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科学文明史(上下)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
ISBN:9787208096622
作者:[英] 李约瑟 原著,柯林·罗南 改编
页数:1261页

章节摘录

插图:汉朝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使罗马和罗马叙利亚“使者”出现了几次访问中国的高峰,其中以张骞的著名的外交使团为最好的例证。张骞奉命西行约5000公里,前往已在大夏(今阿富汗斯坦北部及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一部)的大月氏,该代表团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反击匈奴。由于匈奴杀死了大月氏的国王,他们还用月氏国王的脑壳当作饮酒容器,汉武帝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大好机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出色地管理了该使团。不幸的是,途中张骞曾被匈奴两次捉拿并扣留长达十年之久。令人感到惊讶的是他两次带领该使团沿着自己逃离敌地的路线,安全返回汉朝,还带回了多种多样的植物和其他土产。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值得颂扬的冒险意义,因为它导致了中华帝国的向西扩张,并奠定了连接中国文化区与伊朗文化区之间以丝绸之路著称的贸易路线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它标志着中国人发现了欧洲,因为从亚历山大时代起西域就属希腊管理。汉朝的皇帝,特别是汉武帝,都酷爱黄老之术,常被史家所批评。汉武帝扩大了皇帝的祭祀和正式的方术礼仪,并且花了许多时间试图和超自然的神灵沟通。汉武帝很聪敏,不易受骗,可是他始终感到方士们有些做法可能并不完全是骗人的。事实上,这些方士也并非完全骗人,因为他们或许理解到(如同我们现在理解的那样),在早期方术和科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无疑,汉代的方士们曾经揭开了真实的而有价值的自然观察中的一部分,例如,在炼丹术、磁学、药用植物学等方面。事实上这个时期,公元前2世纪,正是中国最伟大的传统药方收集的时期,特别是《黄帝内经》,这与希腊的诡辩家之间有某些相似之处,它已经成为随后2000年中国医药学的基础。汉武帝追随以前皇帝的做法,派海军远征队到东海,目的在于与据说住在太平洋诸岛上的神仙交往。他与他的继承者以更近于战争的方式,深入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并在那里建立了包括四个郡的殖民政府。这一文明中心对于当时正在缓慢发展的日本文化影响很大。公元9-23年,汉朝由于王莽篡位而中断。王莽是新朝的第一个也是末一个皇帝,统治很短暂,但他以一系列以加强官僚体制为目的、影响深远的改革著称。他的农业改革政策宣布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把大量占有的土地再分给自耕农,并对不耕种的土地课税。最初解放了男性奴隶,可是因为难以实施,于是对奴隶主课以重税。以铜币兑换金币的结果是,国家财富极大增加,并积聚了比中世纪欧洲的全部供应量还多的黄金。

前言

关于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在中国大众心目中,李约瑟已成“中国科学史”的同义语。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原名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直译应该是《中国的科学与文明》,这个书名,既切合其内容,立意也好;但是他请冀朝鼎题署的中文书名却作《中国科学技术史》,结果国内就通用后一书名。其实后一书名并不能完全反映书中的内容,因为李约瑟在他的研究中,虽以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为主要对象,但他确实能保持对中国古代整个文明的观照。然而这个不确切的中译名沿用已经很久,也就只好约定俗成了。关于这个书名,还有别的故事,说法各不相同。有趣的是这样取名背后的观念,我们之所以欢迎这个大大偏离了原意的书名,最初很可能是一种潜意识在起作用——希望将可能涉及意识形态的含义“过滤”掉。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关于中国和中国文化在占代和中世纪科学、技术和医学史上的作用,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过一场名副其实的新知识和新理解的爆炸。对中国人来说,这确实应该是一个理所当然值得自豪的巨大的泉源,因为中国人在研究大自然并用以造福人类方面,很早就跻身于全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了。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李约瑟李博士是一位学识渊博、研究成绩卓著的科学家。他有很高的两方文化素养,又对东方文化有相当深刻的体验和理解。因而他能充分地认识到,世界上各个国家与民族之间在科学技术方面是通过交流而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整个科学技术的进步又是汇合了各个国家与民族科学技术精华而加以发展和创新的结果。  ——中国科学院前院长 卢嘉锡李约瑟写中国古代科技史,在国际上的影响比我们自己人要大。一是因为他的学术地位,他当时已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是著名的生化学家;二是因为他的书是剑桥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这个出版社牌子很硬。我们国家的领导人看到外国人对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研究得那么深入,而我们自己没有做,就很重视。李约瑟功不可没。  ——中国科学院院士席 泽宗李约瑟博士十分关心我国青少年科学工作者,对他们将来在21世纪的地位而寄予无限的希望。  ——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 胡道静李约瑟教授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乃是20世纪的划时代巨著,本书是在该书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普及读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李约瑟身为英国学者,愿意摒弃西方历来对中国科技傲慢的立场,以实事求是的念度,彻底研究我国二千多年来科技与文明的发展,这种高尚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由丁跨越和覆盖的范围很广泛,书中的有些结论还不能算是定案,但无论如何,本书对科技史普及的贡献是无可置疑的。  ——数学家 丘成桐李约瑟在他的不朽巨著中发掘出无数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成就。本书作为李约瑟巨著的缩写本,承原著之精要,以简明流畅的历史叙事,达到了深入浅出、举重若轻的境界,勾勒出中华几千年来辉煌的科学技术与文明史。书中以数理科学即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可以量化的科学为主,还涉及了医学、气象学、地理学、工程学等领域。同时,作为中国科学史的精冲背景,懦、墨、道、法、释各家思想也得到了系统的论述。这是一部最可信赖的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通史读本。  ——历史学家 余英时由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浓缩的这套《中华科学文明史》,钩玄提要,旁征博引。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原书气魄之大,包容之广:从理论性的哲学、天文、数学、物理,以至技术性的地理、水利、航行、建筑、道路、桥梁、冶炼等,部为其全盘网罗,蔚为大现。由是,读者可以对中国传统科技得一概观,或以之为深入研究的门径,这是它的划时代贡献。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陈方正将“科学”(S)纳入最有影响的国际学术组织(UNESCO),将“文明”(C)纳入宏大的中国科技史研究计划(SCC).这是李约瑟博士的过人之处,其意义远远超越了“中国古代科学”这一特定的论域。  ——国际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席 刘钝我们今天的“科学”概念来自西方,所以根据李约瑟的难题,中国自然没有,也不可能发生欧洲那样的近代科学。中国有自己的文明发展历程,李约瑟以欧洲的科学概念米研究中华文明,提出其著名的难题,显示出他思虑过人之处,因此这部《巾华科学文明史》无论对我们或者对西方人而言,就都带有明显的启发性的意义。  ——复旦大学教授 周振鹤李约瑟经典著作的经典浓缩,中国科技通史的权威版本。  ——北京大学教授 吴国盛这是到目前为止面向公众普及中国科学史最好的读物之一。  ——清华大学教授刘兵发扬中华民族博物之学,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北京大学教授 刘华杰

