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记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
ISBN:9787530209967
作者:沈从文
页数:250页

内容概要

沈从文(1902—1988)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70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与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他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明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融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一定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书籍目录

市集

昆明冬景
云南看云
一个传奇的本事
绿魇
白魇
黑魇
湘行散记
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
桃源与沅州
鸭窠围的夜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
箱子岩
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
老伴
虎雏再遇记
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
. 滕回生堂的今昔
湘行书简
引子
张兆和致沈从文之一
张兆和致沈从文之二
张兆和致沈从文之三
沈从文致张兆和
在桃源
小船上的信
泊曾家河
水手们
泊兴隆街
河街想象
忆麻阳船
过柳林岔
泊缆子湾
今天只写两张
第三张……
过梢子铺长潭
夜泊鸭窠围
第八张……
梦无凭据
鸭窠围的梦
鸭窠围清晨
歪了一下
滩上挣扎
泊杨家岨
潭中夜渔
横石和九溪
历史是一条河
离辰州上行
虎雏印象
到泸溪
泸溪黄昏
天明号音
到凤凰
感慨之至
辰州下行
再到柳林岔
过新田湾
重抵桃源
尾声
沈从文致沈云六
湘西
引子
常德的船
沅陵的人
白河流域几个码头
泸溪·浦市·箱子岩
辰溪的煤
沅水上游几个县分
凤凰
苗民问题
烛虚
烛虚
潜渊
长庚
生命
编后记

作者简介

《湘行散记》和《湘西》可以同小说《边城》和《长河》互文理解,它们都是作者两次重返湘西所得。迥异于小说“牧歌氛围”“乐观超越”,散文饱含沉甸甸的责任意识——面对一种特殊的历史场域,追溯神性生命的始终,透过表层的血与泪,体验一份人生的庄严。统摄到作者巨大悲悯情感下的书写与反省,是将尖锐的民族问题与社会矛盾,融汇在人事的叙述中。《沅陵的人》、《沅水上游的几个县份》、《桃源与沅州》等反思“文明”与“堕落”的复合关系,《凤凰》、《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沉醉在爱的憧憬里流露出对爱的毁灭性的隐忧,《虎雏再遇记》、《箱子岩》感动于原始生命的力量同时也流露了原始生命活力无从改造与转移的忧惧感。由五四时期兴起的中国现代散文,至30年代,创作多以小品形式为主。收入《湘行散记》、《湘西》中的散文,既能各自独立成篇,又从总体上具有内在的整一性。这种散文长卷的独创,发展了散文艺术的表现形式,开拓了散文创作的意义空间。
《湘行书简》由一组信札集成,是《湘行散记》的母本。1934年,因母亲病危,沈从文匆匆赶回湘西。行前,他与夫人张兆和约定,每天给她写一封信,报告沿途所见所闻。这组书札,便是践履这一约定的产物。《湘行散记》便是根据这些书信积累的素材写成的。从《湘行书简》到《湘行散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材料到创作的极好范例。那些记录了他们彼此思念的文字是作者性格和情绪的真实写照。书简一方面拥有追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散文作品所不具有的自由,可以由此洞悉作者当时的处境以及内心的矛盾苦闷;另一方面,在水火刀兵三灾六难中保存下来的书信,更是对历史以及作者所创作的小说、散文的一个有力佐证。


