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非洲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
ISBN:9787567506978
作者:(丹麦)卡伦·布里克森
页数:312页

章节摘录

恩戈庄园    我的非洲庄园坐落在恩戈山麓。赤道在这片高地北部的一百英里土地上横贯而过。庄园海拔高达六千英尺。在白天,你会感到自己十分高大,离太阳很近很近,清晨与傍晚那么明净、安谧,而夜来则寒意袭人。  地理位置和地面高度相结合,造就出一种举世无双的景色。这里的一切并不丰饶,也不华丽。这是非洲——从六千英尺深处提炼出来的——浓烈而纯净的精华,质地如此干燥,像是经过燃烧,如同陶器一般。树木挂着轻盈而微妙的叶片,枝叶的形状显然与欧洲树木相异,不是长成弓形或圆形,而是一层一层地向水平方向伸展。几株高树,孤零零地兀立,犹如伟岸的棕榈。那骄矜而又浪漫的气势,俨然一艘艘八面威风的舟楫,刚刚收拢它们的风帆。树林边缘的线条别具韵致,仿佛整个林子在微微颤动。弯弯扭扭的老荆棘树,枝权光秃,星星点点地散布在辽阔的草原上。不知名的蒿草送来阵阵香波,如同麝香草、爱神木。有些地方的香气浓烈得能扎痛你的嗓子。那些花儿,不论是草原上的,还是原始森林藤葛上的,都使人感到即将凋谢,点点簇簇,不胜纤弱——只是在大雨季开始时,莽原上才绽开一丛丛硕大、馥郁的百合花。在这里,你的视野开阔、高远,映入眼帘的一切,汇成了伟大、自由与无与伦比的高尚。    在这样的景色以及这里的生活中,最使人难忘的便是天空。当你回首在非洲高原度过的日日夜夜,一种感觉倏然而过:自己恍若曾一度生活在空中。天空不是浅蓝色,便是紫罗兰色。大片大片的云彩,轻柔而瞬息万变,在空中升腾、飘荡。苍穹充满着蓝色的活力,将近处的山脉与林莽涂上了鲜亮、深沉的蓝色。正午的天空十分活跃,像喷薄而出的滚滚岩浆,又像一池碧水潺潺流动,闪耀着、起伏着、放射着。它返照出的一切景物都放大了,变幻出奇妙的海市蜃楼。在这样高渺的天空,你尽可自由自在地呼吸。你的心境无比轻松,充满自信。在非洲高原,你早晨一睁眼就会感到:呵,我在这里,在我最应该在的地方。    恩戈山长长的山脊自北而南,绵延伸展。它那四座王冠般庄严的顶峰,像青黑色的波峰凝固在蓝天下。恩戈山海拔八千英尺,东侧高出周围原野两千英尺,而西侧的山势却陡然下降,分外险峻,猛地跌入东非大裂谷。    高原的风,总是从北面、西北面吹来。就是这股风,直下非洲海岸与阿拉伯半岛,人们称之为季风。这里的大地向浩茫的穹宇铺展,像是对天庭的抗衡。季风迎面吹拂恩戈山,那一处处山坡是我停放滑翔机的理想场地。乘着风势,滑翔机腾空直上,飞向山巅。随风飘游的云彩,常萦绕着山峦,或静悬于半空,或积聚于峰顶,化为雨水。而那些飘浮在更高处的云朵,无拘无束地作逍遥游,最终在恩戈山西侧——大裂谷炙热的大漠上空消融殆尽。多少次,我从我的住处远眺,追踪这些阵容强大的队列行进,我惊异地看着它们在空中壮游,看着它们登上峰巅,然后消逝在蓝天深处。    我庄园外的山峦,在一天中不时地交叉变换它们的性格,时而显得如此亲近,时而又那么遥远。薄暮时分,天色渐暗,当你凝视群山,天空好像有一条细细的银边勾出茫茫峰峦的轮廓。随着夜幕低垂,那四座顶峰又磨掉了棱角,依稀圆润起来,仿佛是由于山脉自己的舒展伸长而致。    登上恩戈山,放眼望去:南面,是广袤的平原,野生动物聚居之处,直逼乞力马扎罗山;东面和北面,是秀美如公园的原野,远处山脚下有一大片森林,吉库尤④自然保护区起伏蜿蜒一百多英里,与肯尼亚山相连——其间错落着一块一块的玉米田、香蕉园和牧草地,这里、那里,飘绕着浅蓝色的炊烟,还有一丛丛丘陵;可是西面大地骤然下跌,横亘着非洲盆地——一片干燥、月球般的景象。褐色的大漠不规则地点缀着小小的圆点——荆棘丛、弯弯曲曲的河床连着一条条暗绿色的带子,那是含羞树的林带——树冠如盖,枝条四展,荆刺如针。这里是仙人掌的家园,也是长颈鹿和犀牛的故乡。    山野——当你深入其中——寥廓、神秘,美丽如画,而且极富变化:有时为漫长的峡谷,有时是一片灌木丛,有时是绿草茵茵的山坡,有时是嶙岣道劲的峻岩。有的山峰上甚至还簇拥着茂密的修竹。山中也不乏清泉,水井,我曾在那里野营。    我在的时候,恩戈山聚居着野牛、旋角大羚羊、犀牛等。在土著老人的记忆中,还曾有大象出没。恩戈山区未能全部列入野生动物保护区,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划归保护区的一小部分以南峰上的灯塔标志为限。随着这块殖民地的繁荣,首府内罗毕发展为大城市,恩戈山区完全可能规划为无与伦比的野生动物园。我在非洲的最后几年里,许多在内罗毕经商的年轻人,每逢星期天便骑着摩托车进山,随意打猎。我想,那些大动物是远离山区,穿过荆棘灌木丛和石质地带,往南迁徙了。P2-5

