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动画电影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810859929
作者:薛燕平
页数:322页

内容概要

薛燕平(1975-),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教师,1998年获得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电视导演专业学士学位,2003年获得英国德比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导演硕士学位。

书籍目录

序我的前言“博士”毕业了感谢的人第1章 非主流动画电影概论 什么是非主流动画 非主流动画的分类 为什么要研究非主流动画 中外非主流动画研究现状比较 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非主流动画第2章 先锋实验动画篇 第一节 本章概论 第二节 业余还是专业?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托尼·希尔(Tony Hill)到罗伯特·布莱尔(Robert Breer) 第三节 其他先锋实验动画者 第四节 实验!实验!!再实验!!!——简明德国动画史 第五节 声音的视觉装饰性——奥斯卡·费钦格(Oskar Fischinger访谈)第3章 艺术动画篇 第一节 本章概论 第二节 比利时动画之父劳尔·瑟瓦斯(Raoul Servais) 第三节 奎伊兄弟(Brothers Quay)第4章 政治动画篇 第一节 本章概论 第二节 拉尔夫·巴克西(Ralph Bakshi) 第三节 尚·史云梅耶(Jan Svankmajer)——社会主义国家超现实主义动画大师 第四节 萨格勒布动画学派第5章 成人动画篇 第一节 本章概论 第二节 比尔·普林姆顿(Bill Plympton) 第三节 成人动画的狂欢节——斯派克和麦克恶心与扭曲动画节(Spike and Mike’s Sick and Twisted Animation Festival) 第四节 成人动画代表人物及作品第6章 披着主流动画外衣的非主流动画篇 第一节 本章概论 第二节 一个把动画片做得像电影的导演——今敏  第三节 世界上最成功的动画乐队——街头霸王 第四节 好莱坞金牌顽童卧底——皮克斯附录 台湾非主流动画的大本营:台南艺术大学音像动画研究所大师作品一览表参考文献读后有感我的后记 “博士后”开学了

编辑推荐

《非主流动画电影:历史、流派、大师》为国内一本全面而深入论述非主流动画的著作。全书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和热爱动画事业的激情。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为核心章节。

作者简介

本书的写作历时五年多。书中主要介绍了非主流动画电影的发展历史、流派和各个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作者以幽默而生动的笔触向我们娓娓道来,既有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经典影片欣赏,也有作者略带调侃、有时不免有些偏激的精彩论述。为国内一本全面而深入论述非主流动画的著作。 全书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和热爱动画事业的激情。

图书封面


 非主流动画电影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虽然我接触动画漫画时间也不长……不过总觉得思想上还是要比这本书高处一星半点的…其实买这本书是因为在卓越上看到哎~降价啊~买来瞧瞧!明显一家庭主妇状况。不能不说的是薛先生的这本书作为入门级别分类图书还是很好的,市场上来说比较全面的了,但是本书其中的一些思想概念我还是不同意的……仅可作为了解动画电影的入门教材而不适合高手研读。而非主流的标题也有点标题党的意思了,嗯~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入门的推荐性读物,高手退散吧!
  •     这是一本关于非主流动画的史论书,就我的水平来讲,消化起来确实是非常的吃力。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吸收的书,里面包含了大量的信息量,当然这些都和动画息息相关。它并不适合刚接触动画的学生,更不适合非动画行业的人,史论的内容多了,自然就会显得枯燥,阅读的受众人群相对狭窄,但深度确实足够,所以值得反复的推敲。在第一第二章中,除动画之外,涉及到了大量的其他艺术领域的知识,例如:哲学,绘画,文学和电影。哲学是任何学科的指导基本,在人文类的学科中更为明显,绘画和文学这两种艺术形式更是电影的前辈。而当这些多方面的知识一次性的放在面前,吸收起来的难度就增大了,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有连续几处不能读懂的话,再读下去就会摸不到边际了。所以,要及时的做些资料的查找和相关笔记。很敬佩薛燕平知识的广度,很多史论类的书籍都会有这样的情况,这一次读不懂没关系,积累的久了,往后就读懂了。
