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
ISBN:9787508641126
作者:[美]威廉•麦克尼尔
页数:616页

内容概要

作者: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l);译者:施诚、赵婧
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l),当世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历史学科的“现代开创者”。现为芝加哥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曾担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美国世界史学会主席。在全球史方面的研究卓然有成,德高望重,与斯宾格勒、汤因比齐名,被誉为“20世纪对历史进行世界性解释的巨人”,开辟了一个西方世界史学的新时代。 1963年,他以一部《西方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West: A History of the Human Community)一举成名,并因此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他笔耕不止,迄今已出版30多部作品。 1996年,威廉·麦克尼尔因“在欧洲文化、社会和社会科学领域里做出的杰出贡献”荣获伊拉斯谟奖。 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为威廉·麦克尼尔颁授国家人文勋章,以表彰其在人文科学研究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
施诚,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教授,从事欧洲中世纪史、文艺复兴史、全球史教学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和译著多种。
赵婧,历史学硕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言
第四版前言
前言
第一部分
旧大陆各大文明的出现和确立
(公元前500年之前)
第一章人类历史之初  007
第二章文明扩散的第一阶段(至公元前1700年前)  021
目录
第三章公元前1700~前500年中东的世界主义  043
第四章印度文明的确立(至公元前500年)  068
第五章希腊文明的确立(至公元前500年)  079
第六章中国文明的确立(至公元前500年)  090
第七章蛮族世界的变化(公元前1700~前500年)  099
第一部分进一步阅读书目  105
第二部分
各大文明之间的平衡
(公元前500~公元1500年)
第八章希腊文明的繁荣(公元前500~公元前336年)  119
第九章希腊化文明的传播(公元前500~公元200年)  134
第十章公元前500年~公元200年的亚洲  149
第十一章印度文明的繁荣和扩张(公元200~600年)  162
第十二章蛮族入侵和农耕文明的应对(公元200~600年)  175
第十三章伊斯兰教的兴起  190
第十四章中国、印度和欧洲(600~1000年)  200
第十五章突厥和蒙古征服的影响(1000~1500年)  215
第十六章中世纪欧洲和日本(1000~1500年)  231
第十七章1500年前文明世界的边缘  245
第二部分进一步阅读书目  254
第三部分
西方的支配地位
第十八章地理大发现及其世界影响  273
第十九章欧洲的自我转型(1500~1648年)  280
第二十章欧洲的外围:俄罗斯和美洲(1500~1648年)  296
第二十一章伊斯兰教王国及其印度教和基督教臣民共同体(1500~1700年)  305
第二十二章1500~1700年的远东  318
第二十三章欧洲的旧制度(1648~1789年)  325
第二十四章美国和俄国(1648~1789年)  341
第二十五章亚洲对欧洲旧制度的反应(1700~1850年)  352
第三部分进一步阅读书目  366
第四部分
全球性世界主义的开端
第二十六章“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引起的西方文明转型(1789~1914年)  378
第二十七章亚洲对工业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反应(1850~1945年)  398
