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场电影》书评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2-1
ISBN:9787533935726
作者:(日)村上龙
页数:236页

当旧画面被反复,反复的都是悲伤

村上龙确实算得上是大手笔,平静的叙述,娓娓道来的一整本书九个故事,讲的却都是同一段经历,如同一部电影不断切换视角,如同一幅摄影作品不停变换角度从而表现出意境完全不同的好几个情节一样。其实整本书贯穿其中的便是洋子,每一个故事里都在反复一句话,那个极瘦的性欲极其旺盛的女子,以及他们在床上度过的暗无天日的所有周末,男主是爱洋子的,尽管男主是个不那么负责任,风流成性的社会底层的混混式的人,堕落却不甘堕落,不甘却又懒得挣扎,就像一只猫蜷缩在角落平静地看着人是冷暖,所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亦是别人的事,所有别人的悲喜也都牵动着自己,世界都是这么复杂的一个多面体,人与人之间看似毫不相干其实去哦有着千丝万缕的贯通。旧的画面反反复复,说了一段时光,也说了一些再也回不来的曾经。看到的是美好,也看到了苍凉,这就叫做过去,在以及里面反反复复,一个画面好几个视角,不停反复,然后让你偶尔悲伤,扛着悲伤继续往前走,后来你发现不知不觉你成了一个作家,一个歌手,或者一个别的。就是这样。

最好就是后会无期

村上龙的小说狂妄放肆,剑走偏锋。我猜他一定不喜欢村上春树那样独自长跑,而是喜欢搏击,一拳将对方击败,出奇制胜。所以看他的短篇小说是很过瘾的,即便是类似于[69]那样的长篇,我也更中意书中那些胡扯的桥段。这本书的十二个故事看似大体相似,实则各有叙事的重点,十二部电影为小说注入奇招,拆解出一段莫名其妙的热闹时光。也许每个人的青春都是在过关与失去,最后一无所有,才发现自己已站在山顶。最近我知道自己失去了一位朋友,这种感觉就像发现自己老了好几十岁一样。村上龙的小说看了一半,生活中的各种误解与决绝倒是层出不穷。后来当我意识到这种失去无法挽回的时候,是在电影院看完一部闹哄哄的电影。周围忽然一片光亮,折叠椅的翻涌声响巨大,离席的人高谈阔论撕开片尾曲的呜咽,那一刻牵动大脑深处一根敏感神经,莫名的失落感彻底涌来。我竟忽然意识到我就这么失去了那位朋友,即便我们山水相隔,但那样真实而笃定的离席刺痛神经,那一刻我竟对自己失望得哑口无言。这是电影这种形式所带给我真实的触痛感,就像村上龙的小说一样,一击致命毫不留情。作者在书里写道[与其说是因为还没找到自己想要追求的目标才会这样虚掷光阴,倒不如说其实非常享受浑浑噩噩的现状。一种时间正在向我进攻的感觉。]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你在现有生活的围困之中,一旦清醒过来就等同于必须去接受或多或少的失去,人也好,习惯也好,看过的小说也终于翻到最后一页。以前我觉得青春无非是各种无能为力,虽然不至于弥漫作者在书中反反复复所写的那些毒品、摇滚乐、饮酒、女人、电影和无所事事。但是现在回头去看,只有离别是注定好的。我以前觉得朋友不要太多就不至于落得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处境,原来再少的人一旦与你诀别就可能是真的诀别了,那样的破碎与不堪即使是坐下来看第二遍电影也找不回当初的那份信任。难怪村上龙要说,[电影只是最强的迷幻药]。最近,围绕一部年轻导演的电影出了几首主题曲,还有一些故事。我喜欢其中一首叫作[后会无期]的歌,它很直接,告诉你离开就是离开。其实,我在村上龙的小说里读到的也是这种直白的语调,不做任何修饰和挽留。与主人公日以继夜贪恋做爱的奇瘦女子“洋子”,想必在床上肆意挥霍那份过剩的情欲之时也没有想过两人多年之后在电话里只能讨论一部叫作[蓝丝绒]的电影以及一些无关痛痒的寒暄。作者常常喜欢在小说的结尾写上[后来,她再也没有出现过]。那些来不及说再见的人和时间,曾经是我们身体里过剩的欲望、假的大麻、深夜车厢里的一次交谈或者就是大雨倾盆时看过的最后一场电影。我知道其实那么多[无所谓]的情节反而是写作者[有所谓]的反隐,就仿佛跌入水中,眼睛里、嘴里、呼喊里都是无处可逃的水而已。在主人公生命中出现过的女人“洋子”,直到消失后才成为了书中一句沉吟的叹息,但他一定对她有着区别于身体需求的另类迷恋。虽然笔墨不多,他写与她的对峙、猜测,试探、拆穿——不过就是任何一场平淡无奇的恋爱经历,但正是这样的经历堆砌成我们生命中最真实的孤独。作者在第一篇小说中写道“我并不是对樱井有什么特别的感情,归根究底,是除了他之外,没有人可以和我分享看了[生活的甜蜜]后的感想。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无论如何,都想把内心的想法和别人分享的一刻。”可是作为朋友的樱井要应付就职考试,他放弃了大门、披头士的歌,放弃了一起拍电影的理想,只留下“我”独自一人去看完费里尼的电影[生活的甜蜜]。虽然作者从头到尾没有写过一句对朋友的叱责,但是这样的离别就是无可挽回的。谈论孤独并不算是可耻的事情,人就是这样一种不愿满足的生物。看完好看的电影,抽完烟,酒醒之后,吃完饭,早晨醒来,十年之后——你怎么可能要求任何事情都如初相见。与其说人在面对时间的无法挽留时做出了一些选择,不如说后会无期才是人与人相处的最好状态。好的电影和小说也应该是这样的,无法重复。那么,曾经在你生命中出现过的人,应该再也不会出现了。当然以上都是我胡扯的。