 湘行散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是我听过的最动人的情话。他的文字一贯清淡,唯有情书,却浓冽似酒,叫人闻之心醉。我喜欢他时不时叫三三,三三,笔触柔软得像春天里绽放的第一瓣桃花。"三三,我现在点了两支蜡烛为你写信,光抖抖的,好像知道我要写些什么话,有点害羞的神气。我写的是……别说了,我不害羞烛光可害羞!""我担心在船上拖瘦,回到家里不好看,但照这样下去却非瘦不可的。我想喝点汤就办不到。想吃点青菜办不到。想弄点甜东西也办不到。""三三,你只看我信写得如何乱,你就会明白我的心如何乱了。我不想写什么,不想说什么。我手冷得很,得你用手来捏才好……"我喜欢这种行文的调子,写得时候,他不知道这会印成铅字,给千万人翻看。那样略略有些惆怅,弥漫着淡淡水汽的,文人的情怀。相思如线,千丝万缕,然后百转千回,细密地结成罗网,而他所爱的伊人,就在网中央。
  •     上了半个学期的课,也接连着读了好几个作家的书,周作人的闲适平和,鲁迅的痛切深刻,林语堂的幽默风趣,都各有特色。可是,读到了沈从文的时候,我才有一种从文中真正找到了现实的感觉。不是说鲁迅周作人他们写的不是事实,只是他们里面的人物总是离我们有点远,而沈从文所写的人才是我熟悉的人物。他们有自己淳朴的感情,会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荤话,他们之中有船家有水手有妓女有挑夫,他们很平凡,他们很质朴,他们很真实。沈从文的文章就有这样一种魔力,让人不自觉的为之着迷,融入进去。或许是因为他笔下的人事物就是如此真实,或许是因为他自己就是以笔下的其中人物的角度在写。通过沈从文的文章,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平行的视野,这一点不同于其他作家,因为他们是站在高处俯视众生的,他们的记述,他们的批判,总有一种他们与书中人物不同,或者与读者不同的意味。可是我们看到,沈从文是真真正正的书中的一个人物,他与各式人物交谈,他亲历一路船行的风景与事物。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深切的感受到这个处于种种冲突之下的文人的爱与怜,敬重和悲切。确实,《湘行散记》中到处透露出沈从文的矛盾心情。一方面,他描述着湘西种种风情,写着湘西人民的朴实,生机和赤诚自然;另一方面,他也看到了文明带给处于传统社会之下的湘西的冲撞和改变,以及湘西人民在冲突之中的种种不幸。他感动于原始生命的力量,为这些充满了本真乃至粗鄙的生命而欢喜,同时,他又为这些生命的无所负担,无从改造和转移而哀怜而忧惧。《箱子岩》中谈到“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与自然妥协,对历史毫无负担,活在这无人知道的地方。另外尚有一批人,与自然毫不妥协,想出种种方法来支配自然,违反自然的习惯,同样也那么尽寒暑交替,看日月升降。然而后者却在慢慢改变历史,创造历史。一份新的日月,行将消灭旧的一切。我们用甚么办法,就可以使这些人心中感觉一种对“明天”的“惶恐”,且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其实,若果没有作者的这些点明的话语,我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不过是这些人原始而真实的生活方式,并且为他们而感动。可是作为一个从那里走出来见识了外面世界的人,历经十五年再一次回到那里的时候,他看到了外面世界对那里的侵蚀,也看到了那里对这些侵蚀的不可抵抗。可是,那些自然的活的原始的人们,却缺乏了那么一种与自然抗争的精神,遭受着外面侵蚀带来的苦楚,却不反抗。这些,都令沈从文感到痛苦感到无奈感到矛盾纠结。他并不置身事外,他对于那里的人们的苦与乐感同身受,对于那里的人们的生活熟悉无比,所以他有种无法挥去的心理负担,他为那里人们何去何从而纠结而苦苦思索。他爱着那里,爱着那里的风情,爱着那里的质朴的生命,所以他终其一生也无法摆脱那份沉重的负担。这样的人,从底层生活真真切切活过来的人,他的内心的冲突,他的对这片土地的热忱难以为上层人物所理解。“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这是张兆和在沈从文逝世后为他整理文稿时给他们的婚姻下的结语。作为与他相伴一生的爱人,连他的三三都不懂,其他的人更不用说。但我不为他感到悲哀。这是他的真诚的爱,是他真诚的痛。我敬佩他!“三三……,我先前一时不是还提到过这些人可伶的生,无所谓的生吗,不,三三,我错了。这些人不需要我来可怜,我们应当尊敬来爱。他们那么庄严忠实的生,却在自然上各担负自己那份命运,为自己,为儿女而活下去。