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人》书评

出版日期:2015-8
ISBN:9787508650123
作者:田野,苗锦锦
页数:224页

变与不变的我们

在读此书之前,我并没有看过腾讯每年都出的《中国人的一天》,在百度上百度了一下,得到了如下的信息:《中国人的一天》是腾讯网在2010年1月1日推出的一个自由展示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生活细节,找到共鸣,并收获赞许的平台,在目前海量信息时代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本书是腾讯推出的《中国人的一天》系列的第二本,以“变与不变”为主题。这本书一共有三章,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一章:新生和过往,这个章节中既有坚守传统技艺的新疆铁匠师傅,也有做着饱受争议职业的女入殓师,还有专门做Cosplay的漂亮女孩儿,而从事这些职业的正是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他们在那些传统和新兴的行业中做着自己工作的工作,就和我们每天要挤公交、打卡一样,我总觉得每个工作都是有既定模式,无论新兴行业还是传统行业。有人说这本书上的内容真实如你我,我觉得这就是这本图文集给读者带来的共鸣。我看完这本书大概有一个月了,书中很多内容有些记不清了,但是我记得为了孩子,放弃北京的工作,回到海南工作的年轻夫妇,对此我只能表示羡慕,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家乡。我们读书、工作、结婚,为了留在大城市耗尽父母的积蓄在大城市买房生活下来,过着候鸟一样的生活,而大城市的便利和机会也与污染、压力、雾霾并存,我们有多少人能够选择放弃拼搏多年的成果,回到我们18岁那年高考完就离开的家乡,重新适应没有24小时便利店、六点公交就停运的小城市,况且你我都没有海南这样的家乡,“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这两点我们的家乡如果占到一点就很好了,我的家乡呼伦贝尔占到了第一点——环境优美,气候呢,只有夏天比较宜人。我们可能从来没有想到过,我们可能会有一天因为环境而离开那个我们拼搏多年才刚刚站稳脚跟的大城市,而这也是我们现在生活的真实写照:没有不变的生活,大环境在变,我们的生活也在跟着环境在改变。我很喜欢这本书,书中的一个个人物都像是我们的邻居、友人一样平凡、亲切,最重要的是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在这个环境中共同做着“变”与“不变”的选择题。

平凡的人生也有意义°

——评《中国人的一天 变与不变的中国人》文/蓦烟如雪在看这本书的时,同事无意中也瞅到,他赞赏了这本书的大胆创新,尤其是这本书的书脊和书腰结合的构思,这在众多图书中,是第一次见到,我这个同事曾在图书出版业工作过,所以对书相对而言,会比我专业许多。世界瞬息万变,我们都在微小的地域里,努力的活着,活着这个词信息量很大,不仅仅是生存之道,也有艰辛和那些捕捉不到的点滴。而这本书《中国人的一天 变与不变的中国人》,反而像生活之眼,看到了小市民在平凡生活下的默默无闻,甚至是那些收割了生活中的平淡与光鲜,《中国人第一天》在腾讯网上已经播出了许多期,我也看了不少,这里每一篇都是真实,我很喜欢这档节目,他们能把每天的关注点,移至这些普通老百姓中,这很有意义,他们讲述的故事,不仅仅是生活,更是平凡中的你我。也许他们没有明星们来的光鲜亮丽,但他们也是兢兢业业在各自的岗位中,去工作,在各自的爱情里相濡以沫,他们不需要曝光,他们需要的是一种生活上的共鸣。所以,这档节目自2010年1月1日播出后,受到了各界人士的赞赏,他们一年365天从未间断,从名人商贾到贩夫走卒,从铁艺传承人到殡仪馆里的入殓师,从抗战老兵徐钦林到闽南特色的木偶戏,还有那些大山里留守女孩、守村老人、在北京北漂的青年们,这里不仅有天梯信使,还有开着路虎上班的公交女司机,无论他们是在地下通道唱歌的歌手抑或者是没有追逐流行选择学习传统文化的舞狮人,这里泛着热血,流淌着青春,他们没有老去,反而印在了书中,像一页隽永的神话,即便默默,都依旧闪着光芒。在《90后评弹演员》这篇中,我看见古老苏州的吴侬软语,看见那古老的大堂里,弹拨的温婉抑或是熊熊的激昂,这些日渐式微的古艺,却在这些鲜活的面孔里,次第开放着,这不鼓舞人心吗?在《大山里的“天梯信使”》里,我看到的更多是触动,尤其在191页里的大图中,他爬在高高的深山中,那笔直的木梯全长24步,而且日渐腐朽,他依旧在着悬崖峭壁上攀爬,只为这身上三四十斤的邮袋能安全的到达对方的手中,谁能想这一趟需要5天,谁能想他坚守的是村里的老人都能不失孤,都能得到联系,更者他的工资一个月才1400元,这么辛苦的活,在一般人的眼里,早就不做了。而杜登文说“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对乡亲们、对邮路有了很深的感情。每次到村子里,村民拉着我说说笑笑,浑身的疲惫就一扫而光了。”这是被村情喂养的信使,他用爱走完了一遍遍大山。中国的疆域如此之广大,这本书已经是第三本了,结合着大图片小文字,我看见太多的陌生又温暖的面孔,2000多个日夜,2000多个故事,2000多种的生活,这里喜乐苦悲都串联在书页间,浪迹于生活中。这是中国人的写照,也是中国人的面孔,我喜欢书里的一句话,“我们愿做社会的显微镜,放大平常的个体,让读者看到人生百态;我们愿做社会的望远镜,拉近天涯海角的距离,让读者心驰远方。”是啊,我们都是望远镜,也是显微镜,我们不是看客,也可能是书里的一页,一个温暖。这本书很有内涵,不仅仅是震撼的图片,更多是文字下的触动,这本书,有大胆也有缺漏,比如有些文字的排版行间距过大,图片有些摆放过密集。不过这本书优点胜于缺点。我很喜欢。