  •     这段时间很认真的拜读了传媒大学薛老师的两部著作《非主流动画电影》、《世界动画电影大师》。这两本书资料丰富,观点犀利,从书中感受到作者相当认真、充满激情的将动画史进行了梳理。我从中获得了非常保贵的学习资料。然而在看这两本书时,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的表达:比如作者在书中极力贬低那些令他不悦的动画、言词激烈地抨击他所厌恶的大师,那种过于强烈、主观的陈述方式也令我情不自禁的产生不悦之感。作者在《非主流动画电影》一书的前言中写道:“我上大学时最喜欢看别人写的影片评论文章,因为那时候我很无知……大学毕业后我开始讨厌读这种‘二手文章’,我有自己的观点,为什么要去听别人的?于是喜欢看传记或者是单纯呈现事实的书籍与文章。”冲着作者这种写作的出发点,我觉得《非主流动画电影》、《世界动画电影大师》两本书应该会以这样的理念去呈现动画的历史,两本书也应该是两本学术相对严谨的著作。作为优秀的学术著作,应该是相对理性、客观的。(当然作者从史料的收集、学术规范上都相当认真)在阅读过程中的喜悦来自珍贵史料的获得(在些很真诚的感谢作者),但同时我也很坦率地承认阅读过程中遭遇不少不悦与遗憾。我的不悦在于作者过于武断的贬低某些不符合他审美趣味的动画作品,用过于主观强烈的情感色彩试图去影响读者对一些大师的认识。有兴趣和会认真去拜读这两本书的人,多少都对动画史有一定了解、对动画也充满热爱,也一定有自己的动画赏析的阅历、偏好。作为同等地位的观众,一定会有“罗卜青菜各有所爱”的情况,很多作品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征服了所有的观众。如果肆意的贬低这些作品,无疑是在侮辱一部分观众的审美品味。比如:《世界动画电影大师》这本书,第6章,介绍《黄色潜水艇》的作者及这部动画,作者因为极度的不喜欢这位大师及其作品,因此无法抑制地从开篇就没有很认真客观的去陈述George Dunning的基本资料,而几乎是彻头彻尾的在告诉观众,如果不是因为甲壳虫乐队的光环,这部作品一定该被扔在垃圾堆里。在这个问题上,周星驰是个很好的例子。所谓正统的电影文学学术界从开始就无视周星驰这种“低俗”电影,认为纯粹低俗、恶搞,然而就是这种“通俗”艺术捕获了许多观众的心,甚至最终也成为许多学者认为值得研究的电影类型,毕竟他和他的作品对这个社会、这个时代造成了影响,不管你个人喜欢与否,这是既成的事实。(虽然我曾经极度不喜欢他的电影,但我从来不认为他和他的作品就是垃圾。)另外,好莱坞的电影(包括作者所追捧的迪斯尼的动画),同样被所谓正统学术界指责为经济上商业化、艺术上模式化,许多高票房的影片只被当作“公式化”的最优范例。然而就是这些“模式化”的类型片更能吸引大众,更能影响世界。好莱坞类型片的成功也致使学术界开始重新审视和研究好莱坞、研究类型电影。接受美学理论一向认为文艺作品只有与观众发生关系,它的存在才变得有生命、有意义,这种意义不会因为不符合某部分人的审美而可以被忽视。我很赞同后现代哲学思潮对于“精神”高于“肉体”的大胆反击,“精英”文化的霸权对“通俗”文化的压制本来就不合理,当我们正视自己的身体、正视上帝赋予的种种“低俗”的本能,我们应该诚实而勇敢。我们不该因为自己喜欢所谓高雅的古典音乐,而否定摇滚、爵士、嘻哈的品味;永远不要因为自己的饮食习惯及生理舌头特点原因不喜欢吃某些菜而贬低别和试图影响人的口味。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作者在没有与George Dunning真正接触过的情况下,着力去找对George Dunning为人处事的批评,从而进一步贬低和否定他及他的作品。(我向来认为,对一个坦率的艺术家的评价往往会有两种极端的言辞,而对于世故圆滑的人,或许更多的是正面的评价),对艺术家人品的评价不可尽听一面之词。最近媒体曝出与周星驰合作过的重要人物纷纷表示周星驰为人处理非常恶劣,难道研究周星驰电影作品的观众或学者就抓住这些无法亲自证明的言论去做为评价其作品及成就的论据?还是就是论事,我看过《黄色潜水艇》,个人觉得挺有意思,关于作者的“俗不可耐的故事与颠三倒四的导演叙事、华而不实的影像风格(我不觉得这部片华美,反而觉得轻松朴素)等致命弱点,我都没感受到。作者最后生怕对这位导演和影片踩得不够狠,还硬生生的把这部片与毒品文化扯上关系,甚至还将甲壳虫乐队等同于危害社会的“危险分子”的代名词!这一点我觉得作者是发挥想像大作文章,有点上纲上线的嫌疑。甲壳虫乐队及其他许多音乐家,还有许多艺术大师(如毕家索、罗丹、克里姆特等等)的私生活按照正统保守的观念,都不符合纯洁完美,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而非“神”,他们只是比常人更大胆的面对自己的情感、欲望,如果没有伤害到无关的人,那只能算是他们的私生活。这些作品之外的东西实在不该成为欣赏他们作品的有色眼镜。正如我极喜欢的艺术家基斯•哈林是同性恋,后患爱滋而英年早逝,虽然极不认同他的生活方式,但这些却丝毫不会影响我对他艺术创作的认同。作者在文章中写道:“《黄色潜水艇》无时无刻不在渗透着强烈的毒品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宣扬着迷幻、美好而虚无的精神世界。