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总统的物理课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4
ISBN:9787535755674
作者:R·A·穆勒
页数:324页

章节摘录

  1 恐怖主义  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其物理实质出人意料。基地组织用的武器释放了相当于1.8千吨TNT的能量,远远超过了朝鲜在2006年10月9日的核武器试验的能量。  造成破坏的不是飞机。飞机重131吨,速度为每小时600英里。我们可以用物理公式E=my2/2来计算运动的能量即动能。用这个公式时,还要选择正确的单位(这通常是最紧要的部分);2计算可以发现,能量只有1吨TNT当量——比恐怖分子实际产生的能量小18000倍。动能不是摧毁大楼的罪魁。其实,世贸中心的双子塔楼在受到飞机撞击时几乎没有动摇。再看看录像(如果你能忍受),仔细看大楼顶部飞机撞击部位以上的地方。你可以看到顶部几乎没动。撞击本身没什么影响。  破坏性能量的真正来源简单极了,就是每架飞机携带的驱动着它飞过美国领空的那60吨喷气燃料。飞机撞击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物理事实:1吨燃料或汽油在空气中燃烧时,释放出15吨TNT的能量。所以60吨油料释放了900吨TNT能量。两架飞机释放的总能量就是1800吨TNT当量。  汽油比TNT还厉害?是啊,厉害得多呢。实际上,巧克力饼干都比TNT能量大。炸一辆小汽车需要一捆TNT,而同样重量的巧克力饼干(例如抡大锤的小伙子们吃的),破坏力就大多了。每克(大约两个巧克力碎末的重量)巧克力饼干释放大约5食物卡路里的能量,随便一本食谱都能找到这个数字。而每克TNT只有0.65食物卡路里——小了9倍。  这个事实令多数人惊讶,但仔细想想,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原来,用TNT不是看它的能量大小,而是因为它能非常迅速地释放其能量。原因在于,它(不同于汽油或巧克力)释放能量不必与空气发生反应。TNT分子的原子就像固定的被压缩的弹簧,放松弹簧,能量就跑出来。打破TNT的一个分子,就等于解开相邻的弹簧扣,于是引爆TNT的链式化学反应。弹簧能量可以在百万分之一秒内转化为动能,因而分子具有很高的速度,这意味着它们有很高的温度。  度量能量的方式很多,核武器谈判中,标准单位是吨TNT当量。按照武器管理者们的定义,1吨TNT当量等于100万食物卡路里(这可不是玩笑),尽管TNT实际上只释放了其中的三分之二。物理学家不喜欢食物卡路里,而喜欢焦耳;一食物卡路里大约等于4 200焦耳。  不同材料的能量含量是一个关键因子,不仅恐怖分子关心,在很多正当的应用中它也很重要。例如,高效计算机电池释放的能量只是同等重量的汽油能量的3%。这么低的能量转化率,正是我们现在还开不上电动车的基本物理原因。我们将在专讲能量的第二部分细说电池问题。现在我们还是深入9?1 1袭击的物理学。  汽油(包括其不同形式,如石油和喷气燃料)包含着巨大的能量,因而早就成为武器的理想物质。其应用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拜占庭时代的希腊人,也许正是神秘的“希腊火”(可查阅维基百科)。1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用的莫洛托夫鸡尾酒的关键成分就是汽油。(后来它们有了俄文名字。)2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火焰喷射器喷出的就是燃烧的汽油。在越南战争中,以汽油制造的凝固汽油弹臭名远扬。在阿富汗,美国人用“油气弹”摧毁了塔利班军队。这些可怕的事情与9?11攻击的成功都是同一个原因:汽油有着巨大的能量密度。7吨汽油混合着空气,从降落伞点燃下来,会释放100吨TNT的能量。所以,你用不着放TNT炸弹,那是在浪费飞机的升空能力。带着汽油就行了,它比炸药的能量高15倍呢。  9?11恐怖分子没用强力武器来摧毁世贸中心。他们用的是高能量的喷气燃料。