你/我/他的一天

每天打开QQ,弹出腾讯新闻,我首先看的就是要闻栏目下的“中国人的一天”,这个习惯保持一年有余。记录的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不同行业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天的生活和内心状况。《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人》这本书摘录了34人的故事,分成三个部分:一是新生•传统,讲述的是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的延续和创新的从业者,他们伴随着开始与结束,;二是迁徙•留守,讲述的是在当今快速变化的中国,迁徙有着快速、频繁的新特点,但新一代的孩子们却留守农村的状况;三是追逐•幸福,无论是传统还是新生,不管迁徙还是留守,这些选择没有对错和正误之分,因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追逐自己的幸福。每一个完整的故事,就是数十张照片和些许解说的文字组成。文字不多,但结合图片来看,会让人感觉故事中主人公的生活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他们的生活,也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始终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留守山里的孩子一天的生活。本书中讲述了琼海一个留守山里的苗族女孩,才9岁的她,每天都要早晚都要在崎岖的山路步行1小时才能来返家里和学校,中午就只是家里带来的冷饭和冷菜,因为学校也没有相应热饭的设备。在学校,除了学习,课外的娱乐活动少得可怜,或者玩会石子游戏,或者用捡来的摩托车反光镜玩“自拍”。下午放学后,还要去摘菜,帮奶奶烧火、炒菜,这些家务,小小年龄的她就已经轻车熟路了,完事了,也只是坐在床上发呆。看着真是让人心疼,现在在贫困的地方,应该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留守儿童,他们守着大山,翘首期盼着父母一年偶尔一两次的回家团圆。每年,我会毫不犹豫地为山区的孩子捐款,尽管可能是杯水车薪,但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小小的举动,能为那些小孩在学校吃上一顿热饭,能买一本新本子……而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当然,每一个人,每一天的生活都是非常精彩的!无论环境如何的变迁,无论我们的生活方式如何创新与变化,我们的每一个人都是会用心地去生活,或者默默无闻,或者轰轰烈烈,但都是刻下了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值得纪念的。

平凡的一天,不平凡的一生

其实我经常在腾讯网上看图说中国人的一天。中国人很多,占全球的四分之一了。沧海一粟,滴水藏海,这样博大的中国人群,江湖奇人是很多很多,他们需要记录。而更多的平凡众人,也在努力的活着自己的特色,他们也同样需要被记录。我喜欢看图说中国人的一天,是因为我看到了众多的脸,众多的人生追求,平凡而被感动。这是我们最真实的世界,这里记录最真实的中国人的生活,而真实才是最动人的,它不是小说不是电视剧,它是活生生的记录,所以,我觉得更有非凡的意义。变与不变的中国人,记录才能表达这一切。每一天都看似平凡,但是人生中的每一天就是这样累积起来的。平凡不是标签,快乐和追求才是这平凡人生中的伟大标签。在《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人》一书中,开篇就是一个帅小伙木匠,好帅,手艺更帅哦。连汪小菲都去换上工装做个小木匠学过艺,而马云更是带领36位CEO来这里体会工匠的精神,还把湖畔大学的第一堂课开在了M.Y.Lab木艺实验室。我想说,我也想学木工艺术了,如果我有机会有时间有机缘的话,我也想在闲暇的时间里做做艺术梦想,用木匠手艺把心底的美好愿望打造出来,那份美好,也是真的很好哦。我们大多数人都看过牙医吧。去年去洗牙的时候,那个美丽女牙医太漂亮了,至今都难忘。不过她一直很忙,多位病人等着她处理,但是她的表情总是那样的柔和,语言总是那样亲切,手艺嘛,我不懂,但是感受是很好的。苗医苗药应该很好的传承和记录了。让更多的人都享受到更好的治疗,老秘方有时候真的很有效的。一花一世界,一笑一天堂。COSPLAY女孩很美,从动漫和游戏中走出来的装扮,太亮眼了,是完全不同的美哦。我把《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人》和一些小说摆在我家沙发上。我发现来玩的朋友都会翻这些书,而唯独《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人》这本书,他们翻看了每一页。唯独这本书,我们会评论,会找到很多话题,会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中国人的一天,记录不同的面孔,记录不同的活法,记录光影下的平凡人生却又不平凡的快乐与追求。我要点赞!

每一天,真实过——《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读后感

此时,我才参加完单位的会议回到自己的办公桌上写这个“作业”,台上领导讲,台下大家低头——做自己的事情——看手机,看书,发呆……不由自主地再次浏览一遍书——三个主题34篇文章,人物,背景,事情,时间,希望历历在目。不过不知道是年老记忆失灵还是的确碎片化阅读时代我们大脑选择性放弃了,很快,又了无踪迹一样。不过,这些人,明明不是所谓的明星,跟我们一样的平凡人——也可能,这些普通人也不普通呢,照理说我们应该有比较清晰的记忆?可是,恰恰,我的记忆不够灵光。从这点说,我有愧于这本书,有愧于自己的阅读时光。但是,我认为,我每次阅读,哪怕快速浏览的,都是用心的,真实过了。借用一句话,“所有的偶遇都是久别重逢”,这本书也让我这个不太在意社会新闻的人有了比较感兴趣的发现,《大山里的赤脚苗医》,就是在一两个月前,我在一个QQ群中,反复看到这个人物的名字,王增世,贵州民间医生。不少人在谈论他,“这个人是真的吗?”“他能治癌症吗?”“有电话号码吗?” ……我也不由自主地在想,在一个交通和通信相对不发达的地方这样一个民间大夫,怎么找得到?可是,的确有人告知了电话号码,甚至有人说去求医过。真是很奇妙!我在一两个月后竟然通过这本书看到了王增世的故事,虽然很短,我直接以为,这个群的人,甚至这个群,都是因为腾讯网站的《中国人的每一天》栏目才发现了王增世,然后共同建立了这个群的。是的,随着改革开放,随着2000年开始的互联网萌动,十多年后,新社交时代,中国人的人际关系,链接方式,变得如此戏剧化,甚至不可思议。当然,生活变得戏剧化,多样化,网络化,也产生了很多可能性,结果有好有不好的。不过,总得接受,这就是生活,即使我们习惯上总会争相恐后做事后诸葛亮。这本书读起来会很快,因为跟《活着·蜕变》类似的以图为主,文字为辅的叙述形式,读起来很快速,但是每个人物,场景都是用心之选,从每篇文章作者来看,也是媒体人所占比例不小,视觉和意识冲击力自然不容小觑,即使是所谓跟我们差不多的“普通人”。读罢,对每篇文章的人物都会不由自主的予以点赞下,无论是选择做“鬼屋女汉子”和“女入殓师”的漂亮女孩,还是“老兵徐钦林”“钢琴小才子”“捐建雅安的女汉子”等,他们的每一天过得都可以说可圈可点——努力地活出自己的样子——哪怕被“阴谋认为”是配合拍摄和写作而做的样子。这个时代,真的是自由了,可以在一个和平的大社会环境里面,做自己选择的事情,即使如“开路虎上班的公交女司机”和“超模的双重生活”这样所谓成功感不缺的普通人来说,也有其选择乐于开公交车和开小饭馆的乐趣所在。而社会,平心静气地接受她们的决定,假使如此,进步如斯。我想,无论30几个故事的人物会因为这个拍摄和成书,被增加多少关注,他们的生活,至少给我们更多普通人以更多参照系,哦,还真有这样的不可思议感的职业,还真有人愿意做这样的事情,也许还有很多很多可能性在等着我去尝试。这句话,我尤其想送给我的一个大学刚毕业的亲戚,希望她不要被各种“门槛”真正挡住,不要让更多习惯性借口脱口而出。不过,我也可能瞎操心了,可能真是有这样一种命运:老天让你走运,不走都不行,老天让你倒霉,喝凉水都塞牙。呵呵。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一天,我们既可以选择在九月初的某一天,坐在沙发里面,喝着饮料,看着难得一见大阅兵,也可以选择去野外放松,休闲,也可以选择捧起一本书,比如《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人》。总之,无论如何,我们即使再平凡,再普通,都在认真和努力的生活、工作和走自己的路,这样的日子,想必至少有一抹不普通和不平凡的光泽了吧。--------------------------------------------------------------------------------------作者:老才 男,沈阳人,已过不惑仍多惑,非知名图书编辑,时好写篇歪诗,发个文字牢骚。

