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构建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112151264
作者:何小青
页数:24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在启蒙运动中成长起来的自由主义的先驱以契约精神为出发点,认为自然状态下任何人对于自己的同类没有任何天然的权威,人类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不断地侵犯他人和被他人侵犯的战争中。因此,需要寻找出一种结合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护和保障每一个集合者的人身与财产。于是,每个人按照社会契约转让出自己的部分权利,以形成公共权力,政府得以产生,从而保护自己的自然权利——生命权,财富和自由。政府体现公共性,即对所有缔约者的人身以及财产权进行保护。在这种思想中奠定了一种现代以来重要的理论架构,即社会与国家分离的市民社会理论。 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源出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的学说。约翰·洛克第一次将市民社会作为逻辑推演中一个分析概念来使用,但他的市民社会等于从自然状态经过订立契约而形成的文明社会,现代意义上的,与国家相分离的市民社会观念在洛克那里并不存在。但是,约翰·洛克通过对自然状态、社会契约的假定赋予了“社会外在于国家”的合法地位。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则进一步从经济角度为洛克“社会外在于国家”的观点给予了论证。亚当·斯密明确并发展了18世纪重农学派的经济自由观,主张经济自由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明确地将经济领域从国家中抽离出来,推动着社会从国家中分离出来而获得独立存在与发展的地位。随着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打破了家庭经济的界限,源自市民家庭的私人主体性也冲破了家庭的小天地,而进入市场。市场经济在社会变迁中支配地位的形成代表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确立,进而使得“市民社会”从一种与公共权力自由辩论的地位发展为不被公共权力介入,由此导致了明确划定一片不受公共权力管辖的私人领域如家庭、市场等的独立地位。这样一来,西方社会结构出现了分立的格局,国家行政管理为公,市场与家庭领域为私。 然而,随着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治社会分离的同时也使得两者陷入了不可避免的内在冲突之中,市民社会是以有差别的私人存在为前提的,而现代国家是以无差别、平等的公民存在为前提的;市民社会要求国家保障私人利益,过于倚重国家则使得缺少监控的国家往往从国家利益出发而控制私人利益,国家权力就会在某种程度上不断强化而使私人领域步步后退。

内容概要

何小青,男,汉族,1959年11月出生于漳州市长泰县,籍贯江西樟树,中共党员,先后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本科学历,中专高级讲师,现为福建漳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漳州市农业学校校长、党总支副书记,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福建省职教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中专高级职务评委会委员,漳州市中专政治理论教研会、体育教研会理事长,芗城区第四、五届人大代表,漳州市政协文史委文史员。

书籍目录

绪论 一、公共艺术”公共性”之国外状况 二、公共艺术“公共性”之国内发展 第一章公共艺术“公共性”的流变源考 第一节“公共性”之概念解析 一、“公共”与”公共性”的内涵 二、“公共性”的缘起与特征 第二节艺术“公共性”模式的发端之争 一、源于史前洞穴岩画和原始部族——”史前说” 二、源于古希腊罗马广场艺术——”广场说” 三、源于欧洲纪念碑文化——“欧洲说” 四、源于“公共艺术百分比计划”——“美国说” 第二章公共艺术“公共性”的理论范式 第一节德性与理性:“公共性”的思想沃壤 一、古希腊德性伦理的”公共性—萌芽 二、欧洲文艺复兴的理性启蒙 三、现代理性与公共性文化嬗变 第二节公共领域:“公共性”的建构前提 一、公共领域的空间结构 二、公共领域与公共艺术 三、公共领域与公民参与 第三节公共精神:“公共性”的价值核心 一、公共理性:公共性意识形态结构生成的根基 二、现代民主:公共精神传承的制度保障 三、公共责任:公共价值的社会性表征 第三章国外城市公共空间建构 第一节美国政策:“公共艺术百分比” 一、背景回顾 二、公共艺术百分比在美国 三、案例简析 第二节欧洲方式:英国纽卡斯尔市中心重建公共空间 一、GMA的诞生、鼎盛及衰落 二、最新发展计划实施之前GMA的公共性 三、GMA公共领域改进方案 四、案例简析:最新发展计划实施之后GMA的公共性 第三节博采众长:日本经典公共艺术工程 一、东京“FARET立川”公共艺术工程 二、东京新宿“I—LAND”公共艺术工程 三、案例简析 第四章国内公共艺术实例分析 第一节台湾公共艺术浮沉简录 一、台湾公共艺术法案与践行 二、台湾公共艺术实践 三、案例简析 第二节大陆现代城市中央商务区(CBD)及其公共景观 一、中央商务区(CBD)与商务景观的公共性 二、CBD建设的国内基本情况及主要特征 三、国内CBD典型案例 四、案例分析 第三节景观墙之公共性 一、景观墙的公共性文化流变 二、现代城市中的景观墙 三、案例分析 第五童中国公共艺术“公共性”价值参照 第一节中国公共艺术的时空变迁 一、公共艺术发展的历程回溯 二、当代中国的实验艺术 三、公共艺术的现实分析 第二节公共艺术的发展路径 一、城市化进程拓展公共艺术的发展空间 二、政治文明推进公共领域立法 第三节培育公共精神提高参与意识 一、公众参与公共艺术规划的有效途径 二、苏醒中的公共意识 三、培养公共艺术创作者的公共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构建》以公共艺术发展脉络为思想语境,以公共艺术生长的时空背景为研究视角,以公共艺术价值内涵为思想依据,从文化和社会层面探寻公共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现”公共性”概念内涵的历史延异,探讨公共艺术的精神实质,构建公共艺术的分析向度,从而确立公共艺术发展的核心价值应当是在艺术价值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

作者简介

《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构建》作者以伦理学和政治学为研究视角,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城市空间的维度上去阐释“公共艺术”的价值意蕴,揭示公共性、公共艺术权力关系。运用系统、逻辑、实证等研究方法,对公共价值作了深入的探讨。尤其对研究“公共性”的理论范式即理性主义、公共领域和公共精神三个向度作了较为深入的阐述。


 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构建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