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公语录

出版社:杨赟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13-06出版)
出版日期:2013-7
ISBN:9787512706446
页数:273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就拿周朝来说,西周第十任国王周厉王是一个财迷心窍、蔑视民意的昏君。他在位期间,进一步激化了本已十分尖锐的各种社会矛盾,从而加速了西周的灭亡。和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一样,西周早期的统治者励精图治,顺应历史规律,因而出现了政权稳固、经济繁荣的“成康之治”。但自西周中期以后,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关系开始逐步产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井田制的破坏和私田的形成方面。随着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动摇,上层建筑自然出现了“礼崩乐坏”、物欲横流的衰落趋势。 周厉王是一个爱财如命的人,因而上台后将当时建议他实行所谓“专利”的荣夷公当做自己的亲信。早在共王时代,周国土地国有制就已经出现了缺口,贵族的私田日益增多。特别是不少山林湖泽成了贵族侵吞的对象,一些平民百姓也常到河流、湖泊里打鱼捕蟹,或到山林里去采伐,来弥补生活之困乏。荣夷公横征暴敛的同时,还建议厉王禁止民众利用山林湖泊搞副业生产,以便使所有来自山林江海的各种产品都成为国王的私有财产,这就是所谓的“专利”。 这一举措无疑伤害了百姓的感情,触犯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周厉王觉得国家是自己的,不是百姓的,所以他可以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因此才会那么纵容荣夷公。他没有明白的道理就是:一个国家,所有的财富都是百姓创造的。如果百姓停止一切活动,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无疑就会处于瘫痪状态。 周厉王的举措不但引起了广大平民的反抗,而且失去了贵族的支持,弄得各国怨声载道,民情沸腾。大夫苗良夫劝谏厉王远离侯臣荣夷公,废除关于“专利”的各项规定。他说:“荣夷公利欲熏心,鼠目寸光,只讲专利,不顾国家的根本利益。如果再照他的意见这样做下去,国家可就危险了。” 苗良夫的劝谏无疑是正确的,能够这样说,恰恰是因为他看到了百姓和国家经济之间存在着根本的联系,两者属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所以,百姓如果愤怒,国君就算有再多的本事,也无法力挽狂澜。再说国家的利益从根本上就是百姓的利益,如果百姓都没有了利益,国家利益又从什么地方说起呢?但是,周厉王并没有把苗良夫的话当真。他不但没有当真,反而让自己的行为变本加厉,不但剥夺百姓的利益,而且剥夺百姓的话语权。弄得人人自危,国家死气沉沉。不久以后,人们不堪忍受,开始起义。周厉王见大势已去,只得用逃跑来保住性命。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失去了自己的国家,也失去了人们的信任。

前言

《素书》相传是黄石公传于西汉名臣张良的一部传奇著作,又名《钤经》《玉钤经》。作者黄石公为秦汉时代人,是一位精通道家学说的大隐士。除《素书》外,他的另一部著作《三略)),更被奉为中国三大兵书之一。《素书》的体例类似于语录体,流传至今,影响甚广。《宋史·艺文志》载:“宋代有黄石公《素书》一卷,张良所传。”    因为历经年代久远,《素书》有很多的版本。比如明朝窜眇阁刊《先秦诸子合编》本、《汉魏丛书》本、明朝唐琳刊本、《说郛》本、《二十二子》本、《佰名家书》本、明朝王士祺本、明朝溪香馆刻杨慎评本等。    《素书》虽然篇幅不大,但是包含很广。有作者本人的人生观,作者认为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密不可分,“潜居抱道,以待其时”是重要的处世哲学。明确地告诉读此书的人,要想建立绝代之功,先要具备道、德、仁、义、礼五种品格,这样一旦遇到合适的机会,一定可以极人臣之位。    作者还阐明了用人原则,他认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危莫危于任疑”、“既用不任者疏”、“用人不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等,这些用人之道,都是领导阶级应该掌握的。作者将人才分为俊、豪、杰三类,依据这三个标准来判断人才可不可用。    在个人修养方面,作者说明了自己的见解。比如“博学切问”、“恭俭谦约”、“近恕笃行”、“亲仁友直”、“绝嗜禁欲”、“抑非损恶”、“设变致权”、“安莫安于忍辱”、“吉莫吉于知足”等,不但包含儒家思想,还阐述了道家思想的含义,可谓兼容并蓄。    书中还收录了作者对治国安邦的见解,比如“短莫短于苟得”、“后令缪前者毁”、“足寒伤心,人怨伤国”、“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这些对于君王治理国家,以及人们参与政治都有一定的启发。    作者还阐述了处世为人的道理,“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轻上生罪,侮下无亲”、“上无常守,下多疑心”、“近臣不重,远臣轻之”等,对人们处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人处世方面,给出的见解言辞恳切。    《素书》自传世以来,最早对其进行注解的,是宋人张商英。张商英(1043~1121),字天觉,号无尽居士,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张注释解精当,历来为后人所重视。至清代,又有王氏对《素书》进行点评,更加深了读者对该书的理解。本书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既保留了张注和王氏笺,又参考了后人所作“释评”,并结合当下人在生活、官场、职场中的实际情况,旁征博引了丰富的历史故事,进行生动的阐释。《素书》可谓包罗万象,时至今日,再读此书,依然有受益匪浅之感。

