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与人生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9
ISBN:9787563814749
作者:高语罕
页数:273页

内容概要

高语罕(1887—1948),安徽寿县人,原名高超。“五四”前后中国文化名人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教育史、文化史乃至中国现代史不可忽视的人物。1914年底赴上海,积极参与陈独秀等发起的新文化运动。1922年8月赴德留学,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哲学。1925年12月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1926随陈独秀赴武汉,任《民国日报》社社长。著有《白话书信》、《国文作法》、《现代的公民》、《现代情书》、《红楼梦宝藏六讲》、《康德的辩证法》等30余部。《白话书信》再版39次之多,发行10万余册,成为风靡一时的畅销读物。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篇语言文字的起源与进化/
第一章语言文字的起源/
第二章语言文字的功用与其进化/
第二篇语体文与文言文/
第一章语体文与文言文的生命/
第二章语体文与文言文的对照/
第三篇文字写作之必要的条件/
第一章多读小说/
第二章多读新闻杂志/
第三章社会科学的常识/
第四章自然科学的常识/
第五章外国文字的常识/
第六章实际生活的体验/
第四篇文字的要素/
第一章目的/
第二章事实/
第三章语言/
第四章思想/
第五章读者/
第五篇文字的戒律/
第一章虚伪/
第二章夸大/
第三章模仿/
第四章轻薄/
第五章阿谀/
第六章傲慢/
第六篇文字的质力/
第一章漂亮/
第二章生动/
第三章简劲/
第四章譬喻/
第五章重点/
第六章统一/
第七章匀称/
第七篇文字的内容/
第一章民众的立场/
第二章斗争的精神/
第三章丰富的情感/
第四章深远的意识/
第五章客观的分析/
第六章辩证的逻辑/
第七章超越的想象力

作者简介

《作文与人生》内容也很丰富,它分语言文字的起源与进化、文字写作之必要条件、文字的要素、文字的戒律、文字的质力、文字等7篇。这本书不但是一般青年的作文的指导以帮助他们写好白话文章,并且是他们日常生活的指导,其中或多或少揉入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图书封面