释放的能量产生极高的温度——其实就是建筑物的钢筋中高速运动(振动)的分子。分子前后振动时,会推开邻近的分子。这就是热物体膨胀的原因。但金属分子之间拉开的距离会削弱它们之间的吸引力,结果热钢比冷钢软。钢结构的弱化最终导致了大厦的坍塌。  9?11恐怖分子可怕地利用了这个事实。穆罕穆德?阿塔(Mohamed Atta)在波士顿登上美国航空公司1 1号班机时,没带枪,没带炸药,也没带长刀——他随身的唯一非法的东西就是他的图谋。尽管所有航空安检存在诸多缺陷,但阿塔和他的同伙也没胆量冒险携带武器。也用不着。  9?11行动的天才在于它风险很低。不需要炸药,不必在飞机上偷藏武器。其实连一个组织机构也不需要。计划暴露的危险也很小,因为只需要一个恐怖分子知道任务的细节,那就是飞行员。阿塔的计划还取决于当时的飞行政策——即鼓励飞行员与劫机者合作,不争吵,不恐吓,照劫机者说的做——这样的政策在那时很有效,但以后不会了。这种措施在过去救过很多人的生命(也包括飞机)。  阿塔和他的同伙搭乘早班飞机,是害怕错过了计划时间,也是为了更容易地同时攻击纽约和华盛顿。更重要的是,他们选择了横贯美国大陆的航班,以确保飞机装满了油料。  阿塔明白,9月11日将是轻松劫机的最后时机。过了9月11日,空中警察几乎没有必要了,因为没有哪个飞行员愿意让恐怖分子来操纵。即使劫机者杀了飞行员,也将激起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勇气和怒火。就在世贸中心被袭击一小时一刻钟后,联合航空公司的93号航班上就发生了这一幕:乘客冲进了驾驶员的座舱。  安检  恐怖分子进行9?11袭击时,钻了机场安检的空子。他们的安检知识并不高深,也不复杂,那是任何了解劫机事件的称职的技术人员都熟悉的东西。我们回想一下9?11之前的安全程序是什么样子的。登机时,随身行李通过x光机。这种机器可以通过形状分析识别隐藏的东西,但x射线图像的精度不足以识别伪装精巧的物体。  如果把刀鞘做成安全的形式,,虽然材质相同,也很容易藏一把刀。恐怖分子大概并不想用这样的伪装,因为他们携带的合法的小武器已经足够了。如果带刀被抓住,劫机企图就可能暴露。因为目标是几架飞机,所以在劫持飞机之前不能有任何闪失。  金属探测仪用来探测金属刀具和枪支,其工作原理是金属导电而大多数其他材料不导电。旅客要通过的入口,从物理学角度看,就像一个大线圈。电流通过导线,使它成为一个大磁体。磁体感生出电流,流过通过它的任何金属,同时也使金属成为磁体。于是,线圈可以感知有磁体出现。如果你带有永久磁体,即使是陶做的(这样它就不是良导体了),“金属”探测仪也能发现它。因为这个道理,很多书都藏有小磁条——有人想偷书出门时,书店的探测仪就能逮住他。  金属探测器不是探测刀枪,而是探测导体和磁体。因为人有一定的导电性(主要是因为溶解在血液里的盐),所以探测仪不能太灵敏,这个约束就为偷藏武器留下了漏洞。致命刀具如果用陶(一般是锆石,这种材料也用来假冒钻石)来制造,就可以安然通过检查。如今连枪都可以用陶来做,不过多数这样的枪支都有可以探测的金属枪管,它们会刺激金属探测仪,也会在x光机器下显形。  不过,9?11恐怖分子不必私藏高科技的武器,甚至低级的也不需要。他们钻了安全法规的空子,那时允许随身携带刀刃不超过4英寸(1英寸=2.54厘米)的小刀。这是很随意的规则。假如允许4英寸的刀,那10英寸的怎么就不行呢?这条规则原是一种让步,例如童子军就理所当然佩戴小刀。实际上,在9?11之前,多数实验物理学家(如我)每次都带小刀,一般是瑞士军刀,它带有几块24刀片、两个螺丝起子和一个螺丝锥。这都是从它的多功能(特别是螺丝锥)养成的习惯。  恐怖分子带的是裁纸刀,刀刃很短,但通常比小折刀锋利得多,几乎和剃须刀片一样。这种武器也更好,因为它不像折叠刀那样,在刺东西时可能会折回来。(像用于弹簧小折刀和“重力”弹簧刀之类的锁片,就因为这个而成为非法的。)裁纸刀可以缩回刀柄,如果不用,看起来就不是危险品。裁纸刀也不像武器,而更像艺术学生带的小玩意儿。这是聪明的选择,9?11之前它们在飞机上完全是合法的。  如果机场人员认为某样东西可疑(如x光机发现你的随身行李中有奇怪的物件),就可能检查你——不过很可能只是用嗅探器再查你而大多数其他材料不导电。旅客要通过的入口,从物理学角度看,就像一个大线圈。电流通过导线,使它成为一个大磁体。

