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故事

出版日期:2014-7-1
ISBN:9787300193048
作者:契诃夫,米齐诺娃
页数:272页

内容概要

契诃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和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有《苦闷》、《万卡》、《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六号病房》、《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姐妹》、《樱桃园》等。契诃夫的作品,影响了包括布尔加科夫、乔伊斯、海明威、纳博科夫、塞林格、伍尔夫卡弗等一代又一代作家和亿万读者。契诃夫的作品,值得在任何时刻重新阅读。
童道明,中国著名翻译家、戏剧评论家,契诃夫专家,为我国文学界、戏剧界撰写、翻译了众多有价值的理论著作和戏剧剧本,著有论文集《他山集》,专著《戏剧笔记》,随笔、散文集《惜别樱桃园》等,并另有多种译著。

书籍目录

契诃夫、米齐诺娃通信选
契诃夫、米齐诺娃 著 童道明 译
契诃夫和米齐诺娃
童道明 著
海鸥
契诃夫 著 童道明 译
后记

作者简介

情书+2部戏剧:三种方式讲述一个爱的故事
☆收录大作家契诃夫与初恋情人米齐诺娃情书及剧本
☆纪念伟大作家契诃夫逝世110周年
☆收录契诃夫世界名剧《海鸥》
☆著名翻译家、契诃夫研究专家童道明精心翻译
这本书有关契诃夫的生命和情感,是一个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讲述的爱的故事。
第一种讲述充满了私密性,是契诃夫和米齐诺娃之间的通信,这一束私密的情书反映出契诃夫的真性情,让人们看到恋爱中的契诃夫的样子,也是他文学遗产的特殊的组成部分。
第二种讲述是剧本《契诃夫和米齐诺娃》,以戏剧的方式重现了了两人的交往,属于后来者对先贤及其精彩人生的描述。
第三种讲述是契诃夫的剧本《海鸥》,因为米齐诺娃是《海鸥》女主角妮娜的生活原型,这部戏对两人都有着特别的意义,我们能从中看见生活中的恋人如何变成了戏剧中的人物。


 爱的故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挺有意思的一本书。说是爱的故事,也是初恋的故事。丽卡·米齐诺娃也许是个谜一样的女性,文艺界的几位大咖都对其十分迷恋,如大画家列维坦、作家帕塔宾科等。而她和契诃夫的爱情关系,可谓永恒绵长,因为在契诃夫的多部著作中,我们都能看到这位丽人的影子。在短片小说《跳来跳去的女人》中,丽卡是那个虚荣的依万诺夫娜;在戏剧《海鸥》里,她是那个与人私奔后又被遗弃的妮娜。但命运也是颇为吊诡,正是因为《海鸥》在莫斯科剧院的演出,他两的浪漫关系走向了尽头。这并不是因为契诃夫在剧中不曾美化这位可人儿,而是他在排练这部戏的时候,与演员克尼碧儿一见钟情了,后来她还成为了他的妻子。这本书里,收录了契诃夫和米齐诺娃的73封书信中,不时能看到他们之间或进或退的爱情关系。我是你的矿泉水,你是我的小甜瓜。“醋栗”有时候熟透了,有时候还没有成熟。除了书信,童道明先生的剧本《契诃夫和米齐诺娃》也更有助于了解他们两人之间生命情感故事。最后的《海鸥》也让人看见生活中的恋人如何变成剧中的人物的。anyway,这个小册子还是很有趣的。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其实是米齐诺娃和列维坦在一起的时候:)
  •     【活动信息】 主题:醋栗熟了——契诃夫的文学与爱情 嘉宾: 童道明(《爱的故事》译者、学者、剧作家) 张柠(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宋宝珍(戏剧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所长) 时间:2014年9月6日(周六)15:00-17:00 地点:蓬蒿剧场(北京市 东城区 东棉花胡同35号) 类型:文学对话、文学朗读 (朗读报名:在凤凰网读书频道官方微信公众号ifengbook留言姓名及朗读内容) 主办方:凤凰网读书频道 协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蓬蒿剧场、蓬蒿文学朗读 【备注及倡议】 读者参与本活动免费,座位有限,先到先得--凤凰网读书会在此发出一个长期倡议: 希望参加凤凰网读书会的书友们,能在你我承受范围内,在书店买一本自己热爱的书,或来咖啡馆的一杯咖啡,为经营艰难的民营书店生存尽一份薄力……是书店托起一盏文明的灯,为我们日常忙碌世俗的生活,提供着一块诗意的栖居地。 咨询邮箱:yanbin@ifeng.com 【活动介绍】 这是一场契诃夫和他的初恋米齐诺娃的爱的故事。 是两地情书,在希望与绝望之中,醋栗熟又生。 