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動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7-17
ISBN:9780193986374
作者:北島
页数:181页

内容概要

北島(1949年8月2日-),原名趙振開,中國當代詩人,為朦朧詩代表人物之一。先後獲瑞典筆會文學獎、美國西部筆會中心自由寫作獎、古根海姆獎學金等,並被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

书籍目录

ⅤⅠⅠ  序言-李陀
1 波動
附錄
159 斷章

作者简介

這是北島第一本書,三十多年來,已被翻譯成三十種語言文字出版,2012年最新修訂版。


 波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11月,趁着一趟香港行,我来到地处铜锣湾闹市的乐文书店,避开喧嚣在这里选了半个小时的书。因为不打算带回太多的书,我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了购书指标——两本。其余的一概记下书目,待回去后通过网路找寻代购途径再予购之。于是这两本书的指标在彼时显得尤为珍贵。半个小时后,我抱了一摞书开始挑选,反复再三才以确定,其中一本即是这本北岛的《波动》。书的装帧显得十分精美,这点在拿回家后在父亲那里又得到了印证。父亲将书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看,一面感叹“国外的书装帧的就是好”。父亲看上去那副对书爱不释手的样子,也印证了另一点——我是他亲生的。回到正题。我已经记不得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读北岛的。也许是从什么书里了解到了他和《今天》的故事,也许是直接看了父亲买回来的《青灯》、《蓝房子》这几本书。北岛是个诗人,诗人需要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述内容,于是他的文章一如诗歌一样简洁,各种比喻也十分优美。当然,也有些那个特殊年代的成分在里面,比如他的立场和他的经历。这就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不同的只是它身处那个特殊的年代。通过那个年代人的遭遇,那个年代的语境表达出来。父亲对此很熟悉,仿佛遇见了故人一般。看了小半段,就问我这书是不是七十年代写成的。因为书中的语境,他再熟悉不过。萧凌这样的女子,现今也有。倔强、独立、内心纠结,又缺乏自信,浑身上下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我合上书的时候想,若我也活在那个时代,会不会也遇到这样的女子。那末,又会和她有着怎样的遭遇。但是,这个时代的人,都不要妄论那个时代的自己会如何如何。时代间的一些东西,是永远隔着一堵无形的墙的,一如书中那个时代的人与人之间。
  •     我已經很久沒有在電腦上敲繁體字。但《波動》這樣的題目若只是用簡體字,仿佛平白失了個中許多重量。香港這邊給北島出版的叢書裝幀都很精美,一律的硬皮純色,上面用一些復古的雕刻性質的字體印上白色的書名,厚度也差不多,都是二百來頁,靠調整排版做到的。比如這本,深綠封面,類似舊社會時的印刷字體的題目,小説很短,每頁沒有多少行,頁遍距也很大,小説很短,不過一百五十多頁,剩下的用冗長的序和更加冗長的附錄填滿。我想,我若是作家,看到一排厚度規整,顔色莊重,封面簡潔的書,應該也會很滿意。這是一篇七十年代的作品,無一例外地批上了時代的外衣,文革,知青下鄉。若簡單來説,便是一個幹部的私生子楊迅作爲知青下鄉時候,和一個流落農村的文革時家破人亡的小資女孩蕭淩談了一年戀愛,最終靠關係辦了困退自己榮歸京城。我是回來問父親才知道什麽是困退,那個時代的各種簡稱縂有著無數故事。蕭淩很是悲觀,已然經歷過歷史,沒了父母沒了家,也立誓再也不回北京,楊迅卻是躊躇滿志,絲毫不解蕭的種種言辭,只覺得犀利有趣。這是最明顯的一段愛情,另外有兩段隱藏的愛情。其一是楊迅生父和更高級領導妻子的私情,其二是蕭淩剛剛開始流放時委身于一個救過她命的男孩並生了孩子。後來那個男孩也回京上大學,再也沒回來。全是無疾而終。明明該是無憂無慮戀愛的年紀,卻在身上背負了多少“歷史遺留問題”,如山洪般讓人跌了下去。北島的意思,通過蕭淩回憶自己父親好友的話表現出來:如果一個國家吹著音調不定的號角,這既是某种權力衰敗的象徵,也是整個民族奮起的前奏……小説語言平靜,對話簡潔,但在這種字面上的安靜下到處是暗湧。一部分原因,就是序中提到的動詞的頻率,短而多,不斷推進著情節進展,這完全是語言上面的功力;至於手法上,小説用了所有主角的視角分別去記敍事情,稍有交曡,讓讀者自己聯係種種前後因果,而每一種視角充滿了洶湧的心理活動,所以讀起來總是在一種緊張的狀態,有疲憊不堪的意識和思考,奔騰而來。