媒体关注与评论

  领导者的物理速成班。  ——查尔斯顿邮报  通向白宫的物理路。  ——国家评论在线  穆勒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可亲而又多才多艺的教授……感谢穆勒化解了我心里的阻隔。我希望麦凯恩和奥巴马也能分享他的智慧。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S-温伯格《芝加哥太阳报》

内容概要

穆勒(Richard A. Muller)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曾荣获麦克阿瑟奖,俗称“天才奖”。他是政府首席顾问,作为有影响的专家频繁出现在美国公众电视网((PBS)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专题纪实节目中。
“领导者的物理速成班。”—— 查尔斯顿邮报
“通向白宫的物理路。”—— 国家评论在线
穆勒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可亲而又多才多艺的教授……感谢穆勒化解了我心里的阻隔。我希望麦凯恩和奥巴马也能分享他的智慧。
——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S•温伯格, 芝加哥太阳报

书籍目录

开场白
I 恐怖主义
1.9·11
2.恐怖核弹
3.下一次恐怖攻击
4.生物恐怖
恐怖攻击 总统备忘录
Ⅱ 能源
5.能源惊奇
6.太阳能
7.石油的终结
能源 总统备忘录
Ⅲ 核能
8.放射性与死亡
9.放射性衰变

编辑推荐

  《未来总统的物理课》为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提出了5个物理方面的忠告。 总统不必学数学,但需要懂物理。哪些效应最重要,哪些效应可以忽略?世贸中心为什么坍塌?朝鲜的核爆炸为什么失败?送人上太空的科学价值是什么?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什么办法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感觉良好”的“样板”工程?太阳能、风能、蓄电池和核能的前景如何?

作者简介

《未来总统的物理课》讲述了:·恐怖主义:许多人可能担心发生核恐怖的悲剧,但恐怖分子更容易用普通爆炸物来制造大量杀伤。·能源:告诉人们,他们可以随便调节空调的温度,但要让他们相信,他们家的墙壁可以用某些很好(也可以很便宜)的绝缘材料。·核能:政治家认为核废料问题从本质上说是技术的,而科学家和工程师相信问题是政治的。总统先生需要向公众解释核废料问题已经解决了。·空间:如果过分担心宇航员的安全,不如把他们的工作交给了不起的机器人去做。·全球变暖:要阻止全球变暖,重点应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二氧化碳储藏。

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
Physics for Future Presidents: The Science Behind the Headlines