不管怎样的生活,却从不逃避为了活着而应有的一份努力。他们在他们那份习惯生活里,命运里,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对于寒暑的来临,更该感觉到这四时交递的严肃。三三,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感动得很!我希望活的长一点,同时把生活完全发展到我自己这份工作上来。我会用我自己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与透明些。三三,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与人不同了。我觉得惆怅的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了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 他,诚如自己说写,带着自己的对世界的爱,对人类的爱,用他的一生投到文学中,为了将所谓人生,解释的比任何人皆庄严些与透明些。这样的作家,我想不出有什么理由不喜欢他。
  •     这真的是一幅画,湘西的山水风情,百姓风俗,都细细在这个没去过什么地方的我面前一一展现,本书的第一篇市集一下子就把人从大厦工厂林立的现代喧嚣,带到了个石板泥泞,叫卖做生意的乡村,那里风景山如黛,林似画,那里的人们买卖货物,谈谈价钱,有吃烟杆的老汉,有动作利落的屠夫,热热闹闹却又不让人生厌,,看了标注,是发表于1925年,而作者是生于1902年,算算才23岁,23岁就写的这么好的文章.真是让我感叹,初知沈从文,是因为之前读书时教科书里有他的一篇,可能将近十年过去了,文章的名字倒是忘了,但始终记得一个叫翠翠的美好女孩.她的音容笑貌依然印在脑海,而写她的人叫沈从文,如今自己可花钱买书时,一下子就想到了她,如此,读沈先生的文章真的是亟不可待了.这幅湘西画卷里的每个人都是那么鲜活,风景也是那么美,但是至始至终都有一种沉郁的灰云在作者的心头笔尖,那个时候的中国命运前途都着实是让有识青年日夜殚精竭虑.文章中沈先生对于当时的文人,军阀,内战的态度,对青年的希冀,对百姓,对家乡,对国家的爱,都有深刻的语言,,透着他对现状矛盾的思考,让我得出一个结论,一些所谓革命的政权更替,你争我夺的残酷战争,对于大多数的老百姓而言无所谓成功或者失败,无论是什么性质的都只会让他们失去亲人,家园,痛哭一阵子,痛苦一阵子,日子还是得过.不过让我新奇的是,他笔下还写了长他6岁的一个煤矿工后来成了开国元勋贺龙,是他的老乡,一个用一把菜刀砍死了一个人,从旧煤坑里逃脱的武夫后来却成为让多少日本兵胆寒的将军.可这一文一武后来的各自多舛命运现在看来真是让人唏嘘.本书中还收集了张兆和和他的往来书信,这名字像个男孩,后来才知他们却是夫妻,于是再了解他们之间的故事,原来是痴儿沈从文竟那样热烈的爱着曾是他学生的张兆和,据说他是用狂轰乱炸的情书终得女子首肯的.无缘见到那充满热情的情书,但这来往的书信中,痴儿的不遗余力,甚至有点卑微的想念,现在读来也感动的让人流泪.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 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数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这些情感话语,当真妙不可言.或许名人,特别是名作家,逝后是保不住自己的,写给一个人的,表露情感,内心的及其私密的物件,也是由不得自己私有的,被编辑,被挖掘,供大家欣赏,研究,一些人还从这些支离碎片中,根据自己的想象来拼凑个自己心中的人物,却以为是完全的了解了一个写书人的人生心路历程而增加自己在别人面前的谈资.有人曾说一个作家文章最大的魅力,就是吸引人们到他笔下的地方去看看,去寻找与之契合的真实.如今作者笔下的湘西距今至少半个世纪有余,很多东西十年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更何况是5个十年,在无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千百跨河大桥横卧江河,汽车轮船越跑越快的现在,不知那里是否依然有青山绿水,悬棺是否再见不到一个,那里是否还有好几万人在一不小心就要丧命的河上撑篙行船,那些野性与憨厚并存的荤话是否还有人会说,船上的高歌是否依然与哗哗的划桨声和谐, 无数江边的吊脚楼上,磕着瓜子,大声喊着”你记着来,糖半斤,一切都好”的薄情又痴情的女子是否最终和其有情缘的水手得了最终的圆满.