(P215)”这段话让人很迷惑,“宣扬着迷幻、美好而虚无的精神世界”这不是许多高尚艺术作品都在追求的东西吗?这种创作的理想与“无时无刻不在渗透着强烈的毒品文化”之间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吗?作者有在P207页还有一段话:“虽然该片大卖特卖但是在动画学术界被骂得一文不值”不知道这个结论是从何而来?而矛盾的是在P213又出现“《黄色的潜水艇》在世界动画史上有着何等重要的地位,我本人对该本非常之不感冒”,个人觉得这种显失客观的论述应该慎重。对于看过这部作品的观众来说,作者痛快的批评很可能是种侮辱,在侮辱作者及作品的同时,也侮辱了喜欢他们的观众。对于没看过这部作品而又涉世末深的观众来说,假如听信了貌似学术的著作作者像网络论坛般不假思索的主观个人评论之后,很可能不想看到这位导演的任何作品,从而丧失了一次美好或难受的人生体验。看看网上随机找到的对《黄色潜水艇》的观感,这部片虽然不值得捧上天,但的确有其动人之处。“假期快要过完了。这是一个快乐的假期,看了不少有趣的片子,最有趣的是《黄色潜水艇》。前阵子转贴过一批海报,《首映》杂志选出的25张最佳海报里有《黄色潜水艇》,刚巧在店里看到,就租了回来。对内容一无所知。好可爱。好瑰丽。好放肆。好快乐。上天入海穷奢极侈的视觉大拼盘,史上最棒的音乐电影。我不管第一支MTV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早在那之前,《黄色潜水艇》就是由十多支MTV组成的最活蹦乱跳的故事。”——花袭人 发布于:2007-06-13“黄色潜水艇是我们当年大学时的宝贝,全班挤在一塌糊涂的教室里(美术教室永远一塌糊涂),对着个破VCD和凑钱买的二手电视看得兴高采烈——ilxwing可能会有不少人不知道《黄色潜水艇》可是一定没有人不知道the Beatles。这是我看过的关于Beatles的电影里面最棒的一部了夸张的色彩、人物形象加之天马行空的想象再配上Beatles的经典歌曲效果好的令人咋舌。在Pepperland,the Beatles就是救世主,他们用歌声赶走蓝色怪物,还这里一片生机勃勃与色彩盎然,我们几乎可以看到所有颜色的大糅合,却不觉得乱。在Beatles的黄色潜水艇之旅中,我们可以见到是时间迅速倒流的时间老人,他们残破不堪,the Beales便统统返回了孩提时代;我们可以见到是时间飞快流逝的大齿轮,the Beatle便马上变成了胡须长得赛过邓布利多的老头子们;这里有会吸食一切东西的怪物,直到最后一刻他自己吃掉了自己。。。。。。这是个色彩斑斓的到处充满了癫狂的幻念的世界,这也是Beatles的世界。影片中的一个片段使我十分难忘,有这么一间屋子,里面有一条长的几近看不到头的走廊,这里到处都是门,而每一扇门后面又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这是多么新奇有容易令人恐惧的预感。或许开门就是死亡,或许开门有美女有野兽。。。。呵呵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 “永远不要对有可能是坏事的事有所好奇,它可能会要了你的命”,可在Beatles的世界里,永远没有退缩。——月女巫2008-10-11这些观众或许不是学者,甚至不是动画或电影又或是美术专业人员,但在要与观众发生交流的作品面前,只要是观众就有资格去评论作品,他们对《黄色的潜水艇》的观感简单而真实。让我感受到更多不悦的应该是《非主流动画电影》这本书。我一向认为有资格正式著书论述非主流动画的人一定要是一位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眼界开拓,有包容心的智慧长者般素养的人。“非主流”本身就代表一种前卫、边缘,如果抱着一种狭隘、独断、正统的眼光去评价,必然是对非主流动画的一种亵渎。从这本书中我再次强烈感受到作者"纯洁无瑕"的正统审美趣味。在对扬•史云梅耶的介绍章节(P150),标题下第一段文字就是作为强调的小标题:“我最厌恶的大师——尚•史云梅耶”,我认为作者应该记住自己书的名字并非《非主流动画之我见》——而是《非主流动画电影》并而封面上印有强调“历史、流派、大师“三个关键词。如果一开篇就说这个大师“最令我讨厌”并认为大师“罪恶一生”(实在不明白他犯有什么罪,以至于该被一位学者如此诅咒),让读者怎么有信心相信他有心平气和客观的评价对方的能力呢?(对这位大师的评价颇有评价杀亲仇人之势)作者甚至极端的表示:如果你非常喜欢这位大师请看到这里就自动跳过进入下一章。(大有不容观点异同的观众与他评论辨驳之意!)扬•史云梅耶的作品的确有许多刺激感官的元素(但都绝对在容许成人观看的尺度之内),他的作品更多的是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并以极具创意的手法赋予那些日常物品以新的生命与象征意义。从作者对扬•史云梅耶作品的评论来看,我认为作者在看扬•史云梅耶的作品,在写关于他的作品和评论时并没有静下心来去深究“超现实主义”流派的内涵。甚至根本没从本质上了解探究过弗洛伊德、达利等与超现实主义密不可分的理念、思想、作品。