“政治化”的外婆那蔚阗的伤害;她和病儿贫困且有生存危机;而老年婚恋中的乱象也着实堪忧,正如连亦怜说的:“您知道吗,咱们这种岁数的婚姻,有多少欺诈,多少骗局,多少黑暗!一个老家伙,借了别人的房子假装他的房产,幸亏叫我查出来了,我没有上他的当。还有一个,拿假的银行储蓄存单给我看,我一看号就知道是假的了。”比连亦怜年轻十一岁的湘女乐水姗,以奇特的方式进入沈家,其目的则是“寻找一室写字间加半室临时住房”。  二是对精神孤独和思想走偏的悲哀。聂娟娟与沈卓然的恋爱是柏拉图式的。她每次见面侃侃而谈,每打电话就是一个多小时,她卖晚报打发日子,同时沈卓然的乐于倾听,由于思亲而无眠、由于生活习惯紊乱导致生病,都是空巢老人精神孤独的典型表现。聂娟娟生活“讲究”,不吃鱼、红皮鸡蛋、香菜、芹菜、大葱、花椒等等,乃至每顿饭量只是一个饺子,或三分之二小笼包,或一个半馄饨,这种谋求减肥走向极端、违背健康的社会现象,并非老人独有,也是当今社会某些人思想走偏、文化病态之一种。  三是对人的修养欠缺、性情偏执的悲哀。文明修养一个起码的要素,是对他人的尊重。吕媛对沈卓然不乏感情,却从不考虑他的感受。她在交往中咄咄逼人,充满霸气:不征求意见便搬进沈家,买各种小商品从不商量,讨论起问题强词夺理、不容置疑……她喧宾夺主的主动与强势,使处处感到被动与弱势的沈卓然感到痛苦,被迫结束交往:“我并没有邀请您搬进我家。我没有觉得感情到了那一步。您的主动使我感觉到的是被动……但是我觉得是我自己把自己搞得很累很紧张,我相当疲倦,我已经不行了……”尽管沈卓然的表达足够婉转有礼,但是吕媛还是拂袖摔门而去,第二天还不忘打来报复性电话,用刺刀见红的语言讽刺老沈“已经不男不女”。吕媛的强势性情,与她惯为人师的职业有关,与她婚姻挫折有关,与她大病不死后勇往直前的生活观有关。  王蒙说,这篇小说是“为奇葩立传,为男女尤其是女一恸”。也就是说,哀婚姻物质化也罢,哀精神孤独走偏也罢,哀性情霸道不无乖张也罢,当作者把空间、时间、性别三元素融进了个人、历史、命运的万花筒中,便有了奇葩缤纷、煞是好看、心曲如诉、悲天悯人的小说审美。奇是好奇,哀是认知;奇是不解,哀是理解;奇是困惑,哀是同情;奇是愕然,哀是解颐;奇是拍案称奇,哀是太息掩涕。当你认知了奇葩,产生了理解与同情,进而颔首解颐,继而太息掩涕,一惊一喜一悲之间,便无负作者的呕心劳动,融进了《奇葩奇葩处处哀》的真境界。  还需提一下这篇小说在新媒体时代的两个“潮点”,给当代文学增添的新意。一是对网络语言“奇葩”一词的利用与正本。“奇葩”的本意,是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常用来比喻不同寻常的优秀文艺作品或非常出众的人物。而今网络语言,则变换成指一些稀奇古怪、让人无法理解的人物或现象。王蒙强调,小说用的是“奇葩”本意,但当代读者阅读时有混合联想之趣。另一个潮点是小说在今年《上海文学》第四期发表后,很快就通过微信连载的方式在移动互联网上传播。我是四月一日从文学评论家温奉桥教授那里转收到连载第一期的。我的转发又产生了很多点赞和转发。微信中还有《上海文学》社长赵丽宏的评价,称“《奇葩奇葩处处哀》是王蒙的最新力作,也是中国当代中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这部小说让人拍案称绝,也让人掩卷沉思”。掩卷后沉思的可能是少数,更多的读者是点赞转发后沉思的。崔建飞/文