内容概要

作者:(西汉)黄石公 译者:杨赟

书籍目录

编者序 原序 第一辑原始章 潜居抱道,以涉世立身 苛己修身,做事先做人 以道为本,顺天者昌 安居养性,尽修身齐家之职 海纳百川,常怀侧隐之心 行事果断,处事公正 藏锋敛锐,以礼待人 德才兼修,成绝代之功 审时度势,三分天下了于胸 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时至而行,顺水推舟 其德越高,其行越远 第二辑正道章 做极品之人,走沧桑正道 宽则得众,惠能使人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 见微知著、洞烛察微者得人心 寡欲明察者,为人中豪杰 恪尽职守,虽死犹荣 勇于出世,能担当大任 不求闻达于世,但求无愧我心 第三辑求人之志章 危难存慈航指迷,得志持暮鼓晨钟 绝嗜禁欲,人无欲则刚 反躬自省,则灾祸全无 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 识人所恶,避人所讳 勤奋自勉,博学而多才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简以养廉,可避遭人妒 良禽择木,处世要慎重 忠恕待人,可息怒附众 人尽其用,量才器使 明察秋毫,瘅恶斥谗 深谋远虑,三思而后行 通机达变,直在曲中求 谨言慎行,规避人生是非 坚忍不惰,求得善始善终 第四辑本德宗道章 以德为权变之本,以道为操控之宗 通谋略,行事滴水不漏 忍一时委屈,成一世功名 乐善好施,保吉乐安详 参透福祸,看淡得失 知足福无尽,多欲苦无边 居安思危,切忌贪鄙苟得 利令智昏,摒弃贪婪之心 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自私自利,易激天下怒 第五辑遵义章 通做人之伦理,晓做事之纲常 内明外晦,说话做事七分满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迷途知返,守得云开见月明 出言不逊,则祸之所伏 令行禁止,心无信则事毁弃 喜怒无形,则不怒自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心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逢庙烧香,见佛磕头 苦口为良药,逆耳见忠言 红颜多祸水,贪恋则无为 知人善任,远离自私自利者 沽名钓誉者,不过是自欺之徒 谦恭处世,宽则得众 切忌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离心即化整为零,同心即化零为整 兴衰之法,用人之道 轻诺寡信者,必招致怨恨 吃亏越多,得到越多 富贵不忘贫贱,静坐常思己过 前嫌尽弃,心胸广阔好成事 以弱胜强,当决策于仁人 亲近小人,必有危亡之险 须出其不意,勿聚敛伤民 游说者挂相,天下将纷乱 善待直言者昌,记过不忘者亡 施德政为上策,滥施刑罚为下策 当罚却赏,当赏却罚,祸乱必生 赏罚分明,则叛乱不生 人之过:好谀、自夸 第六辑安礼章 得礼之妙道,顺理方能成章 常释怀,雅量成就未来 积善者福,积恶者祸 勤于律己,防患于未然 得人得天下,失人失天下 安贫乐道,苦尽甘来 求贤养人,当有大家风范 为上者心诚,为下者才能忠诚 自知则自信,自知者明 锋芒毕露,乃做人大忌 慧眼识珠,识人先于用人 自以为是,莽夫所为 善识人用人,是兴衰关键所在 将祸患消弭于无形 有道者吉,吉则百福归 善于务善,即是远虑 同道相助,同声相闻 志同道合,则相辅相成 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 顺势而行,则万事不难 附录一: (傣书》原文及注释 附录二: 【晋】皇甫谧:高士传·黄石公 附录三: 【晋】搜神记·黄石公神祠 附录四: 【清】钦定四库全书·素书提要 附录五:黄石公《素书》述要 附录六:汉书·张良传 附录七:《三略》

编辑推荐

《黄石公语录:素书》是中国谋略第一书,读此书可为帝王者师。

作者简介

《黄石公语录: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黄石公语录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