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股票与钱庄主

出版社:孙仰芳 宁波出版社 (2012-12出版)
ISBN:9787552604801

章节摘录

公元1934年农历四月初一。    这天傍晚,落日的余晖映红了慈城镇镇西的一条名叫太阳殿的街巷,从这条街巷拐过去,就可以见到一幢坐落在青砖大墙内的老式木结构楼房。这幢楼房两高两低,中间还有一个小庭院,南方人叫做“天井”。此刻,屋里的女主人走出天井,来到墙门口,抬头朝街巷上张望,随着一阵“噔噔噔”十分有力的脚步声,一个身穿蓝布长衫、腋下挟着厚厚一叠书的壮实男子,走到了她的身旁:“你怎么又到门口来等我啦!外面冷,快进去!”    “都开春了!冷啥?”那女人笑了,跟着男子走进屋去,又忙说:“昌期从上海来信了!”    “真的?快拿来给我看看!”    那壮实男子就是昌期的父亲,姓应名星耀,时年四十二岁,当时他在慈城镇中城小学做校长,而那女人自然就是昌期的母亲,她姓任,娘家经营着一家有名的石作坊。    “信在这里,给!”应任氏把一封牛皮纸的信笺递给了对方,应星耀展开一看,脸上顿露喜色:“好消息!好消息!信上说昌期已在统原银行里实习期满,升为行员了。嗨,如今他比我有出息哪!”    “你能不能叫昌期回家来一趟?”应任氏低声说道。星耀先生神情有点不解:“叫他回来做啥?”    “昌期今年几岁了,你晓得否?”    “这……大概二十岁多点吧。”    “都二十二岁了!”应任氏睨了对方一眼,嗔道,“前几天我回娘家去,大姨丈很热心,给昌期提了一门亲,对方是……”    “不不!这不行——你可别乱答应。”星耀先生急忙打断了对方的叙述,脸色严肃地说,“辛亥革命多少年了,现在提倡的是男女自由恋爱。再说……这几年昌期在上海会不会谈上对象?”    “那就更应该叫他回来一趟了!”应任氏执意不让,又说了一遍。    这时,门口蓦地响起一阵爽朗的笑声:“哈哈哈!妙哉妙哉,大少爷要回来了!”    来人名叫唐伯疯。奉化人,三十几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是写得一手好毛笔字,现在普迪小学做国语教员。“唐先生,请坐!',应任氏急忙掇过了一把凳子,端上来两杯茶,然后走了开去。    “愚弟听说贵校即将举办春季运动会,今日特来献丑了。”    说着,唐伯痴双手从身后抽出了一卷宣纸,徐徐地展了开来,宣纸上写着一副对联,好漂亮的魏晋体呀!上联是“诚谨勤俭守校风”,下联是“西彼知识启童蒙”。星耀先生接了过来,感激地说:“谢谢!太谢谢了!伯痴兄,你把我们中城学堂的校切I都写在上面了。”    “过奖了,应校长,这次贵校举办的运动会能不能增设一项围棋比赛?”    “围棋比赛?恐怕……”    “你放心,比赛时愚弟定来参加,另一个就是你家大少爷。”    “昌期?”    星耀先生的眼前又渐渐显映出四年前的一个场景。那时,昌期正在中城小学读书,由于善下围棋,已有一点名气,被众人誉为“小棋王”。一天,唐伯痴带上一副托人从云南捎回来的高级围棋,点名与“小棋王”争个高低。他先让了昌期“四子”,输了;接着是一子不让地下了一盘,叉输了;最后倒过来是昌期让了他“四子”,谁知还是输了!气得唐伯痴目瞪口呆,发誓今后再也不碰围棋了。    “你不是不下围棋了吗?”星耀先生笑着问道。    “愚弟是说过此话。可这几年我又拜了一位高师,棋艺大有长进,今非昔比啦!”    “这么说。伯痴兄想报四年前的一箭之仇?”    唐伯痴的脸微微地红了一阵,然后他又爽直地点了点头,说:“不错,否则那就不是一名好棋手。”    “弟子要回慈城去度春假,前来向先生告辞。”    “噢,你啥时候走?”    “今天夜里坐上海轮船走……”应昌期小心翼翼地说,刚才他已在统原银行行长陈润水那里请好了假期。现在,又来到这幢坐落在上海虹口区一个叫三福里的旧式住宅中,拜见他的恩师赵叔孺老先生。    赵老先生是近代上海滩上颇具声望的书法篆刻大家,出生于官宦世家,祖上曾官居大理寺正卿一职。赵叔孺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成年后艺术造诣更是如日中天,晚年其自号“二弩老人”。    “这几年弟子多受恩师栽培,学识上略有长进,不知日后如何回报恩师?”    “那全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赵叔孺坐在一把红木靠椅上,微微地欠了欠身子,此时他已年过花甲,满头白发,眼睛里却射出一股和善而又炽热的目光,“噢,昌期,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是如何见面的吗?”    这情景应昌期怎么会忘记呢?确实,当时在上海滩上,慕名前来投身赵氏门下的人真是不少,这些人中间后来就有誉满我国金石篆刻界的陈巨来、方介堪,蜚声海内外的中国水墨画名家陈子燮、叶露园,就连当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当初亦为赵氏门人。一天,应昌期也专程去了三福里,门房一见来的是位年轻后生,又听说对方前来拜师,就立即笑了起来:“你年纪轻轻,啥不好学,偏要学这舞文弄墨?何况我家老先生十几年前早已封笔,不再招收任何门人啦!”应昌期苦苦哀求。还是无法说动门房。一次不行,又去了两次三次……直到有一天他的诚意终于把门房给感动了,门房替他把写好的一叠毛笔字帖拿进去让赵老先生审看,谁知赵叔孺一看,竞喜欢异常,尤其是他听门房说对方还是一位不到廿t岁的年轻人,神情更是兴奋。就这样,应昌期成了赵叔孺的最后一名人室弟子。    “听说你在慈城镇上还是一名大家公认的‘小棋王’,是吗?”赵叔孺含笑问道。应昌期的神情稍稍地迟疑一阵,答道:“是的,可这几年弟子已很少找人下棋……”    赵叔孺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了,神情严肃地说:“下棋这技艺,就跟学书法一样,要持之以恒才能有所长进。”    应昌期一下子涨红了脸。P4-6