弗洛伊德的言论面世之初极大的挑战了“人有别于动物”、“精神高于肉体”的正统理念,但在真实面前,人们不得不承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无法不正视自己作为动物的层面,精神与肉体都有我们无法用“高尚”的理智掌控的区域。弗洛伊德的贡献不仅仅在精神病领域,他的理论同样深深的影响了美学、哲学、文学。超现实主义是后现代哲学流派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达利的作品则是将自己精神层面的伤害、欲望以“达利”式梦境的方式呈现。扬•史云梅耶作为超现实主义的追从者,用电影的方式诠释他对超写实主义的理解。虽然我也没有足够深入的去研究“超写实主义”,但这些相关的基本常识还是有的。我始终认为不了解就没有发言权,不能在“文化公众场合”对自己没有深入研究的东西凭空骂街了之。道理很简单,像同性恋、偷窃癖等这个问题,大多数人是简单的厌恶、反感、不理解,我也曾经是这种浅薄和苛刻的正常人。但一部不记得名字的电视剧彻底改变了我对同性恋的观点,同性恋其实很无奈,那种与生俱来的强烈欲望并不是他们自己用理智能把持的。有一个调查显示,同性恋大多是因为生理的原因导致的,只能说是上帝不小心把性别搞错了。更让我吃惊的是看到一个偷窃癖的案例竟然与癫痫这种病有关。人是一种很复杂的动物,有时草率的用既有的经验和知识,我们容易犯下心胸狭窄、苛薄的错误,一颗客观、包容的心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不要妄自用言语和行为伤害你不理解的东西。记得有一次不小心卖过一本弱智的《老庄》著作评注的书,在点评老子那篇妻子去世了,老子还乐呵呵的典故(老子认为妻子死了是好事,可以以大地为床,以天空为屋)。点评者除了复述老子文字的意思外,竟然批判老子太没人情味,太消极。看完这句点评,我直接就把这本书扔了,一个境界低到没法理解作者基本理念的人怎么有资格冠冕堂皇的去点评作品。我不是扬•史云梅耶的FANS,也没有看全他的作品(如果找得全我还是愿意看全),但仅凭他的几部代表作,还是令我像许多识货的人一样认为他是一位值得崇敬的大师。《疯狂疗养院》这部电影中那些肉、舌头等等“刺激”元素,恰到好处的表现了精神与肉体之间关系的主题,在电影中更像是起到与“渲染镜头”相似的功能,将人精神与肉体之间斗争的感受巧妙的烘托出来。如果是抱着去探究精神病患者的内心挣扎,你会欣赏史云梅耶的表现力。如果坚信自己无法接受和理解精神病这种“自然现象”,可能一辈子也无法接受这样的影片。片中有很多对白都极富哲理,候爵的“自由万岁”的精神病院理念,以及另一派人的“法”家式的管理理念的剧情设置,很好的诠释了超现实主义关于“精神与肉体”这个哲学主题的理解。其实这所精神病院也恰是一个浓缩的现实社会,我们生活的现实社会的有序外表下何尝不是充满这种争斗?!《极乐同盟》反映的是几个变态的个体的各种怪癖,他们仅仅是在“自己”的精神、肉体世界用导演创想的怪诞方式渲泄“自己”的情绪,所有的伤害都只不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开的小差,导演的幽默之处在于各种怪异的创意方式。《小树婴》是个民间传说(如果有罪首先这个民间故事就有罪)。作者在影片中并没有宣扬小树婴的存在是正确的,但小树婴真的有罪吗?那个孩子的眼里对是非的认定是最清醒与纯净的:有罪的是那对夫妇,为了自己的私欲铤而走险(人类的劣性之一)。小树婴只能算是孩子,本能的为自己的生存努力,小女孩试图保护小树婴恰好引领观众从小树婴的角度去理解这个问题。有先天缺陷的孩子出生,这能是孩子的错吗!影片最终用简单而童话的方式毁灭小树婴,这也符合人道的结局。作者在看这部片时,更像是一个纯洁的,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孩子般,失去理智的被惊吓!还天真的谈到限制级的问题。正如《蜡笔小新》在日本就是成人动画,来到根本没有这一体系的中国才闹出大人指责这部动画片教坏孩子的笑话!作为一位动画专业的从业者,作为一名大谈“中国动画的靠谱与不靠谱”的作者,竟然不知道限制级的问题出在哪?在明知自己心灵脆弱、明知这位导演的表现风格(不懂欣赏内容)的情况下,故意去看这部片,然后貌似很无辜般地表示:“早知是成人动画我就不看了!我还是儿童!这部片吓坏了我!”很有矫情的嫌疑!扬•史云梅耶的作品,看懂的人会会心一笑,看不懂的人则破口大骂。“反人类”这个字眼要慎用!再看看网友对扬•史云梅耶作品的点评(不敢说他们评价十分到位,但至少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更理解作品的本质):《疯狂疗养院》很久没看过如此有视觉冲击力,但又不落俗套的片子了,两个小时,我居然一次快进也没用上,这可不是我的习惯。想当初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许多被推上经典宝座的大师作品,都伴随有大段冗长的白烂情节,后来逐渐意识到,有些片子,不到年纪是看不了的。——黑化猫《疯狂疗养院》影片充斥着超现实主义的荒诞与讽刺,精神分析,梦境以及年幼时的影响这一系列的佛罗依德的理论对西方的影响能显而易见的看到。伯爵奇怪的宗教仪式,在基督象上钉子以及用异性结合的仪式等等,充斥着对基督的反思及神秘主义色彩。年轻人时不时出现的梦境,穿插在整个故事里,让人很难分清楚梦境与现实,最后会觉得,遇到伯爵的经理以及在精神病院中那一系列怪异的情节是不是都是这个年轻人的想象。