电影人生

电影是百味人生的浓缩,这点无需置疑。而因为这本书,不管它扯得和这些电影有多么藕断丝连,依然有去窥望的想法。正值上影举办了费里尼的电影展,我揣着两张电影票走入剧场观看了这场黑白,冗长的老电影。看完后我依然在思索电影和书的关系,顿觉悟,即使再怎么样分析都无法领悟。因为观影的人带有自己的际遇和思想,当时的时代背景,于是乎,当我们脑海要给一部电影一个定义,那便是,在你观看的那个阶段,你自己的状态和赋予电影的感情色彩。时常想到那个大三的下午,在大学三教的破旧阶梯教室里,上着电影欣赏课。无对白的,情节模糊,甚至晦涩难懂的电影,在如今看来,却有太多片段被铺上了一层颜色,这颜色,其实就是当时的心情罢了。电影人生,看书的人,会去琢磨村上那一段段与电影有纠缠的故事,而在我看来,他重点是在叙述这些故事,迷离,徘徊在他脑海的人像,梦想,欲望。看电影和做爱,都是一边享受人生的甜,一边彻悟着人生的苦。想必,有些人,永远会在看完电影和书本后有所思考吧。

梦之安魂曲

那天在库布里克书店等人,随意在书架旁翻看,在另一个村上旁拿起了这本书。看了眼目录,十二个电影名字罗列在一起,有一半看过,都是很好的片子,便想村上龙的电影品味也不错嘛,抱着想了解村上龙的影评是怎么写的念头便买了。结果晚上回到床头,开始翻阅这本书,发现会错了意,这哪是他的影评集,分明是本小说嘛。书封背面写道:“只有两样东西提醒我还活着,一样是日以继夜地做爱,一样是无穷无尽的电影。“我刚开始还是被打动了,毕竟看电影和做爱都是挺美好的事。后来我读完书又维基百度了一下,他写这本书时他已经43岁了,估计已经吸不动毒品了,看来这句还真是实话。而今年他已经62岁高龄了,估计现在的话村上龙先生只能说,能提醒他还活着的只剩下一样了。对于他过去糜烂的生活,随着那些经典的电影,被束之高阁了。但是记忆也像那些难忘的片段和画面,永远不能彻底遗失,而这十二部电影就好象是记忆的标签,让他回想年轻的那些日子。记得有个朋友曾经跟我说,她会通过音乐来记忆,当放某个歌曲,她就会想起过去的一些开心或是不开心的事情。而村上龙在这部小说,使用电影来回忆过去的。最觉得村上龙了不起的一点是,他能从那些可卡因、LSD造就的世界爬出来,而且还能把那些吸毒的故事讲给我们听,尤其对于像我这样胆小本分的人来说,确实是种很安全的体验。可他那些朋友们大多就没那么幸运了。我是按照《69》、《最后一场电影》、《近似无限透明的蓝》的顺序来读他的书的,很运气地吻合了他青少年到青年的时间经历,我也翻看过他其他的几本书,都没这三本好,看来应征了那句话,作家写自己才能写得最好。最后,为了配合村上龙这本电影小说,我也放上个电影名字作为题目吧。