前言

浅语寄读者    呈献在你眼前的丹麦女作家卡伦-布里克森的名著《走出非洲》,这不是一本寻常的散文集——将分散发表的单篇汇编成册,或按题材的门类分辑结集,而是一部精采纷呈、风格独特的散文长卷,各篇既单独成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全书又内涵着统一性,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卡伦·布里克森以其在东非肯尼亚十八载的风雨历程为基础,从咖啡庄园这一基点辐射、生发开去,描绘了非洲大自然的一幅幅胜景,非洲乡镇的一组组风情画,非洲男女老少的一幅幅剪影,以及她自己与其他外来移民在非洲大陆上独特的生活经历和微妙的感情世界。雄奇瑰丽的景物与多难的人和事融为一体,撼人心旌的非洲众生相与带有神秘色彩的传奇故事交相辉映。作者的思绪在现实与历史之间跳跃、穿梭,作者的视野由东非高原扩展到欧亚大陆。时空的跨度如此宏大,人事景物如此丰富,作者在作品内在统一性的把握中却如此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她匠心独运,以咖啡庄园的兴衰作为各种人、事、景、物的联结点,形成一种辐射形的艺术布局,全面展现出那一片热土上的风情、世情与人情,足见作者在散文长卷上的独到功力。    当然,布局的匠心毕竟还是体现在表层结构上的巧思经营。真正使《走出非洲》中的各篇构成浑然的艺术整体的,乃是融会于字里行间的、作者对非洲与非洲人民怀有的真挚情感。正如《企鹅当代名著丛书》的编者所评论的:这是卡伦·布里克森写给非洲人民的“一份情书”。这种强烈而深沉的情愫表现为对非洲人品格、尊严及创造才能的尊重与赞美,对非洲民族命运的深切同情,对他们疾苦的热忱关注。在《走出非洲》的篇章中,非洲的人、事、景、物常常通过作者丰沛的情感获得升华,进入一个隽永、肃穆、富于启迪的哲理世界。    毋庸讳言,作者对非洲人民的认识、判断、见解并非都是完全正确的,但她至少是善意而公正的。《走出非洲》得以在全世界,特别是在肯尼亚等东非国家畅销不衰,不正是其内涵丰厚、以情相归,足以引起读者心灵共鸣的明证吗!    这本书的艺术魅力还得力于作者在表现手法上的不同凡响。每当我们试图对此作出恰当的评价时,不知怎的,总会联想起东非高原上的一种珍奇动物:角马——俗称四不象。这种动物身躯似马,线条俊美,却长着一对弯如新月的牛角,它的面庞黝黑瘦小,胡须蓬松,酷似温良的土羚羊;而当它扬蹄奋击,与猛兽格斗时,那强劲的后肢又恰如长颈鹿。    《走出非洲》堪称散文领域中的“四不象”,兼有游记、速写、抒情小品、小说等各种文体的表现手法,但又突破了其中任何一种文体的固有格局。作者以游记的手法写景状物,描摹非洲景物中原始的、充满生机的风采,流美而富神韵。她以速写之笔出色地捕捉瞬间即逝的绚丽场面,声貌飞动,  “定格”于读者之脑际。她以小说的手法,描述非洲的众生相,不但有情节、有悬念、有结局,而且刻画出一群极富个性、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她又利用散文的抒情手段,注入自己的灵性与情感,道出人、事、景、物之底蕴,使作品弥漫着浓重的诗情氛围。    卡伦·布里克森不愧是大手笔,博采众长,熔铸一炉,写出独具魅力的《走出非洲》,吸引着亿万读者神游其间,流连忘返。而这部散文长卷问世四十多年后的八十年代,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依然光彩照人,一举荣获五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七项大奖,并在戛纳电影节获奖。    卡伦·布里克森的作品,还未在中国系统地译介过。如果《走出非洲》能为我国读者打开一扇小小的明净的窗,那么,作为译者,我们在灯下劳作之余,也可以额手称庆了。    周国勇  张鹤    于京华秋馨斋

