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古今图说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
ISBN:9787563389957
作者:潘伟
页数:337页

前言

以农为本的传播物证(代序)陈卫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大国。早在17世纪,就出现了《天工开物》这样一本被称之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该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和工业领域当中一百多项生产技术的工具和名称,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描绘其形状和工序。到19世纪,这本书的影响已经通过多种文字的译本传播到全世界,对全球的生产工艺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该书的作者宋应星有“反满”思想的嫌疑,原著在中国的清朝初期即失传,现在能够找到的明朝最初的原刻本存放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几个世纪后,广东《清远日报》的潘伟先生按图索骥,借用工作之余的机会,遍访各地的农业生产现场,不辞辛劳地用他的照相机为我们呈现出“天工开物”的现实影像,从而提供了这一中国古代传统农业文明的物证。摄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项纪录的工艺。从历史考证和现实考察的双重约束出发,潘伟先生的摄影创造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重新组织影像,而必须用现实影像来印证历史图本,要按照规定的内容来抓住拍摄对象的本来面貌,即通过拍摄对象的位置,取景角度,光照强度和镜头焦距来说明对象。这些看似简陋的农具,透露出中国人实用理性的智慧,把生产劳动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把力学原理、实用性和想象力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潘伟的作品复原了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叠影。《天工开物》是一个生产技术体系的集大成,书名取自《易o系辞》中“天工人其代之” 及“开物成务”。中国人较早开始发明和使用技术尤其是农业技术,从材料属性到工艺流程,从生产方式到资源对象,中国文明的物质基础和工艺形式通过这本书有一个较完整的形塑。中国农业文明的形塑是如何产生的?体现在什么地方?它如何形成中国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如何产生了集体合作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如何通过这种农业技术的扩散和相应的社会组织建立制度和机构?为什么迄今中国人还能保持传统农业社会的习性?《天工开物》留下最初的现象纪录的印刷版本,而潘伟的影像作品在今天则继续向我们予以提示和揭示。作为一个早熟的文明大国,在先秦百家时期,中国先贤就展现出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高度复杂性的探讨。在“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指导下,中国人对自然的渴望较早就转向了物质世界,充分认识到农业技术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方法、手段和方式,以农为本成为从此以后的社会指南。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虽然能量的转化规模较小,但基本上可以维持一个有结构的生产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循环。这种农业生产关系,不但确认了中国农业社会内在关系的技术模式,而且也是一种体现中国人与自然环境和生产过程相统一的一种模式,形成一个技术和程序相互协调的整体。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技术的本质在于扩散,并在扩大再生产的基础上准备新的技术创新。不过,潘伟先生的作品还是使我们感到吃惊:一些已经有几百年甚至更长历史的生产工具今天还在继续发挥作用。我们知道,正是这种农业技术的运用,生产的经验,对环境的认知和对世界的解释综合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这说明顽强的文明始终是要固守本土,从而形成生产力差异的界限,发达和不发达的区域差别以及从文明的本土性当中滋长出来的主体归属感。同时也说明,我们还继续处在从小生产文明向大生产文明的过渡环节中。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院长暨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内容概要

潘伟,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专著有:散文集《故乡这方土》,报告文学《大路歌》、《走进“寒极”》,摄影散文集《民间一瞥》。专题摄影《稻草人——中国农民的大地艺术》入选首届巴黎世界摄影双年展,《民间一瞥》入选首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开工天物古今图说》入选第十一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书籍目录


或弛或张测浅深 忽高忽庳定前后

耕后耙田农器多 方家亦难辨清楚

非类既去嘉谷茂 耘者至今苦腰手
筒车
水激轮转筒兜水 次第下倾灌田稻
踏车
以人运车车运辐 踏水浑如在平陆
牛车
若无激流推筒轮 却将畜力转盘车
拔车
古老拔车劳双手 竟日之功灌二亩
产耕兼种
亦犁亦车耕兼种 随走随泻人轻松
北盖种
畜挽砘车圆转力 压土埋麦为保墒
耨草
尽力诛草如击寇 精心护苗同养贤
南种牟麦
清明前后点瓜豆 以灰拌种手拈之
山箔
小蚕干爽登山箔 吐丝遗存五千年
治丝
热釜冷盘融一体 足踏转轴头绪长
调丝
络车形制分南北 籰子丝绕织经纬
纺纬
轩辕造物不歇停 缫丝未了纬车鸣
经具
列环两排引众绪 丝过掌扇绕经耙
花机式
谁人织出云中锦 薄如蝉翼贵如金
腰机式
天孙机杼传人间 织妇布衣仍布裳
……

作者简介

《天工开物古今图说》被誉为“中国古代技术百科全书”,现已成为世界科技名著而在各国翻译流传,是了解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实态和传统科技的工具书。《天工开物古今图说》以大量的田野调查图文,融合历史考证与现实考察,见证中国农耕文明的嬗变过程。而一些已经有百年甚至更长历史的生产工具今天还在继续发挥作用。“天工开物”的现实影像,为我们提供了中国古代传统农耕文明的物证。