前言

仰芳先生是我市著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他的创作面很广,甬剧、越剧、话剧、歌舞剧、广播剧以及电影电视剧,都有涉及,而且收获颇丰,硕果累累。他的戏剧作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获得过国家及省级以上赛事评奖的许多赞誉和嘉奖,这是大家对这位剧坛成绩斐然而又低调谦和的剧作家的认知和评价。但自认为与仰芳先生相处几十年,对他多有了解的我,而今,却要发一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叹了!    缘由是端午节前夕,仰芳先生蓦然提出,要我为他的《浙东作家文丛·洋股票与钱庄主——孙仰芳连载小说选集》写序。讶异之际,我不免对自己的视野缺失严重自责,我居然对这位同城共职的剧坛朋友几年来连续在《新民晚报》、《宁波晚报》等报刊上发表四部中长篇连载小说没有顾及,不禁脸红,怎能作序?却又不愿推辞,我想乘写序之机好好拜读这几部作品。据说,为他编纂出版连载小说选集,是市文联李浙杭书记的慧眼所致,真要向他说声感谢。《浙东作家文丛》的出版,不仅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中的宁波文学画廊,增添了浓重一笔,也向文坛推出了一位差点被遗忘的宁波本土小说作家,实在可喜可贺!    在盛夏的灯光下,读完仰芳先生的四部中长篇连载小说,我很是喜欢。四部作品中,其中三部是写“宁波帮”的,显示了仰芳先生对乡土题材的强烈追求。与他的许多戏剧作品一样,这四部中长篇连载小说也是仰芳先生原创动力的进发,他试图通过发挥宁波地域题材的优势,张扬“宁波帮”人士的业绩和宁波文化的人文精神。“宁波帮”历史久远,长运不衰,精神独具,尽管在文化和经济领域内,“宁波帮”的身份有所不同,但他们的人生目标却有共通之处,那就是以自己的努力求得自我实现。    仰芳先生站在宁波城市发展的历史源头,通过他撰写的作品,回眸自鸦片战争直至新中国成立以来“宁波帮”的成长史以及宁波的金融发展史。选集中的《洋股票与钱庄主》与《秦润卿与老钱庄》两部长篇连载小说.互相关联,彼此交融,可以说是反映那些年代宁波商帮如何励志奋斗和创造奇迹的姐妹篇。明清时期,宁波商人在北京、天津、汉口、上海等地已有相当大势力,但是,真正的黄金时期是在鸦片战争之后。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五口之中有宁波,宁波距上海很近。上海成为洋商和国内商人聚集的地方,成为洋务运动的中心,也是当时中国经济的中心。宁波商人抓住这个历史机遇.进入上海,完成了自己从封建商人向近代企业家的转型,也为中国的封建经济转向资本主义经济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长篇连载小说主人公秦润卿先生就是在宁波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一位金融企业家,从他在为之奋斗一生的老钱庄到钱业公所与上海金融界之间的拼搏、改造、创新的艰辛跋涉中,我们看到了宁波作为金融城市人才辈出的一个历史缩影,看到了秦润卿和他的伙伴们与时俱进的开放情怀,以及他们爱国爱乡的坚贞品格。小说描写秦润卿从出门到上海学生意,从一个小学徒升到跑街先生,再到豫源钱庄经理,最后成为上海钱业公所总董,成为驰名近半个世纪的一代钱业巨子!尤其在1910年上海滩上掀起的一场橡皮股票风潮中,秦润卿独具慧眼,斗败了英国不法商人麦克,在我国金融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他是一位值得宁波人敬重仰慕、纪念学习的历史人物,其所作所为,对于正处在历史转型期的当代中国人来说,同样是富有启示意义的。    