众人皆醉我独醒与众人皆醒我独醉比较起来,何种情景更恐怖些呢?  影片是一段真人穿插一段动画进行的,经常看Jan Svankmajer的影片的人知道他很喜欢让那些舌头,眼球,脑子等内脏来表演,我其实很想去弄明白,这一段段穿插的动画与影片究竟有什么关系,可惜弄不明白。  影片中有许多细节,都充斥着导演对西方文化的反思,比方说那一幅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新古典主义的名画在影片中曾被引用,而用来以真人形式重显的却是那一批被禁锢的精神病人。猜想一下,导演是不是在表达这样一种想法,在西方,人们的精神是被种种现代社会的制度所禁锢着,就好象在精神病院中,那些自然自由的想法在现代社会被认为是异常的,而应该如法国大革命那样,追寻自由。——点点通常在很多人们的第一印象里,这片子确实有些变态:剧情和场景的怪诞和夸张给人带来了诡秘的观影体验。这部摄制于1996年的捷克电影是真人和黏土动画混合在一起的“默片”,导演斯万克梅耶是著名的超现实主义/动画大师——他的动画片不已技术取胜,而是凭借洋溢其中诡异无比的想象力和复杂多样的隐喻语言。他这些动画片中的想象力,并非通常认为的那种“童话式”思维(花骨朵们无论如何都不宜观看该老兄的电影),而是充分发掘了平庸的日常生活背面(成人)的种种怪诞想象、异端情欲……以及恋物癖,使你不得不将这些心理表现和弗洛伊德和萨德这两个疯狂的天才联系起来。他们执著的行为是存在主义哲学的绝妙注解,“他人即地狱”,在每个孤独的失语世界里,人们都孤注一掷的各自探索着快感来源,而那些“他人”就都是偷窥狂,都是些令人恐怖的家伙。所以,男邻居不厌其烦,用繁杂的工序制作了一个硕大的公鸡面具(别忘了他可用的是色情杂志的封面),把仿真的玩偶女芳邻带到郊外,扮演一个类似蝙蝠侠的怪物……;女芳邻也在黑屋里鞭打她的稻草人男邻居,“皮开肉绽”的他不得不以脱光的方式来哀求……;女邮差贪婪的制造了一堆面包小颗粒,象吸毒一样吸食进去,又吐了出来。这些经典S/M的场景是导演精心制造的许多小高潮之一,和其他盟友的行为一道构成了最为古怪而有趣的“现实”风情。粘土动画粗糙的效果在这几个桥段里却显得相得益彰,我想每个成年人在看到这里时决不会去为技术较真,而是带着戏谑来惊喜地发现导演的疯癫。  而最为令人叫绝的是影片的结局,随着一次意外事故(恕我在此卖个关子)的凸显,几个人的生活都奇妙的交织在了一起,那个警长随之惊讶发现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转变……  导演隐藏在影片背后的面孔如此隐讳,以至于影评人都想从中找到事关社会和政治的玄机与隐喻,我想这可能不外乎如下几个概念:社会异化之下的人性变态、性压制的清教传统束缚、人生孤立无援的遁世哲学,以及无处不在的“恶心”感。然而导演却调用了一种狂欢的手段来解释他的意图,用极其有趣的黑色幽默,不厌其烦的讲述了一个个古怪的搜集癖、加工癖患者的传奇。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已经没有了“常态”的快乐,身体必须要找到一个解决,那些不可思议的东西就成了最后的堡垒,他们用执著的手工程序来对抗整个社会的理性和僵硬,他们的快感是自己发明的,不管这快感的背后是多么的绝望,这一切的前提是每个人极度隔绝和孤寂的个人生活。——合理肉食有一位网友曾说过一句比较经典的言论:有些动画很棒因为表达出了群体共通的感受,娱乐了大多数的观众;而另外一些动画很棒则是因为它给观众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平常感受的特殊体验。扬•史云梅耶就属于后者。看见作者在P151里写到,上课时像放剧毒毒药、危险炸弹般给学生看扬•史云梅耶大师的“垃圾”(首先就给学生设下一个强大的心理暗示),然后令学生看完片连午饭都吃不下,全班还只有一个例外,而这个例外竟然也是成功的被作者影响感受的——甚至成为进一步扩散宣讲“垃圾”理论的“教徒”!这是一个多可怕的现象,一位对哲学、美学知识了解尚浅薄的长者,得意洋洋的炫耀他成功用自己的狭隘成功封锁了孩子们的视野!这让我想到当年哥白尼的日心说事件。日心说彻底打破人类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是万物的最高级别的的尊贵自我意识,哥白尼因为这句“真话”险些被无知、狭隘、自以为是的人们处死!有时真相并不一定 “美好”,不不一定会让人愉快,但当你真正理解了这种真相,你的心会变得更宽广,你 “活着”的体验更生动!每个人的经历、情感体验方式一定会不同,不要试图强行同化,世界的美好正在于它的丰富性。学生有时就像求知的井底之蛙,对于文化艺术领域需要体验和理解的东西,不要事先就恐吓他们,既然确认这是中国大学的课堂上可以播放的片子,就不要添油加醋,让学生自己爬上井口去体验、理解、分辨。最讨厌播新闻时当观众是弱智的切敏感片断的做法,试图不让人知道真相,结果很可能就像当年非典的后果!当然这是更为复杂的政治问题。我认为在纯净的学术殿堂,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与自由,不要试图去驾驭他们的思想、审美!