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女的故事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9
ISBN:9787806571392
作者:[加拿大]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页数:350页

作者简介

《使女》是一部未来小说。未来小说在西方批评界也被称为思辨意味颇浓的“悬测小说”,它描写的是未来之事,却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科幻小说。未来小说尽管含有科幻成分,但具有强烈文化内容。它讲述已成历史的未来,从而使它具有可企及性。
《使女的故事》描写的最远时间距小说写作时间二百多年,以几名历史学家的发现,让一位在基列不幸沦为“使女”、后来侥幸逃出的女性,通过录在磁带里的声音,向读者讲述发生在那个时间之前的故事,即主人公在未来21世纪初的亲身经历,其间夹杂着大量主人公对20世纪80年代生活的回忆与反思。


 使女的故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21世纪中叶,某国家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在由此引发的各种疾病中,不孕不育成为最突出的症状……与此同时,该国还面临着其他一些棘手“问题”:艾滋病染病率增高;离婚率大大超过结婚率;单身和同性恋人口日益庞大;当然,生育率也愈来愈低……于是,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可能会发生什么?如你所见,美国某个洲的反堕胎法顺利通过了!接着,单身人口税继续提高;多子多女的母亲被胸前佩上大红花做巡回演讲,国家甚至选了一块好风水给她建了一座宏伟的多子多福牌坊……但这只限于婚姻中有丈夫的母亲。单身女性怀孕被指为不道德、有伤风化,但她不能堕胎,只能把孩子生下来,再交给那些“健全的”家庭抚养……这只是开端。一场政变发生了,总统被击毙,宗教领袖上台,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重新出现了……在阿特伍德笔下,事情比这更要严重。国家被大主教所统治,他们集各种特权于一身,最重要的是可以享有许多女人,不过他不能与这些女人发生任何“浪漫的关系”,这是违法的;这些女人只是他的生育工具。而更多的男人则没有机会得到女人。除了夫妻关系,任何关系都是违法的,都要受到惩罚……每天都有人死去(被吊死、悬挂、展览),定期的忏悔和批斗大会……遍布每个角落的监控摄像头和“眼目”……但在事情开始发生时,很多人却是在欢呼,因为事情轮不到自己头上。最先倒霉的当然是妓女和色情行业,禁止这一行业得到很多人的拥护乃至庆贺……接着,女性根据法律被禁止工作,否则是犯罪;妻子的银行账户被转移到丈夫户头上,而单身或同性恋女性则只好找男性好友来帮忙……此时,当然,男人是很安全的。但接下来,他们被分了等级,女人不是所有男人都可以得到……有些男性被处死,好让女性来发泄内心的愤怒,他们是大主教们的替罪羊。这些听上去荒谬绝伦的事情,谁能担保它们一定不会发生?就我自己有限的认知来看,在21世纪的今天,竟有那么多的美国人支持通过了反对女性堕胎的法律,我觉得这件事完全可以称得上21世纪最荒唐的事件,除非以后还会发生更荒唐的,否则,没有之一。过去一段时间,我忽然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使我困惑:为什么在这个社会上总会有一些人拼命地去维护那些旧道德旧伦理甚至拥护等级和專--制?也就是說,保守派是怎么来的?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世界上怎么会有保守派?难道大家不都是希望这个世界“越变越好”?怎么会有人反对变化?我猜他们肯定是既得利益者。然而事实表明,很多保守分子恰恰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他们又是怎么回事呢?现在我大体明白了,既然利益者固然有正当理由维护现状;而社会最底层的人则是另一套逻辑:他们认为最好的日子在昨天。今天他们的生活状况恶劣,关于未来他们没有办法设想、计划,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人生毕竟是向前的,而向前他们是看不到希望的;于是,过去成为他们的缅怀和寄托。于是,跟“过去的女人”不一样的女人成为了他们的仇敌,“他们”既有男也有女。关于女人在未来如何,他们看不到也无法掌控,但他们可以想象过去,可以把过去的保守派们对女人的理想假设搬出来当作事实,以此来指责现在这些女人有多堕落、多恶劣。宗教最是保守派的得力武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两大宗教的父权特性尤其明显。