坐船的人是否还能吃到几毛钱一斤,一条七八斤的江中鲜鱼……作者笔下的湘西风土人情,人文习俗是否还是保留着原人的粗野与浪漫的和谐..高楼大厦,路通万里想来也并非就一定是文明,那些天晴扬土,下雨泥泞的小路不需要柏油马路的怜悯,钢筋水泥也没用什么资格在茅草木屋面前炫耀自己的先进,,它们自有它们的快乐,如果所谓的文明连这些天然和谐的灵动粗野音符都无法容忍,而强迫它们全部变成单调死板的统一合唱,这是否也是更为可恶的一种野蛮.作者对自己家乡,对湘西的熟悉是在是让人难望其项背,”湘西”部分的文章,就是个地方志,写了那里有什么,长什么,有些什么样的人,非常的详细,细致.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一个地方,一群人中,一片土地上,然而我们对他们的熟悉着实是太少太少,对自己的家乡,或者是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河里淹死过多少人的孩子,是谁最先在如今金黄的麦田里开垦,一只瞎眼的狗被哪种凶悍的动物伤过,一个古朴的庙宇房屋里发生过怎么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如今佝偻的老人却是曾饱尝战争的将军,然而对于这些知不知道又有什么用呢,连我们自己也最终都会被风吹干消失在风里,历史是流动的,都只会在当时的一瞬间存在消失,变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记忆,我们只会记得与我们相关的东西,对于一片土地上会生长什么样的植物,对一片森林里会有什么样动物,对古老卷宗的语言了解不了解似乎对我们现实的生活似乎也没多大的意义.知道与不知道的人都好好的过着自己的日子,但是如果我们对这些有所了解是不是还是要好一些,至少心存敬畏,尘封的痕迹还能被好好的保留.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沈兄,你坐的那船也是够慢的啊
  •     沈从文这么活泼的……对于妻子的浓浓思念表露无遗
  •     湘行书简极动人
  •     十五年前的人事 永远的湘西
  •     湘西的民俗风光
  •     总没有读进去这些文字;不怎么爱看散文大概也是个重要的原因;准备买一本细细研读
  •     漂亮带有魔性的文字
  •     湘地故土与辗转滇地,生存艰难与充满故事,散文记事,触景生情,途中小城,内心思考,成长笔记,记录你的生活故事。
  •     沈先生的文笔算不上华丽 但是却相当耐看。那种质朴的迷人也是消散尽了吧。
  •     2014-10-30
  •     星斗其文。
  •     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才是真正的文人,大家。沈从文先生就是如此。极其细腻、感性、深刻而又充满自省、剖析的文字,读起来虽美,但是蛮沉重的。沈从文是追求美到极致之人,对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的追求,非常理想,故而总是带些忧伤。
  •     每次想念家乡就拿出来翻翻
  •     你的眼睛还没掉转来望我,只起了一个势,我早惊乱得同一只听到弹弓弦子响中的小雀了!我是这样怕与你灵魂接触,因为你太美丽了的缘故!
  •     你看到一个给三三写信的温温诺诺的沈先生,和另一个笔下行云流水去河边钓青蛙有水獭皮帽子朋友的沈先生
  •     匆匆读完此书,前半部分为书信,一对分别的夫妻互诉思念之情,沈从文说自己的心是张兆和,身体便不觉得冷了。情话无非肉麻而柔情,但我还是喜欢这份在平淡中开出浪漫花朵的爱情。后半部份写湘西,人,山,水,老实说我总是跳着看,不是文章不好,而是我的心还静不下来。
  •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     最喜欢他笔下的人情
  •     在和张兆和的信件里,处处都吐露着两个人的爱意,无论是在说生活中的小事,还是沈从文旅途的见闻,处处都能看到沈从文对张兆和的爱和想念。沈从文的语言文字读起来让人心气平和,悠悠然舒适欢喜。
  •     有几篇散文写得还是蛮有味道的
  •     作为一个长大在水边的湖北人,对于湘西的水土和人即使隔着时空也让人非常亲近。印象最深的是写他的13个小伙伴的那一篇。。其中那张“翠翠”的照片真干净美丽
  •     一把虐狗的好手。沈从文也实在是心思细腻了。夫妻之间,还能写些这样的信,真是可爱!