作者关于布鲁诺伯茨多Bruno Bozzetto的评价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强烈的情感表达,但作者以个人的喜好武断的评论作品还是有好几处:“罗西先生影片中评价最高的要算1966年的《罗西先生买车记》P384”这个最高评价我更相信是作者给的,因为作者由此找到对现代社会“车”的某些共鸣,但还是请作者把自己的独断用一种中立的语言去表达。其实发现作者有一个特点,凡是作品涉及政治、色情、暴力的作品,总是会得到批判,有时我都不相信与作者是同一个时代的年轻人(还算年轻吧),竟然在“非主流动画”的书中频频批判这些现代文化中非常常见的主题或内容。鲁诺伯茨多《娃娃说话》这个短片是一名近80后(近90)的学生推荐给我看的。这部片非常有创意的将关于生命诞生的过程用诙谐生动的方式纯洁的表现出来。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会觉得厌恶,并将它与黄色笑话联系在一起?看过一部《子宫内日记》的纪录片,生命的诞生是美好而纯洁的,作为一名女性,看纪录片时获得的是对生命的认识和感叹。没有也找不理由觉得这种生命现象是可耻、下流的。《娃娃说话》这件作品没有任何带有邪念的情节,只是将卵子、精子用生动的方式拟人化,生活在设计成一个瓶子的形状的空间(子宫)里,讲述一群群战士通过类似战争的方式获得胜利的童话般的故事。不知道整个短片何来低俗、黄色?!吃惊的读到作者对《娃娃说话》的不适观后感,我不禁会想:天啊,如果《娃娃说话》这样的作品都黄色,那我们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给这个大孩子解释生命的诞生问题?!我相信,心中没有邪念的人是很难从这部短片中看到邪恶的!了解基本生理知识,看过《子宫内日记》的相关片断,我觉得《娃娃说话》更生动的让人感受到生命诞生的事实和趣味如果大多数成人(尤其是男性)会对《娃娃说话》这部片感到恶心的话,那么中国的性教育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在阳光下无法正经的说“性”,说生命的来源,即便用一种诙谐可爱的方式(《娃娃说话》的方式)——这显然是性教育扭曲的结果!曾有一个新闻说调查过成人看中学生在公共场合亲热的场面,成人更多的担心孩子们会在身理和心理上受伤。而反访问中学生看到成人在公共场合亲热的场面时,很多中学生说的是这个词——很恶心!这就是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的结果?!看书的过程中我常常觉得作者是个纯洁的小男生!还不适合在成人的世界讨论“非主流”!作者这种论述的方式在书中还有很多,我仅仅在有限的时间里挑出一些我看过的,了解过的动画发表个人言论。一股作气写完这篇文章,有些用词也许不当,但我绝非恶意的想挑起争端,只是诚实、认真的表达了作为读者“活生生”的心声。虽然世界上没有一部历史是绝对真实的,但作为一位有学术良知的、真正的学者,在编著“史”书时应该尽力去探寻和表述事实的真象。而不是在严肃的学术著作中,大量的用个人的体验、即兴激情去探讨问题。我坚信做为学者应该尽力“理性”的用严谨、客观、衷恳的态度做学问,不该像“感性”的艺术家般沉浸在自我感觉中,感情用事、言辞激烈的去讨论学问!这是关乎学术责任心、治学之道的问题!想起前几天才看过的《宫奇骏の仕事》里的一段情节,宫奇骏极力反对自己经验浅薄的儿子宫奇吾郎一上来就担任新片导演,甚至很恼火儿子不顿反对的执意挑战。作为一个真材实料成长起来的经验丰富的动画大师,深知动画创作的功力是“真枪实弹”的经历磨练出来的。看完儿子的初次导演的动画,他只有一句评价:“我看到我的孩子——还没长大,仅此而已!”在动画创作领域尚且这般,在严肃的学术领域,年轻人更不该过于急功近利的去做一些炫耀自己能力的事,还是该沉下来先丰富了自己的内涵,再去用自己厚重的学术修养与成果滋养众人!在卓越找到一个对《非主流动画电影》书评,这位网友一定也认真读了书,并对动画、艺术有一定的见解,写得精僻!作者不是搞绘画出身,对很多艺术形式不理解,建议不要买,写得太主观。 眼界也不是很宽。 本来想选很不喜欢 但是给点面子 最奇怪的是作者对非主流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非主流是先锋?实验? 作者却对当代艺术持否定的态度,也不理解当代艺术,试问一个连当代艺术都缺乏理解的人如何做好当代动画?(何况是研究非主流动画电影!) 不是说写了5年就是好书。 看来作者应该去学学画画。(还该好好了解下哲学史、文学史、艺术史)——zhengyuanwei(注括号内的内容是我加的。)

精彩短评 (总计69条)

  •     我很尊敬薛老师对动画的热情和投入,可惜书的内容虽多,能得到的比较客观而且系统的信息却少。大概我比较愚钝,被主流思想麻痹的程度较深,薛老师爱用的“咆哮体"于我,不但没怎么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反而激发出一种不淡定的怒气,妨碍我把书看下去。唯有待我调整一下心态,在别的地方了解过更全面、系统和冷静的实验动画史后,再回来看吧。那时也许会比现在更有所得。
  •     薛老师的书资料丰富,可以补偿很多知识,但是有很多观点偏激,学生要蛋定的看。
  •     一年前我一无所知
  •     主观性很强,比较有趣,权威性不足。
  •     任何一门艺术到最后都不是比拼技术。
  •     非常喜欢啊!!!!!!!!!!!!!强推!!!!