青春教育

第一次看村上龙的书是在大学,在图书馆盲目扫书时看到了《69》,到现在还不免觉得惊奇,在我们那个三观端正纪律严明的学校尽然会出现村上龙的作品,想必负责采购的老师也没做起码的功课吧。那是一个容易对任何事产生共鸣的年龄,尤其热爱那些不切实际美好又一败涂地的理想主义,以及为之拼搏奋斗不顾一切的时代。所谓青年人的无力感在那时具象的体现,看村上龙的《69》,大环境是日本60年代末期学运事件,故事中的学生既像革命者又像嬉皮士,无所不为只因他们处在最放肆的青春。由此喜欢上村上龙,不仅因为他就是一个我所喜欢的消极愤世懦弱敏感的人,同样也因为他所描述的那个很燃很丰满的世界。后来参加了工作,我才第二次看他的书。那是在罗湖新开的一家书店闲逛,店员看我一直在日本文学区域流连,于是上前询问我:“你看过村上龙的《孤独的美食家》么?”,“没有。”“那你应该看一下。”当初只是对这个哗众取宠的名字不太感兴趣,但在阅读上又容易盲目相信别人的推荐,买回去后才知道这只是编辑的自作主张而已,原本名为《村上龙料理小说》,这样一来就舒适多了。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这种不适感再度袭来。这是村上龙最新一本作品,里面有30多个与食物与陌生人有关的小故事。而此时的他已然是个需要去全球各地开讲座的知名作家,那些虚无缥缈的渴望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尽管他依旧敏感悲观,不相信人与人之间值得信赖的关系,但细节中无不透露出一股中产阶级的冷漠自持,他不再需要在生活的泥沼中自顾自怜,而是以一种看透的眼光对待那些曾经有着自己影子的人。这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妥,日本作家中有很多都是从充满毒品迷幻摇滚与痛不欲生的精神折磨中一蹶不振,但终究是有更多人走上了社会的正途,虽然谁也无法定义什么才叫正途。最后要说到这本《最后一场电影》(我还是更倾向《村上龙电影小说》这个译名),这本书的基调应该是在之前两本书中间,既有青年时代的挫折无力,又有中年时代的达观顿悟。整本书围绕着一个叫洋子的奇瘦女子展开,勾勒出了那个阶段矢崎(个人觉得就是村上龙自传式回忆录)碌碌无为却又沾沾自喜的生活,重复的描述,絮絮叨叨的呓语,就像记忆碎片一样,你必须通读完整本,才能明白作者想表达的东西。什么东西是最美的?还没得到的东西才是最美的。矢崎的青春浸泡在LSD、酒精和大门乐队里,可他仍未对这个世界彻底妥协。尽管生活如此糟糕,但我们始终相信他不是那种自甘堕落浑浑度日的小混混,他清楚自己来东京上这个不入流的大学的目的,不为别的,总归要做出点样子给别人看看。那时的矢崎最美的东西就是憧憬,在第一章《甜蜜生活》里,令人感动唏嘘的是他最后给樱井写下的字条,他说:“费里尼太棒了,你别去什么广告公司,去拍电影吧。有朝一日,我们一起来拍电影。”樱井最后也没有答复,就像我们青春里无数个无疾而终的决定一样。即便村上龙的笔触像毒品一样麻痹意志,但作品还是能给人一种奇怪的积极的引导。他试图告诉你,你总能在自己一败涂地的生活中找出一些愿意为之坚持甚至付出一切的东西,这才是最迷人的青春教育。同时村上龙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有着十分独立的人格,他在每一段关系中留有余地,在每一个决定里不留退路。也正因如此,矢崎愿意舟车劳顿地去找一个清洗尸体的工作,也愿意去夜间打烊的桑拿房打扫浴池,比起这些微不足道的收入,在过程中颉取的是感受似乎更加珍贵。当一个个故事继续下去,二十年后的矢崎再次与洋子邂逅,彼时的他已经是个非星级酒店不住的知名作家,受邀参加各种论坛与讲座,很难再因生活的困顿而迸发灵感。但他一定还记得那些潮湿粘腻的在洋子公寓里打发掉的周末,以及自己后来租住于美军基地边充满空酒瓶与毒品的房间,还有每一个与他的人生交集不深的女孩,这一切的往事都是他的养料,在记忆深处发酵,然后被西装笔挺的外壳隐藏。他终于得到了曾经期待的一切,可那一切似乎也没有那么迷人了。他会在某一次照镜子或入眠前突然想念起十八岁的矢崎,可是身上的枷锁已经不允许他那么无的放矢了。因此,他仍然会一个人去看场深夜电影,只不过仍然无人分享。


 最后一场电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