  •     慢慢悠悠 晃晃荡荡
  •     当时不时拿出来再读一读
  •     书长的真漂亮 封面是大千的画 沈文章写的很细致 丝丝入扣的朴实美
  •     水手和妓女的生活
  •     相对于《边城》与《长河》的小说体,这篇《湘行散记》更像是一部纪实文学,从湘西人的生活点滴逐渐加入沈从文自己的思考,仿佛一同与他畅游湘西,目睹人文,淡淡的叙事里总饱含着浓厚的归乡情感。
  •     拖延症患者终于把湘行散记看完,可能因为前边的文章介于抽象具象之间有点晦涩难懂所以没能好好读下去,后边的湘行书简简直不要太腻歪啊哈哈
  •     一种行脚记录
  •     心中万千触动,只评得出“好美”
  •     不是我的口味
  •     自然美丽。读着就觉得欢喜,想循着你的脚步再走一趟
  •     这个版本没有北岳的那个好看
  •     有几篇写得深了
  •     不是很喜欢
  •     《湘行书简》是“三三专利读物”,儿女情长自不必说。但在这样的私人信件里,我们却更能见出沈从文先生的大爱和真实。一叶扁舟行驶在故乡的山水怀抱,心头交织着遥远岁月的梦影以及对千里之外的新婚妻子和另一头病重母亲的牵挂,各种情感触碰到熟悉的风土人情,感动便时刻涌上心头,自然同这不息的江水缓缓流出,不假思索地落在纸上,一封一封不断寄到北方倚门而立的“三三”的手上。… …《湘行散记》则过滤掉儿女情长,将那份大爱和真实更进一步或浓缩或敷衍。… …
  •     腹有诗书方自华,懂的东西多了写下的字就都是书了。
  •     从文大叔,我们聊聊好吗?或许我们心中都刻画出了一个类似的女子形象,并毕生去寻求。
  •     深刻。湘行散文的柔,“湘西”章地图般精细反而不适。
  •     读完书就爱上了湘西
  •     我爱这悠长的旅途,可以从容地想你。
  •     书信真是甜啊
  •     沈从文讲道理的文章通通没有写景写物写人的文章好看
  •     这个癞蛤蟆十三号,忘不了写信。母亲病危,匆回湘西。沿途写下一封、一封,总放不下许多。文字自由而不散,透出见解与思想。很多内容已记不起来,此书读起相去已多年。
  •     一直觉得沈从文清隽与粗野的文字只有他自己能懂,看了他写给三三的情书,又觉得那个爱他人或许也懂,当然不懂也没关系,沈从文一地一封家书,这诚意切换到任何时代任何人身上,都是仪式大于意义。并非不认同沈的爱情,而是心底里觉得沈其实内心足够充沛,根本不需要太多人懂他。
  •     书中有些情节读不太懂,但就描写人质朴与真挚的时候,很是感动,我更喜欢前面书信的部分,从文先生用文笔抒写了家乡,我希望我也可以。
  •     沈从文先生的散文中,散发着一种乡民们的野性美,他看似随意勾勒的湘西风光,让人好生向往。也许要去一趟湘西,再重读一次这本书,才能有更深的理解。
  •     情书+游记。武陵,桃花县,沅水,地名啊,让人浮想联翩
  •     去湘西旅行的时候带着这本书就最好了。倒是从这本书才知道沈从文是个情话boy。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