  •     我貌似看过的?在图书馆……
  •     作者语言风格真犀利
  •     我只读了余为政在前言中让重点读的地方 哈哈
  •     从传统走向实验必备
  •     学动画的孩子们哪,看看吧。
  •     首先赞一下,这本书绝对是物超所值,看了不后悔!至于什么纸质之类啊,完全不成问题。这是所有动画人必读的理论书,里面的内容非常有用(不只是对学动画的人来说)这本书可以说是救了我啊,这本书使我开了眼界,对动画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为自己四年本科但是却对动画的如此无知,扫了个基本的盲。更重要的是,因为对动画知之甚少,我曾经一度对让自己爱不释手的动画的未来失去信心。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希望啊。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的可能!无论是否是搞动画的人,只要是对动画有兴趣,对电影感兴趣,都可以拿来看一看!
  •     那是相当棒啊!
  •     我看完写Jan Svankmajer这篇后,觉得作者主观性太强了,不是说不能带主观的东西,而是体现出一种恶俗在里边,这种所谓的学术很容易误导读者。
  •     薛老师就是比较主观啦~一如既往的带着强烈的个人情绪····
  •     这两本书资料丰富,观点犀利,从书中感受到作者相当认真、充满激情的将动画史进行了梳理。我从中获得了非常保贵的学习资料。 然而在看这两本书时,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的表达:比如作者在书中极力贬低那些令他不悦的动画、言词激烈地抨击他所厌恶的大师,那种过于强烈、主观的陈述方式也令人情不自禁的产生不悦之感。 不悦在于作者过于武断的贬低某些不符合他审美趣味的动画作品,用过于主观强烈的情感色彩试图去影响读者对一些大师的认识。 虽然世界上没有一部历史是绝对真实的,但作为一位有良知的、真正的学者,在编著“史”书时应该尽力去探寻和表述事实的真象。而不是在严肃的学术著作中,大量的用个人的体验、即兴激情去探讨问题。 正式著书论述非主流动画的人一定要是一位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眼界开拓,有包容心的智慧长者般素养的人。“非主流”本身就代表一种前卫、边缘,如果抱着一种狭隘、独断、正统的眼光去评价,必然是对非主流动画的一种亵渎。 希望作者今后的著作还是该沉下来先足够丰富了自己的内涵,再去用自己厚重的学术修养与成果滋养众人!
  •     日!
  •     烂。
  •     薛脚丫子
  •     对应这个貌似体系庞大的主题,作者用的是“不正规”的编写手法,但偏偏这样才引起我这样略知一二者的兴趣。作者的名字虽然只在里面出现一次,甚至连真实照片也不透露,但字行间,这位老哥的某些人物性格特征已跃然纸上!他已经用一种主观论述和个体抒发的方式使自己个人介入到这本书里面!不严肃但也并非不严谨。
  •     看过这么厚厚一本,基本可以初步了解在世界各个角落那些偏门冷门,而在动画历史上却又绕不开的动画大师们了。
  •     在我看来这本书更适合对电影的视听语言比较了解,或者说对电影,动画比较了解的人来看是较合适的。因为在内容的编写上这本书还是比较专业的,尤其是说到了非主流动画,往往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关注的比较少,尤其是里面所介绍的一些大事的名字,当然,我们也可以因为这本书而喜欢上非主流动画。尤其是关于动画创作的一些理念是非常可行,非常实际的,我们应该深刻反思中国的动画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动画迷,你想更深入地了解动画,就看看这本书吧。
  •     好书!!!赞一个
  •     嗯本人非业内人士,纯看热闹……
  •     扯~!
