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脸

出版日期:2016-4-15
ISBN:9787508655087
作者:[美]舍温·努兰(Sherwin Nuland)
页数:368页

内容概要

舍温•努兰(Sherwin Nuland)
l 耶鲁大学医学院外科医生,问诊过万病人
l 耶鲁大学医学院外科学、医学史、医学伦理学教授
l 《纽约客》《纽约时报》《时代》《纽约书评》专栏作家,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
l TED演讲人
l 他站在医学的角度用哲学家的宽厚和历史学者的审慎、清晰地阐述了生与死的定义、生与死的意义和生与死的境界,让这个本来属于医学领域的话题,具有了浓厚的哲学、伦理学的意味。

书籍目录

推荐序
何以死?何以生?
自 序
二○○九年序
前 言
选择属于自己的死亡
第1章
绞痛的心
第2章
衰竭的心
第3章
无解的老化之谜
第4章
老者的死亡之门
第5章
阿尔茨海默症
第6章
谋杀与安宁
第7章
意外、自杀和安乐死
第8章
艾滋病的故事
第9章
病毒的一生,人类的一死
第10章
恶意的癌症
第11章
癌症与希望
第12章
教训
结 语
死亡的向导
译后记
了解真相,才有选择

作者简介

《死亡的脸》是耶鲁大学备受欢迎的医学教授、外科医生舍温·努兰的经典作品,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抢救生命似乎是医学的天职与成就,然而努兰1993年出版《死亡的脸》时即对这种陈旧的观点提出批判,医者不应是疾病的征服者,人类通往死亡之途的最后旅程,应得到尊严的对待。善终是每个人追求的圆满结局。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但努兰认为,死亡的艺术,也是生的艺术。死亡的脸,处处是生命的表情。要使善终不成为神话,就必须了解死亡,面对死亡。
《死亡的脸》剖析人体每一处组织,讲述每一个惊心动魄的手术过程,努兰通过六种常见的致命疾病,包括心脏病、中风、老化、阿兹海默症、艾滋病与癌症,再加上意外等其他原因,描述人类经历死亡的共通过程,赤裸裸地描绘了生命走向衰亡的过程中不堪的、痛苦的、触目惊心的情状,把“死亡在生物学和临床学上的真实面貌呈现出来”。
不论是何死因,临终总伴随着饥饿、窒息与巨痛。正如生之不易,离开也同样困难。努兰认为,最了解死亡的恐怕是诗人与哲学家,不是医生。因此在《死亡的脸》出版二十多年之后,努兰仍大声疾呼,临床医疗不应成为取胜的血腥行为,医者必须学习放慢速度,思考对病患有益的事。
国内医学人文畅销书《心外传奇》作者李清晨诚挚推荐、倾情作序。