是文学对话,文学天才与痴迷者生活与爱情燃烧!燃烧!燃烧! 是一出话剧,多少悲欢离合,海鸥折翅盘旋。 1904年7月15日,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契诃夫在德国巴登威勒去世,后归葬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当时,他的初恋情人、终生的爱人,丽卡-米齐诺娃,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她穿着一身黑衣裳,两个小时默默地站在窗口,不回答我们向她提出的任何问题……”这对文学史上的著名恋人,自初识之日开始,分分合合,种树的人以醋栗为信,九年时间里,通信无数,爱恨交加,直到各自结婚,很快人世两隔。 去世110年后,在蓬蒿剧场,我们纪念契诃夫和米齐诺娃,他们的文学与爱情。 因为契诃夫为米齐诺娃写下《海鸥》,我们在此朗诵《海鸥》。 因为契诃夫的追随者童道明写下《契诃夫与米齐诺娃》,我们在此朗诵《契诃夫与米齐诺娃》。 因为我们热爱契诃夫,热爱他的世界。我们热爱“海鸥”米齐诺娃。 “我像一只老虎那样地热爱着您,我向您求婚。” 谢谢你,契诃夫! 【活动过程】 30分钟文学朗读(所有愿意朗读的人可以报名,朗读内容为契诃夫文学作品、契诃夫与米齐诺娃的书信、《契诃夫与米齐诺娃》……选段,需提前留言报名) 60分钟文学对话(童道明x张柠x杨申,与契诃夫和米齐诺娃有关,与“爱的故事”有关) 30分钟文学交流(所有人。前五名获赠《爱的故事》一本) 【主题书】 《爱的故事》 契诃夫 / 童道明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4 情书+2部戏剧:三种方式讲述一个爱的故事 ☆收录大作家契诃夫与初恋情人米齐诺娃情书及剧本 ☆纪念伟大作家契诃夫逝世110周年 ☆收录契诃夫世界名剧《海鸥》 ☆著名翻译家、契诃夫研究专家童道明精心翻译 这本书有关契诃夫的生命和情感,是一个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讲述的爱的故事。 第一种讲述充满了私密性,是契诃夫和米齐诺娃之间的通信,这一束私密的情书反映出契诃夫的真性情,让人们看到恋爱中的契诃夫的样子,也是他文学遗产的特殊的组成部分。 第二种讲述是剧本《契诃夫和米齐诺娃》,以戏剧的方式重现了了两人的交往,属于后来者对先贤及其精彩人生的描述。 第三种讲述是契诃夫的剧本《海鸥》,因为米齐诺娃是《海鸥》女主角妮娜的生活原型,这部戏对两人都有着特别的意义,我们能从中看见生活中的恋人如何变成了戏剧中的人物。 【嘉宾介绍】 童道明-- 童道明,(1937-),江苏省张家港市人,中共党员;1956年赴原苏联留学,1960年肄业于莫斯科大学文学系语言文学专业;1963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曾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我国文学界、戏剧界撰写、翻译了众多有价值的理论著作和戏剧剧本,著有论文集《他山集》,专著《戏剧笔记》,随笔、散文集《惜别樱桃园》等,并另有多种译著。 张柠-- 本名张宁,男,祖籍江西,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8年9月出生。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世界文学专业,1994年7月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广东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与大众文化研究,正高职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004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当代文学研究室客座研究员,2005年受聘为北京师范大学"985二期"特聘教授,2006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主要学术领域为中国当代文学史,20世纪中国文学经验,文化理论与文化批评。 著有学术著作《叙事的智慧》、《诗比历史更永久》、《时尚鬣犬》、《飞翔的蝙蝠》、《文化的病症》、《土地的黄昏》、《没有乌托邦的言辞》、《想象的衰变》、《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再造语言巴别塔》等。曾获第九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广东省第六届鲁迅文艺奖等。学术集刊《媒介批评》主编,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学术委员兼《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编委。 