第二十八章非洲和大洋洲(1850~1945年)  421
第二十九章西方世界(1914~1945)  440
第三十章1945年以来的全球竞争和世界主义  462
第四部分进一步阅读书目  494
索引  504
译后记  524
目录
地图目录
早期美索不达米亚
畜牧业的产生(约公元前3000年)
古代埃及
古代印度河流域遗址
向雨水灌溉地区的转移
马拉战车民族的扩张(公元前1700~公元前1400年)
古代中东(约公元前1200年)
骑兵革命(公元前800~公元前500年)
希伯来人的巴勒斯坦
古代希腊世界
古代中国(公元前500~公元前300年)
雅典帝国(约公元前432年)
罗马帝国的扩张
孔雀帝国
中国的统一
中亚的帝国(约400年)
大印度(400~600年)
查士丁尼时代的东罗马帝国
中国重新统一
伊斯兰教的兴起(622~733年)
加洛林帝国(800~900年)
欧洲的反攻(1000~1100年)
1453年前穆斯林对东正教的支配地位
到1492年左右中世纪欧洲的扩张
非洲(约1500年)
美洲印第安人文明(约1500年)
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
亚洲的帝国(约1600~1700年)
德川幕府(1603年起)统治下的日本
1648~1789年的欧洲
殖民地美洲(约1789年)
1795年的俄国
英国占领印度
1799~1812年拿破仑统治下的欧洲
1850年后的伊斯兰教王国
1914年以前欧洲对非洲的渗透
1740~1914年欧洲对太平洋的渗透
1941~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
1941~1945年的远东和太平洋
欧洲的冷战(1970年)
1945年以来的新国家
冷战结束后的欧洲(1991年)
大事年表目录
从人类开端到公元前1000年
公元前500年~公元1500年
公元1400年至今
目录
插图目录
希腊雕刻艺术的发展
1:阿里斯逊石柱
2:海神波塞冬
3:利姆诺斯的雅典娜头像
4:罗马无名氏肖像
5:罗马妇女肖像
6:戴王冠的妇女头像
7:马可·奥勒留胸像
8:欧特卢普斯的肖像
希腊雕刻的传播和转型
9:来自阿旺蒂卡姆的赫尔维蒂人头像
10:(左)雅典娜或罗马
(右)佛陀
11:(上)来自山西的佛陀造像
(下)来自河南的佛陀造像
12:佛祖斋戒
13:大甘吉药叉女
印度建筑的发展和传播
14:第17号神庙,桑奇
15:马莱吉蒂湿婆拉雅神庙,巴达米
16:帕拉苏拉美斯瓦尔神庙,湿婆神
17:穆克特希瓦尔神庙,湿婆神
18:穆克特希瓦尔神庙,细部
19:持镜子的妇女,来自湿婆神或卡朱拉霍的一座神庙的装饰细部
20:大神庙建筑群全景,湿婆神
21:蓬塔德哇神庙,迪恩高原,爪哇
22:佛塔,尼泊尔
23:湿婆神神庙,爪哇婆罗洲
24:吴哥窟,柬埔寨
中国、蒙古、波斯和莫卧儿帝国的绘画
25:马远,《梅间俊语图》
26:马贲(被归于他)《百鹅图》
27:(上)粱楷《李白行吟图》
(下)牧溪《柿子图》
28:董源《溪岸图》,画轴局部
29:比哈德(《牧民责骂大流士王》,来自“布斯坦”
30:大毒蛇
31:来自埃米尔·哈姆扎传奇的一幅插图
32:达拉·什库王子及其儿子
欧洲艺术与社会
33:《全能的主基督》
34:乔托·迪·邦多内,《拿撒勒的复活》
35:皮埃罗·德拉·弗兰西斯卡,《基督的复活》
36:阿尔伯特·丟勒,《自画像》
37:阿尔伯特·丟勒,《骑士、死亡与恶魔》
38:《奇迹创造者圣尼古拉斯》
39:“希腊人”,《圣杰罗姆》
40:伦勃朗·凡·莱因,《呢绒行会商人集会》
41:让·巴普提斯特·佩罗诺,《德·索尔坎维尔夫人》
42:雅克·路易·大卫,《种菜妇人》
43:弗兰西斯·戈雅,《1808年5月3日》
44:奥诺雷·杜米埃,《三等车厢》
44:约翰·辛格·萨金特,阿什·威提梅尔先生和他的太太
46:本·沙恩,《自由》
47:胡安·米罗,《向鸟投掷石头的人》
48:亨利·摩尔,1891- ,《核能》
工业化时代的建筑
49:(上)歌剧院,巴黎。查理·加尼叶
(下)议会大厦,伦敦。查理·巴利爵士
50:水晶宫,伦敦。约瑟夫·帕克斯顿
51:(上)古姆百货商场,莫斯科
(下)卡尔森·皮埃尔·斯各特公司,芝加哥。路易斯·沙利文
52:维恩莱特大厦,圣路易。路易斯·沙利文
53:伍尔沃斯大厦,纽约。卡斯·吉尔伯特
54:包豪斯,德绍。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55:约翰逊·沃克斯研究中心,威斯康辛州,拉辛。弗兰克·劳埃德·莱特
56:内政部大楼,华盛顿特区
57:(上)国立莫斯科大学
(下)柳特波德大厦,纽伦堡。阿尔伯特·施佩尔