當然這種視角變換如今來看早就不是什麽新鮮玩意,但放在七十年代的中國應是很有分量的。北島在附錄裏詳細記敍了《波動》寫作過程中的種種歷史背景,洋洋灑灑到了小説五分之一的長度。老實說,我覺得小説應該是作者要說的全部的話了,若是說了之後仍然意猶未盡,說之前又怕讀者看不明白找人寫個長長的序,不是畫蛇添足就是小説本身不夠完整。從一個詩人變成一個在附錄絮叨回憶的老人,難免有些唏噓。另:其實每個年代都淨是難以善終的愛情,那些年是政治階級,若放在今天,則和偶像劇中的貧富結合遭長輩阻撓的戯碼如出一轍,就是政治比金錢聼起來更複雜影響力更大罷了。楊迅這樣按著長輩安排窩囊而自私的青年你我身邊比比皆是。像蕭淩一樣每天念著悲觀的詩句的女孩也經常在街上飃過,只是並沒有真的有她那般淒慘。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哎呀,慶倖今天回看了李陀為北島《波動》再版寫的序: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1126/22/8553846_250430627.shtml 序言中有關蕭凌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由小說中不同人物背後的群體表徵而引申出的對中國社會各階層的追溯及其時代走向,重新拾回我對文學批評久違的觸感!#我到底是愛北島的文本多還是更愛其背後的文本指向呢總之我愛北島!#
  •     诗人的自我吟咏,作为小说是不够格的
  •     感觉好青涩
  •     北岛的小说不如散文,也许是年纪尚轻,人物塑造和对白都太稚嫩。或许那种直白的“我不相信”在当时很震撼,但却缺少木心所说的“永久意义”。
  •     诗歌我不懂,但是看了很安静。
  •     稀里糊涂地就读了这样一本批判文革,正视祖国的神奇小说
  •     前面写的绪论就洋洋洒洒十几张,目前看来将会是一篇不错的1974年的高干文/她就是一本来自1974的高干文
  •     世界 真的,很大很大,一个人的悲哀和不幸算不了什么。“肖凌,喜欢我吗?”“就象你所说的喜欢风那样,只要别赶上寒冬腊月……”“可眼下是夏天。”“你心里不觉得冷吗?”肖凌是个幽冷卻也可愛的女人。
  •     像诗歌、想电影,一幕一幕,不同于现在的小说,很难想象这是一个25岁建筑工人在1974年完成的小说。
  •     诗人把故事说得很美,充满悲观主义的,即便那只是一个普通短暂的爱情故事,人物们的性格凸显,情节推进很快。北岛总是很擅长记录那个特殊时代下的伤痕。只是长达36页的序言叫人有点气馁,李陀已经将小资、虚无主义等从故事出发解构到极致。或者这才叫深度,但一定要以“主义”盖上帽子才更突显作品的高大上?很难认同。anyway,有别于之前的看过北岛的散文,波动确实是叫人惊艳的作品。末了,尾记特别眼熟,在别的书里读过,这点有点叫人遗憾。
  •     伤痕文学大赛C组二等奖水平
  •     一边看一边浮想北岛在小暗室里是怎么构想出的。视角切换很有速度感。果然李陀在序言里大谈特谈
  •     挺喜欢的。诗一样的小说。然后几句轻描淡写的接了句,但如果把语言诉诸画面,却发现结尾的镜头交错,节奏感太棒。在几乎温暖的阳光下,变成了悲剧…
  •     先锋小说的重点在形式上,其他的没感觉有什么突破
  •     故事情节(现在看来)没什么特别。女主角的设计不太令我信服。写作手法跳跃、不断的切换人物视角,杂中有序,挺好的。最喜欢北岛的文字,特别是他的比喻和形容词,新颖生动。序言好长,扯得好远,值得一看。末尾节选的北岛的“类日记”,我很喜欢,看了两遍。
  •     故事一般,但多视角的结构以及越来越快切换带来的节奏感值得称赞,如前言写的:这样的小说出现在六七十年代,令人十分惊讶。
  •     残酷而富有力量的文字,深深地刺破那片黑沉沉的夜
  •     好书收尾…周一快乐…睡了…
  •     故事本身其实没什么。只是营造的语境和叙述方式真是美好又慧黠,诗人的小说真好看啊。
  •     人物之间视角的平行无缝切换使叙事方式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而它的意义也如同女主所得知的,“个体的历史”不为“官方的宏观视角”所知,历史不只是著述法令与政治纲领,叙述也不只是某个个体的喃喃自语,而是不同的个体同时感触同一时间发生的事件。而他们只是“不同的个体”而不是“群体的部分”,“我们的经历大概差不多吧”“正是这差不多中就差了许多呢”大概是这叙事方式里表现着他们彼此之间的隔阂与面对时代洪流的孤独。而“各人在这历史潮流中不过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的想法,也不过是自我安慰与自我解脱。结尾略匆忙。附录《断章》一定要读,大概对关于这本书年代自然产生的问题都能在这里有答案而且回忆性质本身就使描写带上美感光环,《今天》杂志张贴前的雪夜“时间而近乎于静止”。ps.我六月四号开始读的这本书是个巧合咩……
