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而上的鱼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100095785
作者:潘光旦
页数:326页

内容概要

潘光旦(1899—1967),著名社会学家,1934年至1952年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社会学系教授,1952年至1967年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在优生学、社会学、民族学、性心理学、翻译等领域有突出的贡献,同时广泛参与中国现代社会问题的讨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社会思想家。

书籍目录

第一辑 怎样面对时代潮流
学问与潮流
时代潮流?
经验的标准
刊物与潮流风尚
人文学科必须东山再起——再论解蔽
社会学者的点、线、面、体
第二辑 婚姻与家庭
谈婚姻的动机——现代婚姻问题讨论之一
独身的路——现代婚姻问题讨论之二
过渡中的家庭制度
祖先与老人的地位——过渡中的家庭制度之二
性爱在今日——过渡中的家庭制度之三
老当益壮
老妇殉猫
老人问题的症结
家谱还有些什么意义?——黄冈王氏家谱代序
第三辑 妇女与儿童
妇女会组织大纲
再提“妇运”前途——答《女声》半月刊
德国妇女与三开政策
褒扬条例的修正
妇女问题的一个总答复
家庭·事业·子女
儿童公育
未便信托的托儿所
优生与儿童福利
写在“儿童福利会议”后
第四辑 民族健康与文化传统
民族健康释义
民族元气篇
移民与抗战
漫谈拳术与体育
诗词中所表见的民族健康
卫礼贤与中国学院
文教的复古
一棵樟树
废除阴历的教训
迷信者不迷
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吕文浩译)

作者简介

“时代潮流里的事物未必尽是,社会遗传里的事物也未必尽非。”著名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于时代变革之际,提出了承续与新变的命题,本书即为其相关讨论的长短评文章集。其中谈到许多今日依然困扰人们的社会问题,如青年恋爱、幼儿教育、老人赡养等,深具启示。书中不少篇目皆为第一次整理出版,其英文作品《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也是第一次翻译发表。


 逆流而上的鱼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当代一位青年学者最近发表文章说,读潘光旦这些视角如此独特甚至怪异的文章之后,有一种读章太炎晚年提倡读经那篇文章之后所感到的“惊慌失措”,“之所以说‘惊慌失措’,是因为读他们的书,你会发现一种逆乎固有思维的全新视角:这不是高喊口号式的激情书写,亦无武断和傲慢的文风;而更是一种笃实、细密、稳劲品质的传达,而此,正是我们这些青年人最为匮乏的。”我想阅读潘光旦对于当代读者来说,意义也许就这里。你并不需要完全同意他的看法,但他独特的视角总能给你带来全新的思维体验,他所揭示的一般人最容易忽略的侧面说出来似乎很平常,无甚奇特之处,但我们早已习惯于对这些方面习焉不察。令人难忘的是潘光旦在著述中贯穿始终的科学态度与人文情怀,在时评短论里,这一点似乎表露得更为直接、更为率真。正是它们,给予那些闪光的思想原则以大量科学事实的衬托和人性关怀的光芒。而这一点,也许是今天的读者特别需要继承并发扬光大的。
  •     我编的《逆流而上的鱼》最近出版,书是潘光旦写的,文章是我选编的,选编思路是根据我对潘光旦学术特质的理解,“逆流而上的鱼”,多次见于潘的文章,意思是他主观上志在纠正当时社会中流行的未必健康的潮流,做疾风中的劲草,做湍流中的砥柱。现在看来,潘光旦所纠正的社会潮流,有些是不健康的,也有些是健康的,至少是利弊互见的,今天重读这位“反潮流的英雄”的另类论述,对于我们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而且至今仍有影响的激进主义思潮,颇有解毒的效果。我历来认为,一种历史上的思想遗产,不在于它完全符合我们今人的认识,跟我们完全一样,至今已化为常识,我们除了有历史癖的以外,大概也就不必看了;而这些另类的想法,往往会刺激我们思考问题的多个面向。 另外,对于这本书,我特别满意的是它的版式设计和装帧,舒朗、大方、精致,据说是出自书装名家陆智昌之手,书编完交稿一年多了才印出来,有此完美结局,我已经很满意了。 精装本,326页,还好,并不贵,32元。比我预想的好多了。

精彩短评 (总计25条)

  •     在那个时代,写出这样的随笔杂文散文,体现出的超前,冷静,独立,客观,宽容,善良,即使今人读来都得自叹不如。尤其对中国传统中国文化的客观评述,令人印象深刻。
  •     没想到 是这样的潘光旦
  •     西西弗
  •     老先生的思想居然一点都不保守
  •     选文不是很到位。不过有新文,值得一看。
  •     不喜欢读
  •     以进步科学理性维护传统社会和保守秩序的思路。多少年后对立面一起被洗牌。。。
  •     大师风范
  •     现在的人很少讲清楚问题了,我们不得不逆流而上。
  •     有些已远离了时代,作为学者也必然是一个时代的先行,对社会学真的不太感冒
  •     潘老在书中讲解了社会,家庭,婚姻,生育等话题,文字内容稍难懂,属于严肃阅读类。
  •     潘不只是这个水平吧
  •     放在解放以前来看这些短文,的确能感受出来潘光旦的人文关怀,一些问题也具有长远眼光,在中西文化思想剧烈交锋的年代里,能做到不偏不倚实在不易。也看到了在民国那个”唯科学主义“的时代里,既需要科学主义,也不能放弃人文学科。关于家庭、婚姻、性的讨论,也由于本身翻译了霭理士的《性心理学》,多多少少都能看到霭理士的思想。
  •     学问与潮流部分写得好,当定期重读,婚姻家庭乃至优生妇女的部分因时代变化,已经不那么吸引我,最后关于文教复古、宗教信仰的部分,和费以及民国时期国内知识分子对待宗教的态度是差不多的,但是是十分温和的态度。
  •     即使现在看来也有未被淹没的地方,但可能还是史料价值更重,特别是对家庭/女性/儿童的论述。和个人主义对抗作为一条线索贯穿始终,老妇殉猫的逾越,想来确实是一种太过主观的价值没了分寸吧,始终强调家庭。说起社会学中的点线面,称有的线是生硬的在不能称之为点的地方拉出来的,或者说“科学”的偶像化。
  •     好书,开阔视野,破除己身谬见
  •     有些见解非常深刻。有些我不理解。
  •     2017.01.12-01.16 “过渡中的家庭制度一二三”,“性”,“妇女”。感觉社会学和人类学界限很模糊啊,尤其是读到“优生学”“移民”的时候
  •     在1930年代的潘先生眼中,在“家庭制度畸形发展”的中国,老少同居的家庭习惯非短期所能改变。但在论及“丧葬和丧服、祭祀与家谱”这三大家族制度的核心环节时,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空论太多与形式太过,其实就是一种制度快要解体的征兆。”
  •     咦,我怎么没标记。。这还是早前在三联夜读完的……
  •     说来倒是认真看了看婚姻章。搞社会学的一般都追求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嗯。搞勿起。
  •     独身之路
  •     谈婚姻的动机那一篇很精辟!
  •     挑了一些感兴趣的看
  •     语言异常简明清晰,立场明确。 思路宽广到一种涉及功能诠释(宗教)+基于时局的文化/权利分析(文教复古)。“学问潮流”可用作打鸡血。“婚姻家庭”涉及性、婚姻、家谱,人口学的知识我不太懂,所以权当补课。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