58:希格拉姆大厦,纽约。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和菲利普·约翰逊
59:(上)加里宁景色,莫斯科
(下)议会大厦,巴西利亚。奥斯卡·尼梅耶
60:(上)美国大帐篷,1967年世界博览会,蒙特利尔。巴克敏斯特·富勒
(下)议会宫,昌迪加尔,印度。勒·柯布西耶
61: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纽约。埃罗·沙林恩
62:(上)国家体操馆,东京。丹下健三
(下)人类学博物馆,墨西哥。皮德罗·拉米内兹·瓦兹奎兹
63:住房,迪杰南-埃尔-哈桑,阿尔及利亚。罗兰·西莫内特
64:曼哈顿中心区,纽约

作者简介

麦克尼尔《世界史》是公认的全球通史开山之作,第一次完整讲述了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互动的故事,中文版首次出版。阿诺德•汤因比、斯塔夫里阿诺斯、杰里•本特利、何炳棣、许倬云、钱乘旦、刘新成等权威推荐。
1963年,麦克尼尔出版《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The Rise of the West: A History of the Human Community,即将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史学界一般以此作为全球史诞生的标志。1964年,麦克尼尔在芝加哥大学开设世界历史课程,为此他为“学生和一般读者”将《西方的兴起》精编简化,于1967年出版《世界史》作为该课程的教材。
自1967年问世至今,麦克尼尔《世界史》经过四次修订再版,一直在英语世界中畅销不衰,既是美国大专院校世界史课程的必读著作,也是普通读者了解世界历史的首选入门读物,甚至成为美国空军学院的指定教材。
麦克尼尔的贡献和独特之处在于:他认为世界史只有文明间的互动才有意义,他不断书写文明间的冲击与反冲击、征服与反征服。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以文明为单位,书写全球文明的互动,让之前隔离、孤立的世界史,变成动态、交互的世界史,绘制了一幅人类文明的交互网络图。这被认为是世界历史研究的真正开始。
麦克尼尔《世界史》中文版姗姗来迟,问世近50年后首次在中国出版。此次,中文版获麦克尼尔全球独家授权,依据第四次修订版翻译出版。
全书收录109张精彩图表,附标记人类文明历程的历史年表,特别推荐了进一步阅读的书目;并针对1976年之后的世界历史与文明发生的重大事件做了全新论述,使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
麦克尼尔《世界史》内容包罗万象,文字简明流畅,是一般教科书所不及的。不管是上班族、学生教师,还是商界人士、政府官员,《世界史》都是经典可靠的世界史入门读物。


 世界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8条)

  •     威廉·麦克尼尔这本《世界史》的风格可以用“恢宏”和“凝练”这两个词来形容。按麦克尼尔自己的评价就是:“我的这种世界史观,尽管不完美,但优点是一以贯之、清晰明了,能够被掌握、被记住,过后可以品味。”正是“凝练”才使其“恢宏”可以品味。而且它会赋予你一种强大的才能:就像站在开阔的田野里仰望满天星斗,在静谧的大气中发现宇宙宏伟的运动;而且你可以用望远镜任意跟踪聚焦于某个星球,然后退回到全景仍能准确地指出其位置。威廉·哈迪·麦克尼尔(1917—)生于加拿大,父亲是一位神学家和教育家。得天独厚的学术条件使他很早就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三卷本《历史研究》曾让他大受启发,他发誓写出一本真正的世界史。他的历史观也是对汤因比历史观的演进。后者强调世界文明的隔离,而他则强调世界文明的交流,并在这种交流中提炼出一种简明的、务实的进化论。麦克尼尔的进化论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有相似的地方。只不过达尔文的论述对象是“生物”,而麦克尼尔论述的对象是“文明”。文明的生长和灭亡也符合“物竞天择观“。所有竞争力强大的文明都与其生存的环境以及人类对环境的利用息息相观。麦克尼尔构建的世界史就是文明进化史。不过,他并不认为现代文明优于古代文明,也不认为现代文明是古代文明的堕落。他只是客观地描述这种变化,最主要的是揭示其变化的机制。