  •     上学期中旬读的,过了很长时间了。单纯从小说的角度看,《波动》显然不是一部成熟的作品,很粗糙,比如人物对话之生硬等,小说本身也最多值三星。但我们要记住,这是当年那个叫赵振开的建筑工人25岁时的作品,评价《波动》也许更多只能站在文学史的意义上来。它的先锋性,文革中地下文学的地位,叙事手法和语言都值得分析和审视。它的特点也正如北岛自己在《七十年代》里所说:“这暗室好像是专为《波动》设计的,有着舞台背景的封闭结构、多声部的独白形式和晦暗的叙述语调。”
  •     有点意识流,时代气息是它的潜在设定,没完全看懂。但是诗一般提炼的语言和冬日风卷落叶的自然气息,很动人
  •     不管怎么样,这是北岛的25岁。我爱上了一个叫萧凌的女人。一个绝望而又坚强的女人
  •     北岛最著名的中篇。果然是诗人,够朦胧。
  •     十年前偶然看过网页版 那会署名还叫赵振开 十年之后在香港书店偶然买之 嗯
  •     喜欢萧凌,生活真正的乐观者。
  •     也许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的思想性和哲学性达到了巅峰,带着孩童之心去看那乌烟瘴气的社会,饱含迷茫和痛苦的去思考,带来的往往是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北岛将一切就那么轻松的说了出来,但那背后真正的力量只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才懂
  •     比较失望。不成熟的故事,带有浓厚的类理想主义色彩。
  •     在機場等待的六個小時裡把它讀完了,說實話,因為時代背景差太遠,很多東西並不能直接的感同身受。我更喜歡裡面的「斷章」部份,它讓我體會到那個時代的熱情和痛楚都是實實在在的。
  •     李陀的序言太赞。時代的诗化叙述。
  •     牛津大学出版社的装帧太棒,文字却真的爱不起来
  •     比詩更壞。
  •     风格与众不同 想要买三联书店新的北岛集收藏 给我儿子
  •     想想那会儿就这样还挺酷炫的。。
  •     悲伤的人啊,我与你一样
  •     矫情
  •     牛津大学出版的这套北岛的书装帧深得我意 以前也很少看北岛写的诗以外的文章 还挺出乎意料的 节奏很快 读得很过瘾
  •     朋友寄给我的,两天看完了。装帧比一般的要好,纸张很厚很结实,所以易看。小说各人自有看法,没什么可说的;开始的序言那么长,却意外地可以读下去。最近看到北岛是在单向空间花家地店门口的讲座海报上,上面印着,我走向你,带着所有他乡之路。看完这本书,才惊觉花家地离亮马桥——他曾经奋斗过的地方,《今天》的诞生地——有多近,想着他会想些什么,心头又别有一番滋味了。
  •     没有散文写得好
  •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一個民族的生命是無限的;我們中華民族的潛力遠遠沒有煥發出來,也許它是老了點兒,認識自己的覺醒過程因而會緩慢一些。但這一過程正在進行,通過一代人和一代人的鏈條在進行。如果一個國家吹著音調不定的號角,這既是某種權力衰敗的象徵,也是整個民族奮起的前奏……” 愛情在痛苦的泥潭中栗栗站起。這個解脫,象死亡一樣強烈,使我不時地想打開閘門,讓歡樂的浪花呼嘯而出。   你瘋了?   是的,我瘋了。如果我還沒有被平庸致死,我倒願做個瘋子,快活的瘋子。因為面對所謂正常的生活來講,瘋狂則是一種對立,對立則是美的 愛情在痛苦的泥潭中栗栗站起。這個解脫,象死亡一樣強烈,使我不時地想打開閘門,讓歡樂的浪花呼嘯而出。   
  •     很感动,很实在,很有份量。
  •     伤痕文学 鉴定完毕
  •     大一的北馆五楼阅读记忆。练习本的感觉,没觉得多好看。
  •     購于臺北。簡單的對話,要一遍一遍地再讀,好像也難以明白其中的悲傷。有時候我居然會有一種做賊的感覺,彷彿這一切都是偷來的,落日,晚風,莫名其妙的微笑,還有幸福。
  •     早期的小说,是当时的伤痕文学风格
  •     一边悲哀一边叫好的故事,可结局,但愿我看到的是希望……
  •     可以感受到时代的浮躁和作者的年轻。装帧完美。
  •     诗人小说。为一个时代。
  •     读完后脑洞大开,都是先锋文学,余华的《战栗》和北岛的《波动》其中有很多可作对比的地方。 波动,是写感情上的波动、迷茫和所带来的困惑。 战栗,是写虚伪的感情只剩下欲望,只能用痛苦来表达快乐。
  •     伤痕文学,爱不起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