我们始终在路上

这本书中记录了34个普通中国人的一天,他们中间有醉心于木艺的,有传承千年维吾尔铁艺的,有独守大山接续苗医传统的,有仍在唱已经失去活力的评弹的;他们中间有往返与深圳与香港之间辛苦练琴的,有换乘5次车奔波数千里只为除夕夜赶回家过年的,有为了儿子的健康逃离北京的,有因为生计而选择留大山与荒山的;他们中间有开着小火锅店的超模老板,有踩着三轮车的什刹海车夫,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天梯信使,还有唱歌、舞狮、冲浪的少年……这本书的编者意在通过普通中国人一天的生活图像来说明,我们是如何被经济、科技与社会所改变的。为了突出这一点,书中的三个小标题也很有意思——新生与传统、迁徙与留守、追逐与幸福——这恰恰是当下亿万中国人真实生活的写照,每个人都被所存身的这个社会由传统向现代飞速转型的过程裹胁着向前,在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和实现理想的最佳途径,在人生的岔路口面临着不同的选项,做着不同的选择。书中的34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不管这个时代如何变化,不管所处环境如何恶劣,他们始终在积极的面对社会、面对人生,用自己的理解来诠释时代,用自己的奔跑去追逐理想,努力生活,奋力拼搏,为自己争取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书写自己不一样的人生。其实,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在想,如果把我,一个乡镇公务员的一天拍下来会是什么样子。而就在写这篇评论的头一天,我的心情差到了极点,一方面因为工作上领导在不停的催逼材料,另一方面因为股票又一次暴跌让我遭受重大损失,整个人烦躁不安,根本静不下心来去写,情绪几近失控——我不停地追问自己,整日间炒股票、写材料、干工作,人的一生总共不过两万来天,为这些操碎了心有什么狗屁意义吗?这让我想到了加缪所说的,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想到了叔本华所说的,人生就象一个钟摆,摇摆于痛苦与空虚之间,永无休止;想到了莎士比亚所说的,生命就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喧哗与骚动,却毫无意义……焦躁不安、消极颓废正是我近段时间以来的真实写照。通过这一幅幅照片,我能够看到这34个人在他们人生路上奔忙的身影,而品味他们的生活,明显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生命中的坚韧与顽强,体会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力量。我们可能每天都在为生活忙碌,都在为选择苦恼,但无疑也是在向着梦想奔跑。如果跳出每天柴米油盐的琐碎,放大了我们人生的视角,就会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类进化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就象苗医、维吾尔铁艺、评谈等等,从祖辈父母那里接过接力棒,通过我们的改造与发扬,再把它们传给我们的子孙。当然,即便如琐碎、烦恼、痛苦,那恰恰传递着生命的温度。在历史的现场,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着,必然地担负着国家、民族与家庭的重担,代表自己的民族,开创自己的时代,创造自己的历史。所以,我们不为唱什么高调,不为成就什么英雄事业,即便只是平凡一生,也应该保持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不管人生是象叔本华所说的是一场悲剧也好,还是象哈姆雷特那样在生存与死亡间徘徊也好,即便生命没有任何目的,没有任何意义,我们每个人也要痛并快乐着,蹒跚着向前,过好自己人生的每一天,走好人生每一步,这是生命的应有之义,也是对自己、对民族、对历史负责——我们不是孤单一个人,我们与自己的时代,与自己的先辈一起,永远在路上。

还有没变的吗?

《中国人的一天》是腾讯网在2010年1月1日推出的栏目旨在记录并展现普通中国人的真实生活,把关注给予那些用心生活的人的图片栏目,每天记录一个人的一天。这本是主题为“变与不变”为线的汇编。这本书中编了三部分内容,新生VS传统,主要是针对职业,比如新式木匠对传统铁艺、现代西医对赤脚苗医等;迁徙VS留守,主要针对人口流动,飞人一样的钢琴小王子对留守山中的女孩、北漂对逃离北上广等;追逐VS幸福,主要针对生活状态吧,有人为理想奋斗,有人安稳经营日子。形式以图片展现,每张配以简单说明。图美、故事也有趣。印象颇深的是燕郊候鸟这篇,在北京待过的大概对北京的大都有感受,而那个河北移动欢迎您的笑话也适用于燕郊。这天讲了一个住在燕郊而在北京城里上班的人在2015年1月12日开通燕郊到北京的火车,主人公第一天乘火车去上班的故事。最后一幅图的解说真是让人鼻子发酸,两年来,王亚龙第一次来得及坐在餐厅吃了一顿早餐。“也许这趟列车能把我永远留在北京。”正如这天故事的开始讲到,提高的不只是速度,这趟列车的开通,让一部分人可以晚起一小时而准时早到足够吃早饭的时间。想起自己原来在北京住在北五六环中间,刚去的时候还只有地铁1号2号13号线,到北京第一个周末老同事带我们,先坐公交车倒13号线再倒2号线再倒1号线去了天安门,得用两个多小时吧。那时觉得北京好远,难得进城。五号线开通,下班坐几站公交车倒五号线就能去王府井溜达一圈再回来,能赶上11点睡觉。才觉得自己确实在北京,生活一下子变得不一样,我的活动范围开始变大。而前几天跟人聊天,有人说跟前女友分手是因为异地恋。我吐槽道,你们那是没预测到高铁的发展,不然稍微坚持一下到高铁开通,就这俩地方之前三小时还多的车程,现在连一小时都用不了,车次比公交车还密,加上两头家到火车站再算上等车也在两小时之内,异地?算毛的异地!中国在发生非常深刻且迅速的变化,没有身处某些变化的人可能只觉得那些变化是传说是报纸电视网络上的新闻,而受其影响的人,则会从根本改变生活。这些图片正是将这些人的一天记录下来,于是是传说是报纸电视网络上的新闻的部分瞬间鲜活起来。这个世界再怎么变,也会有不变的部分,这本书给了同样的篇幅记录不变。不变的例子有铁艺传承者、赤脚苗医、老兵、评弹、提线木偶等等,而“最后的”驯猴人,“最后的”三个字深深揭露了这不变的东西的命运。关于变化,生于城乡结合部的我感受颇深,离开家乡多年再回来,像走在任何一个陌生城市,村子没了,房子没了,常去的地方搬走或没了。有天站在别人家阳台往下看,才突然意识到这一大片十分陌生的地方其实是我家小时候承包田的位置,是跟着收粮的庄稼地,是骑自行车跌倒的泥泞土路,是机井旁玩水的夏天,是盯着发呆的树影和天空。有天晚上难得星星好多,看着就突然哭起来,好像回到小时候,经常好几个小时好几个小时呆坐在院子里仰头看星星。当即感叹,看星星看得知道了什么叫乡愁。对我自己来说,不变的是一年见一两次的星空,是梦里老家的房子。你的已过去的生命中还有什么是没变的呢?