 作文与人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的发展曾一度受政治的影响而走了一段弯路——在这段路途中,政治思想成为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正是因为出于政治方面的种种考虑,使得一些在语文学科方面颇有建树的学者失去了应得的关注——甚至有的人几乎从语文教育史中消失了。而高语罕先生即是这些“隐身者”之一。高先生作为五四前后的一位名人,曾担任过《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发表过多篇宣传新文化的运动的文章,他曾留学德国,归国后写出过介绍康德思想的《康德的辩证法》,他曾担任过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在国文研究方面他先后出版过《国文作法》《作文与人生》《体材与风格》等多部关于国文教学教法类的专著。但由于他是陈独秀的追随者,所以他的国文方面的专著曾一度在语文教育领域中消失。这本《作文与人生》第一次出版是在1928年,在接连的几年中一再加印发行,而我们目前所见的到简体字版本是依据1936年的繁体书排本整理而来的。而这次再版的《作文与人生》终于使我们有机会一窥高先生在作文方面的见解了。通观本书,由于时代的变迁,这本书中的有些内容,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不合时宜,这种时代使然的情况是在所难免的。但正如前辈学人所提倡的那样:我们读前人的书时重要的是以“同情地理解”的态度去发现书中的亮点,所以我们也应该看一看这本书给我们带来的炫目之处。在这本书的《自序》中,高先生强调:这本书,既可以作为“一般青年的作文地指导”,又可以“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指导”。这无疑揭示了这本书中所包含的两方面的内容:一、作文的知识;二、对青年思想的指导。从这两方面出发,高先生在介绍作文的同时,在选择事例、枚举文章的过程中,更多地注重了引进当时较为先进的社会观念和较为具体的社会事实来进行具体地解说。这样的做法现在看来无疑是利弊共存的,其利在于促成这本书所具有的鲜明的时代特色,而其弊在于用今天的眼光看来,其功利思维气息比较浓重,未免有了一定的局限性,从而使这本书的中的学术性的价值大大折扣。但是如果我们抛开高先生所预设的主观立场,而仅从作文知识和认知社会这两面去学习的话,我们还是能够获得到很多启发的。一、作文时一种生活的需要,而不是脱离生活的屠龙术。前几年,有人研究了近些年来的高考优秀作文,发现其中存在辞藻华丽、内容空疏、人云亦云和名人开会等现象,这些无疑是每个人都不愿意见到的,但要想提出正确的方法予以纠正,却也让人不知从何下手。其实,这种现象的根源,正是作文训练失去了“目的”的所致,而关于“作文的目的”,高先生说:“作文的目的不外下列五种:(1)发表自己对某种问题的意见。(2)发表自己对某种现象的感受。(3)描写自己内心的生活现象。(4)批评某种学理或某种社会。(5)与人辩论——攻击或防御。”这五个“目的”无疑是从作文的功能的角度对写作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要比记叙文、议论、说明文等问题的导向更切合生活的实际状态,无疑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高先生还特别强调:作文需要“未提笔作文,先就得立下作文的目的”,“没有目的的作文,便是无的放矢,无病呻吟,失却文字的作用了”,“作文必定先要有目的……这是文字的第一要素”。我们不难看出高先生反复重申的“有目的地去作文”的观点,应该是可以较好地克服上述弊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二、谨守作文的戒律,做有意义的文章。目前在中小学生的作文中,存在着抄袭、宿构、虚假套作等问题,这些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虽然可能有多种,但归根结底必然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头脑中缺乏明晰正确的作文观念有关。而这种人人应该具备的作文观念,用高先生的话讲就是“文字的戒律”!高先生在本书中提出了六种文字的戒律:虚伪;夸大;模仿;轻薄;阿谀;傲慢。我们不用仔细去分辨这些戒律的使用环境,单就提到这些词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些戒律难道不就是做人的戒律吗?古人讲文如其人,原来是要先有其人,再有其文的呀!如果我们能够谨守住这几条戒律,坚持反映真实,如实反映事实,不夸大事实的面貌,写出自己的真实见解,不为了逢迎而作文,戒除傲慢的习气,那么我们就一定可以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而且有一定意义的文章来!这几条戒律,可以说是我们在做人和作文时所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呀!三、每个人都应拥有属于自己的思考力、辨识力。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法国的帕斯卡尔回答,人的特异之处在人于会进行持久而有系统的思考。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呢?高语罕先生在“第七篇 文字的内容”中有三点内容可以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三点内容是:深远的意识、客观的分析、辩证的逻辑。关于这三点的解说,我们无需多看,因为只要我们秉承“听其言观其行”的理念,考察一下高先生的“行”就可以知道其内涵了——因为事实要比言辞更具说服力。在谈到让学生多读新闻杂志时高先生强调要对杂志上的文章追本穷源,不能简单了解之后仅作“笑痛”且“气痛”的行为,而既应看出其进步之处,又应看出其荒谬之处;在阅读其他内容的材料时,也要穷究其因,看它是否与事实的情况相符合,这样才能“每日每时都发现新的问题”,才可以达到开卷有益的效果。此外,在介绍“文字的戒律”中“意的虚伪”的时候,高先生说:“我们不但要警告我们的青年自己做文应该力除虚伪的毛病,并且要警告我们的青年读人家的文字时,也要谨防为虚伪的文字所欺。”上面这两则内容均不是从正面阐释前面三点内容的,但我们可以发现高先生思考的方式,正是体现出他所提倡的前面三点的内容,甚至其中还闪烁着批判性思维的色彩,而要知道批判性思维可以上世纪七十年代才在美国引起广泛重视的,而高先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在熟练地应用这种意识了!行文至此,再去翻阅高先生的这本《作文与人生》,越发感觉自己所面临的依旧是一座有待深入挖掘的宝藏,而自己所揭示的只是宝藏的一角,而更多的惊奇和欣喜依然有待我们的进一步去探寻。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还可以,看一下吧。
  •     民国时期的作文书,比现在的作文书看起来有意思多了,更接近作文的真髓。
  •     估计儿子看不下去,我先看了看。理念是对的,但写作年代跟现在比变化很大,有些启发。
  •     文章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