麦克尼尔笔下的文明至少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军事,比如兵器、铠甲对矿产的依赖,战马对牧场的依赖,军队对给养的依赖;第二是文化,这包括人类的生存或者说创造财富的方式,以及保证财富分配合理的社会法则,先进的文化会从民间偷偷地输入到其它文明中,这种征服很隐蔽;第三是宗教,它掌管人类重大事务,并在最尖锐的精神冲突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它本身也就是文明的凝聚力所在,没有凝聚力的文明是脆弱的。所有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文明必然在这三个层面上优于其它文明,并且自身亦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既然是用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竞争构建一部世界史,麦克尼尔的眼光就总是聚焦于征伐中的军队、游牧民族、商人、水手、海盗、僧侣、工程师、传教士、某种思想的奠基人或启蒙者,以及瘟疫。而对和平时期的朝代更迭不屑一顾。因此他笔下的世界史更像一条气势恢宏的河流,河中心的流速极快,但靠近两岸的地方则流得较迟缓。麦克尼尔的成就就在于标定了一条璀璨的河道。这是他在世界史方面真正的奠基工作,其他史学家似乎只能延着他定下的航道寻觅新发现。这本书的写作策略是一方面提供一幅幅全景图,另一方面又遍历每一次重大事件的中心,这就是本书的结实、秀美的骨架。而文明的形成和交流的细节则是本书的血肉。整本书又像一部隽永的智慧小品集。造成这种奇妙效果的原因是:其内容不仅铺叙史实,而且在每一章提炼出一个明确的主题,将物质的进化和文明的更新密切结合,提供一系列雄辩的论述,充分显示其深思熟虑的特点。比如第三章论述制铁技术对文明发展的影响:“这次技术进步的第一个重大后果是新一轮蛮族入侵,他们在公元前1200~前1000年,包围了古代中东地区的大帝国并一个接一个地推翻了它们。铁器时代蛮族的军事胜利依靠的是原始的平均主义共同体的同心同德,在这种共同体中,每个人都是强大的战士,因为那里不存在世界文明地区长期盛行的主人和臣民之间的鸿沟。人数稀少的战车贵族,被愤怒的臣民所包围,被传统的内讧所削弱,所以不是这种群体性攻击的敌手。”在这段论述中,麦克尼尔没有把蛮族取胜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冶铁技术的出现,而是归结为铁器在不同文明中的使用方式:把武器分散开要比集中起来更有威力。喜欢军事的读者很清楚,历史上出现的任何新兵种都会遇到分散和集中两种战术选择,而这又与文明的特征有紧密的联系。麦克尼尔总是仔细地研究每一种文明的鲜明的特征,并把其变革和灭亡归因于其内在缺陷。再如第五章论述希腊的军事方阵与斯巴达奴隶起义之间的关系:“军事战术的一个重大变化为参与政治生活的农民奠定了稳固的基础。这就是方阵的发明——大量密集的步兵阵形……由数千名身披铠甲、行动如一、训练有素的士兵组成的冲锋能够横扫战场上的骑兵或敌方的任何其他力量。当这种优势变得明显时……任何不利于加强方阵力量的事情都会危害城邦。如果危险迫在眉睫,如公元前7世纪斯巴达发生的奴隶反抗多利亚统治者造成的灾难那样,那么对它的反应将是十分剧烈的。”尽管麦克尼尔注重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影响,但是他却不认为人类最终会形成统一的文明。他曾在《纽约时报》上发表过一篇批判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和最后一人》的书评。福山认为人类社会的进化会以西方式民主自由为终点,并在这个终点结成一体。麦克尼尔批驳了这种思想,认为人类将保持文明的多元化。他给出的理由是:”团体就是靠他们与外人的差别来定义他们自己,而人性是变化的,所有从基因遗传的倾向和能力都会自动形成各种各样的形式。”这个理由其实并没有太大的说服力,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麦克尼尔的强劲有力的乐观主义,这种思想大致解释了这本《世界史》的强劲笔锋何以从头到尾长盛不衰。
  •     作为一本好书,一个基础就是作者有独到的见解。这本书的独到在于,挖掘了不同文明的横向关联和纵向发展脉络。这种跨文化圈的比较研究印证了历史研究的意义:研究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通过联系和比较发现规律,预见未来。因此,这本书可以说很有启发性。这本历史书不分国界,善于以文明为单元进行纵横比较。中国人研究世界史几乎都会把中国排除在外。而把中国史融入世界史,对于中国史还是世界史都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有助于国人了解历史上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进而不会盲目自大或自卑。比如蒙古消灭了汉族政权的同时,也消灭了阿拉伯世界的诸多政权,因此我们不能以为蒙古时期,中国政权统治了中东乃至东欧。又比如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是旧大陆上孤立的文明圈,而印欧是经常交流的,这很好的揭示了为什么中国会发展出一套与西方完全不同的文化。
