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与科学相容的生活信念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自然科学总论 > 寻求与科学相容的生活信念

出版社:刘钝、 曹效业 科学出版社 (2011-03出版)
出版日期:2011-3
ISBN:9787030298263
页数:481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一个例子是沃森一克里克的发现,即DNA双螺旋结构。在所有对揭开DNA结构有重要贡献的人们当中,只有沃森(Watson)一个人可以被视为一个生物学家。其他的贡献者要么是化学家(如托德、查伽夫、鲍林),要么是物理学家[如阿斯特伯里、克里克(Criek)、威尔金斯(wilkins)。DNA分子结构的实质只有经X射线衍射研究之后才变得清晰。这使得我改变许多条目的归属,由生物学改为物理学或化学,使它们显得更为适当。出于类似的动机,我还进行了另一些调整,例如,将1935年的一个技术条目[“卡罗瑟斯(carothers)于1934年将其发明的尼龙申报专利”]改为化学条目,因为这项发现是杜邦化学实验室持续研究的成果。在将数据移入后面那些表格时,显然会出现许多不确定因素。如何划分过去的1000年中欧洲科学家所处的地域?甚至当本研究正在进行之中时,欧洲大陆的政治地图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现在所承认的欧洲的民族国家,大多不过是在19世纪建立起来的(如比利时),还有一些是在20世纪才建立起来的(如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在1945年以前,所有条目都是按照1920~1939年的政治地图来记录的,此后,则是按照它在1985年时的情形来记载的。这意味着,意大利一直保持着不变的面积,而“俄罗斯”则是指苏联。当一个国家的居民来到另一个国家从事科学研究,那么新地点就成为他们的“国籍”。所以新西兰人(New Zealander)卢瑟福的所有成就都归属于英国。1930年以后为数日益增长的条目就是采用了这种方式记录的。了解此点,就可以明白所有这类例子的处理方法。例如,在物理学家马克斯·波恩(Max Born)所有贡献中,他居于德国时所完成的贡献被归于德国,而他后来在英国工作时作出的贡献则被归于英国。我们很快就可以意识到,这一程序极大地提高了1950年后美国的成果数目。再做一次有趣的计算,就可以给出由有“外国国籍”的移民所贡献的条目在美国总条目数中所占的比例,尽管这样的计算并没有人去做。

媒体关注与评论

科学文化是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孕育和激励科技创新的土壤,是维系科学道德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观念。近年来,科学文化的研究已愈来愈受到科技界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与重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决定创办《科学文化、平论》杂志,可谓躬逢其时,值得庆贺。希望《科学文化评论》杂志成为科学文化研究的学术园地,成为中国弘扬先进科学文化的一面旗帜。  ——路甬祥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演进和文化的发展一向是密不可分的。中国科学院决定创办一份从社会和文化角度上讨论科学技术的学术刊物,列此我是非常赞成的。只要我们重视科学,特别是基础科学,重视人才培养,特别是年青的、优秀的人才的培养,又有了正确的培养方式,中国科学的发展肯定会在现有的基础上突飞猛进,科学会牢牢地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  ——李政道

书籍目录

科技史科学和科学家的1000年1988~1988年戴维斯马克思与恩格斯对科学史和技术史的贡献斯特洛伊克中国科学与技术的现状和前景李约瑟意识形态与核武器——苏联理论物理学的艰难岁月柯萨诺夫维希金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联“无产阶级生物学”科尔钦斯基纳粹统治下的德国物理学会霍夫曼沃克阁楼上的研究所比尔克科学与竞争:以日本物理学为例,1886~1949年冈本拓司安·迈尔与中世纪晚期自然哲学研究萨金特2002年初公布的关于玻尔与海森伯会面的文件奥瑟若德等科技与社会清教与现代科学本·大卫德国的大学和科学外尔危险的合作——威廉皇帝学会人类学研究所人类遗传学与政治之间的联系(1927~1945)外斯贝雷茨默顿对科学社会学的贡献科尔21世纪科学:自主与责任科岑斯个人自主与科学自治:个人在研究系统中的位置诺沃特尼互联网的国际和科学起源及“网民”的出现豪本科学与人文数学与自然之书——数学面对实在的可应用性问题波塞尔科学能够解释一切吗?温伯格对合理性的合理批判芬伯格作为科学哲学家的爱因斯坦霍华德狄拉克的数学美原理克劳寻求与科学相容的生活信念斯佩里普里高津教授、日本人与物理学山越富夫寻觅德国的牛津梅耶大自然具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美——杨振宁与莫耶斯的对话杨振宁莫耶斯作为思想实验的科幻小说斯科提亚人物·事件牛顿其人凯恩斯爱因斯坦的第三乐园霍尔顿青年爱因斯坦:诗与真——爱因斯坦奇迹年百年纪念斯塔契尔哥德尔思想概说王浩泰勒科学纵横谈泰勒本·大卫的生平和工作弗霍伊登塔尔我的科学史职业生涯格里斯皮不情愿的革命者克劳重评纳粹时期的普朗克海尔布伦编后记

编辑推荐

《寻求与科学相容的生活信念:译文精选(2004~2008)》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寻求与科学相容的生活信念: 译文精选(2004~2008)》作为学术刊物,其宗旨是开拓一个在社会文化层面上讨论科学技术的思想园地,促进国内自然科学界与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对话和交流,弘扬科学理性,倡导批判精神,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摇旗呐喊。
刘钝编著的《寻求与科学相容的生活信念》中的文章从《科学文化评论》前五卷中精选而出,包括两类作品:一是国外学者的直接投稿,二是编者组织力量精心选译的经典文献,分成“科技史”、“科技与社会”、“科学与人文”、“人物·事件”四大板块,对历史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科学与人文的冲突及相互制衡、重要的人物或事件均有所涉猎,反映了国外学者在上述领域中的经典观点和最新研究成果。
刘钝编著的《寻求与科学相容的生活信念》适合大众读者阅读,尤其是科学社会学、科技哲学、科技史等领域的研究人员。

图书封面


 寻求与科学相容的生活信念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此书对科学界和科学人的呈现、科学哲学到学科材料的呈现,很有普及和丰赡科学热望的作用。小子在省会城市的图书市场、图书馆s转了二年才遇到的好书。本人偏好精准的表达和形上的论断,兴许是很功利的寻觅才会碰上开发视野的好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