图书封面


 未来总统的物理课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应该是读大三的时候在某杂志上看了本书的节选和推荐,看到作者应用物理知识来解构事实,真正觉得原来平常学的各种物理知识点和生活如此紧密,当时就在卓越网上买了,结果拿到书一放放到现在,已经工作快6年了。虽然心境已大不相同,还是看完了全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其实我真的不会读书,或者只会死读书。我太渴望通过读一遍书,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识点,所以真的很累,回想过去,我真正能记住的是凭兴趣看的书,而功利性极强的书,真的都忘了。我一度以为自己喜欢数学,可是考研失败后到现在,脑中看过的数学书连名字都记不清了,有时候整理书架,看看那时密密麻麻的写在书上的数学笔记,除了感慨当时的用功,只剩下一声叹息。数学要求的严谨、逻辑和条理,恰恰是我的不足。我不善于应用所学的,特别不善于联系所学的内容,所以当看到别人能够将各类知识融会贯通,来解释一样事的时候,就会感觉醍醐灌顶,正如本书所展现的那样。其实书中所用的物理学知识,并不超过高中范围,但却将当时的身边热点一一道尽。有些事情,听着害怕,可是物理学告诉我们,不用太担心(恐怖核袭击);有些事情,看上去美好,可是物理学告诉我们,目前并不实用(氢能源);有些事情,看上去伟大,可是并无大的科学意义(载人航空);有些事情,看上去紧急,也要用合适的手段(温室效应)。最要紧的是要有一颗思考的心,不要人云亦云,因为看是去对的事情,可能是”摘樱桃“而得,总要”三思而后行“,科学就是要验证,能再现,总要有科学的精神,才能做一个独立的人。
  •     未来总统的物理课,顾名思义,是以科学顾问的身份向未来总统进行的物理教育。总统不需要知道技术细节,也不会去学习长篇理论。总统需要知道的信息必须简单易懂、条理分明、事实确凿。对于科学家来说,很多人知道怎么从理论计算出具体问题所需要的数字,或者知道如何设计实验测量参数,但是当与人、尤其是与总统这种重要人物探讨科技政策时,不会有人给你时间去计算或者测量,你必须对数字手到拈来。这就是科学顾问发挥作用的方式:提供quick facts。以下摘录书里提到的一些有用或有趣的事实:1kg TNT能量=1百万卡路里汽油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同等质量的汽油比炸药能量高15倍。炸药的猛烈是因为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 食物的能量比汽油只差大概半个量级。由于氧气不足,撞进世贸大楼的飞机的燃油缓慢燃烧,使得钢架在几百度的低温下逐渐软化,当一根钢柱弯曲时,剩余重量转移到剩下钢柱上;当一层楼以一定速度落到下一层时,冲量造成下一层也垮掉,于是一层层加码,整个楼房雪崩一样全部崩塌。在相同能量下,在美国煤比汽油便宜20倍。所以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污染更大但很便宜的煤。相同重量下,汽油的能量是煤的2倍,是乙醇的1.4倍,丁醇的1.1倍。煤生油采用Fischer-Tropsch法。数字:1m^2的正午阳光是1000w,也即一小时是1度。1km^2的阳光=1GW=一座大型发电厂。 1马力=735W,一辆车一般需要30-50马力,所以即使可以将太阳能百分之百转化,完全由太阳能实时供能的汽车也是不可行的。必须靠蓄电池。疾病的阈值效应:低于阈值身体可以修复,不会造成伤害。核辐射的阈值是100rem。半数致死量(LD50)是300rem。 美国的普通环境辐射量是每年0.2rem。临界质量:33英镑 U235可以制造一个铀弹,每次反应生成中子数为2,需81代分裂结束。13英镑 Pu(钚)239可以制造一个钚弹,每次反应生成3个中子,51代反应结束。核能发电厂反应堆平均1个中子和1个核子反应。受控核聚变:1. 托克马克 用磁场约束处于等离子态的高温气体 2. 激光点燃聚变:国家点火装置 NIF3. 冷聚变:mu子催化聚变低地球轨道(LEO) 地球同步轨道(GEO) 中地球轨道(MEO)GPS卫星发出信号与GPS接收器联系(而不是相反),3颗卫星确定接收器的位置。地球赤道一小时运动1000英里。重力加速度是强大的加速度,3s内加速到66英里每小时(已经达到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科学实验并不需要载人飞船,无人飞船足够。载人飞船多半出自政府公关需要。 人体发射热量功率为50W。一天食物在一天的平均功率为100W。一半以热辐射形式散发。 