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烹饪美食 > > 茶经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0-9
ISBN:9787101075298
作者:陆羽,沈冬梅
页数:194页

茶者 南方之嘉木也

我不抽烟 不喝酒 我喜欢喝茶 喝茶的历史 不夸张地说 有二十多年了 小时候 我妈非迫着我喝 印象中 特别是夏天 我跟院子里的小孩在外在疯 满头大汗地进屋 妈就递给我一杯黑乎乎的水 强要我喝 我呷一口 叫 好苦 妈一瞪眼 命苦! 喝! 我只能皱着眉 大口地喝 没过多久就上瘾了 好东西总是很容易让人上瘾的 现在想来八九岁的孩子捧着茶杯咕东咕东大口喝茶的样子挺滑稽  我上小学时常住在外婆家 在外面玩一阵后 回屋抱起外公的茶杯就喝  外公的茶杯是紫砂的 很粗很高 杯壁上积了层厚厚的茶垢 杯口看起来像井口 里面放了半杯子茶叶 茶水很浓 喝起来像中药  我常常一口气把茶水篦个精光 杯里只剩茶叶 外公午睡起来 是要大喝一气的 照他的说法 喝茶必须得喝得要上厕所 才叫喝通了 他一看杯子 气得七窍生烟 哪个狗儿子把我的茶喝绝了?把茶喝绝 再冲开水 也泡不出来了 我被爷爷骂过好多次 死性不改 后来负笈异地 临出门前必采购两三斤茶叶带上 同学们看到后都惊奇不已 有时赶上超市茶叶促销 我都十包十包地买回来 售货员问 你家是不是开茶馆的? 陆羽茶经开篇云 茶者 南方之嘉木也 寥寥几字 竟写得一往情深 我做茶人的历史也算长 特别能体会这深情 我喝茶不讲究 器皿 茶叶 都无所谓 水就更不讲究了 而且特别不爱喝好茶叶 以我有限的经验 总感觉茶叶越好 喝起来越淡 越没劲 倒是茶叶末 泡出来比茶叶更浓 喝得过瘾 汪曾祺老以为 浓、热、满三字尽得茶理  我真同意 我这喝茶的作派 要是妙玉来评 也只能算个牛饮 无妨 不装高雅 但求过瘾 不过现在也知道了 茶也不可多喝 以一天一杯为宜 否则容易导致体内的铁流失  难怪前段时间刷牙 一刷一嘴血 我与茶盘桓二十年 买茶 烧水 泡茶 喝茶 倒也忙得不亦乐乎 远不如同龄人喝白开水和可乐来得方便 人 往往为自己的嗜好所累 但人要是没有嗜好 活着 又有啥意思呢?

格物茶之始

每天晚上从家出发沿着河边散步的话,必定在转角小山坡下看到一栋簇新的仿古房子,有次好奇走近一看,才发现写着“陆羽故居”四个大字。读到《茶经》的产地一篇才知,陆羽说“浙西,以湖州上。”对湖州的产地考察和描述最细致,涉及到下属小地名也最多,难怪最终他是在这一地区写成的《茶经》。此故居是否只是随便找块地方卖个文化概念呢?不得而知。但《茶经》却是当之无愧的茶之初考究书,从此起才有了真正的“茶的律则”。冈仓天心当年为美国人写普及东方艺术的《茶之书》,身边仅有一本陆羽的《茶经》作考据。书篇幅不大,共分十章。从采茶、造茶、别茶、茶器、生火、用水、炙茶、碾茶、煮茶、饮茶等事无巨细,无一遗漏。何况陆羽还是个既会格物又有文采也涉猎广泛的人,光写茶饼的外观,就用出十几种比喻来分门别类鉴别。在说制茶时捣烂茶叶子这一环节,也用很妙的比喻说了个窍门。他说捣茶叶子不能用蛮力,否则千斤重杵都无法将芽头捣烂,就“如漆科珠,壮士接之,不能驻其指。”也就是说,如同涂漆的圆珠子,轻而圆滑,力大无穷的人反而拿不住它。在他笔下,饮茶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茶之略一章中说道,“二十四器阙一,则茶废矣”。不仅二十四组二十九件茶器缺一不可,烤茶煮茶的燃料最好用木炭,如果曾经烤过肉染上腥膻油腻气的木炭,或是如柏、桂等带油脂的木柴也不可用。所谓有“劳薪之味”,这跟日本某些高级料理尤其讲究煮米饭用的稻草,是一个道理。柴火是辅助,煮茶的水确是根本。山泉水为最上,江水次之,井水最下。而山泉水也最好拣石钟乳滴下的、石池中缓慢流动的甘美泉水。接着才是仔细讲述水煮几沸、茶分几碗、如何处理茶沫等。形容茶的沫饽也尤美妙,“细轻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渭,又如菊英堕于樽俎之中”。唐代的煎茶是古典主义,宋代的点茶是浪漫主义,明代的淹茶是写实的自然主义,如今也只能在日本茶道里一窥唐宋古礼了。在现代,一来这项爱好太奢侈,不是人人玩得起,大众也只能冲杯茶饮了事;二来古风遗落太久,中间早有文化断层了,接上不是那么容易。陆羽在第七章里汇集了他那个时期可见的绝大部分茶史料,说几个好玩的故事,一则《广陵耆老传》中记录,有一老妇每天早上提一器皿的茶到市上卖,人们争相买她的茶,可从早到晚器皿中的茶却不见减少。她把赚来的钱分给路边孤儿乞丐。不料被人报官抓到监狱,到了夜晚,老妇手提卖茶器皿,从监狱窗口飞了出去。又一则《异苑》中记载,某嗜茶妇人带着两儿子守寡,住处有一古墓,每次饮茶前先奉祭它。两儿子不理解想把古墓挖掉,母亲苦苦相劝得以制止。晚上妇人梦到一人说“幸亏得你保护,又让我享用到好茶,我不会忘记你的恩情的。”天亮后在院子挖里得到十万铜钱,但穿钱的绳子却是新的。这种带一点神怪色彩的典故,其实还挺符合我们现在对于古人饮茶一事的想象的,有点无产阶级风气的贵族做派,又有点隐士高人骨气的侠客作风。论格物,从“力求不完美中寻求完满”的茶之道开始,算是基本功吧。《人生多缺憾,得闲来饮茶》http://www.douban.com/note/214440141/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39a41c01018al1.html