每个人都可能是工匠

小时候,总会被人问到长大以后想做什么,答案无非是大人们都喜闻乐见的。如果有一个孩子,说了比较另类的职业,多半会被说没出息,你看看那谁谁家的孩子。后来慢慢长大,在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老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的,这个世界上行业很多,每个人在不同的行业里都能做出点成绩来。当然,每个行业也都需要许多的人来支撑,这样社会才能正常的运转下去。同时,三百六十行里面,有的职业光鲜亮丽,有的职业则有苦有累。而在中国的大环境里,人人都向往前者多一点,那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但是,总得有人做有苦有累的工作,这是社会的必然。《中国人的一天》是由腾讯推出的一个系列专题,每天介绍不同的人,讲述他们的职业及一天的生活状态。从前年开始,我断断续续追到了现在,一转眼三年过去,这个系列的书也读了两本,每一本都感触良多。这是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每一天都在前进中变化着,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很多东西渐渐在消逝。比如传统手艺,在过去是养家糊口的本事,在今天而言,已经没有太多人去关注。比如皮影戏、评书、耍猴等等。老一辈人还在默默坚守着,他们怕有一天祖上传来的手艺断掉了,但残酷的事实是,年轻的一代似乎都没有兴趣接班,只能眼睁睁的任它消失。还有乡村的赤脚医生和天梯信使,在某些偏远的地方,赤脚医生在关键时刻可以保命。因为经济条件的落后,有些人甚至都没有走出过大山,遇到身体上的问题,只能求助赤脚医生。作为山里救命的医生,同样非常的辛苦,他们要上山采药,亲自尝药材、研磨药材,但收入并不高,贫穷的人家甚至还会赊账。跟赤脚医生相比,在大山里送信件一样不容易,外面的世界能够传递到大山里全靠他们的双脚。每天翻山越岭,在空旷无人的大山里,一个人孤独的行走着。对于他们,除了深深的敬意,真的说不出多余的话来。因为他们的坚持,因为他们的善良,为世间增添了许多美好,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正能量。整本书聚焦的都是一些底层人群,包括近些年来大热的留守儿童。不少父母都选择把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然后去遥远的南方或北方打工,辛苦打拼一年后再返乡回家。偶尔的电话中,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外,几乎没有太多的思想沟通,更别说有机会能陪孩子一起玩。直到孩子长大,父母陪伴他们的时间是少之又少。等到孩子上学或出远门工作,与父母又是聚少离多,整体就是一个恶性循环。还好,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事情都在慢慢的改善。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山里逐渐通了路,让不少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有不少轻松有趣的职业,这时你会发现世界之大,职业无奇不有。像入殓美容师、职业吓人师,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根本无从想象。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挺愿意尝试不同的职业,体验其中的乐趣,感受不同人生里的那份精彩。每一个不同的职业,都有一个故事,里面既有平淡的生活,也有触动你我的闪光点。文/颜先生

坚持所坚持

感觉这本书真的很好,或许每个人看了都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里,我们真的有时候会丢失一些我们重要的东西,但最是困难的是,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被这个社会的面具所牵引着,最后不知道哪些事是重要的哪些事不是重要的,丧失了幼小时辨别是非的能力!!坚持所坚持,做好自己!让自己的灵魂释放!!!

人生就是在工作与生活中边行边进

《中国人的一天》属于腾讯网图片频道的一个栏目,从2010年创建至今,共推出2000多期内容,2000多则真实故事。而《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人》是该栏目的第三本书。本书用普通人的生活,来讲述天南海北、千差万别的生存状态,让读者看到人生百态,让我们心驰远方,让我们用心感受自己当下的生活。不同于网站上没归类的故事,本书共用三大主题来呈现各个平凡岗位上真实的人物生活,新生.传统,迁徙.留守,追逐.幸福,不论选择什么,处于什么环境,只要活出真我,坚守自己心中的理想,人生已无憾。新生与传统中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时代,这种变化对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有者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新生行业层出不穷时,也有许多人坚守在传统的行业里默默奉献,当然也有人把新兴元素与传统行业相连接起来,开创一片新兴的天地。新疆维吾尔族的老铁匠坚守在传统的打铁行业并把技艺传授给弟子,他希望这打铁手艺能一直传承下去。在新兴艺术形式繁多的今天,在浙江嘉兴的珊凤书场,两位90后评弹演员坚持苏州评弹的演出。尽管当今的年轻人喜欢观看流行影视,唱流行歌曲,但他们执着于评弹技艺,并希望发扬光大。新兴的COSPLAY表演艺术给阿扑这样年轻的女孩带来更多的二次元梦想。新式木匠的林木工坊则是结合现代电子商务将传统木工业推销出去。迁徙与留守候鸟会伴着季节与气候迁徙而人们也会因着生活而迁徙。留守山里的苗族的小女孩,跟着奶奶一起生活,早上六点就起床,帮奶奶做完家务活后走一个小时的崎岖山路去上学,单调的生活里也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留守家里的两姐妹,在暑假到来时,迁徙到爸妈的城市,一家人甜蜜相聚。短暂的暑假结束后,她们又该与爸妈分离,回老家上学。追逐与幸福我们都有追逐幸福的权力。幸福是在平潭红岩海滨沙滩恣意畅情的风筝冲浪,幸福可以是在什刹海当三轮车师傅,带客人参观老北京相关景点,幸福可以是信差翻山越岭后给信息闭塞的山里人带来外界的信件信息。本书以图文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有平凡有精彩的各类行业人物,这么远又这么近。既羡慕精彩刺激的人生,又折服于对平凡之事坚守如一的精神。大中国千千万万的人,每个人的一天也可能像那样渡过,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工作,偶尔也为心中的理想坚持开创出另一片天地。人生不就是由工作与生活填满的吗,当我们工作时,当我们生活时,人生也在一步步前行。在每一天,每一个瞬间,我们努力做真实的自己,完成人生每个阶段的理想。