地球轨道位置的微小变化有10万年的周期。现在已知地球近100万年有长度为10万年的温度周期,一个周期包括约9万年的冰河期和1万年的间冰期,之间温差高于10F。不过最近一个间冰期已经持续12000年,而约1万年前正是人类农业的开端。(也就是说,如果这个间冰期仅有10000年,冰河期将于公元前后到来,那时的人类可能无法招架另一个冰河期而灭亡。)目前温度是在继续上升。 温室效应机理:大部分阳光可以透过大气加热地球,地球以红外辐射形式散热,但一部分被极性分子气体吸收(二氧化碳,水蒸气,甲烷等),散热不良。若没有痕量极性分子气体,地球温度将在12F(-11摄氏度,低于冰点),地表将无液态水。但当二氧化碳急剧上升(目前上升了36%),地球温度会进一步升高。 由于二氧化碳增加,海洋pH值降低,由弱碱性变得中性化。对海洋生物(如珊瑚)将造成巨大影响。
  •     只是因为有超过短评字数的感慨而已1、我们看到的如此平滑的叙述,一件一件的科学突破与前进,其实浓缩了多少代科学家的努力。2、有很多司空见惯的事实,多探究几个为什么便没了主意。就像核武器、恐怖主义、可再生资源等等,我们以为我们知道那么回事,可是细细问来却发现什么都不知道。这本书打开了疑问,理清了事情本身的样子。3、最大的收获便是看待问题的高度与全面,其实所有的事情都不如政客或者新闻那样的脸谱化,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被一件事的某个方面迷住了全貌,以为好是那么的好,坏是那么的坏,事情都具有多面性。比如,太阳能很好,但是你要计算成本和效率;氢能并不是那么回事,而电动车有电池瓶颈。运用头脑,探究真相,切莫武断。-------------------------------------------------------------------------关于碳排放的部分,摘录一段《一沙一世界》中国的高排放很大程度上还是来自工业化进程,因此中国减排的弹性和空间要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即时没有任何新的技术突破,通过从高排放工业向低排放工业转型,通过采用已有的更先进更清洁的技术,中国都可能实现大幅度的减排而不妨碍经济增长。可以说,中国在这几十万亿的新市场上天生具有“比较优势”。-------------------------------------------------------------------------以下是吐槽:1、24小时都是骗人的,核弹根本没那么容易搞!!!2、大冰期小冰期,我想到了三体乱纪元好吗3、关于环保的部分,太阳能电池、电动车,作者说只能是有环保意识的有钱人玩的玩意了。想到米格说,大部分积极响应我们绿脑袋的人都是良好教育、收入中高、家庭背景良好的人群。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这是一本好书,帮助树立和改变了许多错误的观念。值得一读,尤其是初中学生。树立物理学习兴趣的好帮手。
  •     好书,就是送货太慢了!
  •     能源炒作的几个题材的前景分析;到处用概率论说明问题
  •     几个收获:1、载人航天危险而不必要,骗纳税人的面子工程;2、核弹的制造、引爆都很难,不大可能被成功用于恐怖袭击;3、脏弹不可怕,爆炸后分散分布,辐射很低;4、人们对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寄望过高,目前还是核能最靠谱;5、全球变暖是真的,但是其支持者夸大了证据的确凿程度,并且不正确地把各种气候灾难一气归咎到二氧化碳头上(飓风、南极融冰、山货、干旱...)简直胡来了,典型如戈尔《难以忽视的真相》
  •     科普很不错
  •     关于能源与全球变暖问题,此书是入门科普书。
  •     轻松但科学的纠正了很多我们习惯性的偏见与错误,值得一读。
  •     所谓风投都该看的书。至于伊能静这种白痴未必看得懂
  •     给我带来了不少小颠覆
  •     有点意思,适合俺这种文傻。
  •     满满的科学常识,帮助现代公民做出理性判断。
  •     好书!
  •     关于全球变暖的那一章写得很精彩,至少对我来说,起着拨云见日的作用。
  •     穆勒(Richard A. Muller)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曾荣获麦克阿瑟奖,俗称“天才奖”。他是政府首席顾问,作为有影响的专家频繁出现在美国公众电视网((PBS)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专题纪实节目中。
      “领导者的物理速成班。”—— 查尔斯顿邮报