  •     这本书跨的时间和地域空间太大了,好多地方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下面是读到明朝和欧洲那个年代时的一些想法!主要还是有两者的政府的收入决定的。中国历来是农业国家,国家的收入自古以来主要依赖于农业、依赖于土地,所以我们政府的各项改革和规定都会全部基于土地,人在变、迁移、增加或减少都不影响土地。另外,中国的政府人员基本都是知识分子,只有饱览群书的人才有资格去从政,商人、农民、手工业者、科技人员不管你做的再好、再突出也没资格进入政府序列,如此下去,何谈政府的政策和方向会考虑你的感受?政府怎么会认识到这些意义呢?政府还没那么高瞻远瞩的经济思想、更美宽容博大的胸怀去容纳甚至鼓励商人!所以明朝进行海禁、清朝闭国,即使清朝开始查禁鸦片,更多的原因也是因为鸦片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官兵的体质、进而影响税收体系。由知识分子组成的政府收入靠的是土地、是农民,为何农民也不能参政呢?从古以来,中国一直是大政府、小国民,长此以往的结果就是政府一直占据着非常重的话语权,政府拥有非常强大的武装力量,所以小国民慢慢无奈接受现实并接受了政府的洗脑(只要是知识分子们),‘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率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国民一直在缴纳税款养着政府却还要心甘情愿接受统治,政府减免税收是利民之幸、是明君、是仁臣。而国民得到了什么?却一直无人替他们思考、伸张!反观欧洲,欧洲一直是真正的封建国家,地方重中央弱,各个宗主国都有非常重的话语权、非常长的历史,国王对于他们是敬畏且需要。同时,欧洲的宗教历史,也使得这种政策的确定需要更多人去投票去参与,渐渐这种模式影响了国王,国王的决策需要大家一起来投票、决定是否出兵、决定是否建学校这种公共事务,毕竟出兵和建学校都需要金钱,而这种金钱都有赖于地方领主、骑士、商人去提供,他们是这个养政府的人,政府也必须为他们考虑、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最后的结果就是中国的文化事业一直很兴盛,而科技和商业一直很萎缩。‘欧洲的政治巩固措施就把社会中最活跃成分以其他文明国家所没有的方式卷入了政治过程。统治者、地主和商人之间比较密切的合作因而得到了保障。’所以,想想现在,我们还是大政府小国民的状态,只是好些的是商人、科技人士的话语权重了,也进入了政府。虽然主体还是知识分子的政府,但想想当我们对‘某亿万富翁当人大代表了’的第一反应是‘这肯定是权钱勾结’,说明了2件事:一这确实商人进入政治的一个捷径和大路;二我们对商人从政内心还是非常排斥!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2015-12-06。一个月之前看过的吧,其实印象没有那么深刻,历史,很多时候其实看的就是故事,这么大手笔的浓缩之后,很多有趣的细节都没有了。真正让人印象很深刻的规律,似乎也没有。
  •     看到新闻,特意把书找出来了
  •     比《全球通史》文风更有嚼劲,但具体哪本更好,我的学识不能支撑我的辨别力。
  •     大格局
  •     要看懂这本书,要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可是这又是一本入门书,如果对历史有了解了,还来看它干嘛……这种高度概括的文字,适合来当大学教材,然后慢慢补充,根本不适合自己一个人默默地看。
  •     终于在回学校之前读完这本书。作者关于二战前的世界之间的勾连分析的非常有意思,也是我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之外看到的新的东西;20世纪末,作者站在他的写作时代对世界局势的预测也很让人一言难尽。
  •     刚读了开头,翻译很烂,中国在四大古国上被形容的无足轻重,可见作者的狭隘
  •     太扯了……不要看啊不要看!!