真实如你我

真实如你我读《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人》/by烟波浩渺1980本书是中国国家地理和腾讯栏目“中国人一天”合作制作的图片集,每个篇章是一个人或是一家人的生活,十几张照片,记录他们的某一天的生活。本书共分为:壹•新生和传统、贰•迁徙和留守、叁•追逐和幸福三个部分。没有读过本书之前也经常在腾讯网看这个栏目,看百态生活,心是感慨万千。这本书是我拿到家全家人都翻阅过得一本书,因为很简单、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描述他们的文字字数也不多,但非常简练点题。他们的这组照片代表是每一天的生活和特性,某一点描述就能触动读者的共鸣,这真的是真实如你我的生活。说起来书中的人物都是非常普通,但是绝对又不是普通。每一个行业中都有一个特点,每一个做着这个职业的人们又有共同性。书中出现每一个人或是一家人,他们如春天的绿草透着勃勃生机,又像是天上飞鸟偶尔划过时间的河流。看似渺小又无处不在,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的不断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下没有人能排除在外,无一不受其影响着。而人们能改变的也只有自己的选择。就如书的封面上那句话:在飞速变化的经济社会中寻找生存之道和理想彼岸。木匠、医生、名模、公交车司机、孩子妈妈、拆迁户、留守老人和孩子这些可爱的人们,每天都在突破自我的生活,却又坚守着理想的信念。走或不走、留或不留、坚持或是放弃,每一次的抉择,每一次的变化都牵动着很多的人,包括身边的各种人们。最有感触的是P139逃离北京那一篇,云婕是海口人,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打拼,与丈夫十年内实现了“三有”——有房有车有娃,然而就在2014年为了儿子呼吸道的疾病他们决定逃离这座城市,回到云婕家乡海南。照片从云婕和儿子(没戴口罩)在海南的沙滩上开心大笑开始——云婕辞职、打包行李、丈夫留下,好友的留给她的祝福纸条——在北京的雾霾下带着口罩在游乐园玩耍——离京时把口罩当做纪念品塞到背包里——父母在海南机场接机——在海南沙滩的背影。大致是这么几幅照片,表现了云婕变化中的每一天,他们一家人从北京到海南,这抉择绝对不容易。但是为了孩子的健康和自己的小家庭又充满了希望。变化有好有坏无不让人感慨喟叹!如今这种逃离的行为越来约多见,而此同时也有不断的人涌入繁华都市,出去、经历。这照片中的影响记录的是真实生活,非常厚重的感觉。尤其在留守儿童和老人那几篇,看的格外让人心酸。一个炒鸡蛋就是好菜的苗族小女孩蒋军妹,每天上学和放学需要在崎岖的山路上步行各一小时,回家还要帮助奶奶洗衣、做饭,而她做起这些家务已经是轻车熟路了。她的玩具也只有小石头和扑克牌。这样可爱的一个女娃,当我读到她时心里岂止是心酸。书中选取的主题人物,他们的爱好千姿百态:鬼屋的演员、COSPALY扮演者、新型木匠、提线木偶剧团、飞行员••••••编辑的选题和对他们的关注点,同样是一种关怀的共鸣,作者没有给出更多的评论,仅仅是选取有代表行的图片进行展示,把思考留给更多人。2015年8月24日星期一如有转载经授权后方可,请豆邮联系笔者或2933702061@qq.com。

一天

平凡,却充满新奇;质朴,却真实感人。——前言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4岁,一年是365天,一生也就是27101天,所以一天就是一辈子的两万多分之一,看似短短的一天,也有很多故事在上演,在乎或不在乎,早已习惯或念念不忘。有时候,站在窗台上,看着楼下的行人,脑子里总会冒出稀奇古怪的想法。你站在桥上看风景,桥下的人也在看着你。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来来往往的人,他们或疲惫或雀跃的身影每一天都在上演。他们在想着什么,他们身边在发生什么,每当想到与自己擦肩而过人也拥有一个和自己一样独立的世界与生活圈子,或许有一天我们独立的世界会不经意地交汇在一起,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就会充盈脑海中。最早接触“中国人的一天”是在朋友转发的微信内容里,那条微信讲述了一位艾滋病宣传预防自愿者的一天,完全是一个不熟悉的世界,这对他来说或许是很普通的一天,但是,对于没经历过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不平凡的一天。像是地下歌手的“根据地”一章,在大学的时候,身边也有同学去街上唱歌,那时候腼腆的自己很羡慕,我的同学和书中的主人公都在用歌唱自己的人生,生命是首需要尖叫的歌曲,这是一天。90后农民工的双面生活,白天满身尘土与夜晚新潮时尚的双面生活,在学车的时候认识的一位朋友,他今年18岁,可是已经出来打工两年了,总是很大声地笑,他告诉我打工很累经常做到夜里2点,可是他总是笑嘻嘻的讲述自己的生活,说句俗套的话,我真的能感受到他天不怕地不怕的那股劲头,对我激励很大,90后打工者,在工作中付出汗水血泪,对生活,那颗年轻的心依旧耀眼,这是一天。对于差点和同学一起去殡仪馆打工的我来说,看到女入殓师一篇,很感慨,要是当初我去了,一直留了下去,或许我也是名入殓师了,大概吧。“她希望能让家属见到干净整洁的逝者”,社会上很多人都对这份职业有偏见,但我认为这是一份我们所有人都要尊重的职业,他们用双手为死者留下尊严,这是一天。还有鬼屋表演者,还有牙医,还有快递小哥,还有公交女司机,还有北漂的“燕郊候鸟”他们的生活,他们的行业,也都在一天中真实呈现。感觉这个系列和《舌尖上的中国》一样,后者记录的是美食,前者记录的是生活。看的时候,总是不经意地想起自己身边的人,他们的一天或许与这本书中的主人公相似,但是更多的却是书中不曾记录的,不曾放弃、努力生活的身影,有一天,相信也会出现在“中国人的一天”中。“中国人的一天”可以一直做下去,身边有那么多不同的生活,就像编后记中写到的那样,记录既是为了讲述了解,更是一种责任,告诉我们珍惜每一天,活出自我。或许你曾经憧憬过另外一种生活,“中国人的一天”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世界上有人过着我们幻想过的第二种生活,努力在过着。我是个标准的宅男中二病,不知我这种人的生活会不会有人想看(笑)。

