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断裂与技术转移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自然科学总论 > 知识断裂与技术转移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4月1日
ISBN:9787532930203
作者:韩吉绍
页数:410页

章节摘录

  反省我们以往对现实世界中的神仙思想的影响是否估计不足。汉代以前,墓葬的墓圹主要是长方形的土坑,墓室则是从地面往下挖的竖穴。西汉中期后,横穴式墓圹与砖室结构的墓室成为主流,这是现实生活中的房屋在阴间的重建。除此之外,凡生人所用的器具、食物、衣物等无不大量的置人墓中。如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发现的食物即有粮、菜、兽、禽、鱼等几十种之多,酒估计有五千多公斤,衣物更为奢侈,有绵袍、夹袍、单衣、单裙、鞋、袜、手套等,不仅多系丝绸制成,而且制作工艺极为讲究,甚至一些日常生活所涉及的如仓、灶、井、磨、猪圈、楼阁、碓房、田地等也不可思议地以明器的形式被放置到墓中。①从这些考古发现来看,汉代墓葬的的确确遵循了“谓死如生”的特点。因此,墓葬中大量神仙思想所反映出的现实人生的精神世界是否引起学者充分注意?将神仙思想仅视为一种墓葬风俗是否恰当反映出汉人的精神世界?第二,我们习惯于使用“宗教”、“信仰”一类的概念来解释汉代的神仙现象,然而问题是作为一种成熟形态的道教组织直至东汉后期才出现,而且早期道教与魏晋以后的道教不同,最初神仙思想尚未与早期道教完全结合,因此汉人对神仙的情感与行为是远远超越道教的,或者说以道教视角无法完全包容汉代的神仙现象,因而视其为一种普遍的“宗教信仰”并不确切。既然如此,仅用“信仰”或“宗教”一类概念来考察秦汉时期的神仙现象,实际上存在着某种严重的辉格式误读。

前言

  “人就是他的遭遇,就是他的所为。”“一言以蔽之,人根本没有本性;他所有的是……历史。换句话说,本性乃言物,历史,既往事实,乃以言人。”①斯言刻骨,发人深省。是知历史学之使命,乃是为人类为民族,找寻他的历史真实,描绘他的真形,代言他曾经的苦难与荣耀。正因为如此,一切真正的哲学家首先必是历史学家,而一切真正的历史学家亦必为哲学家。  历史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积淀,是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博弈的产物。鸦片战争前八百多年的历史上,随着圣人、神仙之类人格理想的逻辑演进,中国文化越来越深地对外向进取心、对外物之诉求的自我检讨,本具外向属性的民族气质逐渐磨却。符咒道术成了对付周边民族进攻的秘密武器,观音菩萨从男性转成了女性,格物也变成了格心:对内在世界的激情替代了对外部世界的追求。就在此过程中,中国的信仰文化体系几经震荡,知识系统则在这些震荡中几经变迁。