图书封面


 天工开物古今图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在湖南卫视2011年跨年演唱会上有一幕场景令人尤其深刻难忘,某选秀歌手与邓丽君来了场隔空对唱,现实中的人和磁带中的影像在一块屏幕上同场呈现——谁说人鬼殊途?高科技的全息技术让时空倒转和阴阳对话竟成为真实,投射在观众的眼里和心里,烙成了新旧交换、时光流转时刻最珍贵的记忆刻片。潘伟先生的这本《天工开物古今图说》也仿佛有这样的魔力,一部四百多年前的古书经过今人的释解,不仅将古语带来的隔离和陌生感消淡了许多,经典之作的精髓也随着传承和讲述方式的革新得以无穷放大。潘伟先生也不只一次在书中管宋应星叫做“应星兄”,而唤自己为“晚生”,一声亲切的呼唤仿佛将四百年的历史迷雾吹得烟消云散。古人和今人的对话,科技的文化传播,借由这亲切的呼唤而变得格外家常。作为一本系统全面介绍古代中国农业、工业、手工业成就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从名称上来看,就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人文追求,“天工”意指相对于人工的自然力,“开物”强调的就是人对自然的利用和开发,因此,这本书之所以影响深远,是在于它从人类利用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总结、介绍历代的生产经验与技术。比如在首卷中,他就充满热情地赞颂道“神农氏”一名的由来。这本书既表现出他的学识渊博,还表现出他的哲学情思。难怪,连进化论大师达尔文都尊称宋应星为“东方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正像科学史家惠灵顿说过的那样,“科学上最初的几步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尽管在今天看来,《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科技知识已经被发达的现代文明所逐渐超越和淘汰,然而,这丝毫没有削弱它在科技记述史上的地位所在。它与瓦罗的《论农业》等著作一样,皆充分反映了作者渊博的学识和实践经验以及独特的对于生活的观察。除了有详尽的文字说明,全书还有123幅插图,较为直观地展现了各种器具、工艺、流程的概况。正是以《天工开物》的权威古本为底本,潘伟先生遍访各地的农业生产现场,用照相机拍下了诸多在这123幅插画中出现的器具以及生产场景,还原出中华传统文明何以如此灿烂辉煌,以及在生产实践中中华民族的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在各种工具和技艺中的充分展现。我们可以看到,古本中的插图讲究写意,线条简单,寥寥数笔却真实勾勒出真实场景,潘伟先生的相片讲究写实,一目了然,对文言古文的白话文解读也帮助现代读者们更清晰明了地了解这些离我们的现代生活其实很近的古代发明。潘伟先生的足迹遍布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以及西部等传统农业文明发达且保存较为完好的省份,许多古旧的生产器具和方法竟然还在这些地方使用。这一方面说明了这些古旧器具和方法的强盛生命力,虽历经千年仍因其科学性而被广泛接受,即便是在讲究高科技、机械化、现代化的现代生产体系中,它们的存在也丝毫不显得突兀,其强调人那些高明、精巧的构思仍然是对冰冷机械的最好补充。难怪富兰克林给人下的定义是: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正是如此,它们充满了七情六欲和人间烟火,比如书中呈现的“打枷”是一种非常原始的脱粒工具,可以被追溯到商周时期,常被用于五谷和菜籽的脱粒,几片竹子捆扎在一起末端钻孔并安装上可转动的硬木轴,充分地实现了物理学中的圆周运动,还恰如其分地运用了惯性定律和打击原理,虽然简单粗陋,却非常科学,潘伟先生拍摄的照片让我的思绪回到了20多年前在乡下祖母的稻场里看到的村民们手持这器物辛苦劳作的真实场景,童年时的记忆倏忽从岁月的水底浸漫上来,分外亲切。南宋诗人范成大在《秋日》中写道:“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多么富有生气、朝气蓬勃的描写啊!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内容对孩子挺有吸引力,还提议照里面描述自己可以动手做。
  •     图片精美,今昔对照,就是解说略差,三星半
  •     简单易明,图文并茂。但我遗憾的发现这些实用东西大多都在博物馆~~~
  •     有各种图片、相片,看着方便直观。刚开始看
  •     好多好好玩的东西嗷
  •     有大量的图片,有古图有新图,详略得当感觉很好
  •     酸啊!
  •     还不错,就是作者太名族主义了些,不够客观,一些经典句式很是像中学课本啊..
  •     由于宋应星有“反满”思想,《天工开物》原著在清朝初期即失传,现在能够找到的明朝最初刻本存放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原来还有这么个故事。
  •     及时,详细,孩子喜欢
  •     非常有趣!生字能注上拼音更好
  •     不错,古人的智慧,可以结合考工记一同阅读
  •     只挑了天工开物中的一部分拿出来和现代的做比较,并不全。还有一点,排版搞得很规矩很刻板。一页引文,一页引图,一页现代说明,一页现代配图。内容都是浅浅掠过,没有很深入的说明……想去找全本的天工开物来看呐
  •     没文化 真可怕 我一定是脑袋进屎了才买了这本书 作者拍现在照片给加了一颗星 别侵犯人家老宋的著作权了。
  •     「应星兄」还……麻了
  •     挺一般的,书很贵,配图,并与当今对照,但是,感觉没有很好解说,而且将原文删减精选过。
  •     对于古今学说,略看了几页,不太喜欢这方面东西,不好评价什么,一般吧。
  •     述评形式的,内容还不错。
  •     天工开物也不全是农耕用具,涉及到轻工业(如制陶、烧瓷、纺织),还有工业(如火器、轻武器、冶炼、车船等)。很多小时候见过,现在随着城镇化很多消失了,到时再读原著,继续发现之旅、继续回忆。
  •     帮老爸买的,按错了,多买了一本,嘿嘿
  •     挺好的,不错!还没看完 ,,,但是很有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