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川邻接区复合造山带与成矿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地质学 > 陕甘川邻接区复合造山带与成矿

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2-01
ISBN:9787562517344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研究区位于陕甘川三省交接区(图1—1),构造上处于扬子地块西北缘的松潘一甘孜造山带与西秦岭造山带接合部位。早在20世纪20年代,李四光(1929)提出秦岭东西向构造带以后,地质力学工作者又根据西秦岭构造变形特点提出了武都山字型或武都弧形构造。30年代赵亚曾、黄汲清曾在区内进行地质调查。40年代,叶连俊、关士聪(1944)在该区进行路线地质调查,创立了碧口系和白龙江系等地层单位。1957年,张文佑等在桥头一郎木寺一带进行路线地质调查后,撰写了“西秦岭构造岩相带的初步认识”。六七十年代,陕甘川三省完成了该区16幅1:20万区调图幅。80年代又对若干图幅进行了修测。近年来,完成了40多幅1:ST区域地质调查。这些工作为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和矿产地质研究打下了基础。三省地质志的完成,对以往工作进行了总结,将研究区的基础地质工作推进了一步。  李春昱(1978)最早将板块构造理论引入西秦岭造山带的研究中,提出祁秦板块的观点。张二朋(1992)主编的《1:100万秦岭一大巴山及邻区地质图》和许志琴等(1992)提出的松潘一甘孜造山带涉及本区的若尔盖、摩天岭和龙门山构造带。许志琴提出的大规模滑脱构造为本课题提出的滑脱挤出造山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和研究基础。张国伟等(1996)主编的(1:100万)《秦岭造山带大地构造图》涉及本区东部,为本区东部的深部结构研究奠定了几何学基础。陶洪祥等(1993)对碧口岩群的构造研究作出了较扎实的基础工作。  殷鸿福等(t992)、李晋僧等(1994)、秦克令等(1990)、赵祥生等(1990)和杜远生等(1997)的工作,使研究区的地层古生物和沉积学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三省的地层清理工作,对研究区地层作出了进一步总结。李先梓等(1993)对秦岭一大别山花岗岩的研究等,在区域花岗岩研究方面取得了系统性成果。  通过化探扫面、异常查证和地质找矿工作,研究区发现了一大批金、铜多金属矿床(点),通过部分矿床(点)的普查、详查和开发实验,不仅在找矿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而且通过地质体的揭露和矿床学研究,使研究区成矿规律的研究也得到相应深化。耿树方等(1994)、郑明华等(1994)、杨恒书等(1995)、王平安等(1998)以及陕西综合队和西安地矿所(1995)等的工作,在研究区金、铜多金属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成矿系列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论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二节 主要进展第三节 分工与鸣谢第二章 地层、沉积与成矿第一节 研究区地层区划第二节 研究区三叠系的沉积环境分析及沉积类型第三节 研究区三叠纪海盆性质及原型盆地恢复第四节 研究区三叠系金矿源层的初步研究第五节 研究区三叠系金矿床构造一岩相组合研究第三章 构造与成矿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陕甘川邻接区滑脱挤出构造几何学第三节 陕甘川邻接区滑脱挤出构造流变学第四节 陕甘川邻接区滑脱挤出构造运动学第五节 陕甘川邻接区滑脱挤出构造年代学第六节 陕甘川邻接区滑脱挤出构造动力学第七节 陕甘川邻接区滑脱挤出构造与高喜马拉雅和东阿尔卑斯滑脱挤出构造的对比第八节 陕甘川邻接区滑脱挤出构造与金成矿的关系第九节 陕甘川邻接区地质构造遥感解译第十节 构造演化第四章 岩浆岩与成矿第一节 火山岩第二节 侵入岩第三节 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第五章 地球化学与成矿第一节 研究区元素丰度及其分布特征第二节 地层地球化学第三节 部分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第四节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与成矿预测第六章 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与成矿远景区预测第一节 成矿地质条件第二节 成矿系统及其主要Cu、Au矿床类型划分第三节 区域金、铜(多金属)成矿带划分第四节 陕甘川邻接区基于MAPGIS的金成矿远景预测结语参考文献英文摘要图版

作者简介

陕甘川邻接区复合造山带与成矿,ISBN:9787562517344,作者:曾佐勋

图书封面


 陕甘川邻接区复合造山带与成矿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