书籍目录

导 论
第一章 炼丹术研究的理论思考
第一节 科学史与炼丹术研究
一 科学与科学史
二 实证主义编年史
三 思想史与外史
第二节 历史学与炼丹术研究
一 科学史学与历史学
二 乾嘉遗风
三 走向契合
第二章 断裂与认知:知识的历史
第一节 巴特菲尔德悖论
第二节 知识断裂
一 概念的提出
二 时间之维
三 空间之维
四 化 合
五 结 论
第三节 知识断裂与古代科学史研究
第三章 知识与信仰之间:汉代的神仙思想
第一节 对汉代神仙思想研究的反思
第二节 神仙思想的泛化
第三节 神仙服食与《神农本草经》
一 《神农本草经》疑惑数例
二 汉代的神仙服食药物
三 早期的服食仙经
四 结论:神仙服食与本草学的起源
第四章 由丹而仙:汉晋神仙方术的裂变
第一节 西汉的炼丹术
一 西汉及东汉初文献所记西汉炼丹术
二 考古资料所见西汉炼丹术
三 《三十六水法》与神仙服食
四 结论:从服食、黄冶到炼丹
第二节 汉魏时期还丹观念的兴起
一 知识裂变中的炼丹术
二 “金丹”与“黄白”之变
第三节 由丹而仙:葛洪与仙术革命
一 神仙存在的知识背景
二 神仙可致与假求外物以自坚固
三 《抱朴子内篇》的影响
第五章 晋唐金丹与黄白:仙道之极的世俗扩张
第一节 出圣入凡——丹药与医药的融合
一 引 言
二 早期炼丹术与医药学
三 炼丹术与《本草经集注》
四 金丹术的医药化倾向
五 唐代诸帝食丹药原因再论
六 结 论
第二节 黄白术与神仙思想渐行渐远
第六章 三教融合与道中秘宝(上)
第一节 再论外丹术衰落的原因
第二节 丹毒及其本质
第七章 三教融合与道中秘宝(下)
第一节 从丹经书目看炼丹术的传播趋势
第二节 文化融合与技术转移
一 挟术官遇
二 以术为善
三 结 论
第三节 炼丹术与宋代本草学
第四节 炼丹术与宋代医用丹方
一 《太平圣惠方》中的丹方
二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丹方
三 结 论
第五节 炼丹术与宋代冶铜业革命
一 唐代以前对“化铁为铜”现象的认识
二 唐代炼丹家对胆水炼铜的探索
三 两宋时期胆水炼铜法的规模化推广
余论 道教、儒家与古代科技
附录一:中国炼丹术研究之回顾及展望
附录二:古本《三十六水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第一章为炼丹术研究的一些理论思考。中国古代炼丹术的研究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建国以前、建国后至80年代以前以及80年代后至今。尽管不同阶段的研究表现出不同特点,但总体而言三个阶段均不脱早期西方科学史研究的巢窠,即过于偏重实证主义编史学方法。无论是对炼丹术历史脉络的梳理、炼丹典籍的考证分析,还是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炼丹过程进行模拟实验,研究者主要以近现代科学为尺度来挖掘、证明炼丹术中的科技成就,而对炼丹术的社会性及其对当时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关照不足。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过度依赖实证主义的研究方式其严重弊端日益显现,无论从科学史还是历史学的角度而言均需要冲破藩篱。
首先,西方科学史在早期主要秉承实证主义编史学方法,一般称其为“内史”。实证主义方法存在很大缺点,它往往过于注重罗列科学大事记而忽视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社会因素对科学发展的影响作用。20世纪30年代之后“外史”方法以及内史中的思想史学派异军突起,推动着科学史研究走向深入,科学的社会性以及历时性得到重点关照。然而炼丹术研究未能及时吸收国外科学史研究的新方法,至今仍是内史占绝对主导地位,从而形成诸多研究盲点。
其次,西方科学史与历史学相脱离的先天缺陷被带入炼丹术研究,一方面强化了实证主义在炼丹术研究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则人为割裂了炼丹术与古代社会的有机联系。与近代科学不同,炼丹术并非一种客观理论与纯粹技术,其形而下的“技”与形而上的神学密切结合在一起,而且前者附属于后者。面对这种复杂对象,仅仅以科学史的手段易于割裂历史对象之间的有机联系,这对炼丹术与古代史的研究均产生了不利影响。
第二章提出科学史研究的一种新策略。对以往炼丹术研究的反思表明,炼丹术研究绝非单纯的科学史研究,它既需要科学史的综合方法,又不能忽视其复杂特性,科学与历史(非科学的文化)之间需要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然而科学史研究中的“巴特菲尔德悖论”表明,即使是在科学史内部要恰当地处理好移时与历时的关系也存在相当大的困难,那么炼丹术研究如何对待科学与历史、当下与古代的关系呢?在研究古代科学史时,学者往往通过变更科学定义等方式来容纳非西方或近代以前的所谓“科学”,本书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一种新的尝试策略。实证主义观念认为,作为人类智识的最高阶段,科学是累加而成的客观真理,它是所有前科学与非科学文化的最终形态。