媒体关注与评论

《走出非洲》描写了一个个充满激情的故事,用田园诗般的语言追忆失去的故土。    ——美国《时代》周刊    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如诗如画般的肯尼亚,连与它素未谋面的人都为之动容。    ——英国《卫报》    在她传世的作品里,悲剧与喜剧经常混淆不清,命运的转机与结局更往往是嘲弄与安慰的结合,人生的苦乐往往包含在想不到会预见的什么里面。这种起伏曲折的命运契机,这样耐人寻味的巧妙安排,正是布里克森作品最令人目眩神迷的精华所在——笑看人生。    ——《走出非洲》影评

内容概要

卡伦•布里克森曾获得安徒生奖和彭托皮丹奖,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与安徒生并称为丹麦的“文学国宝”。她的成名作为1934年出版的《哥特故事七则》。她最知名的作品莫过于自传小说《走出非洲》,同名电影曾一举斩获奥斯卡七项大奖。她的小说集主要有:《冬天的故事》(1942)、《最后的故事)(1957)、《命运女神轶事》(1958)、《草地绿荫》(1960)、《埃赫雷加德》(1963),等等。她的作品受到包括海明威、杜鲁门等人的广泛喜爱,瑞典学院的常任秘书彼得•恩德格曾经将诺奖委员会未颁发文学奖给卡伦称为“一个失误”。

书籍目录

第一辑  卡曼坦与鲁鲁
恩戈庄园
一个土著小孩
庄园里的狂暴斗士
羚羊鲁鲁

第二辑  庄园枪祸
枪 祸
骑马走荒原

第三辑  庄园来客
土风舞盛会
索马里妇女
庄园逃亡之夜
朋友来访
飞行记

第四辑  一个移民的札记
萤火虫
野生动物互救记
艾萨的故事
鬣 蜥
法拉赫与《威尼斯商人》
波那马斯贵族之医生
尊 严

战时旅次
“我不让你流逝,除非赐福于我”
土著与诗歌
非洲鸟小记
小狗帕尼亚
地 震
基齐科
卡罗梅尼亚
波莱•辛格
奇事一则
鹦 鹉

第五辑 告别庄园
艰难岁月
酋长之死
山丘陵墓
变卖家当
辞 别

编辑推荐

《走出非洲(精装珍藏版)》是卡伦·布里克森的一部自传小说,以优美的文字叙述了1914年至1931年她在非洲经营咖啡农场的生活,充满深情地回忆了非洲的自然景色,动物和人。故事缠绵悱恻,扣人心弦。字里行间体现出作家对非洲风土人情的熟悉和眷恋,处处洋溢着散文美的内涵。