 死亡的脸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相较于作者后来写的那本类似医学+生物学科普的书《生命的脸(How We Live)》,这本书有更多的看点和思考蕴含其中。 死亡这个词可能是人类社会中大部分人会恐惧使用的,我们睿智的老祖宗可能也因此而发明了很多不同的词来表达这个相同的意思,比如亡、故、卒、逝、殁、毙、殒、薨、去世、逝世、弃世、过世、 仙逝、千古、作古、归西、归天、不禄等等。这两年间有不少西方医学界有关于死亡的好书引入国内,也让我们能够有机会窥视一下这个讳莫如深的词有着什么样的神秘。然而,死亡却又是让我们从人类回归大自然的平衡途径,我们死亡,世界才能继续下去;我们死了,别人才能活下去。在最后的关头,自然的力量最后总是会获得胜利。 但是现代医学的发展,攻克了大量的疾病后,也开始将死亡视作为了无情的敌人,用尽各种策略与攻势,而注定失败。很多医生也因为如此,而建议对重症的临终病人采取激进治疗的方式或彻底遗弃那些医学已经无能为力的病人。病人常常在激进治疗延长了毫无质量的生命或被遗弃后对医生满怀失望。 首先,这是一本需要拥有胆量才能够认证完成阅读的书。作者为读者讲述了主要的一些造成身体衰弱和死亡的疾病或过程,把我们是如何离开这个世界的身体变化过程描绘的通俗易懂。如我们的心脏,是如何因为冠状动脉堵塞而衰老死亡的;中风、阿兹海默症是如何带走人类生命的;HIV感染后的免疫缺陷,脓血症、肺炎轮番来袭。死亡对于每个个体而言,既有着相同之处,更有着个体差异。每个人经历的死亡过程,既与其他人的死亡过程有相似之处,又都是特定的只属于他自己的一段特殊历程。 然而,这更是一本让我们思考和感动的书,在最后的一章和全书的小结里,才是作者想要真正告诉我们的心声: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面对死亡。作者自己希望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寻找尽可能不受痛苦的方法,不会让自己尝试不必要的方法来维持生命,并且确定自己不会孤寂地死去。我觉得,这也是许多对于垂死病人而言,真正应该期待或“希望”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了解我们死亡的过程和路径,进而能够知道如何选择停止或继续奋斗的时间,不过于挣扎,也不太早放弃,可以为人生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最后,作者用了自己哥哥和托尔斯泰的《伊万伊里奇之死》来告诉我们,对于患有重症的亲友,怕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而隐瞒病情是非常不对的。病人在由于重症身体不断变差的过程中,其实心里早已认识到了进程的可怕,而且也或多或少的思考过,如果未来永远不会好起来了该怎么办。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更应该诚实以对,用爱和回忆,为亲友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舒适的环境,去直面死亡。 其实作者讲了这么多,最重要的还是对于还活着的人,要去明白“死亡的艺术,就是生的艺术”。活着的时候诚实与仁慈,乃是我们如何死亡的真正方法。和死亡哲学课中提到的一样,最明智的建议,是把每天当成我们的最后一天过(提高生命的质量),同时又要竭力生存,就像永远会活在世上一样(延长生命的长度)。
  •     死亡有几种面目?耶鲁大学医学院教授舍温·努兰在《死亡的脸》中探讨了几种常见疾病,从伦理学的角度解释死亡。而作品的英文原名则更触目惊心:How To Die。不过神奇的是,尽管在阅读这部作品时几度流泪,却全然不是因为对死亡的恐惧或是痛苦的回忆,反而是温暖、感动、祝福、珍惜。大自然为每个人准备了最后的疾病,这是不可违背的规律,可是那一刻,同样突破了生命的局限。人,不是独立存在于世,前人为我们留出位置,我们也为后人留出位置;那些与我们有交集的人、见证我们生命的人、分享苦乐喜悲的人,灵魂依然与我们相伴。离开,不代表孤独。努兰以疾病种类为全书纲领,且打破病理死因的分类,将机体老化导致的死亡都归入年老。但全书也有一根看不见的线贯穿始终,那就是人与人的联系:患者与医生、与家属、与自己的联结决定了死亡的态度和选择。多年临床经验令努兰深知医患心理:医生救死扶伤,全力以赴,出于种种考虑抱有“多做总比少做好”的看法;病人大多也配合医生,不想违拗医生、得罪医生。努兰对此存有异议,他认为有些疾病没有救治的必要,比如他归为老死的那一类,似一台苟延残喘、故障不断的机器,已无生活质量可言,不如保守治疗少受痛苦。再如,冠心病患者不注意改变生活习惯,光是求助于医疗手段,亦是徒劳。努兰坦承,医疗工作最具吸引力的是“解谜的快感”、“智慧的满足”,除了他所倡导的家庭医生制度,医患间对病情的了解和探讨同等重要。家属是和我们连接最紧密的人,死亡又为之赋予了新的意义,因为临终相处之道要严峻得多。努兰说:“真相通常是一连串毁灭性的过程,本质上就会使死者的人性崩解。”鲜有人可以体面、有尊严地步入死亡,临终照料的煎熬,不仅是体力上的透支,还有眼见所爱之人失去自理能力、饱受折磨、变得邋遢、扭曲、神志不清的心痛。阿尔茨海默症尤能体现这种心痛,严重的患者还会疑神疑鬼伤害亲人。努兰接触到的许多患者家属,在患者去世后感到轻松释然,甚或高兴。这并非无情无义,他们竭尽所能付出过,所爱的人也终于在另一个世界重获尊严,“如果其中还有什么智慧,那就在于认识到人类的爱与忠诚不仅能超越身体功能的衰退,还能超越长期悲伤岁月中心灵的疲乏困倦。”生命应联结在一起,最后的陪伴非常重要,倘若再不开诚布公就要抱憾终身了。最常见的是隐瞒时日无多的真相,患者和家属彼此心知肚明,却顾虑对方的感受不忍道破,于双方都是精神包袱,也错过了分享这段重要时光的机会。承认联结的重要性也能更审慎地对待生命,哪怕是放弃生命的决定——“不只要能说服自己,还要说服那些关心我们的人”。