  •     作者老師講述了太多的大白話歷史,希望他在動畫的理論方面也有所建樹。
  •     曾和作者有过点零星的交流,但对其著述真的实在不敢恭维。
  •     字印的再大些就好了
  •     我能从书中读到作者的真诚,作为一个非动画专业的人对本书知识无法做出什么判断,但是,这本书的逻辑真是太有问题了,非常的混乱,写到什么展开后就无限展开,然后又突然回去,再来一个总结,更加像是一个个人随想的无限延生,而不是对脉络的梳理。
  •     作者挺葛,看他的书有点不像是再看专业书,没有枯燥的感觉。作者的某些观点很受用。
  •     薛老师是性情中人~对希望了解动画~喜欢动画的人来说是很不错的读物~
  •     字多了>.<
  •     【对我启发很大】
  •     【读所有薛妈的书之前都请注意】很有激情,但是非常主观,不是资料,是疯狂的个人吐槽。
  •     作者观点挺“二”的。国内搞动画理论的只有这种“发烧友”级别的么?烧糊了多少也该有点常识。
  •     作者个性鲜明,很有吸引力,书正版!
  •     个人感情色彩虽然强烈了一些,这对于专著来说有点遗憾,但是这么多的内容,这么偏僻的题材,没有一点有趣的话语和感情投入,又显得无趣了点,因此,这本书还是值得读一读的,看得出作者对于动画电影的专注和热血,算得上是诚意之作。
  •     好犀利 不过觉得作者好受 重口味一个都不能接受 好搞笑
  •     开眼界了,老师真是性情中人啊
  •     薛妈写的这个本来就不是教材,动画发烧友看这个其实是很有意思的。还有,薛妈这么掕的清的人,书中却把某个道貌岸然的白莲花的位置摆放太高了。
  •     http://yuedu.163.com/source/8f12070b246846c18f1eb596375390f7_4
  •     大二看的 美好的时光啊
  •     很好看的书,很认真的写书人。从语言到内容,绝非人云亦云。
  •     好多小众的 片子还差不少
  •     了解动画的另一部分,还是同样是基础。就当非主流动画的历史吧~~
  •     这书是很久以前才买的了,还没看多少就因为搬家的缘故丢失了。但是至今仍然对它有印象,因为它的确是一部详实朴素的书,我只看了开头的序言以及彩页,就下此结论了,因为我至今没有忘记作者说的话。
  •     还可以,可以结合他写的另外一本书看,但有些内容有点重复
  •     本书主要介绍了非主流动画的分类、流派、发展历史以及大师作品。薛燕平以诙谐轻松的语言表达了他独到的见解,作者的角度颇像个孩子:真诚、执拗,但是个人感情有些太过浓烈。
  •     虽然他的书里夹杂着个人主义色彩,但是人性话的词语让我读起来很舒适,艺术本身就是灵活的,每个人的想法当然不会相同,东西学来是真的。
  •     挑了感兴趣的部分读完
  •     内容丰富
  •     只看了今敏和史云梅耶的章节,气死本脑残粉了。
  •     慢慢看~~好多啊~~~
  •     真不该买,翻了一个史杨梅耶就被sb恶心到了,作者完全看不懂还很自以为是,他做过什么动画?我倒想瞻仰一下
  •     作者的语言很诙谐幽默。介绍的内容比较全面~读读很有收获
  •     书中语言幽默、轻松,更感觉是在听讲故事,而不是在空讲理论,写得真是太好了~!!
  •     就是狗屎,不推荐!
  •     书的质量很好,绝对正版。至于内容就仁者见仁了!前2章内容较为枯燥,看得我想睡觉,后面的内容还行。
  •     很感谢,能有人来说,来劝告可能逐渐堕落、误入歧途(虽然会有人不爱听)的中国动画产业。 还是想骂一句,别他妈说什么脱离意识形态,都不是圣人,装傻B
  •     没怎么看下去,就为看作者推荐的动画和电影。。下面评论更看不下去。。。看不懂。。。
  •     史上最欢乐的电影类书籍,不论从学术角度来说存不存在问题,但是我在图书馆翘了一天的脚,实在快乐,真是~~~(*)U)(&)*_)* 没什么话好说,推了。大部分内容非常棒!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如果评分有零星的话,我一定选这个!仗着阅片多,写出这么个浮夸没营养的东西,醉!
  •     别看外表毫无张扬,读了第一页你就会被薛老师的坦率真诚的话语逗乐。“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叫别人找去吧。”书中毫无其他理论书籍的故作高深、矫揉造作之感,薛老师是个很实诚又充满童心的人,这样的人写出的东西怎么可能不引人入胜呢?
  •     之前在学校图书馆借了这本书,看了觉得很不错,觉得要买下来。作者涉猎面很广,介绍的非常多也非常详细。非主流动画电影这一块的资料向来就不多,所以无论对于学动画的学生还是动画爱好者,这本书都是相当不错的一个扩充读物。另外,书看起来很厚,密密麻麻的,但是读起来一点也不累~作者说话听诙谐的,读来很有趣。
  •     蛮好的
  •     用很主流的语言讲述非主流
  •     动画入门级经典
  •     虽然下面评论各种踩。。但当年还是真让我对动画开始关心起来了,入门还是不错的东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