然而仅就历史存在而言,近代以前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并不存在,尤其在中国,近代式的科学更不存在,相反倒是众多不同于科学体系的分类标准及其知识体系在这里已经繁衍、发展了数千年。因此,不妨将科学还原至近代的、西方的初始位置上,所谓科学即近代以来的西方科学,并将其视为与所有非科学文化处于同等地位的知识。本书的“知识”指的是某种具有相对普适性的外向认识模式或范式,非少数人而是某个地域、国家、民族、大型文化组织等的主体意识,它与科学具有相似的功能向度与价值向度,但其分类标准与量化尺度则允许与科学不尽相同,甚至相悖。根据这种定义,知识只是一种与特定时代、特定群体相关的“客观”认识范式,譬如说巫术之于原始群落,阴阳五行之于古代中国等,它与纯粹作为行为准则的伦理、道德等不同,而且它仅仅指一种相对认识体系,彼此之间无关乎纯粹的是与非。在近代科学产生之时,诸多不同的知识体系同时存在于科学之外,正如科学自身不断发生变异而出现所谓的“科学革命”类似,非科学的知识体系同样存在变化,当一种知识被代之以另外一种知识时,知识断裂便发生了。在断裂前后,少数人的观念可能保持不变,然而对一个比较独立的社会群体而言,知识范式的改弦更张则不可避免。知识范式一经改变,处在不同范式中的人看到的将会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并进而决定人们对过去历史的评价以及在当下社会中的行为。知识断裂主要有三种发生形式:时间维度上的自身变异、空间维度中的彼此取代,以及不同知识相互间的化合。
知识以及知识断裂概念的提出,意在为非西方文化的科学史研究提供一条有效策略,使得在以近现代科学作为理所当然的参照系的科学史研究中能够兼顾考察对象的特性及其历史合理性。具体到炼丹术研究,以新知识观来考察它的产生、发展与衰颓,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由丹而仙”观念的兴替过程。这里的“由丹而仙”与科学同为一种知识范式,尽管炼丹术被视为近代化学的前身,但在历史上“由丹而仙”与近现代科学是一种不同的知识存在形式,无论其生与息均非单纯的主观信仰现象,而有着深刻的理性与逻辑认识基础。合理认识“由丹而仙”现象,有助于从更深层次上把握炼丹术的存在本质及其技术转移现象对古代社会多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等问题。
第三章考察了汉代神仙思想及活动的知识根源。早期神仙服食药物与本草学的比较表明,本草学的出现相当程度上借鉴了神仙服食的成果。反过来讲,也即神仙服食活动在当时是一种具备理性认识的合理现象,这是认识早期服食活动以及炼丹术出现的一个重要基础。服食与本草的这种密切关系在炼丹术出现以后得到进一步继承与发扬。
第四、五章分别考察了“由丹而仙”观念的形成过程及其在医药学与黄白术中的扩张。汉代服食黄金与炼丹术的兴起是神仙服食知识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还丹观念的出现最终引起神仙方术的裂变。魏晋之际,最初由少数丹家倡导的炼丹术成为仙术的最高形式,“由丹而仙”观念逐渐超越道教。自晋至唐,炼丹活动愈来愈趋向于广泛,它不再仅仅是一种道教现象,“由丹而仙”的知识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意识。在这种知识范式中,人们进行了广泛实践,医药学领域与炼丹术相互融摄,特别是仙丹医用趋势的出现对医学产生了重大影响。除此之外,大量被今人称之为科学技术的内容也在这种广泛实践中产生与发展出来。
最后两章主要讨论了宋代炼丹术的技术转移现象及其影响。唐末五代至两宋时期,由于外丹术的现实困惑以及文化转型两种主要因素的制约,“由丹而仙”观念受到普遍怀疑,尽管现实中的烧炼金丹黄白现象仍方兴未艾,但作为一种知识范式它已经失去效用危机,也即唐代以降的金丹黄白活动已经不再是“由丹而仙”知识范式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由丹而仙”观念的破产,以往道中秘宝纷纷出世,更兼以宋代官方以及社会观念的鼓励与支持,金丹术与黄白术出现大规模的民间应用现象,本书称之为炼丹术的技术转移。五代两宋时期,医学方面的本草学与方剂学,冶金工艺等领域分别对金丹术与黄白术进行大量融摄吸收,这种状况一方面表明“由丹而仙”观念的破产绝非金丹黄白术的立即否定,而应该是一个渐进过程;另一方面又使我们看到知识范式转换以后对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炼丹术的衰落并非一个简单的神话破灭现象。若再放眼宋元以后古代科技的发展状况,“由丹而仙”观念对古代科技的双重影响更发人深省。

图书封面


 知识断裂与技术转移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作者想把科学史的理论用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去,虽然下了很多功夫,但是感觉这两块还是泾渭分明,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不过此书问题意识还是很强,给人很多启发,是个科技史理论中国化不错的尝试,值得一读,推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