《慈城之子》里的应昌期先生,一个在金融界、实业界赫赫有名的宁波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却是围棋,而且自少年始就孜孜追求不息。他用经商赚来的财富,去推动他所喜爱的围棋事业。小说写的是应昌期先生青年时代的故事,虽说只是抗战前夕回故乡度春假,巧遇棋人王梦丹的短短一段经历,却又是他魂牵梦萦五十年间为家乡和为自己挚爱的事业执着奋斗创新的历程。在他身上,我们看到宁波商帮最了不起的地方,那就是——他们既是成功的商人,又是能以金钱为中华民族赢得尊严的人,从而在自我价值的展现中获得真正的成就感。他们除了在商业上去博取成功,创建伟业,也是某一项专业领域里的佼佼者。这种确证自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总能令人刮目相看,成为宁波人的骄傲和为人的楷模。小说题材的地域特色很浓烈,与时代热点结合紧密,从而彰显了作品的现实意义和值得回味的主题思想。    《奇楼戏缘》是仰芳先生创作的一部古代历史故事连载小说,作品中的主人公就是元朝末年我国大戏曲家高则诚。他在避战乱旅居宁波栎社乡沈氏楼期间,写出了传世名作《琵琶记》。因写作之时,案桌上点燃着的两支蜡烛火光交辉,合二为一,久久不散,此后,沈氏楼就易名为瑞光楼。这个传说在我国戏剧史上成为了一个美谈。小说中的高则诚不仅受到了沈氏楼主人沈颐的热情款待,更是与当时演唱在宁波城乡的葛氏戏班艺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流传在象山一带的赵五娘与蔡二郎的故事给了高则诚很大的启示,最后成就了他与《琵琶记》在我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仲芳先生的四部中长篇连载小说,在选材、谋篇、写作运势上确有许多引人注目之处。他的乡土题材小说中,令人敬仰的人物、故事、尘封的历史是宁波人渴望了解的,有些是听说过而不熟悉的,有些是熟悉的而不了解的,它们统统成为仰芳先生创作的一个个热点。他开出的中长篇分际内容,标题醒目,有似章回体小说,但又不局限于传统写法,吸取近代小说之长,每天千把字,以连载方武见报,这大大.扩展了读者群体,许多人也因为读报习惯而对连载小说手不释卷。另外,仰芳先生熟悉宁波的风俗民情,他的活色生香的小说语言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患,他有丰富的文学想象力,作品即使在严肃的叙述中也透露出浪漫主义色彩。小说在写秦润卿出场,与孙中山先生见面等场景时,可以窥见他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作功力,这些都来源他深厚的学识积累和博采众长的创作方法。现在我们常常抱怨当代人,特别是青年人已经少有读书的习惯,更不要说读大部头中长篇小说,我以为御芳先生是懂得个中缘由的。    仰芳先生是一位“老三届”知青,在北大荒上劳动生活多年,“文革”结束后首批考入黑龙江艺术学校编剧大专班,后又进修于中国戏曲学院高级编剧研修班。毕业后先在宁波甬剧团任专职编剧,后又借调到文化局负责全国十大文化集成——戏曲志的编写工作,是浙江省文化厅颁发聘书的我市唯一的一名中国戏曲志省卷编委,后又任宁波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去年退休后,创作热情依旧不减,我对他的艺术人生充满敬意!    是为序。

