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论述》章节试读

出版社:麦田出版
出版日期:2003
ISBN:9789867782670
作者:张锦忠
页数:267页

《南洋论述》的笔记-跨越半島,遠離群島:論林玉玲及其英文書寫的漂泊與回返 - 跨越半島,遠離群島:論林玉玲及其英文書寫的漂泊與回返

散居,而非移居。移居是從一國移出,定居另一國,從一「中原」到另一「中原」。散居者則不然。他們固然也從一國移出,取得移入國的居留權、身分證、護照,但他們因工作關係而頻頻往返四大洲,往往還年年返回移出的故國與家人團聚。對海外華人族群而言,散居,固然指家族散居地球各洲,枝葉蔓延、開花結果,也指個人一年之中,跨越不同的國土,跟不同的家族成員生活共處的分裂經驗。這種散居族群是沒有中原的(discentered),是「失根的蘭花」。P195

《南洋论述》的笔记-文学史方法论 - 文学史方法论

《南洋论述》的笔记-海內存異己:或,馬華文學:朝向一個新興華文文學理論的建立 - 海內存異己:或,馬華文學:朝向一個新興華文文學理論的建立

在馬來西亞脫離英國殖民統治之前,南洋華人身分不明,沒有馬華文學,只有海峽殖民地或各馬來聯邦的華文白話或文言文學書寫活動。這些(延異的)書寫活動,即使中國作家創作活動的延續,也是馬華文學的試寫或準備。
在馬來西亞獨立之後,馬來文學逐步取得國家文學的地位,P210星馬的英文文學則成為英聯邦文學或新興英文文學的一員,只有馬來亞印度文學與馬華文學淪為族群文學。「新興華文文學」的概念,自然是來自後殖民論述興盛以來,將英聯邦文學(commonwealth literature)視為新興英文文學(new English literatures)的思考模式。P211馬華文學在五〇年代末完成「馬來亞化」的使命,六〇年代現代主義運動展開,到新加坡的陳瑞獻等「六八世代」與《蕉風月刊》合流,與現實主義文學形成「雙中心」並立的抗衡現象。七〇年代中葉以後,雙中心俱廢,雖有表現優異的個別作家,P214但整體而言士氣不高,而這時商晚筠、張貴興等人在台冒出頭來,可謂為馬華文學展顏的曙光。(一九九〇年代的馬華作家,當非林幸謙、黃錦樹、陳大為、鍾怡雯、黎紫書五人莫屬。P214腳注)作為新興華文文學的馬華文學作者,有職責去尋找出和當代中國文學語言決裂的言說方式。這決裂的大前提是:華文不是中國的語文,一如英文不是英國的語文。新興華文文學的華文是「異言華文」(Chinese of difference),另有一番文化符象,走的是異路歧途,文學表現也大異其趣,這樣的新興文學才有其可觀之處。P216十九世紀以來,新加坡一直是馬華文學書寫的活動場域與營運中心。一九六五年,星馬分離,兩地成為兩個不同的政治實體,但華文文學並未遽然離異,兩地華文報紙副刊共有,雙方作家也將作品互投兩地報刊。一直到七〇年代初以後,兩地華文文學才漸漸形成涇渭分明的楚河漢界,兩國作家雖然來往P216依舊,但那已是兩個文學系統之間的文學交流了。新加坡政府對文學的關注基本上是擺在英文文學上,大體上並沒有形成華文文學風潮。這些亞細安國家的「海外華社」華文文學已是華文書寫越過中國的疆邊,在異域境界或茁壯或殘存的例子,這些華文文學都已不是中國文學的一個部分。
它們做為異域新興華文文學的意義其實大於做為(處於邊陲或海外的)中國文學。中國文學的版圖邊陲甚至也無法容納這些文學,因此只好稱之為「海外」或「世界」華文文學。這些海外華文文學,可視為中國文學在海外的P219異己(other),反之亦然。
提出這個「新興論」,看似呼應「斷奶論」或作為「原鄉論」的對抗論述,但其實反映的還是我一貫的複系統思考。各異域新興華文文學的發展脈絡或文學現象早已不同,原鄉在哪裡已不重要,語文、文學及文化,一旦「不在」母體環境,變異勢不可免。


 南洋论述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