作者简介

《走出非洲》是卡伦•布里克森的一部自传小说,作品描绘了1914年至1931年“我”在非洲经营咖啡农场的生活故事。作者匠心独运,将众多的人、事、景、物融于一炉,字里行间流露着对非洲这块热土及其在繁衍生息的人民的纯真热爱。作品的“我”既有男子汉创业的魄力和冒险精神,又有女子的软心肠和经得起挫折的韧劲。这种刚柔并济的性格使她在事业上勇于进取、不畏磨难,在生活中又富有人情味、重友情。作者以同情的笔触描写了当地人愚味、落后的一面,更赞扬了他们吃苦耐劳、质朴真诚、乐于助人的一面,并真实地再现了欧洲人民在非洲这一特殊环境中的生活面貌。


 走出非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封面如内文,精致,优美。译者不愧为在非洲呆了多年,迄今为止,这是翻译最好的版本了!去非洲旅游,有三个必到的景点,其中之一就是参观《走出非洲》作者卡伦·布里克森的故居。最近(2013年7月)有上海驴友去非洲旅游回来后,专门在豆瓣上海同城活动中,举办了《走出非洲》读书活动,展示了在非洲拍摄的大量精美照片。
  •     多美的语言!如果我会唱非洲的歌,我想唱那长颈鹿,以及洒在它背上的新月;唱那田中犁铧,以及咖啡农淌汗的脸庞;那么,非洲会唱我的歌吗?草原上的空气会因我具有的色彩而震颤吗?孩子们会发明一个以我的名字命名的游戏吗?圆月会在我旅途的砾石上投下酷似我的影子吗?还有,恩戈山上的苍鹰会眺望、寻觅我的踪影吗?
  •     娓娓道来,不着痕迹而又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不是风光散记,因为有作者自己生活在其中与许多的人物用心碰触着,又不像爱情小说那样绕来绕去不离爱恨情仇。一切是自然的,舒缓的,包括爱情、友情,而作者的人性感受和人文思考就化在这些跌宕起伏的情节间,词句里。好看!

精彩短评 (总计60条)

