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苑前尘往事

出版社:科学
出版日期:2011-7
ISBN:9787030313218
作者:薛攀皋
页数:315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3.会后熊:“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个会议挨批判没有?薛:这个会议是科协举办的,不知他们那边的造反派批判过没有。在我的印象里,中国科学院没专门批这个会议,反正我的“罪状”里没这一条。“文化大革命”时中国科学院有几十个各种名目的大批判“联络站”,批得较多的有广州会议、《科学十四条》、“72条”、“三高”、“修正主义科研路线”等,没有批这个会议的。熊:对,应当没有。“文化大革命”兴起之后我国还一度想在1968年召开第二次北京科学讨论会呢。为了筹备这个会议,我国特意上马了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烟草花叶病毒蛋白质亚基等科研项目。薛:1964年8月31日通过的会议公报说将于1968年召开第二次北京科学讨论会,还说将在两次全科会议期间再开一两次单科或专题性的会议。①1966年7~8月。虽然“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我国仍在北京召开了暑期物理讨论会。1968年之所以没有召开第二次北京科学讨论会,有“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更主要的是1965年9月在布达佩斯召开的世界科协第八届全体大会上,苏联代表团以组织的手段将中国排挤出世界科协。因此,1966年中国科协被迫中断了与世界科协的联系。熊:40多年过去了,您现在如何看待这次会议?薛:当年我国媒体对这个会议的评价是很高的,称它“对四大洲各国以及全世界科学界的团结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对四大洲各国以及全世界科学事业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①,甚至说它是“新科学的起点”②,开创了“世界科学史上的新纪元”③,标志着“帝国主义者垄断科学的时代结束了”④。但它对第三世界实际起了哪些作用不好说。我们是为了扛“反帝”、“反修”的大旗才举办这个会议。但我们付出那么大的代价,究竟有什么收获,我是打问号的。假如说这个会议还有一些正面影响,在“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也被冲击得荡然无存。熊:从我接触到的材料来看,会议“反修”的色彩不浓。但反对美国的目的似乎是达到了。

内容概要

  薛攀皋,1927年生于福建省福清县,1951年毕业于福州大学生物系,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院部,从事生物学科研组织管理工作,直至退休,退休前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曾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退休后从事中国现代科学史,尤其是生物学史的研究,在《中国科技史杂志》、《自然辩证法通讯》、《炎黄春秋》、《中国科学院院刊》、《科技中国》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数十篇,主编有“当代中国”丛书之《中国科学院·第五编》、《国外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进展》、《中国生物技术机构和人员名录》等。

书籍目录

前言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统一领导管理体制建立的历史回顾中国科学院第一次定位    ——政务院主管国家科学事业的政府职能部门中国科学院第二次定位    ——向科学进军的“火车头”中国科学院与国家“十二年科学规划”的编制中国科学院首次民主选举学部委员(院士)关于中国科学院学部恢复与重建工作的回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两个科学院没有传承关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科技队伍的建设亟待加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事业三十五年遗传学与百家争鸣  ——薛攀皋先生访谈录回顾“十二年科学规划”  ——薛攀皋先生访谈录追忆广州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  ——薛攀皋先生访谈录在科学与政治之间:1964年的北京科学讨论会  ——薛攀皋先生访谈录“乐天宇事件”与“胡先辅事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救了植物学家胡先骗小议陆定一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历史回顾》对土专家进中国科学院当研究员的反思为麻雀翻案的艰难历程为什么说真话那么难    ——从科学家与农民竞赛放“卫星”谈起向大自然进军向地球开战    ——生物学部、地学部联合举行京区单位“跃进”大会“粮食多了怎么办?”回眸粮食严重短缺年代的代食品研究1960年的全民超声波化运动聂荣臻保护生物学家朱洗“过关”“金凤汉事件”“经络系统”座谈会纪要高端权力介入与中国心理学的沉浮有感于水生生物研究所从上海迁武汉五十周年关于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果的历史真相“刘亚光事件”和“牛满江事件”追忆在中国科学院宁夏和湖北两所“五·七学校”的生活不曾想走的路:我与中国科学院未收录的部分文章资料存目

编辑推荐

《科苑前尘往事》中国科学院是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1949年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对中国科技事业贡献巨大。中国科学院的发展史,是中国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的重要篇章。“中国科学院院史丛书”,是在中国科学院院史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以“本求真之精神,为后世存信史”为指导思想,组织有关专家和单位在充分调查、收集史料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编撰的。包括综合史、人物传系列、院属单位史志,以及专题研究论著等。“中国科学院院史丛书”对中国科学院的自身发展和创新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当代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并将推进中国现当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

作者简介

《科苑前尘往事》作为当代中国许多科学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科苑前尘往事》作者薛攀皋立足于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向我们介绍了当代中国历史上发生的若干重大科学事件,以期缕析历史事实、揭示内幕并总结经验教训;此外,作者还针对科学史研究中某些流行的错误论断或模糊观点进行了考证研究,力求给出有说服力的新结论。
《科苑前尘往事》可供对中国当代史、当代科技史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也可供广大科研人员、科技管理工作者、科技史学者、历史学者等专业人员参阅。