  •     作者以老辣深刻的笔触、行云流水的故事、纵横交织的结构,向读者展示了具有觉悟悲悯情怀的奇葩之哀。  一是对爱情婚姻物质化的悲哀。连亦怜是沈卓然最中意的情人,“她是美女、大厨、菲佣、老婆、保健员、护士、天使的完美结合。想到这里沈卓然想跳起来。”然而临近结婚办证,连亦怜却提出了一整套剥夺他几乎全部财产的近乎扫地出门的条件。连亦怜为什么这样奇?小说暗示她的人生经历中,受过过分“政治化”的外婆那蔚阗的伤害;她和病儿贫困且有生存危机;而老年婚恋中的乱象也着实堪忧,正如连亦怜说的:“您知道吗,咱们这种岁数的婚姻,有多少欺诈,多少骗局,多少黑暗!一个老家伙,借了别人的房子假装他的房产,幸亏叫我查出来了,我没有上他的当。还有一个,拿假的银行储蓄存单给我看,我一看号就知道是假的了。”比连亦怜年轻十一岁的湘女乐水姗,以奇特的方式进入沈家,其目的则是“寻找一室写字间加半室临时住房”。
  •     精神孤独和思想走偏的悲哀。聂娟娟与沈卓然的恋爱是柏拉图式的。她每次见面侃侃而谈,每打电话就是一个多小时,她卖晚报打发日子,同时沈卓然的乐于倾听,由于思亲而无眠、由于生活习惯紊乱导致生病,都是空巢老人精神孤独的典型表现。聂娟娟生活“讲究”,不吃鱼、红皮鸡蛋、香菜、芹菜、大葱、花椒等等,乃至每顿饭量只是一个饺子,或三分之二小笼包,或一个半馄饨,这种谋求减肥走向极端、违背健康的社会现象,并非老人独有,也是当今社会某些人思想走偏、文化病态之一种。  对人的修养欠缺、性情偏执的悲哀。文明修养一个起码的要素,是对他人的尊重。吕媛对沈卓然不乏感情,却从不考虑他的感受。她在交往中咄咄逼人,充满霸气:不征求意见便搬进沈家,买各种小商品从不商量,讨论起问题强词夺理、不容置疑……她喧宾夺主的主动与强势,使处处感到被动与弱势的沈卓然感到痛苦,被迫结束交往:“我并没有邀请您搬进我家。我没有觉得感情到了那一步。您的主动使我感觉到的是被动……但是我觉得是我自己把自己搞得很累很紧张,我相当疲倦,我已经不行了……”尽管沈卓然的表达足够婉转有礼,但是吕媛还是拂袖摔门而去,第二天还不忘打来报复性电话,用刺刀见红的语言讽刺老沈“已经不男不女”。吕媛的强势性情,与她惯为人师的职业有关,与她婚姻挫折有关,与她大病不死后勇往直前的生活观有关。 崔建飞/文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第一个故事5星,后面3个3星,叙述语气是絮絮叨叨碎碎念的,也许我老了再来看会有更深的体会吧。
  •     文笔真的很好,但是那些好文笔的地方却是最快会跳过的地方……真是一个悖论。描述了现在社会会碰到的女子,为人处世妥帖却为了生活要计较的女子,如同阳春白雪但却生活在下里巴人的莲花女,看起来豪气万丈,实则在相处中锱铢必较的女子,温润细腻白玫瑰的妻子,青春洋溢充满活力,但是也未见,自己利用你的女子,如天使般白玫瑰的女神一直存在心中,不同款式的奇葩,奇葩是特别的人,是褒义词,在跟她们相处中的感悟就是这个故事啦。
  •     这里面的人物刻画都有些夸张得过头了
  •     挥洒自如文采斐然恣意纵横
  •     王教授教你耍嘴皮子&奇葩的成长都是由特定的历史背景决定的&尊重每一个奇葩能搭伙过日子大吉大利,过不到一起拜拜吧您内
  •     老干部选老伴~
  •     有些后悔浪费时间看了一本不值得看的书
  •     有意思。从老男人的角度写老年人再婚故事。
  •     文笔确实功底深厚,可惜有代沟…
  •     后头挺喜欢的
  •     处处奇葩,人人奇葩,我视别人如奇葩的时候,我肯定也是别人眼中的奇葩
  •     王蒙一直是我最崇拜的一名当代作家,第一次接触他是在人民文学上看见的这篇文字,后来又找到了这本书来读 没,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作者,书中的无奈,机缘巧合,以及人性的描写,太好看了。
  •     挺好的……