变的是方法,不变的是初衷

纵观历史沉浮,中国人一直在变与不变的环境中追求和实现着自身的价值, “变”与“不变”的概念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中国文化初始的《易经》,这部中国最早的文化著作的出现直接影响和指导了后人思想行为数千年,如果用一句去概括中国人的处世智慧,那就是《易经•系辞》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人》,这本由腾讯新闻和中国国家地理联合推出的图书是对我们每一个平凡人的见证:每个人都在努力的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意义。这本图文并茂的书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认识中国平凡人的视角,书中每一张平凡的面孔,每一种对生活的态度,都引领着我们去对自己当下的生活进行思考,找寻其中的意义,便是这本书带给人们的启示。“穷”是窘困之意,传统的手工艺在当下科技时代中正处于一个窘困之境,它的没落是对时代进步的牺牲,但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科技的进步,人也同样在进步,人们用智慧去兼并了时代转换中的变与不变。这在书中“新生•传统”的篇章有着非常鲜明的对比,这不仅针对书中的内容,而是对当下社会的一个缩影。全书开篇的《M.Y.Lad新式木匠》,讲述了手工木艺的改变,两位年青人已经将传统的工艺演变成一种陶冶情操的艺术,这种新兴的产业让人们开始认识到技艺将不仅仅服务于产品本身,体悟制作过程中人对事物看法的改变,让人在追求创新的时代中得到更有效的进步,这是一种打破传统却又使传统得到继承的智慧。当下的人们更大胆,更有想法,他们会努力的去实践自己的设想,他们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传统的东西,古老的技艺和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记忆在这些富有个性的人身上得到了传承,使之发展为即是传统的同时又是新兴的行业,这些古老技艺的生命力又被重新唤起。书中记录的“驯猴人”,讲述了一个步入没落正被时代淘汰的行业,这样的命运虽然透露出了一种悲戚的荒凉感,但从积极的态度去看,这无疑又是一个时代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人与动物正以一种和谐的关系共存于自然之中,这即是人的改变也是时代的改变,更是积极的改变。在“迁徙•留守”的篇章中,留守大山里的苗族女孩或许会激起人们对她的同情,但从她那灿烂的笑容背后,却可以看到她对生活满怀的希望。又如“候鸟”小姐妹,故事的背后是父母对生活的努力,这种努力并不输于“钢琴小才子”往返深港两地的精神,这些人都在为自身的未来而奋斗,令他们如此努力的理由便是对心中梦想不变的坚持。“废墟上的手风琴手”老史与“守村老人”韩书义,讲述的是对生活的选择,时代可以改变城市楼房的格局与式样,但它留给人的情怀却是无法磨灭的,老史无力改变城市的改造,只能在废墟之中奏响手风琴以怀念过往的日子。而韩书义老俩口却在搬迁一年之后再次回到了自己的窑洞中生活,山野乡村的日子虽然清苦,却尤为安乐,然而这种生活不正是自古文人追求的世外桃源,他们守得清贫从而换取了安乐,这是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也是内心对生活不变的追求,这种不变是建立在改变之后的久远坚持。中国人的改变,变的是溶入社会之中适应环境:物质生活的改变,时代精神的改变,看待事物角度的改变。而中国人的不变,不变的是内心对幸福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的生活态度便是在应答和肯定心中的梦想。

巨大的变化《变与不变的中国人》

巨大的变化《变与不变的中国人》《中国人的一天》这是腾讯新闻的一个专栏,吸引人的就是看图说话,几乎每次打开腾讯的页面,首先看到的都是这个专栏,看得最多的也是这个专栏,图片对我们来说真的有极大的冲击力。把这些内容整理精选成书,这是第二本了,每本都很精彩。这一本的名字起得好,加上了一个副标题“变与不变的中国人”。是啊!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各个方面变化简直太大了,可是仍然有很多人在很多方面坚守着自己的美好的传统,拒绝改变,对抗改变。进步并不是一条路,而是走向四面八方,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广阔。里面不仅有入殓师,还有吓人师,呵呵就是在恐怖城里面,专门吓人的人,还是一个女孩,化妆成一个浑身是血的女护士,看了才知道吓人也有技术含量的。书里面有获得国际大奖的超模,自己业余开了一个海鲜大排档,隔壁的下一页,就是一个开着路虎上班的公交车女司机。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五花八门,那么幸福就是做你爱做的事情,做好你自己。有刚刚出生的单独二胎,有试航的飞行员,有游戏角色扮演,有赛车手,有快递员。同样也有固守多年的传统,坚守百年的家园,有维族流传千年的铁艺传承者,有依然赤脚的苗医,有演奏评弹的九零后,有提线木偶表演……有人从燕京天天飞往北京,做候鸟,有人逃离京城回到故乡……这是一本喜欢对比的书,几乎每两个相邻的内容都在进行着对比,有新旧的对比,有古今的对比,有现代和传统的对比,有去和留的对比,通过对比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给我们呈现出更多的色彩,更广阔的空间,更丰富的多样性来。变和不变都是这个时代,变和不变其实都在时间中发展,一点一点走向未来。

中国人如何被经济和社会改变?

中国人如何被经济和社会改变?偷爱警/文我们习惯说职业、地位、身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走出家门的人,谁都知道,没有打拼,没有奋斗,没有礼尚往来的关系网,在社会上打拼,很难吃得开。自然而然,中国式的职业观,逐渐成型。现如今的中国,在发生巨大变革。人在变,心也在变,一切都在变。每个中国人,都是这个社会,稳定运行的零部件,存在,必然有他的意义所在,哪怕是一块烂泥,一个蝼蚁,都有其微观价值所在。在翻看这部书的时候,让我想到了四格漫画,每张照片不是独立题材的作品,也不是参评的摄影作品,而是记录现实社会的一双眼睛,捕捉到中国人一天的琐碎小事儿,工作状态。有人需要赶早上班,有人不得不放弃驯猴的职业,有人为了生存,在北京打工,蹬三轮,当工人。城市扩大化,给了很多务工人员一个新的生存平台,给很多外来人员一个展示自己,融入大城市的机会。但对于这些勤劳的建设者来说,城市所能给予的回报,除了几声寒暄的谢谢,似乎给不了太多的奢望。废墟上的大爷,虽然已经迁址,但依旧无法忘记老房子带来的回忆,每天站在废墟上拉动着手风琴,或许是一种寄往与守候,也是一种无奈的表现。让我心碎的是,两个9岁和5岁的小女孩,买车票从桂林跑到顺德,就是为了和父母见一面,过几天有父母宠爱的日子。序言上写了一个简短的故事。谈论幸福,这里可能有编造的可能,但我觉得她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幸福就是简单的,简单的就是幸福。纷杂的社会,又怎么会让幸福轻而易举的获得,有人说了不停地忙碌和奔波,是追赶幸福的途径。当看到苗族女孩,一个人走十多里山路去上学,回家之后照顾奶奶,生火做饭,作为城市里的孩子,幸福是什么?不可否认,日新月异的改变,让人们觉得,优质的生活条件,不菲的收入,是满足幸福感的条件,房子车子票子,哪一样都会带来幸福的快感。但这样的快感过后,追求什么?有人说还是这些,更多的房子车子票子。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幸福感,老辈儿人讲,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淳朴的追求,如今变得纸醉金迷。社会变了,心也变了。每个人都为了追求幸福感的最大化而努力着。你我他似乎都是被边缘化的人,再也找不到初心的归属。看文字会厌倦,看照片却不一定会厌倦,影像的内涵比文字来的直接。带个你我他一份很沉寂的感觉。静心拾心,不忘初心。