宋宝珍-- 戏剧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所长 1982年入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就读本科,毕业后续读硕士研究生,1989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工作至今,期间于2003年获得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话剧理论与历史的研究工作。 著有《20世纪中国话剧回眸》、《残缺的戏剧翅膀―中国现代戏剧理论批评史稿》、《世界艺术史•戏剧卷》、《中国话剧》、《澳门戏剧》,并与人合作完成《洪深传》、《田汉评传》、《中国话剧史》、《中国现代戏剧文化论辩史》等著作,另有论文、评论百余篇 曾多次获得省部级优秀学术奖。 【场地介绍】 蓬蒿剧场是中国第一个民间独立剧场,同时也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剧场及戏剧中心。 蓬蒿剧场希望建立一个中国民间独立的戏剧创作及国际交流平台。 蓬蒿剧场是国际性剧场。常驻剧团包括北京极具知名度的"北京演员工作坊"、"北京IMPROV"。常年上演欧洲、北美最新剧目。保留剧目有:《孤儿》、《灵》、《一个人的莎士比亚》、默剧《无声世界四十年》、默剧《无形的桥》等。并与德国、法国、瑞典、瑞士、以色列、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剧团、剧场长期保持交流合作项目,例如,两国当代剧作家交流项目-北京蓬蒿剧场与瑞典皇家剧院-Dramaten&项目;并与国际著名剧团及剧作家合作,联合制作戏剧作品,合作的作家包括:英国著名剧作家爱德华邦德;日本高圆寺剧场艺术总监佐藤信;以色列Ruth Kanner剧团;法国默剧大师菲利普比佐等;并长期与各国驻华使馆及文化中心开展文化交流及合作项目。 出品、策划、制作的戏剧作品、戏剧论坛、戏剧节: 独立出品的保留剧目:话剧《锣鼓巷的故事》、话剧《塞纳河少女的面模》、话剧《我是海鸥》、话剧《曹操到》、话剧《寻找剧作家》、话剧《灵魂厨房》、话剧《一双眼睛两条河》、话剧《暮然回首》、纪录戏剧《日常_非常日常》、话剧《向雪松的故事》、纪录戏剧《25.3KM》等。 联合出品剧目:话剧《塘鹅》(中瑞合作)、默剧《无形的桥》(中法合作)。 蓬蒿剧场独立承办的戏剧节有:2009-2014 "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2010 "北京东城青年戏剧演出季"、2010 "北京-上海双城记戏剧交流活动"、2010 "北京国际独角戏戏剧节",2011"亚洲文化视野-旅程艺术节"。 蓬蒿剧场每年演出约300场、沙龙、文学朗读、工作坊及讲座等公益性文化活动100多场。一年合计演出及活动500场、每年策划及组织2-3个大规模的行业内的戏剧节及论坛。
  •     by 谷立立爱情之于作家,好比是一笔从天而降的财富。有情人终成正果也罢,反目成仇也好,最后都不免成为作家笔下一则动人的故事。但就算是厮守到老,也会有天各一方的时候。在那些通讯并不发达的年代,书信就成了维系情感的唯一方式。因此,有太多爱恨情仇、相思之苦被保留在薄薄的几页信笺里,同时也成就了另一种风流。《爱的故事》是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与初恋情人丽卡•米齐诺娃的通信集,收录信件70余封,见证了两人情感由浓烈转为淡薄、再到分开的全过程。1891年1月,时年31岁的契诃夫结束在流放地萨哈林岛的漫游,回到彼得堡,迎接他的是与丽卡长达9年的苦恋。谁都知道,恋爱中的两个人沉溺于爱的甜蜜当中,总会迷失本性,恍恍惚惚,“一边走路一边做梦”。在这方面,即便是看尽了世间百态、以针砭现实丑恶为己任的契诃夫也不能免俗。和大多数肉身凡胎的男人一样,此时的他显得“现实味”十足。用“低眉顺目”来形容《爱的故事》里的契诃夫实在是贴切的。他这一“低”不仅从神坛直接飘落到凡间,甚至可以说是“低到了尘埃里”:有七情,也有六欲;会争风吃醋,也会语带机锋、挖苦讽刺,更时时在可爱的人儿面前装傻、卖萌。比如1891年6月,当得知丽卡患病,这位曾经的医生立即重拾医者的天性,去信劝诫病中的丽卡要认真治疗,并列出饮食起居的注意事项:鲜奶不宜大口喝,煮熟的肉不比油煎的好,软面包不如硬的好,少说话,别叫喊……类似的生活细节在《爱的故事》里不算少数。正因为出自这位曾经写下《六号病房》、《套中人》等名篇的文豪之手,才更加耐人寻味。命运从来不遂人意,总爱与我们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如果仅凭一腔真情就能修成正果,那么世上就会少了多少痴男怨女。