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女生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
ISBN:9787216041577
作者:高歌
页数:287页

作者简介

本书中这四五十篇文章,是作者从三年前,在学习与工作之余断断续续地写的。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文字,感到又亲切又陌生。文章中间所提到的人和事有的已经离作者很遥远,而有的故事却还与作者的生活息息相关。
回过头来看这本书里写到的人和事,要感谢多维新闻网的负责人何频先生,他对作者的写作投注无限的信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中软硬兼施地鼓励其每星期一篇,以“专稿”的名义,在多维网站上重点推出。在作者父亲对其文章大泼冷水之际,何频先生总是坚定地支持予以发表。作者体会,这并不意味着他认为他的文笔有多么好,而是他期望更多地能够通过他的文章,使中文读者了解在美国长大的年轻人的动态和看法。作者的文章是否有代表性?其实未必。去年秋天,作者因为既要承担全盘管理公司的责任,又要力拼报考法学院,超负荷运转的日子里,作者不得已中断了专稿的写作。好在现在在美国用中文写作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多,担任某种“代表”的压力也就可以渐轻。  
  作者父亲对他的文章挑过很多刺。尽管作者曾经对他的推敲大表不满,但是后来有时也暗自承认他的指点对他还是非常有益的。试想,每个星期只有与父母通两三次电话的时候才能够敞开了说中文,而平时从早上醒来第一个念头到深夜睡觉最后一个梦境,都得用英语(偶尔还得用德语),根本不可能有机会来练习、改进中文,在写中文文章时,词不达意和提笔忘字就成了绝对难免的事——当然这不能用来作作者写作进步甚慢的借口。而对中文读者的需求和趣味的了解,作者的父母比作者有更大的发言权。