神鬼也爱茶

《茶经●七●之事》中记录了五则与神鬼怪有关的故事。第一则,夏侯恺死后回家饮茶;第二则,虞洪入山采茗,仙人遗野生茶树;第三则,秦精采茗遇野人;第四则,陈务妻子飨茗获报;第五则,仙妪卖茶,被捕飞天。这些故事中的神鬼怪不但不可怖,反而因茶显得可爱。而茶,不仅人爱,还受到神鬼怪的欢迎。可见茶是多么好的东西!

摘录

陆龟蒙《茶灶》:无突抱轻岚,有烟映初旭。若皆言嘉及皆言不嘉者,鉴之上也。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陆羽:喜是攀阑者,惭非负鼎贤。茶性俭,不宜广。 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酒。天育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华佗《食论》:苦茶久食,益意思。

最简是杯茶

近年有点喜欢喝茶。原来闲时更喜欢泡一杯咖啡,甚至一杯牛奶,消磨半个下午,那些味道是入口即化的浓烈,而茶更让我体会到了隽永,那香气会一直萦绕着我。每周六的下午会泡一杯茶,边做家务边喝,喝茶的空档就是一个栖息处。茶对于我却是神秘且意味深长的,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感觉,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这次看陆羽的《茶经》,揭开了一层面纱,尽管还是看不清晰,却让我对茶有了了然于胸的笃定。原来我与茶竟有如此高的契合度。在《茶经》里,陆羽不光写了茶,还寄托了自己的行事理想,他用一句话把这理想概括得入木三分,“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精行俭德是茶文化的精髓,茶文化自陆羽的唐代算起,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到今天,应该已有了更深厚的底蕴。现代人更纠结于用什么的茶具,用什么制地的器具,喝什么样的茶,喝哪个产地的茶,为那些器皿和外在所累,而忽略了茶的本源。对外在的过分关注,其实是有惟“精行俭德”之人的作为。看了《茶经》,我也有疑问。茶的第一部著作是由我们的先人所写,但为什么茶道文化却是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在“九之略”里,作者指出,如果在野外饮茶可舍去部分器具,但如果在公府或城市里,二十四种煮茶器具如果少一样,就算不上真正的饮茶——茶道就不存在了。原来如此。在森下典子《日日是好日》里,作者曾写了老师教她折帛纱,老师让她练了许久,她也有不解,但也只得照着做。在我看来,这几乎与茶毫不相关的动作为什么不可以省去呢?在读这本书时我一直有这个疑问。直到看了《茶经》,我才有所悟——如果省去——茶道就不存在了。我们习惯于省去,只用那个最精干的部分,在走捷径的途中,慢慢地就失去了茶道的精髓。从森下典子学茶可看到,哪一步都不能省略,哪个环节都要做到不去主动思考就可以做得圆润自如。比起饮茶,这些似乎显得过于繁文缛节,不如直接畅饮来得痛快,这却是茶道。作者在“八之出”里介绍了茶的产地,他说,“浙西,以湖州上”,杭州为下,看到这儿,就为自己曾经的无知而好笑。那年去了杭州,看到满城的茶叶,以为到了茶的盛地,不惜本金地买了许多。而到了湖州,却是只看未买,以为杭州的茶才是正宗。知识的浅薄,才错识了珠玉。我最愿看的章节是“七之事”,在当时查询资料不方便的情况下,陆羽记录了当时历史典籍中关于茶的故事,我最喜欢那个茶姥姥的故事。她拿着一把茶壶给人倒茶,却总也倒不完,后来官兵把她抓进监狱,夜晚她却拿着茶壶飞走了。这是故事把理想与现实融合得如此完美。理想是有一把总也用不完的茶壶,现实是被关进了监狱,理想是可以随心所欲,现实是现实的牢笼总也挣不脱。陆羽用字精美,关于水的三沸尤为让人深刻。在锅里煮水时,我是看过水沸腾的过程的,每一次沸腾确由陆羽所记,但当时却没有想到如此好的形容和比喻。我想,陆羽肯定是观察过许多次,每次都用了心,才能把水沸腾的过程记录得如此美妙。读这本书我也用了心,读完后,每个小章节都画了思维导图,在画的过程又一次重温了原文,竟比第一次读得还仔细,通过画图的过程,对内容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 这也算读茶书之外的收获吧。


 茶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