  •     不咋地
  •     三个男人,七个奇葩女子,语言犀利,虚实之间
  •     什么感觉都没有
  •     所谓奇葩,不过在世俗眼光下不同于别人的活法。人到中老年,谁说没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不过求一人相守到老,然与世俗并不冲突。故事1:老年人求偶,而遇不同需求的女人,这世上并未爱情至上。每人追求事物不同,认同而相知。故事2:一个小村姑从上位到没落的过程,有时候,权利与欲望总能改变一个人最美好的特质。故事3:然并未看懂。
  •     在飞机上读完了这本书。独身老人想要晚年欢乐生活,必须接受社会现实。找老伴,一个社会问题的真实写照。
  •     无论如何 老了的时候 都要有钱 不能穷 太可怕
  •     有趣。
  •     这个王蒙原来就是那个王蒙,八十多的老头,不容易。
  •     就像张大春?说的,像被机关枪扫射了,句子特别棒。
  •     名字有些羞耻。功底还是在的。
  •     你是奇葩,我也是。这是命运……
  •     作家能承认自己老了是好事~
  •     王蒙老先生80岁写的小说,像是情景剧,而且逼格还比较高。可贵之处在于,写的仍然是现实中的自己最新的生活体会,但是具有浓缩现实的哲思,同时又妙趣横生。
  •     没有太多的触动 更喜欢朴实的文字叙述 但不能否认作者的功底 只能说不适合自己吧
  •     不愧是王蒙
  •     为什么是四川文艺出的这本书,四川文艺终于要崛起了么
  •     不喜欢这书……风格不喜欢。没理由
  •     排比句爱好者王蒙
  •     前面写碰到不同女人的部分还不错,后面太散了吧...我修养不够
  •     也没什么 去年看的这本书, 今天忽然想到 感慨一下 生活中真是处处有奇葩
  •     太俗情了
  •     学而后知不足 识而后知不识 天下之大 无奇不有
  •     果然是体制内的作家哟。同志你好,同志再见!
  •     记得李宗陶给王蒙定义为“通人”。说他口才好文笔佳,会审时度势,能面面俱到。政治身份给他庇荫,对女性的关爱是他的源泉。《奇葩》一则看到后半段忍俊不禁,老干部的情感生活真是出人意料地有趣。
  •     女人都是奇葩?
  •     理解丧偶老人的心
  •     刚开始读的时候有点儿王朔的感觉
  •     并不特别适合王蒙的文风,老先生确实学识渊博,行文较为华丽。故事还行,怎么说也在这些人身上看到了身边的影子吧……
  •     语言挺特别,故事有点意思…看进去了的话觉得蛮好的
  •     在对北京男女的欲望有初步了解之后,看沈卓然所遇女子,不论什么年纪,人都是时间轴上蠕动的虫子呀
  •     老派作家的新作,处处想抖机灵,时不时还吊下书袋子,却在互联网时代的文字中,显得有些费力。语言功底很好,但细节处缺了点生动,几篇文字的主角都是老年人,是不是也在映射着王蒙的心境?
  •     前半部分惊为天人,被作者的文采折服,这语言功底!!!后半部分不知所云
  •     远不如我遇见奇葩多,可能是互为奇葩吧。这里的奇葩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     语言特点能感受到,人物大多述其一生。
  •     第一次读王蒙的书 感觉文字的岁数好大 不是很喜欢这个路子
  •     读到气都喘不过来~~~
  •     有一个善谈的老太太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