所谓“人生如戏”大概不是什么个别案例,讲的乃是普遍的真理。具体到作家,他们的生活总是会在作品中留下蛛丝马迹。契诃夫一生善于描摹普通小人物悲喜交集的人生,他自己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单就他与丽卡的情感纠葛来说,倒真像是一部“小说中的小说”、“戏剧中的戏剧”。今天我们再回过头去细读两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那就是他们其实并不那么“亲密”。9年间,丽卡常常周旋于不同的男人之间,她混乱的私生活极大地刺激了契诃夫,以致他常常有意无意地在信里抱怨,“我们对于您来说分文不值;我们是去年的椋鸟,他们唱出的声音早已被人忘记。” 对情人而言,地理上的距离再远,都可以忽略不计,心理上的距离却往往是致命的。契诃夫善解人意的幽默非但化解不了两人既有的矛盾,反而带来更深层的误解,至少粗心的丽卡就常常将他的调侃、揶揄当作“低调的怜悯”或是“完全的漠视”。一方面,女方借势发泄小姐脾气、使性子,同时不停制造一个又一个桃色新闻来挑战对方的耐心;另一方面,男方不停赔小心,以各种明显或隐晦的玩笑提醒对方。长此以往,这种“一边倒”的“苦恋”势必步入不尴不尬的两难境地:关于“分手还是继续”的恋人哲学无疑比“生存还是毁灭”更让人揪心。在度过了最初的“蜜月期”之后,这对来往不足两年的著名情侣就像遭遇七年之痒的老夫老妻一样,过早地迈进“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冷战阶段。在其后的信件中,情人的絮语犹如被一夜北风迅速吹散,唱主角的竟然是相互间的拌嘴、讽刺、挖苦和嘲笑。两人互不买账、彼此拆台、互揭老底,从甜蜜蜜直接进化为冷冰冰,最后连见面都成了一种可免则免的虚伪礼数。1893年11月,契诃夫在莫斯科短暂停留期间,竟然以“弟弟不让我出门”这类过于敷衍的理由,拒绝前往探访身居此地的丽卡。“醋栗熟了”本来是契诃夫和米齐诺娃之间心照不宣的暗语,传递着两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亲密情感。1893年7月,契诃夫在信中第一次使用该词。其时,在中断将近半年通信之后,契诃夫兴冲冲地告诉丽卡“醋栗熟了”,他甚至纡尊降贵、放弃男人的骄傲,主动请求“金子般的,珍珠般的和天鹅绒般”的丽卡不要忘了他,“写几句给我,哪怕是几句骂人的话。”同年10月,契诃夫再次提到“我们的醋栗熟了”,并乐观地劝慰丽卡不要过于“悲观”,“我们不是像您所说,见面机会只有三四个月,而是四十四年。”接下来,契诃夫更积极筹划约会细节:几点见面、去哪里吃饭;如果恰好错过,就用电报联系,“电报上只需一个字:走。”不过,要与这位金子般的女郎维持44年的关系殊为不易。契诃夫的爱情之果看起来完美成熟,其内核却是极为坚硬的,就像鸡肋一样舍之不去、吞之不下。我们终究是小看了天使一般的丽卡姑娘,她其实并不“悲观”,只是另有安排。契诃夫假想中“说走就走”的约会最后并没有实地上演,丽卡的出走却成了不折不扣的事实,当然男主角不是契诃夫,而是另有其人。距离上述信件寄出仅仅半年,丽卡就同戏剧导演帕塔宾科私奔到巴黎,并在怀孕后被其抛弃。契诃夫就此创作了剧作《海鸥》,剧中被意外枪杀的海鸥成了女主角妮娜(也是丽卡)命运的象征,“您不记得您打死过一只海鸥吗?偶然间来了个人,看见了她,只是因为无事可做,便把她毁了……”从最初热烈欢呼“醋栗熟了”到后来一句冷冷的“您的性格像一颗发酸了的醋栗”,这杯爱情的美酒到后来更像是一杯苦酒。无独有偶的是,在1898年发表的小说《醋栗》里,契诃夫虚构了一个颇具理想主义情怀的小职员。故事本身并不存在爱情的成分,不过,我们不妨做一个大胆的推断:此时距离丽卡的出走已经过去多年,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契诃夫脑中未必没有飘过丽卡曼妙的身姿。从两人间纠结又尴尬的关系来看,契诃夫回忆里的醋栗一定不比尼古拉•伊凡内奇(小说主角)尝到的更好——甜蜜总归是没有的,反倒是那一丝又酸又涩、又硬又苦的滋味,绝对能让人铭记终生。契诃夫与丽卡的恋情最终无疾而终、草草收场。被“嫌弃”的丽卡并没有因此从作家生命里彻底消失,她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均被契诃夫记录下来,在小说、剧本里继续抒写着两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爱与哀愁。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和《心的岁月》是一个系列,前些天在学府书店买的,昨晚拆开,到刚才断续读完书信集的部分。“我可以在八年前把这写出来,而我现在写出来了,在十年之后我还能这样写”,六年后站在契诃夫墓地前一言不发的米齐诺娃,使我想起《明亮的星》里的芬妮。
  •     如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错失?