      “通向白宫的物理路。”—— 国家评论在线
      穆勒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可亲而又多才多艺的教授……感谢穆勒化解了我心里的阻隔。我希望麦凯恩和奥巴马也能分享他的智慧。
      ——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S•温伯格, 芝加哥太阳报
  •     又到科普时,我觉得这本书应该改名叫做微博大V物理课,那些大V在大放厥词之前最好先看看这本书,以免丢人现眼。
  •     2009年英文
  •     对10岁的男孩来说,还看不明白,参加活动买的,屯着,以后看
  •     印刷质量太差了。内容很赞
  •     深入潜出,内容易懂且有深度。
    作者有很强的大局观,高度很高!
    如果我当总统一定会按书中所的去做!
  •     都是公共话题,装逼利器
  •     早知道这本书,等到打折买到了
  •     [物理学] 相见恨晚的感觉
  •     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我们无知,而是因为知道太多错误的东西。
  •     气候变化一章值得一看
  •     内容丰富,关键是纠正了一些误区,或者说是让我们更加理性的来对待一些我们以前所担心的我问题
  •     送货快、质量好!
  •     原来物理也可以写的这么平易近人
  •     很好的科普读物,纠正以前一些不正确的想法,用易懂的方式解释了高深的物理问题,即使不是总统也应该了解哦~
  •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客观、冷静的理性思考方式,即所谓data driven decision making。民众的思考方式往往是感性的,听到“核污染”就产生恐慌,听到“绿色环保”就无条件拥护,听到“全球变暖”就把原因全部归结在人类活动上,而政治家和外交家们很擅长利用民众的感性来攻击对手。这本书从物理原理切入,解释了许多普通大众的认知误区,有助于未来总统不受感性的民众影响,根据事实做出正确的决定!
  •     能开拓眼界,从另外一个角度,从大的方面对一些物理象进行解析! 很值得一读,能开拓思路、眼界!
  •     想增加点孩子学物理的兴趣
  •     有意思的角度,换威廉·庞德斯通写的话名字就变成《终极秘密——白宫》。使用清洁能源往往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把购买特斯拉或者家用光伏这种事留给硅谷的钢铁侠们吧,我等穷逼能做的应该是尽量节能。
  •     推荐文科生数目,比大学开的那种给文科生的通识课有意义得多
  •     核危机不可怕,就怕总统没文化
  •     题目取得很吸引人,看了大家的评议就毫不犹豫地买下了
  •     写的很好,物理书中算上品,也不浪费时间
  •     送给14岁男孩的暑假系列读物之一,儿子比较喜欢。
  •     这本书能教给人很多知识,很不错
  •     老师上课的参考书,挺不错的
  •     "大多数老百姓的麻烦不在于他们无知,而在于他们知道太多不是那么回事的事情“
  •     上学时对物理很不感兴趣,看到这本书读懂了很多。。
  •     是比较适合成年人看的
  •     这本书适合对物理有兴趣但是又不想研太复杂公式的人看,非常有可读性
  •     有意思的书,值得看看
  •     对时下热点问题(恐怖主义、能源、核能、空间、全球变暖)解释物理原理,纠正常识错误。好书!
  •     好书!谢谢!
  •     看见有人推荐而买的,看了一小段觉得挺有意思的,继续中
  •     很有趣 内容很丰富 读起来不累
  •     科普 物理
  •     一本很好的科普读物。
  •     好书,不要未来总统了,大家都看看吧,尤其是做媒体的和各种意见领袖(公知咳咳)。翻译的话,不比对原文也能发现有错的地方。封面什么的就无视吧。。。
  •     领导者需知的物理知识。
  •     物理学知识能够写得有情节,让人有一读到底的冲动,非常难得。而且作者对社会变迁有着大局观,实验物理学家如果是这样的,社会会理性很多。我儿子也非常喜欢!
  •     很好的一本科普书,澄清了很多问题。
    大多数老百姓的麻烦不在于他们无知,而在于他们知道太多不是那么回事的事情。
  •     读起来觉得挺靠谱的,就是部分章节实在太没意思了
  •     当初我的高中物理老师要是能这么给我讲物理,我还能不及格么?!
  •     仕事先の先輩のおすすめ