  •     很棒
  •     推论多余例子,逻辑较杂,看得不开心
  •     大框架,宽视野,就是翻译有点差。
  •     说实话,我不太看了懂
  •     站在宏观的视角解读世界历史的变化
  •     世界史,让人更全面直观的看人类社会。中国教育中更多的是把中国自己的历史翻来覆去讲的透透彻彻。然而认识中国史最好的方法是读好世界史。 世界历史上灿烂辉煌的时期数不胜数,他们也是人类灿烂文明的一部分。(尤其欧洲史很是值得研究一翻)
  •     不只要关心过去真正发生了什么,更要读懂人类历史如此发生的原因。
  •     世界史的简单读本,太简单导致越读越不明白。
  •     一个优势文明对其他文明的影响,以及其他文明对其所采取的态度。讲的是文明之间的互动,有些地方着重讲,有些一笔带过。很棒的一本书,作者很有见地。 翻译不太喜欢,英语文化中定语后置的习惯竟然照原样翻译了→_→
  •     书籍最终定稿与上个世界,但是很多内容却具有预见性,甚至成真。作者能够以几乎冷血的视角看待整个社会实属难得,只不过大陆翻译还是有不少问题,有些章节读起来很不通顺
  •     认真读过还是会有收获的,看历史就是看小说一样看完了,多看几本相互联系触类旁通就记得差不多了。通本读完作者的思路还是可以大致了解的 。
  •     总觉得读的像历史课本,果然是课本。关注的不是历史事件的节点,而是各个文明各个事件间的联系和互相作用。
  •     是为数不多的 从绝对客观的角度看人类历史的变迁 也是自己第一次在短时间读完最厚的一本书 让我想到一个字“和”万事都是相互影响的 感叹人类的伟大
  •     还是蛮不错的,可以配合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一起看
  •     印象比较深的是作者对事件因果和影响的简洁描述,词语精炼准确,这是学者的一项重要训练。记住了锡克教的创立起源,伊斯兰教占领印度后世俗文学的衰落。
  •     非要牵强地认为世界历史的进程是联系的,说服力、证据力都不强,主观太多,等看过别的世界史再来评价
  •     介于学术和通俗之间的大作。
  •     2016.6.12 看完。前面感觉还好,后面不知所云,也许是翻译的烂,浓浓文科白痴ZB气息。结尾还好。
  •     1、副标题是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主要侧重于各文明间交流与冲突,因为作者认为世界史只有文明间的互动才有意义。2、全书收录109张精彩图表,附标记人类文明历程的历史年表,特别推荐了进一步阅读的书目。恩,确实有,在第四部分。
  •     。
  •     对于世界史本不清晰的人来说,架构有点乱
  •     比全球通史好读
  •     内容出乎意料的丰富
  •      总算看完了,中途还换了个kindle。除去拗口的翻译外还是挺不错的,让我这小白把伊斯兰世界的好多东西有了个了解。还有世界史这个宏观思路真的是让人激动,尤其是结尾,简直有了哲学的意味在里边。
  •     读了的感觉非常棒。将各区域各文明的发展联系起来,尽管这是些在显意识层面很难发觉的联系,但至关重要。人类就是这么愚蠢,明明是一体,却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还党同伐异。
  •     对历史的论述简洁且精准,我觉得比世界简史要稍微深刻些…但感觉稍微有点乱,不编年,看着有些糊…
  •     读过之后,我便愈发觉得每一个当下的自己都与正无限远的某一个人如此相像。
  •     按照文明的维度讲述世界史
  •     翻译不是一般的渣。亮点在于以文明为单位,着重叙述了文明间的相互影响。一个非常宏大的史观。amazing
  •     麦克尼尔的贡献和独特之处在于:他认为世界史只有文明间的互动才有意义,他不断书写文明间的冲击与反冲击、征服与反征服。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以文明为单位,书写全球文明的互动,让之前隔离、孤立的世界史,变成动态、交互的世界史,绘制了一幅人类文明的交互网络图。这被认为是世界历史研究的真正开始。
  •     这个通史不错,一些观点很独特!
  •     很棒的一本書,條理清晰、提綱挈領。縷著書中脈絡,把這幾年看過的許多歷史讀物串連起來。讀來很是舒爽。唯一的缺點是,後期的擴展閱讀太多了。呵呵,抽空還會再讀幾遍的。
  •     翻了一遍,算有个大概的认识。
  •     有观点 有论据 有视野。其他的没法评价,因为我没有比他更了解。但从他的视角看中国、印度、日本很奇特。描述同一个事情,同样的事实,他的表达方式对我们来说是陌生化的,
  •     这本书不是为小白准备的。没有基本历史和地理知识的人比如我,读起来相当晦涩和枯燥。而且不知是不是翻译问题,有些句子读起来就是不通。整本书限于篇幅字数,所以极简,比较难读。
  •     不同点角度来概括人类整个历史,各地宗教的演变以及全球一体化影响点各地兴衰。
  •     强烈推荐,不仅帮助了解历史,而且开阔读者的视野和看问题的角度
  •     听说是世界史的开山之作,梳理得很清楚,把整个世界放在一个体系下来讨论
  •     2016-12-3读完,继续着迷历史,哲学与天文
  •     终于读完了…好吧,我还是偏爱中国古代史…
  •     历史知识,视角和视野
  •     已购。这就是一部世界历史的纲要~~里面的多地区并列年代表很有用~~几十年几百年的时间翻几页就哗哗地过去了,看完觉得真要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