  •     书很好,内容与装帧兼得。
  •     大非洲,心里的远方~
  •     了解肯尼亚
  •     揭开了异国他乡文化,让我了解了非洲
  •     让人流连忘返。
  •     昏昏欲睡……
  •     带我去飞行吧
  •     这本书已经看完了好久,却一直念念不忘
  •     中文版有些地方的文字让我特别晦涩难懂甚至不知道在说什么,于是看这本书看得断断续续烦躁不安,看评论里大都是非常称赞的,我觉得可能是我的心态问题,也许有点中文版本的翻译问题,我以后要看看英文版!
  •     原来这不是一本小说……
  •     散文很美,像一个美丽忧伤的梦。非洲很美,像一处缤纷多彩的世外桃源。 这是一个西方社会接受认可欣赏的欧洲人眼中的非洲,不算是一个真实的非洲,这是一个被美化被浪漫化被俯视的非洲,是一个充满西方价值观的异国情调的故非洲。那种感觉,像杜拉斯的《情人》,像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
  •     以前看过根据此书改变的同名电影,现在看书,字里行间透露出诗意的美。是了解非洲的必读本,推荐。。
  •     临近学生期末考试,我们的咖啡馆比平常忙碌一些,这本书竟然花了将近十天的时间才看完。合上书,好像和作者一样,看着非洲肯尼亚的恩戈山慢慢褪去,轮廓变得模糊。如非洲高原般广阔壮丽的土地并不曾长久得出现在我的生命中,但作者隽永细腻的笔触把它和它的人民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留恋。希望它也能出现在我的梦里,并绚烂多姿。
  •     着迷于一个世纪之前的殖民地东非
  •     呵,完全没有预想的好看,但还是可以把责任推给翻译。
  •     非常抱歉,忘记开评论了,书的质量很好,因为是帮同学的买的,我也没看内容,所以具体就不知道好不好看了,服务态度很好的,谢谢啦!!
  •     这本书以其说是游记,不如说自传。整本书记录了卡伦·布里克桑到达非洲的农场开始至离开,遇到的各种人(主要是土著)见到的各样风景。从她的描述中,让人感受到了非洲人的坦诚、忠实、聪明、充满好奇……如若能将自己置于作者的社会背景下,你会更加惊叹,如此一位女子能看到这样的“美景”,她不是在用眼睛看,而是在用心看。用心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它造就了巍峨缠绵的山峦、善良坚韧的人类,似乎在非洲,这些被展现得更加淋漓精致。“战时旅次”中,虽未直接讲述战争的残酷,但从侧面我们感受到了战争就是贪欲的膨胀,最终也将吞灭于此。书的最后,“辞别”,作者似乎多了一分对土著的同情和惋惜,少了一分作为殖民者的坦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又是何其难得。 但电影版《走出非洲》不值得看,似乎要描述一个富贵的荡妇如何生活糜烂。
  •     我很庆幸,在看《走出非洲》这本书之前,并没有了解太多关于作者生平的故事。只是知道,这是一本蛮不错的回忆录,据说还拍了一部很好看的电影,让整个欧洲重新认识了非洲。看完之后,觉得语言和文字很美,但是书评之高却略有点夸张。很偶然在豆瓣读书的一篇评论中了解到卡伦.布里克森传奇的一生,再回想到书中的细节描写与情感流露,我觉得:这本书简!直!了!在她传世的作品里,悲剧与喜剧经常混淆不清,命运的转机与结局更往往是嘲弄与安慰的结合,人生的苦乐往往包含在想不到会预见的什么里面。这种祈福曲折的命运契机,这样耐人寻味的巧妙安排,正是布里克森作品最令人神迷的精华所在:笑看人生——这么高的评论,我以为绝不夸张!我记得有人说过,经典与YY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也许你要寻找很久,才能发现一本得到你精神上高度认同的经典,但是
  •     2016.03
  •     这本带有自传性质的游记式小说,感觉更像散文,故事性不太强,大部分是非洲生活的片段描述。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平淡中流露真挚情感。初读感受不深,回味起来却有独到之美。同名电影选取了部分主干加以改编,比小说更显完整。女主角刚柔并济的性格,我很欣赏。