内容概要

李约瑟,英国人,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研究。撰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科技史学家。 1994年被选为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
李约瑟博士是英国著名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英国学术院院士(FBA)、中国科技史大师及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当代杰出的人文主义者。他早年以生物化学研究而著称,30—40年代出版了《化学胚胎学》(三卷本)及《生物化学与形态发生》,在国际生化界享有盛誉。1937年,在鲁桂珍等三名中国留学生的影响下,皈依于中国古代文明,转而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医学,从此一发而不可收。1942年秋,受英国皇家学会之命,前来中国援助战时科学与教育机构,在陪都重庆建立中英科学合作馆,结识大批的中国科学家与学者,并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华的四年,李约瑟广泛考察和研究中国历代的文化遗迹与典籍,为他日后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作了准备。1946年春,李约瑟离任,赴巴黎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主任。两年之后,返回剑桥,先后在中国助手王铃博士和鲁桂珍博士的协助下,开始编写系列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约瑟亲自发起并分别就任英中友好协会会长、英中了解协会会长,先后八次来华考察旅行,大规模地搜集中国科技史资料,实地了解新中国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情况。1954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轰动西方汉学界。他在这部计有三十四分册的系列巨著中,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李约瑟一生著作等身,被誉为“20世纪的伟大学者”、“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书籍目录

上册新版前言(江晓原)第一卷  前言  第一章  序言  第二章  中国语言  第三章  中国地理  第四章  中国历史——先秦时代  第五章  中国历史——统一的帝国  第六章  中国和欧洲之间的科学传播  第七章  儒家与儒家思想  第八章  道家与道家思想  第九章  墨家与名家  第十章  中国科学的基本观点  第十一章  伪科学与怀疑主义传统  第十二章  晋朝、唐朝的道家和宋代的新儒家  第十三章  宋明时代的理学家与中国自然主义的后期重要人物  第十四章  佛家思想  第十五章  法家  第十六章  人间法律和自然法则第二卷  前言  第一章  数学  第二章  天学  第三章  气象学  第四章  地学  第五章  地质学和相关科学  第六章  物理学  索引(第一卷、第二卷)下册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

编辑推荐

《中华科学文明史(套装上下册)》:丘成桐,宗英时,何丙郁,陈方正,刘钝、周振鹤、吴国盛,刘兵,刘华杰等学者鼎力推荐,欧洲人文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系统了解中华文明的最佳读本。