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什么?道德?保守派的道德多是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对于我这个中国人来说,美国保守派的这些主张是我完全无法可想的;然而毕竟是美国,伊朗的石刑可以遭到全世界的声讨,但美国的反堕胎法案就这样顺利地实施推行,真让人无计可施。我是不是要庆幸活在中国呢?我想实在言之过早了。中国的保守派大有人在,他们手里或借助西方的宗教武器,什么古罗马古希腊文明,也可以祭拜孔孟,招魂二程,供奉朱熹……我觉得,这个世界因为有了无数保守派的存在而变得黑暗。他们为什么不直接去地狱却居然要活在这亮堂堂的人世间呢?黑暗阴森的地狱岂不是更适合他们吗?他们所怀念的那些旧时代的崇高阴魂不就在那里吗?好吧,我就这样诅咒他们了,除此之外也没办法了。总之,“别让他们得逞”(Nolite te bastardes carborundorum——见本书第29章)。
  •     看了一些描写乌托邦的著作,最感染人的还是此书,作为我最爱的作家的代表作,此书的语言秉承了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一贯的细腻,丰富的女性视觉表达,错落的回忆,观察本位的换移.使得我一上午都在思索那个基列共和国里发生的故事.反乌托邦社会大多带有对性的压抑,这个传统不知道是不是最早由<1984>带来.思索一下,是不是人从潜意识中觉得性是不道德的源泉,因此在一个以道德标榜的社会,必须去除性的影子?就如同和谐社会必须去除所有黄色网站,而对性服务业没有实质行动?性应当自由,性不自由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反动社会.玛格丽特的大作看得差不多了,中国翻译的除了猫眼已购买而未看之外,其他都基本看了两遍以上,女作家的符号有以下几点:1.一个比较安分守己,但是内心非常丰富的主角2.大量的事后回忆,或者伪文本记载3.配角或者次主角中一定有一个主角羡慕追随的非常有个性,大胆叛逆的人物,而且始终给人有一个次与主要故事的副本故事在人物身后4.男性的形象不太好5.主人公的性始终被压抑着以上有不对的,请修正.这个语言有些辛辣的老太太什么时候才能拿诺贝尔奖呢?今年的莱辛我觉得不如她啊此外,我很喜欢<使女的故事>当中的一句话,"我们不是新闻人物,我们处在印刷体当中夹杂的空白间" 真经典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good
  •     两天看完,一看就停不下来的那一种。究竟谁才是这种体制下的受害者?
  •     165
  •     精妙 伸手可及的明天
  •     荒诞的令人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
  •     16日读完。 好故事,但隐喻太强。
  •     阿特伍德的构思是没话说的,作为女性作家,她总是用女性的视角去解析社会和时代。这部小说算是未来小说,却深刻地揭露了历来人类的困境,信仰能带给人的究竟是什么?如果没有足够的反思,那即使再正确的信仰也会粉碎一切。比盲刺客给我的印象更好,可能是因为在集体迷失时代的大背景下,道德感的缺失给我带来的痛苦就少了一点。
  •     在集权主义国家的背景,女性沦为奴隶并经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事件,看过之后一阵后怕,不管是地位低下的使女还是看似高尚的夫人,都不过是男权统治下集权社会的奴隶。
  •     我擦每次看完阿特伍德就有写同人小说的冲动。
  •     好多年前上高中的時候看的了。當時剛出國英語差的一塌糊塗,完全沒有注意做著的文筆以及對細節的勾勒,但整體框架和內容還挺Improessive的。
  •     六星
  •     3星半
  •     杨浦图书馆看的。震惊了。现在还记得在哪个方位坐着,目瞪口呆大脑缺氧,本是随意捉小鱼啃,没想到吃到大鲸鱼的感觉。当年译林那一套系的封面也是够了……
  •     neat story but makes me uncomfortable
  •     试着不去一边阅读一边憎恨男权主义!
  •     晚上看完以后一直梦见 真的是服气
  •     其实电影和小说并没有质的区别。没空的看看电影就好
  •     读起来还是可以的。翻译有些地方比较晦涩,没太明白,有空看原版的.故事不错.等着剧
  •     当时是听英文原版有声读物的。第一遍么哪能听懂,第二遍才发觉是本很不错的书~~~Orz。。。
  •     所谓未来小说,是否算科幻的一种?算得话就打破了我N年不读科幻小说的纪录……
  •     预言
  •     索然无味
  •     I711.45/A11s/:3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