影像中的生命

习惯了在网站上浏览反映中国人一天的照片,但是给人一种轻飘飘的感觉,毕竟电子的东西不如纸质的读起来有质感。很多时候,照片仅仅只能是照片的,但是当你将这些照片连续起来、哪怕只用简简单单的文字解读它,照片中的生命顿时就会变得生动、充盈起来。平凡的生活或许没有太多能够拿得上台面的意义,但是所有的意义就像鲁豫所言的其实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点滴中。2015年,《中国人的一天 变与不变的中国人》选取的依然是社会中下层的人,有传统、有新生、有留守、有打工、有各种我们习以为常却从未去关注过的行业。文字是厚重的,所以当真实的照片展示在你面前,寥寥数语就足以道尽这人生的酸甜苦辣!照片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冲击、文字给我们带来的无限遐想,是彩色照片时代的专属,也是这个缺乏情感、冷漠充斥的时代的幸运!在彩色的真实的照片中,我们甚至能够触摸到人物的肌理、甚至能够清晰地与照片中人物进行眼神交流!或许,这样的情感会延伸至现实社会中!对,我们都想活得有尊严,但是这个尊严不是别人给予我们的,而是我们自己给予我们自己的!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工作难找的时代,尊严、成功就是你能够敏锐地把握住时机、坚持这个时机,那么你就会成功,M•Y•Lab新式木匠在杭州这个文化底蕴深厚、商机同样无限的时代,选择了使用纯手工制作木制品、一群年轻人的执着成就了一个工作室,也成就了他们的事业!而这就是尊严!所以钢琴小王子刘泽锴,每天几个小时的弹琴、自己往返内地、香港学琴,用坚持、毅力成就了自己的梦想、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尊严!留守儿童的寻亲路、废墟上的手风琴手、90后农民工、留守老人……每一个选题,每一个解读,或许仅仅只能是展示、解读,不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但是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尽管很多时候可能解决问题的时间需要很久,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如果连问题都发现不了,何谈解决呢!所以,发现就是希望,只要我们去关注,一切都会有所不同!无论我们变还是不变,时间就在那里、时代特征也在那里。如果我们变,我们便能跟得上实践的发展、把握住时代的特征,活出自己的亮丽!如果我们不变,我们只能永远固守在不变的思维空间里,用麻木、无知来面对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最终如烟散去!“智慧不起烦恼,慈悲没有敌人”,《中国人的一天 变与不变的中国人》不是让我们以一种怜悯的目光来对待那些生活不易的人,它是让我们在影像中解读中感受他们的正能量!而我们内心深处正负能量的决战,最终谁会胜出,只在于你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生活、面对周围的一切!人生就像是下棋,你只看到了一颗子,而没有关注其他的子,那么注定会失败!

在飞速变迁的时代找准自己的位置

转型时期的中国,人们一方面享受着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一方面怀念着简单淳朴的旧日时光。看似复杂矛盾的背后,是处在变革的社会中的中国人所必要经历的迷惘的过程。有很多人在生活的重压下流露出深深的无力感,像日本的“穷忙族”一样,忙碌而贫困着,看不到希望的光芒。而那些仍保留着极简的传统生活方式的中老年人,虽也要面对这全社会的共同难题,但内心因坚守而多了一份笃定,一份安然,一份明朗。也许,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这样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却全不费工夫。互联网为我们打开知识的闸门的同时,也使地球变为“地球村”,真正地使“天涯若比邻”。幅员辽阔的中国,我们可能穷尽一生都不能走遍祖国,但通过互联网,可以具体地了解到相隔千万里的陌生人的生活状态,也是一件奇妙而有趣的体验。腾讯的《中国人的一天》栏目就为广大网民提供了这样一种了解中国,了解他人,也是了解我们自己的一个渠道。集结成书的部分更是栏目的精华,它们让我们看到一个个不一样的百姓故事,感受个体在时代大潮的影响下的生活方式,从中看到一个与大语境相对应的小人物的世界。无论是生活方式、职业选择、工作地区,今天的中国人都面临着多重困境。一些老行当后继无人,濒临失传,即使国家用行政力量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对其给予肯定,但如果没有年轻一代的传承,这些宝贵的民间文化仍免不了悲剧命运。另一方面,一些新兴产业进行的如火如荼,热闹非凡,将来它们还将有不错的发展前景,而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新职业让我们大开眼界。在今天的中国,多样化的选择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无论是守护传统还是书写新篇,只要适合自己,有益于社会,就是值得肯定的。职业选择的多样化也带来生存环境的变迁。当年轻人开始“北漂”,当传统的农民离开故土外出打工,带给中国的是成规模的如候鸟迁徙般的人口流动。放弃故乡宁静简单的生活,在一线大城市承受巨大的生存压力的同时还要“自强不吸”,究竟值不值得?抛下故土的双亲与年幼的孩子,使自己的亲人成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究竟是否妥当?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旅人,都会给出自己的答案。这其中蕴含多少说不尽的无奈与悲哀,这背后包含多少社会问题,都湮没在这庞大的社会群体中。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与这个国家共同的成长故事。无论是传统还是新生,是留守还是迁徙,是放弃还是追逐,人总要做出选择,每天努力生活,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找准自己的定位,痛并快乐着。在每一个新的中国人的一天,或寻求积极的改变,或以长久的不变应万变。

【书评人俱乐部】变与不变的中国人

因为离了段时间,所以记不得这一本《中国人的一天》与上一本的装帧不何不同。侧面背胶裸了一段,能清晰的看到线装的痕迹,所以这本书展开阅读的时候才能如此平整,跨页看得也极舒服。翻开封面,腰封内侧有段关于“中国人的一天”的栏目简介,介绍了其“旨在记录并展现普通中国人的真实生活,把关注给予那些用心生活的人”的基本主题。而这本书既是在讲述他们的故事,也是在讲述我们自己。本书的序是鲁豫写的,从没看过鲁豫的文字,就连她的节目基本上也没怎么接触。所以“序”大略的看了下,就紧接着翻开了目录,内容大致分了三部分,“新生-传统”、“迁徙-留守”以及“追逐-幸福”。我是先挑着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读的,第一部分里最感兴趣的是“千年维吾尔铁艺传承者”,因为不久前看过一本关于中国正在渐渐失传的老手艺人的书,所以对这个主题很感兴趣。我喜欢图1和图7,勤劳而有信仰。同样事关“传承”的还有55页的“90后评弹赏”以及77页的“提线木偶剧团”,评弹我没听过,木偶剧也没看过,但想来能流传至今的艺术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吧,只是在这个繁华浮躁的现世,老技艺怎样传承下去真的成了一道费解的考题,但愿能有个好的结果吧。下一段看的是“老兵徐钦林”,赶上今年才过没多久的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大阅兵,加上对抗战史的兴趣,我翻开了第43页,文中提到的金门岛战役也是很熟悉的,看着这位在这场战役中幸存的老兵的境遇,感慨良多。之后看了极感兴趣的“最后的驯猴人”,它与“流浪宠物庇护所”放在一起,感觉意味深长。本书第二部分里感兴趣的是103页以及109页关于留守儿童的主题,这也是近两年比较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了。相较于“留守”的心酸,“逃离北京”吸引我注意是因为我7号才从北京游玩回来,不过才几日,却也如逃离一般。再美的景色也都被灰蒙蒙的雾霾给掩盖掉了,当回到自己的城市终于看到蓝的天时,竟觉得幸福。最后一部分“追逐-幸福”中,我选了“大山里的‘天梯信使’”,因对邮递员的工作充满向往,总觉得骑着车子来来去去送信无忧无虑的,如今想来也是辛苦的啊。整本书翻阅完毕用不了多少时间,感受这些普通人的生活,同时也对自己的生活思虑了几分,也算收获吧。为了实现梦想努力是最好的坚持,愿阅此书的人共勉。