作者简介

李约瑟教授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乃是20世纪的划时代巨著,本书是在该书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普及读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李约瑟在从事最尖端的生物化学研究时,改行研究科技史,使人敬佩,尤其是身为英国学者,愿意摒弃西方历来对中国科技傲慢的立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彻底研究我国二千多年来科技与文明的发展,这种高尚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由于跨越和覆盖的范围很广泛,书中的有些结论还不能算是定案,但无论如何,本书对科技史普及的贡献是无可置疑的。
本书分上下两册,共五卷。作为李约瑟巨著的缩写本,本书承原著之精要,以简明流畅的历史叙事,达到了深入浅出、举重若轻的境界,勾勒出中华几千年来辉煌的科学技术与文明史。书中以数理科学即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可以量化的科学为主,还涉及了医学、气象学、地理学、工程学等领域,包括对中国古代的儒、释、道、墨、法等各家思想也作了论述,堪称是对中国古代科技与文明的通史性读本。

图书封面


 中华科学文明史(上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为什么中国人只能从实用的场合上着手,不从原理的基础上着眼?显然的他们已经体会到计算的重要,为什么不倒转回去,从数学而物理而机械学造成系统?李博士问及社会与经济对科技的刺激作用和迟滞作用,也已寓意于归纳。 又直到1989年Dorothy去世近两年后他们方成婚,去他们初次相逢已超过半个世纪。而《中国科学技术史》之成书,堆叠起来,也已超过数尺而近丈矣。一部伟大的著作,其源头竟是不能在一起的爱情!http://culture.163.com/edit/010326/010326_48445.html
  •     在大家都忙着看各种戏说书籍/电影/电视剧,沉浸在波诡云谲的人性/政治斗争所带来的刺激时,我们有时会忘记了解更多真实的历史面貌,也忘记了祖先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些。于是,当有一本书能够踏踏实实的描述中国的科学文明历史的时候,它就显得尤为珍贵。真希望李约瑟博士是位真正的中国人,因为如此一本巨著本应该由我们自己先写出来的。
  •     Those who fear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every reason to fear the future.——未来不属于那些害怕技术进步的人。我不是技术控,却喜欢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捷和美好。我不是科学家,却敬重科学给人类带来的进步和飞跃。害怕技术进步的人,也就是害怕未来;想要拥抱白银时代的未来,先回头看看青铜时代的过去。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是简版,还可以。
  •     第一本看到想吐的书。
  •     我以为,这样的书在出版上应该是十分严肃的、在内容上是十分严谨的,但事实是如此地让人失望,如果你打开本书,你会发现如此多的显而易见的错误,低级到让人无法理解的地步。比如说,011面倒数第七行,原文写道“如表2中,“陟”字有向上登高之义。。。。”,我无法在本页找到表2在哪里。然后再往后翻,012面,表2的内容却是“中国文字的演变”,在表中,你是无法找到“陟”字的。这到底是翻译的问题呢,还是原著本就是如此,抑或是出版社完全是一堆狗屎在做编辑?
  •     上下两侧很厚,内容全面充实,还有细致的插图。对于 考翻译硕士很实用,中国的百科知识。
  •     帮别人买的,书的质量不错,很满意!支持当当网!放心!
  •     理性的脉搏,思维的传承
  •     后厚的两本书,需要一段时间慢慢啃了···
  •     李约瑟是研究中国科技史的NO1
  •     看了一部分,确实不错,对中国从古至今的科学发展史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并与同时期或不同时期的西方科技发展进行了比较,是了解中国历史和科技发展的好书。
  •     李约瑟难题是个伪命题,席文教授对此尖刻的批评道:“类似于为什么你的名字没有出现在今天的报纸上?”中国对科学探索的传统态度即:“六合之外,存而不论”,有术而无理,固然长久得在经验积累的技术上领先于西方,但绝对不会产生现代科学的萌芽,换句话说科学之路在西天,往东走得再快再远也到不了!
  •       
      科学技术曾经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现在仍然是。但它终究会将人类社会推向何方?永无止尽的文明?抑或是文明的终结?
      
      人类需求曾经是科学技术的出现与发展的源动力?科学技术是否应该不断去迎合人类需求?甚至包括毁灭人类自身的需求?
      
      科学文明的使命究竟应该是什么?为了人类,它是否应该有一个范畴?
      
      继续畅游历史的海洋,寻找答案。
  •     名著的简写本,节省时间。
  •     非常神奇的一本书。作为一个知识面很窄的人,不得不说大部分都是我读不懂的。
  •     这套书不错,推荐
  •     对于业余爱好者,看完此书能对中国的科学发展史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     没看完,看完了上卷。相较于下卷纯技术的阐述,还是上卷讲中国人对待科学的深层思想根源分析,更对我阅读兴趣。。。
  •     这才是做学术,佩服
  •     读起来太花时间,做科学史应该看看
  •     书很好,就是收到的时候下册的封底有点破损。
  •     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了解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很有帮助。是一本不错的学术著作,印刷质量也很好。有收藏价值。
  •     大部头书的精编本,精彩。
  •     虽然已经缩水了,虽然很多观点过时了,但先生的功勋是不能磨灭的。
  •     是一套了解中国古代技术和文明的好书,视野广博,观点独到.强烈建议再出一套精装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