当然,最后我们要独自面对死亡,就如独自降生。虽然书中记录了一些有过濒死体验者的感受,但没有切身经历过,很难做出公允评价。我们能够掌控的只有活着的生命能否对自己负责。譬如那终会失去的尊严,换个角度看,“死亡最大的尊严,是死亡之前的生命尊严”。相比于那段艰难时日,我们在之前岁月的所作所为才决定了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他人对我们的回忆。其次,了解身体才有可能做出理智的决定。努兰主张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顺应自然不单纯延长寿命,而是提高生活品质,“这就需要熟悉相关知识,好知道从哪一个时间点开始,是否继续治疗是有争辩余地的。”要为自己而活,珍惜有限的生命,赶紧去做才是真正的动力。生命将逝或失去挚爱,我们会哭泣。绝不是因为恐惧或绝望,该做的都已完成,仁至义尽;爱过也被爱过,不觉孤独;心如止水,往事历历再无憾;智慧积淀,前路未卜却不迷惘。我们可以用平常心接受,自然施予我们的最后一天。——丙申年读舍温·努兰《死亡的脸》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读了以后,心情很沉重。但确实也了解到生命的意义何在。
  •     希望,这世界最幸福的事,面对疾病和死亡的必然之路,医学和医护可以给我们,我们也可以给自己。通过不断的对身体与精神的认知与探索,汲取向上的力量,幸福,也是必然之路。
  •     写得太感性,几度把我看哭了
  •     从小就害怕死亡,三岁的时候就会搂着妈妈说我不要死,看这本书其实也是鼓起很大勇气。既有客观的医学常识,也有从医生这个职业再跳出医生视角来叙说死亡的故事,虽有恐惧,但早已没有以前那么害怕了。其实看完的结论,还是害怕孤独终老大于死亡本身吧……
  •     文笔与专业知识并重
  •     以为看完能像书里说的了解真相就不会那么恐惧,有可能做出更好的抉择,但看完还是对病死怕得要死,可能还更害怕了。不过谋杀与安宁这章相当安慰,虽然身边没因意外突然过世的熟人但得知突然死亡中造物主赏给我们极度的平静还挺欣慰。有时大自然也挺慈悲。其实细想一下大自然所表现出的对个体的冷酷也只是为了种族的延续,所以真正能为全体生命的福祉而理智客观行事的也只有大自然了。书的译者和编辑都不会把中文好好说顺溜了。翻译在中英文思维转换方面显然还是新手啊连我这种菜鸟都能读出来里面很多句子英文顺序原来是什么样但中国人显然不是这么说话的,编辑对此没做任何纠正还遗漏了好几处相当明显的标点符号错误,至于有没有文字错误,鉴于我对译者中文表达水平的怀疑,也不好确认到底是不是错别字。那些半通不通的翻译真是很影响阅读乐趣!
  •     如果死亡是不可抗拒的合约,请把条款写得合理一点
  •     明白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然,死亡前所须经受的痛苦折磨也是不可预测及避免的。如何能让我们的死亡带有尊严?那就是有尊严的好好活过,真诚且仁慈的活着,为了自己家人全人类生物界付出积极的努力,那就不枉造物主对我们生命的恩赐
  •     明知是每人最终的结局 太多人却用回避来面对 仿佛这样就能逃离 赞同努兰 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 选择自己离世的方式 选择尊严 减少孤独 心灵上的孤独比现实层面的更甚 愿那一天能实现与自己的和解
  •     心脏病和老年痴呆的章节看得心里难受
  •     当一个人总被疾病缠身的时候,他对于人生的思考或许总要更多一些。即便在这平凡的人生,意外死亡也时时处处威胁着每一个人。死亡有多可怕,我们该怎么看待死亡?读过这本书,我们会对死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对人生有一个诗意的关怀。
  •     看到 老年痴呆症那章节 太压抑了 深有体会
  •     了解死亡,才能更坦然的面对死亡。听起来是这样的,感觉说的也不无道理。然后我们任何人都无法在死亡面前做到真正的“坦然”,哪怕医生也是如此。但我们可以认识和接受,死亡,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最终归宿,谁也无法逃脱。所以,要努力过好活着的每一天,让自己的活着有其活着的意义~
  •     老化、心脏病、阿兹海默这三个部分非常不错。以及,我们将永远不知道是什么将我们带进坟墓。
  •     阿尔兹海默症那章确实令人感触………一个人慢慢忘记自己所爱之人,身边人看着他离自己越来越远,其实是变成了另一个人……患者的无辜,家人艰难的爱和守护都让人觉得无奈
  •     “死亡指南”。书中传递的信息一部分是告诉我们死亡的方式,另一部分是告诉我们应如何看待死亡。“最好的告别”中的核心观点就来自于本书的最后几章。考虑到努兰医生写作此书的时间,本书传递的思考就更显得难能可贵。最后,愿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成为祝福。#2017-3
  •     脊背发凉,而后坦然
  •     还不错,当一般科普读物吧
  •     “你们一定要告诉我,死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除非你们告诉我死没有什么,不然我不要死”
  •     豆瓣书评链接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305822/
  •     人还是要有直面死亡的勇气。
  •     既能了解到许多医学知识,也能在作者分享的故事中对生命有所感悟。很棒的书。书中的故事几度让自己落泪。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