后记

在键盘上敲打完最后一个字,我的脑海里呈现出许多需要感谢的人:有这套丛书的主编李浙杭老师、撰写序言的裴明海老师,还有市文联与出版杜的编辑……然而,我最需要致谢的,是一路上扶植我创作连载小说的两位报社编辑。    一位是《新民晚报》的刘伟馨老师,另一位是《宁波晚报》的朱梅华老师。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偶然。2004年春天,我偶然对发生在近百年前的上海橡皮股票风潮产生了兴趣,又偶然发现上海豫源钱庄的掌门人秦润卿先生是阿拉宁波慈城人,于是写成了一都连载小说《洋股票与钱庄主》。小说完稿后,我竟然又偶然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把拙作寄给上海的《新民晚报》去!(这里应该声明一点,我跟《新民晚报》任何编辑都不熟悉,更没有任何关系可以依靠)因此,一开始我只寄出文稿的前5小节,谁知不久后刘伟馨老师就给我回了第一封信:“来稿收到。阅后,有些兴趣,望能将全部稿子寄上。”虽说寥寥数言,却使我欣喜万分!我马上寄出了全部文稿。又过了一段日子,刘伟馨老师审阅完后写信给我指出一些不足之处,我再进行修改,这样来回反复两次,《新民晚报》就开始刊登我这部连载小说。事后,文学界的一个朋友听我讲完这段经历,感到非常惊讶。他说现在报社里小说稿堆积如山,都是名作家写的,作品也很难挤进版面。假如你讲的确是真的,你要好好谢一谢那位编辑啊!后来我特意带上一点黄泥螺之类的宁波特产,去了一趟上海文汇新民报业大厦,不巧刘伟馨老师出差去了,宁波特产又让我拎了回来。直到今天,我竟然连刘伟馨老师的面都没有碰上过一次,既不知道他的年龄大小,更说不出他的音容笑貌,在我的心中,他完全是一位熟悉的陌生人。    《宁波晚报》的朱梅华老师与刘伟馨老师不同,她是我的一位师姐。我们都求读于宁波一中,后来又一起去过北大荒,同属“老三届”。2007年开春,我翻出了过去搜集的关于秦润卿先生的一些史料,又以它作为蓝本,写成了一部连载小说《秦润卿与老钱庄》,这次寄给了《宁波晚报》,碰巧审稿人竟然是朱梅华老师。她打了一个电话,叫我过去,见面后就说,你那篇刊登在《新民晚报》上的连载小说她早就读过了,宁波人能在上海的主流报刊上发表连载小说确是可喜可贺!这一番话使我听了犹如喝下去一杯蜜耱,甜滋滋的,谁知朱梅华老师又忽地话锋一转:“现在这一篇连载小说不如那一篇,你下的功夫不够,先拿回去修改,我等着读你的修改稿。”我立刻从沸点降到了冰点,心里却佩服我这位师姐的眼光厉害,她直言不讳,毫不留情,丝毫不照顾我们曾经是校友加知青的情谊。尽管最后朱梅华老师一直把我送出报社门口,可在我的眼里,她变成了一个陌生的熟悉人。    是呀,没有上述两位编辑对我的帮助与指点,就不可能有今天搁在诸位面前的这一本书。因此我要在这后记中,恭恭敬敬地再向刘伟馨老师与朱梅华老师道一声谢谢!