  •     先是看了书,而后看了改编的电影,总的来说,我更喜欢书本中描述非洲景观的唯美壮观,文字准确而优美,条理清晰,能让人产生联想,本读完之后,非洲的自然景观跟人文精神已经脑海中有个大概。至于电影版,因为是改编的,也不好过多评论,但我喜欢纯粹,景就是景,情就是情,感觉两者要融合是非常需要功底的,导演对于书本所传达的信息理解多少非常重要,几乎是起决定性因素的,不过电影中有些描述非洲薄暮时分的画面还是非常漂亮,像风光大片!
  •     《走出非洲》——卡伦·布里克森写给非洲的“一封情书”。这种强烈而深沉的情愫表现为对非洲人民品格、尊严及创造才能的尊重与赞美,对非洲民族命运的深切同情,对他们疾苦的热忱关注。在书中,非洲的人、事、景、物常常通过作者饱和的情感获得升华,从而进入一个隽永、肃穆,富于启迪的哲理世界。
  •     质量很好,还未开始看
  •     字里行间都能够感到作者对于这篇古老大陆的热爱
  •     有时候觉得那是一个奇迹,让我来到修河畔,拿起一本书叫做《瓦尔登湖》,它给予了我当时一方值得站立的土地。有时候觉得因为书与你们相识也许不会有永生那么长久,但是却是永生都不能忘记。那是我们的一方土地,唯一的一方土地。为何我要去成都寻找你们,去的是方所书店,是西西弗。为什么我要去南京寻找你们,为什么去的是先锋。其实我早就知道,最后我和你们一起向神祷告,原谅人所做的事情,见证人所制造的事情,然后谈笑风生,告诉彼此值得过更好的生活。就像我拿起这本书《走出非洲》的时候,我感受到的心有灵犀,我也走出了一个地方,然后,现在我要重新去看那个丛林。
  •     2015.5月
  •      卡伦•布里克森饱含深情地为我们展开了一幅人类故土-非洲辽远壮阔的巨幅画卷,书中文笔优美流畅,真该好好感谢译者,毫不见很多译文书常见的磕绊。更感慨的是布里克森宽广慈悲的胸怀,耳边又时时会响起梅姨略带沙哑的声线低低地叙述,原来文字和电影可以如此交相辉映,彼此激发!是因为电影和文学都是同样出类拔萃旗鼓相当,创作者们都有丰盛的灵魂,经典的魅力都是如此吧。 布里克森写到:我的生命啊,我不让你流逝,除非赐福于我,而一旦得到你赐予的福气,我当让你离去。 我也想说,时间啊,一旦你赐予我如此饱满的文字,我当让你离去。
  •     想去肯尼亚
  •     此书纸张印刷都还不错,但最重要的是翻译不是很好。
  •     并不喜欢那些杀戮,无论是谁,上帝的眼里也只是在求存。非洲,是一种意象,它终究是远离的,也唯有如此,它才算是出现和接近过。
  •     一开始以为是小说。。读了才发现算是散文集吧,好奇这个怎么拍成电影的。前半本看得有些无聊,读到后面才慢慢体会到作者对非洲深沉的爱,有这样一段经历也是蛮难得的。
  •     文化差异啊文化差异,读起来仍然磕磕绊绊,经常溜号。倒是对布里克森本人很感兴趣。一个爱打猎爱骑行的豪爽女子,勇敢乐观善良。想象一下日暮清晨里,她骑着马带着狗在无限广袤的草原上奔驰,想象一下咖啡庄园里,她抽着烟饮着酒和各种颜色的朋友大笑着交谈。这样奇女子的世界里必然到处是美到处是爱到处是传奇。最可贵的是她对殖民地土著的尊重和热爱,给他们治病,讲故事,参与重大事情的决定等等。虽然她并没有过多细节的描写,但当她要离开时,老年土著自发的送行恩戈马舞会足以证明她在当地人心中是怎样的可亲可爱。想起来三毛的撒哈拉沙漠,冷漠的人看到人的冷漠,善良的人看到人的善良。
  •     独具魅力的非洲在作者的笔下像画卷一般展开,一本书读下来,像一场梦一样。肯尼亚,I will be there some day.
  •     看了电影后,一直想找原版来读。今天读了翻译版,幸好自己没有装逼的读英文版,那么多优美动人的描述,如果是英文的话,怎么读得懂。想大段大段抄下来啊.....“我决不因怜悯而来,我为欢乐而至”
  •     时隔多年,再一次有了手捧一本书就手捧一个世界的感动。这个世界充满了野性的魅力,生命自然而顺畅,光影随日出日落交错。虽然没去过非洲,但非洲仿佛走入了我的世界,庄严而慎重地。
  •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脑中不时闪现出几个画面 坐在餐桌前对着稿纸咀嚼回忆的女人 温和 感性 在荒原上策马奔腾的女人 勇敢 热烈 端着猎枪瞄准猎物的女人 自信 果决 文字介于散文小说之间 有点散 但你会被书中的个性鲜明的人物 被非洲大地的风物 被文字间充盈的感情所吸引 会不自觉地愿意读下去
  •     我看过的唯一电影比书好看的作品