图书封面


 科苑前尘往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国科学院卢莲2011.7.19近期两个新闻将中国科学院又推到了舆论的浪尖,一个是准院士被疑使用科研经费包二奶事件,另一个是各部委公布的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中,中国科学院以2.8771亿元高居榜首。惊诧者有之,愤怒者有之,而更多的是不明真相的起哄。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科技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也正因为这天生的学术高墙,中国科学院在很多人心里就代表着权威,感觉高不可攀而又颇具神秘感。薛攀皋的《科苑前尘往事》就是解封了这样的一道高墙,还原了中国科学院的近现代历史片段,让读者在历史的氛围中感受中国科学院的真实。关于中国现当代科学技术史的作品很多,除了介绍中国科技发展的成就,作品里大部分都充盈着对科学家的敬仰和赞美。而这本《科苑前尘往事》却与众不同,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史著作,而是薛攀皋在退休之后花了二十年时间写成的文章和访谈录文集。薛攀皋作为科研管理工作者在中国科学院工作了近四十年,是当代中国许多科学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他不是一个负责学术研究的科研人员,而是一个管理者和旁观者。正由于他没有学术立场,因此他的笔下少了学术的争议,多了对历史事实的考据和思索。他通过收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否定了科学史研究中一些流行的论断,给出了一系列更有说服力的结论。薛攀皋认为,历史的还原应该是客观的,尽量不带个人主观的评价和色彩。“不论是出于科研管理工作者的良知,还是出于对历史对读者的负责,我都必须用真心来写这些文章,说真话,讲实事。”如果说叶永烈的《钱学森》是通过采访每一个事件相关人,让事实结论寻找到出处或者来源,意图还原出真实的钱学森,那这本《科苑前尘往事》则是通过更多对原始材料的考据,还原了历史上真实的中国科学院。1951年到1991年,这四十年中国科学院经历了奠基创业、向科学进军的火车头、“文化大革命”浩劫、治理动乱创伤初步探索改革四个时期。中国科学院有着辉煌的历史,同时也走了不少的弯路,甚至有过险遭解体的危机。在薛攀皋的笔下,中国科学院里有胡先骕这样拒绝检讨对抗苏联李森科学术争鸣的铮铮铁骨,也有科学家与农民竞赛放“卫星”的莫名囧事。这些几乎已经被淹没的历史在他的笔下又重新变得鲜活,让人细细看来扼腕叹息之余又陷入深思。“胡先骕事件”回溯了在那段向苏联一边倒的政治大背景下,教条主义给自然科学学派贴上政治标签,甚至以行政手段干预和批判正常学术研究的事件。这种学术问题被上升为政治问题的乱扣帽子,在当时被人屡屡采用,成了中国科学院的劫难。即便是现在,也仍有人以“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为由干预正常的学术交流。但是,众所周知,“在科学面前只有真实与虚假,学术成果和结论并不会因为国界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为什么说真话那么难》则讲述了大跃进年代,中国科学院被卷入粮食问题的三件哭笑不得的囧事。第一件是1958年7月初,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组织各地农民高产能手与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打擂台,竞赛种植单季亩产几万斤的水稻、小麦“卫星田”。中国科学院在京八个单位的研究人员,被迫投入了明知其不可为而不得不为之的实验研究。第二件是同年8月,在毛泽东对亩产万斤以上粮食深信不疑后提出的应该考虑粮食生产多了吃不完怎么办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六个研究所接下了研究粮食综合利用问题的政治任务。第三件,在“粮食多了吃不完”的美妙神话破灭之后,中国科学院近30个研究所科研目标大转向,研究怎么吃那些原来不吃的东西,并研究小球藻、叶蛋白、人造肉等代食品。文革期间,很多科学工作者由于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而遭到无情批判,轻则被下放干校劳动改造,重则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中国科学院1965年原有的106个研究所,到了1973年仅剩13个;北京地区7名院级领导干部全部成了“打倒对象”,71名厅、局干部中有59名,192名处级干部有99人,170位高级研究人员中有131位均被列为“打倒对象”或者“重点审查对象”,打击面积之大,斗争之惨烈,在科学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2011年7月15日,最新的一期《求是》杂志刊发了温家宝总理的文章《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他指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这是科学技术与生俱来的禀性,也是科学精神的实质。古往今来,许多先贤圣哲,为了追求真理、捍卫真理,不惜献出生命。没有这种科学精神,就没有科学的发展进步,也没有社会的发展进步。”这些已经变成历史的事实,虽然有着政治大背景下的特殊原因,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科学工作者坚定的科学信念和为科学为真理的献身精神。中国科学院的历史上,永远会铭记这些为了追求真理捍卫真理不惜献出生命的斗士。我们也只有正面这段历史,吸取教训,才能“本求真之精神,为后世存信史”。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中科院历史介绍,LG买的,校友们建议买一本吧,要支持一下哦。
  •     帮老师买的,他很喜欢。讲述新中国早年的科学发展史。
  •     想了解在中国大陆政治是如何干涉科学的,不妨先从这本书看起。
  •     求本真,存信史
  •     政治裹挟下的科学。
  •     送给长辈的礼物,他看了很喜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