内容概要

孙仰芳,国家一级编剧,宁波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创作话剧、戏曲、歌舞剧、广播剧以及电影、电视剧四十余部,获得全国与省市级以上政府奖二十多次。

书籍目录

序第一篇 慈城之子1.昌期来信了2.赵门入室弟子3.巧遇大娘舅4.船上夜话5.应氏世家与中城小学6.初识唐平尘7.慈父严师8.双雄对弈  9.夜访抹云楼10.心中涟漪11.奇人王梦丹12.冰释前嫌13.慈湖抒怀14.别了,慈城镇15.五十载一觉“棋王梦”第二篇 洋股票与钱庄主1.股票,这洋东西2.扑了一个空3.四少爷找你算账来了4.“罗叔,您老还记得‘贴票事件’吗”5.大饭店奇遇记6.一夜豪富7.洋股市里的“大亨们”8.坐在了许大公子的包厢里9.一个名叫麦克的英国佬10.描了一个大大的“?”11.上海道台的苦恼12.送来一份官柬13.这顿官宴勿好吃14.不速之客15.被遗忘了的一件往事16.夜半私语夫妻情17.“我可勿是资助同盟会”18.程四少爷又回来了19.“缓兵之计”20.船进三江口21.状元楼上论英雄22.知儿莫如娘23.心有灵犀一点通24.追古抚今朱贵祠25.大骗局26.有人跳楼了27.众言称赞秦润卿28.临危受命29.道台府唱了出“空城计”30.见到了中山先生31.来吧,暴风雨第三篇 秦润卿与老钱庄1.风雨藕田墩2.三个老塾师3.我要出门闯码头4.难忘的学徒生涯5.一只不寻常的铜板6.神奇的“肚算”7.这一年,他当上了跑街先生8.“老晋商”也是冤大头9.偏要叫笼糠榨出油来10.天津卫上访师兄11.签下了一张“万年庄票”12.豫源钱庄有了新“掌门人”13.沪上钱业界14.出了一件绑票案15.取象于钱,外圆内方16.在多事之秋的年代里17.闭门谢客作寓公18.造福乡梓,惠泽故里19.慈居改作图书楼20.不贪为宝,景行高风第四篇 奇楼戏缘(高则诚与《琵琶记》)1.响彻不停的马蹄声2.一本《录鬼簿》3.高则诚听曲老郎庙4.今天让我来演蔡伯喈5.暂别沈氏楼6.宝城书院7.这是老夫做给衢国公看的8.初识罗贯中9.心心相印10.夜奔桃花渡11.水陆斗台12.葛班主神侃赵五娘13.含泪辞恩师14.春到栎社乡15.宝庆寺与焦尾琴16.戏魂一曲天地悲17.来了一位永嘉客18.母命难违19.闹了一场小风波20.瑞光映奇楼21.千古传唱《琵琶记》后记致谢两位编辑

编辑推荐

孙仰芳,国家一级编剧,宁波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创作话剧、戏曲、歌舞剧、广播剧以及电影、电视剧四十余部,获得全国与省市级以上政府奖二十多次。    《洋股票与钱庄主(孙仰芳连载小说选集)》收录了由其创作的文学作品。


 洋股票与钱庄主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