坚持所坚持

感觉这本书真的很好,或许每个人看了都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里,我们真的有时候会丢失一些我们重要的东西,但最是困难的是,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被这个社会的面具所牵引着,最后不知道哪些事是重要的哪些事不是重要的,丧失了幼小时辨别是非的能力!!坚持所坚持,做好自己!让自己的灵魂释放!!!

【柒书坊】普通人的坚守与梦想

今天上海的天气早上出门穿短衣有点冷,但秋高气爽。虽然是十一假期,可还要出去搵食,加班到中午,但心情还不错。归途在地铁里读完了《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人》,看到不少和我一样的普通人为了生计,也为了梦想,在踏实地工作丶生活,真好。到家父母还等着我吃饭,全家人一起吃着家常菜,谈论生活的点滴,这是一种平凡但真实的幸福。也许,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平凡但真实的幸福就是人生最大的追求。当然,在坚守与梦想的荆棘路上,仍有前行者披荆斩棘、孜孜以求的身影。雷公山里的赤脚苗医王增世和壶瓶山中的“天梯信使” 杜登文,大半辈子对使命的坚守,令人动容。王增世的家里平日主要靠着几亩薄田和几只家禽家畜过活,行医治病不是他的主业,他也不靠行医谋生。但他三十多年如一日的悬壶济世,不畏艰险地上山采药,不辞辛劳地为乡民送医送药,全因一份坚持与医者仁心。由于山区交通不便,苗族乡民看病十分困难,他们全都仰仗着苗医做他们健康守护人。王医生可能从未听说过希波克拉底誓言,但他一生却矢忠不渝地践行着这神圣的誓约。对于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我,从来没有想到国内还存在着一条条“步班邮路”,甚至这个名词都听起来那么陌生。杜登文是一名邮差,一份普通的工作,却负责的一段崎岖难行的邮路。他走一趟邮路需要5天,登梯越岭,爬山涉水,步行的来回里程约98公里。其实杜登文的工资只有1400元,和妻子在家种经济作物或外出打工都远比这辛勤的工作回报更多。但他就喜欢这份职业,眷恋着这条步班邮路,他说,大山深处的乡民与外界就这点联系,“我是干这一行的,必须要坚守在这里的。”其实,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做哪一行都不容易。每个人都为了养家糊口,都为了实现自己生活的各种梦想和愿望而努力拼搏。在一个中国传统艺术式微的年代,90后评弹演员吴斌杰和霍琬璐还在为苏州评弹这门没落的传统曲艺默默努力,尽心尽力地扮演好每一个演出角色,不负台下老票友的期望。在传承传统技艺的道路上,他们还将继续踽踽前行。而永远“在路上”的快递小哥张锐和他的同事们,已经是我们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群年轻人,虽然做着劳动密集型的工作,但也有着各自不同的青春梦想,看着他们展示出各自书写的梦想,真心祝愿他们梦想成真。这部《中国人的一天》有种真实的力量,震撼人心,这是影像最大的功用,它如实地记录了生活的点滴,展现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以及他们的坚守与梦想。

阅社情百态,知人世冷暖

最近连着读了几本与文化和历史有关的书,很有深度,可惜我的小心灵实在是不堪重负,觉得再受不了书里那些沉重的主题了。可能有些人觉得看这类型的书十分快意,嬉笑怒骂,褒贬由人。但是,可能我是有些小矫情的,总觉得即便是写在书上的,已经过去了的死亡与阴谋,也是真实存在的……看着总不免感觉压抑。有人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血淋淋的惨痛”,我想,我大概这辈子是无能成为真正的英雄的了。为着换换心情我找来了这本书,虽然看完之后即便心情依旧晦暗,但至少也舒缓舒缓了下脑子。之前看网上写现在就是“读图时代”不大能理解,特地去了百度百科上找到了对该词条的解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文字让人厌倦,让人不过瘾,需要图片不断刺激我们的眼球,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和触动我们麻木的神经。是以,为读图时代。”刚看的时候还觉得是不是说得太夸张了点啊。但在看完了这本书后不觉深以为然,虽然内容依旧如报刊上的人物故事没啥两样,都是讲述我们身边那些普通人的凡人小事的,但看大段文字介绍给人的感觉,和看高清晰度的图片给人的视觉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啊。就像是看到了图片上搏击风浪的风筝冲浪爱好者,驾驭的帆板冲破了浪花击碎成一蓬细小的水晶碎片,在海水蓝的底色下又像是飞溅四散的澄明剔透的玻璃珠儿,明晃晃的,看得人的心也跟着一下子亮堂了起来的感觉~\(≧▽≦)/~又像看到书中讲述那位毅然放弃了许多年下来在北京打拼下来的安稳生活举家迁回海南的妈妈的故事里,配图上的北京又是个雾霾天(北京一冬天下来能有几天是没雾霾的?),母亲带着孩子到家附近的公园里玩耍,孩子想亲亲妈妈,但是在外面母子俩带的防霾口罩都不能摘,只能隔着两层口罩碰了一下就算亲亲了。看到此处的时候,心里面莫名的涌上了一种柔软酸涩的感觉。……我想,如果不是直观的图片,再怎样令人有代入感的文字,也是无法给人以如此巨大的震撼力的。在当今这个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中国人的一天,都在自觉不自觉的经历着新与旧的思想的碰撞交融,这其中既有新职业的蓬勃发展亦有老手艺的没落乃至衰亡。不局限于人物的身份年龄,各行各业有老有少,从名人富贾到贩夫走卒,有意气昂扬的亦有消沉寞落的,用照片记录下他们平凡生活的真实瞬间。我们只是时光的记录者,许久之后或许连当事者也已然忘却了那时的心情,但是当后来人看到旧时所留存下来的照片时,依旧能够从那凝固的图像中,窥看到一丝旧时的隐秘思绪。或许,那样就是很好很好的。


 中国人的一天:变与不变的中国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