  •     布里克森安葬戴尼斯时说“他将自身融汇于山野之中。在他眼里、心里,山野变了,处处带着他个性的印记,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此刻非洲接受了他,又将早就他,他果然与这片土地合二为一了。”
  •     读完书方知电影的局限与处理的世俗化。本以为广角镜头或是航拍已将非洲大陆的壮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读Karen的描写方知非洲之美更在于作者优美无比文字之间给人创造的无限遐想空间中!书阅毕,一种情怀留于心间了!
  •     看过了。非常好的一本书。适合文艺小清新的同学阅读。非洲的风情,以及主人公罗曼蒂克而充满忧伤的感情。其实反映出欧洲人从非洲退出的复杂心态。
  •     翻译一般
  •     自然和人文都写的好棒,身临其境感受非洲的魅力
  •     真实的非洲你不容错过。快递各方面给力啊。
  •     虽然才看了一半,但就是确信这一定会是我将反复读的一本书,无论打开书翻到哪一页都可以从容愉悦地看下去。那种自然自由广阔的生活,如今再也不可得了。另,梅姨的电影版也是大爱。生命假如那样活过,死而无憾。
  •     作者主要描述的是她在非洲时的咖啡庄园及庄园内的生活。在恩戈山及乞力马扎罗山之间的庄园,虽然生活的并不是那么容易,但是与非洲土著人民之间的感情,与白人朋友间的友情,对非洲土地的爱充满丰富了她的生活。还详细介绍了当地土著人的文化生活习俗,那恩戈马舞,就是那些人的盛情。
  •     关于非洲那片大地,大地才是永恒的主人~
  •     读了很久,断断续续,足有一个月。然后打算再读一遍,做下摘抄。非常好看,陷入其中。作者的描述既克制又挥洒,贯穿其中的是浓烈的精神和情感。
  •     景物描写还可以。
  •     封面如内文,精致,优美。译者不愧为在非洲呆了多年,迄今为止,这是翻译最好的版本了!
  •     哎,现在想想,没有哪一本书让我看完久久心情郁闷的,在去四川的旅程上初看此书,壮丽的风景,忠实的仆人,有趣的土著,真诚的朋友,还有完美的庄园生活,在非洲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慢慢地发生。知道最后一章,戴尼斯的离去,看着法拉赫与自己告别的那一刻,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希望有一个自己的庄园,希望有一群真诚的朋友和忠实的仆人,希望自己有这样一个独一无二却充满激情的人生
  •     暑假上班的时候读的。几乎没有留下一丝痕迹。唉,是状态不对啊。
  •     阅读前看到很多书评谈到这本书讲女性独立,自己翻阅时却未曾那么深入地体会,感知。本书最吸引自己的地方就是那一处处辽阔美丽风景的描述,用尽曾经对非洲的认识来填充那一幅幅壮丽景色。整本书最多的是那些风景,可作者在描述时却从不会让人觉得重复,生活中的人、事,都是那么真实。
  •     在解放碑的精典书店里一眼扫过了它,腰封上是看上去很名堂的推荐,撇了撇嘴。随手翻翻,大半天就过去了,很好看。PS:版本太多。
  •     每个心目中都有一片原乡,那种未曾谋面却又深沉热望的情感,却又仿佛是遥远的记忆。文字自然却又瑰丽奇幻,使人对非洲土地有着无限向往;人物刻画,不着工笔,自成形态,而又往往富于深情。然,成也散文,败也散文,生活之碎片贵在真实,小说之脉络长于波澜——海明威之叹,亦读者之叹。
  •     眼前的非洲历历在目
  •     快递给力,纸张质地不错,翻译得也不错,唯一缺憾的就是没有有部分章节,不完整
  •     一本很美的书,一本让人愿意看了再看的书。卡曼坦的故事尤其令我着迷,和自己完全迥异的人的思维让人着迷,想弄清楚他们究竟是怎么思考的。貌似经济条件不如我们,但是内心世界又是如此笃定着的人,无疑是有巨大魅力的,这些人,只是不符合我们传统的对于优秀的人的评判标准,但无疑,是特别的、神秘的,让人想要与之相交的人。后面的叙述稍显沉重,竟让人也产生了沉重的、依依不舍的情绪。对于命运中的变数,我希望我能跟当地土著一样,不畏风雨侵蚀,面对岁月沧桑。
  •     读了一半,不太喜欢作者,也许她手底下有仆人吧
  •     大概是先读了夜航西飞的原因,读这本书并没有觉得太新奇,也不会有激动的感觉… 我觉得写的挺平淡的,有种恬静故事缓慢流淌的感觉
  •     无感的非洲,无感的自传体式小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