 耶鲁女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同样都是十八岁二十岁,经历却大不相同,不得不说我相当羡慕。  高歌讲述她在美国读书时的经历,生活十分丰富,虽然她为此付出了很多,但当她完成一件后的成就却只能让我们这种死读书的孩子羡慕。当她写了一本本的书来谈论她的生活以及感想,这些书是她生活的见证,是她年轻时青春的印记,是年老时可以拿出来回味的东西。阅历丰富,世面见得广,才不会对一些浅薄的东西觉得惊艳,而高歌,有这种气场。她是幸运的,在一个这么热情、开放、自由的氛围里生活。  大学,是育人的地方,必须要有专业的学术精神。在耶鲁,学生和老师都会在选课的时候烦心不已,学生为某一老师的课挤破脑袋,老师为选哪些学生上课纠结不已。老师会用严厉的作业要求来让学生自己退出可是并不见效,所以那些学生是为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而来,不好过又如何,因为兴趣,都会努力,并且能够选上某位老师的课,也是对他们能力的肯定,他们会认为这是一种荣耀。耶鲁的学生,在校园里大都是来去匆匆,他们忙着各种研究论文,国外的大学虽然容易进,却是十分辛苦。  在学术之余,他们的校园文化也是丰富多彩。各种聚会拓展交际,各种秘密社团让他们有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智者,这是一个裸体社团,会在图书馆进行裸体长跑、裸体饮茶。校方不支持,但是也不干涉,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学校,学生有相当多的权利发展自己的才能,学校会鼓励学生建立各种组织或进行各种实践,并提供大量支持。很多事务,学校都鼓励学生来完成,这也是给学生提供提高能力的机会。高歌就在学校学习鸡尾酒,成为调酒师,并在校友会上会各届校友提供服务。她也参加了学生建的基金会,为纽黑文市贫穷的孩子开设加强班,进行教书工作。  他们有包容的社会环境,他们可以畅所欲言,说出他们的赞扬和抗议,他们相比国内而言有太多太多的权利,社会的宽容也让孩子们更加飞扬。在警方要驱逐校园微笑的卖花女时,愤怒的学生可以联名抗议,企图挽回这位可以给人带来温暖善意的乞讨者,他们进行捐款,用自己的行动来留下这位卖花女。同时,他们也对大学生给了更多的尊重,例如,发生一起校园谋杀案,校方并不是选择在学生面前遮掩事实或者隐藏自己的态度,他们发表真诚的声明,不掩饰校方的无力,他们选择让学生来见证事实,发现真相。对生命的尊重这时候也可以体现出来,学生自发地举行了多场追悼会,为逝去的陌生朋友默哀,这些感情不是假的,对生命的敬畏也不是假的。所以国外的孩子比国内的孩子更加有朝气有思想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这样的氛围也滋生了相当多的堕落,但是,每一个公民在维护那些孩子利益的前提下,都在努力地去解决青少年成长中的问题。在看《朱诺》时,我们感叹美国风气的开放,但实际上,这种高中生怀孕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常见,对于这件事他们的态度很严肃,并不像影片里那样得到宽容地对待。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太大,将东西方文化进行完美的结合,取长补短才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好。在大学,不要宅了,多出去走走,见见不曾见过的风景;多去图书馆看看书,增长知识,不至于和别人聊天的时候词穷。生活靠自己选择,中国没有那么宽松的环境,我们自己也要向阳生长。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我理想中的大学生活。。
  •     还不错
  •     看过她的《赴美就学笔记》。
  •     同类书中的佼佼者
  •     向往超级名校不解释。
  •     Yale是一个有梦想的大学生都向往的地方,即使比不过Harvard仍有无限魅力。
  •     作者华裔的特定身份并没有扭曲她的判断能力,只是给她提供了另一种观察的窗口和理解的工具。
  •     大三寒假从图书馆借来看的。是我喜欢的文字风格 简练 有意思
  •     看些接近同龄人写的东西,感觉还不错。本来想看的是耶鲁学生日常生活的东西,不过看了书以后和期盼的有一些出入。作者水平也不错,比如写在欧洲旅行的地方就写的很好比《背包十年》写的好很多。而且这是作者陆续发表的文章拼成一本书出版的,也让人觉得蛮了不起。
  •     不知怎的,对Yale的印象特别好。。。
  •     可以作为写作的范本。。
  •     作为了解国外大学和国外大学的一个窗口吧
  •     在山大转交的小书店看到,觉得世界很神奇。
  •     个人不是很喜欢这样的写书方式,相对于《哈佛女孩刘亦婷》和曾子墨的《墨迹》而言,不是很喜欢这本书,她的经历似乎对于我们在国内的人而言没有什么可借鉴性!随便翻翻,打发时间而已!
  •     也是中学时候读的
  •     就是看看外国的大学生活是怎样的,同是大学生差异却很大,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吧!
  •      总体感觉更“女生”不那么“耶鲁”,虽然作者一直在提耶鲁,没有提女生。视角其实也比较女性化。视野也不是那么开阔深刻。不过作为了解耶鲁,了解美国教育、政治、文化来说,倒是可以把它作为比较轻松的读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常识。比如说“刀叉”和“脱衣”的问题。 也有一些深刻的东西,不过作者大多没有再深入探讨,我想是想留给我们去探究吧!
  •     老子喜欢普林斯顿。这书蛮无聊的。随便从我博客里面摘两篇都可以写个北外男孩。= =|||我真的喝多了。。。喝多了还看书的这精神= = 请给我五道杠勋章。
  •     给还没有出国的人
  •     可能没有经历,所以始终没有代入感。不过倒是了解美国校园文化的一本好指南
  •     蛮烂的一本介绍耶鲁的书 更多的是情感生活在里面 也不精彩
  •     可以让我们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作者幽默的笔法下就像身临其境,跟随作者走进她的大学生活。她的学校,有趣的实习,她的外国朋友,她独自一人国外的旅游等种种。就如文章导读所说:进入名校学习,并不意味着成才,而只是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人生不应该只有 成才 这一个目标与内容。
  •     耶鲁的毕业帽子礼和海报亭让我不禁想到我们国家的文化是什么,我们民族的文化是什么,我们大学的文化是什么? Bright College years, with pleasure rife, The shortest, gladdest years of life!
  •     什么时候都不能让现实的琐碎淹没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我需要的,是丰富的阅历,多彩的人生! 活着,为了什么?那丰富的阅历,那精彩斑斓的人生!毕业后工作两三年,然后回来继续深造!
  •     我看过的,最健康,最健全,最可爱的名校女生。她让我想为青春,为大学喝彩。要知道 ,我不为自己的狗屁大学喝彩。
  •     换一种思维过大学。
  •     国外的教育就是不同呀,学术自由。自由不止指不束缚人的人身自由,也包括思想……反思现在的中国大学……
  •     拓展视野,了解同龄人在外国学习和生活。有触动,思考。
  •     各种可能,寻求独特生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