  •     又好玩又涨知识,如果以前高中物理老师能这么上课说不定我就去学物理了呢!
  •     抽空看完了。学了6年物理,几乎是最讨厌的学科。现在回头去看,不仅什么都没学到而且学到的也从来没用到过。“大多数人的麻烦不在于他们无知,而在于他们知道太多不是那么回事的事情。” 警惕常识性错误。
  •     高三的儿子叫好,看到感到确实好
  •     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物理科普.
  •     「云太复杂了,它们支离破碎又相互影响,它们的反射率依赖于所在高度和厚度,它们还在不停地运动。有时它们还带来降雨。这一切对物理学家的计算来说都太复杂了。」
  •     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的。孩子二年级,准备和他一起读,需要家长的参与,才能更容易的明白
  •     书内容很好,女儿不是很喜欢看,认为更适合男孩儿
  •     有些深奥,孩子正在努力地读,他非常感兴趣
  •     书的质量不错,内容应该不错,搞活动买的。便宜
  •     给老公买的,看了说不错
  •     通俗易懂,事例也很吸引人。
  •     还行吧,嗯
  •     从这个角度来探讨物理问题,很有点意思。很少看过类似这样的书,从这么宽泛的角度去探讨一些科学问题,开阔了思路,增长了见识。嗯,不错!
  •     很浅显的语言,客观的讲述了很多物理知识,纠正了自己很多的误区,长了见识。
  •     非常赞的科普书,脑补了许多美式动作片里的情节,尤其是环保和反恐方面的。如果能和UCB读书会的那些专门搞研究的人士们一起读这本书,肯定很带劲。作者主要是在说物理,重点清晰,对伦理只是点到为止。翻译有诙谐的味道。
  •     非常好的科普,包含恐怖袭击、新能源、核电、全球变暖等热门话题,深入浅出地粉碎了常见误区
  •     孩子要求买的,但对四年级的他来说,有点深了
  •     是看了cctv读书栏目里面介绍买的,里面有不少的科普知识。
  •     拓展知识面,不过实在是看不懂。
  •     看了50页了,属于比较不错的课外书,个人觉得此书比较适合成年人看。
  •     综合考虑成本、环保、安全,核能也是目前最佳的能源选择。清洁煤有望最先成熟作为第二选项。节能技术的巨大好处被广泛忽视。
  •     政治家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儿,只有科学家知道一切还是政治家说了算。
  •     给老公买的,出差还没回来,他还没有看过,我大约看了一下还可以,比书店便宜多了
  •     还蛮有趣的,要是有英文版最好了...
  •     给我哥买的,他说内容不错
  •     非常好,对能源、核弹等了解了不少
  •     此书胜在看问题的高度。能透彻地看问题绝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人太容易被表象所迷惑了。
  •     好书,爱尔兰上海人的燃烧瓶创意就是这本书第一部分的实例。关于气候变化那一节也很专业
  •     大科学家的力作,语重心长,深入浅出。
  •     为什么台版的封面比大陆版的好太多。
  •     每天吃飯時候看二十分鐘,居然不到一個月就看完了。。。休閒的科普圖書吧,還可以
  •     大家都该学。不光是总统,书籍装订一般,我的封面是个斜的。
  •     好书!浅显易懂但科普性很强。另外不得不说一句:翻译的太烂了!!!
  •     书不错,买给儿子看的。有时间我也看看。
  •     扫盲帖...
  •     可以在轻松阅读中重温很多物理知识,终于知道很多知识的真实用途了,如果将来儿子不喜欢物理,我会挑选其中部分让他看看。本来物理就是生活中的知识,可惜都让应试教育掩盖了它原来的面目。
  •     第一推动系列涵盖很广,书的内容都精彩,只是价位较高,呵呵
  •     每一门学科都有这样一本书该多好啊。
  •     通俗易懂,有些真相值得思考
  •     内容不错,纸质显粗糙。
  •     本书胜在看问题的高度。1.环保的都昂贵,为了发展经济,中国一定会继续使用最廉价的煤炭;2.核电站倒未必多危险,而是核废料上万年也无法消解;3.最大的环保资源恰恰是节能,如果中学看到,我大概会立志要做科学家研究节能设计。
  •     物理是大部分系统性工程的基础所在!
  •     对恐怖主义、能源短缺、载人航天和全球变暖等问题进行了冷静理智的分析。
  •     给上高中的弟弟买的,希望能够让他对此感兴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