  •     契诃夫情书写太好了!作家和非作家的书信就不能在一起看,会更显出后者的索然无味。ps.特别不爽本书编译者把自己的一个剧本插在中间,真的太有勇气了,写的又不好,放在契诃夫里不会觉得shameful吗。
  •     本书是纪念契柯夫诞辰110周年的礼物,讲述了契柯夫跟初恋情人米齐诺娃之间的爱情故事,由两人之间的情书通信集、契柯夫根据两人爱情故事创作的戏剧《海鸥》,和本书翻译者童道明创作的戏剧《契柯夫与米齐诺娃》三部分组成。契柯夫真实、敏感而又浪漫、丰富的内心世界在这些文字里展现无余,而童道明先生的剧本也让人见识到这位俄罗斯文学研究大家在翻译之外的创作才华。
  •     海鷗
  •     童道明把自己的作品放在中间真是招黑啊,序言也写得太卖弄了。 苦恋的故事。
  •     情书读起来最有感觉
  •     找块空地,种朵棵树,然后看它们如何一年年长大成荫。我心里一有烦恼,就去种树。我已经种植了一大片树林子了,可见我有过多少的烦恼呀。 代我向可爱的、温暖的太阳问好,向宁静的大海问好。 丽卡,我热烈地爱着的,不是你。在你身上我爱着我过去的痛苦和逝去的青春。 我要准备做个斜眼的人,故意气气那些曾经爱过我的女人。
  •     欲拒还迎,大水瓶法宝。
  •     译者把自己的剧本和契诃夫的《海鸥》编到一本书里了,这不是找倒霉么?……
  •     好像是热烈的爱着,但又有些心不在焉。
  •     好书,有“杜马的抄写员”米齐诺娃写给契科夫的第一封情书,“著名作家”很快回了俏皮的信,给“我心灵的杀手”。
  •     契科夫很有意思的老头。可惜是个悲剧。
  •     人大这套书都挺漂亮,无论是装帧还是内容。契诃夫:“我喜欢辽阔的原野,自由的飞鸟,美丽的女人。我不喜欢不讲道理的评论家和不讲民主的政治家。”“一个幸福的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
  •     去年参加了一个活动才看这本书,继而对契诃夫这个作家感兴趣,不过读过他的作品并不是很多。
  •     大多好评,就让我来做做恶人吧!
  •     海鸥四分,契诃夫的情书四分。没想到契诃夫和米奇诺娃之间的爱情并不甜蜜,虽然契诃夫是个敏感的、深刻的、宽厚的好人。米奇诺娃真是拥有肤浅作女的一切缺点。
  •     毫无营养的书信,和毫无营养的同人剧本
  •     读到最后一句,眼泪滑了下来。谢谢你,亲爱的巴甫洛维奇。
  •     契诃夫的海鸥!其实最后和演员结婚我有点惊讶,又好像明白了好多……
  •     小甜瓜,我知道,您一进入成熟的年纪就不爱我了。
  •     醋栗熟了 玫瑰凋谢了
  •     可惜。
  •     所有的爱情都起源于某种伟大的感情,也将消失于某种伟大的感情。编者把自己的剧本放到了才子佳人的多年情书和剧本《海鸥》之间,实在勇气可嘉,实在读之不下。
  •     经过许多年后再读《海鸥》,感到了从未有过的震撼和共鸣。“在一片湖水边,从小住着一个少女,像您一样的少女,她爱恋着这片湖水,像一只海鸥;她也像只海鸥那样地自由和幸福。可是,偶然间来了个人,看见了她,只是因为无事可做,便把她毁了,就像这一只海鸥。”
  •     童老师的戏剧有点四不像。书信和《海鸥》译文还好。
  •     真是童年回忆啊!!
  •     101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