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唐僧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宗教人物 > 历史上的唐僧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70-1
ISBN:9787539925264
作者:霍嘉
页数:136页

章节摘录

  小引:从《西游记》中的唐僧谈起  读过《西游记》的朋友,应该不会忘记集合于唐僧身上那诸多令人憎恶的种种弱点来——胆小怕事,懦弱无能,不通情理,迂腐固执,是非不分,爱听谗言。这似乎人所具有的各种缺点,都集中到了他一个人的身上。  的确,唐僧和他的大徒弟孙悟空比,显得超乎寻常的无能。他没有火眼金睛,识不出妖精;显得弱智,干什么都一事无成:到寺院求宿,被人拒绝;前去化斋,空手而返。  说起唐僧的胆小懦弱,我们就会想起西行途中,每遇到险山恶水,唐僧总表现出的那一副苦瓜相:心惊胆战,面容失色;碰到妖魔鬼怪,就跪在地上,直喊饶命。比如在蛇盘山鹰愁涧,当他用来作坐骑的行脚马被摄走吃掉的时候,他哭着说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么走得!”说着话,泪如雨下。再如第二十回,到了黄风岭,被黄风怪拿住,唐僧道:“我被魔头拿来,遭此毒害,几时再得相见!好苦啊!你们若是早些来,还救得我命;若十分迟了。断然不得保矣。”一边叹息,一边又泪落如雨。此等表现,无怪连猪八戒都要笑话他:“师父老大不济事。”  唐僧的不通情理,迂腐固执,爱听谗言,是非不分,这是最让读者感到痛恨的行为。西行路上,唐僧靠的就是徒弟们不避艰险、出生入死的保护。特别是孙悟空,为了师父,简直是在玩命,称得上舍生忘死了。但唐僧对他,却显得有些寡恩薄情。有一次,途中遭遇草寇的抢劫,唐僧被吊打,痛苦难耐。孙悟空解救了他,打死了两个强盗,唐僧却又心中不快了。埋尸的时候,他口中念念有词:“你到森罗店下兴词,倒树寻根,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人。”分得够清了,他不顾事情因谁而起,这一切是为的谁,就将所有的责任,一股脑儿全推给了孙悟空,无怪孙悟空说:“师父,你老人家忒没情义。为你取经,我费了多少辛勤苦劳,如今打死这两个毛贼,你倒教他去告我老孙。虽是我动手打,却也只是为你。”后来,孙悟空曾有一次向观世音诉苦,还说起:“我弟子舍身拼命,救解他的魔障,就如老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麟。只指望归真正果,洗涅除邪。怎知那长老背义忘恩,直负一片善缘。”  唐僧的不辨是非,爱听谗言,最典型的例子,是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一行来到了一座险峻叵测的高山下,山上有位妖精,听说唐僧“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便一心一意,想要拿了唐僧,吃他的肉。因为惮于孙、朱、沙三位的神力,妖精摇身一变,变成一位月貌花容的女子,“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此时孙悟空化斋去了,猪八戒见那女子生得俊俏,动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乱语,上前搭讪。那女子回道:“长老,我这青罐里是香米饭,绿瓶里是炒面筋。特来此处无他故,因还誓愿要斋僧。”肉眼凡胎的三藏,连忙跳起身来,合掌当胸道:“女菩萨,你府上在何处住?是甚人家?有甚愿心,来此斋僧?”分明是个妖精,那长老却也不认得。这时,孙悟空从南山顶上摘桃子归来,睁火眼金睛,“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下钵盂,掣铁棒,当头就打。唬得个长老用手扯住道:“悟空!你走将来打谁?”’孙悟空说,这女子是个妖精。唐僧死活不信。孙悟空使棒打去,那妖精使个解尸法,撇下了假尸首逃去,便唬得个长老战战兢兢,口中作念道:“这猴着然无礼!屡劝不从,无故伤人性命!”悟空让唐僧看那女子留下的饭罐瓶子,只见满是拖着尾巴的长蛆,还有青蛙、癞蛤蟆。旁边的猪八戒挑唆,说这都是孙悟空怕念《紧箍儿咒》。使障眼法变的,于是三藏不顾眼前铁的事实,竟真的念起《紧箍儿咒》,直疼得孙悟空喊叫:“头疼!头疼!莫念!莫念!”那妖精元神逃去,恨得孙悟空咬牙切齿,又不甘心徒劳无功,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再变成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一根弯头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孙悟空认得,这仍是那妖精变的,“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见此,更不辨真假,“只是把那《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唐僧执意要驱赶孙悟空回去。和他断绝关系。妖精不会善罢甘休,再次变做一个老公公,前来哄骗唐僧。孙悟空担心的是师父被妖精捞去,他怕妖精再次逃脱,便念动咒语,唤来山神、土地,协同帮忙,有诸神的通力照应,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原来是一堆粉骷髅,脊梁上一行字,叫“白骨夫人”。旁边的猪八戒再次挑唆谗言。“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反复念起《紧箍儿咒》,吃了秤砣,决不肯接受孙悟空的恳求,铁了心要将自己的救命恩人赶走了事。  这些,都是《西游记》中的文字描写,白纸黑字,清楚可见,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我们还要清楚,如上所述,却并非《西游记》中唐僧形象的全部内容。《西游记》里的唐僧性格,是有着发展和变化的。印象中,第五十八回之前,唐僧与孙悟空师徒间,似乎矛盾不断;而第五十八回以后,他们之间的冲突就逐渐减弱了。突出的例子,就是从此以后,唐僧再没有对孙悟空念过紧箍咒,也没再对孙悟空下过逐客令,而是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信任。比如第八十回,在黑松林,地涌夫人变化成一个被捆的美少女,想骗唐僧上钩。最初,唐僧也真上当相信了,又要发他的慈悲心肠。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识破是妖精作怪,告诉了师父,猪八戒依然挑三、在大天竺国,唐僧被假公主抛绣球打中,要他做驸马,他也坚决拒绝:“贫僧是出家异教之人,怎敢与玉叶金枝为偶?万望赦贫僧死罪,倒换关文,打发早赴灵山,见佛求经,回我国土。”以至于惹得国王发怒:“这和尚甚不通理。朕以一国之富,招你为驸马,为何不在此享用,念念只要取经!再若推辞,教锦衣官校推出斩了。”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称得上铁骨铮铮的圣僧,神佛夸赞他“有德”、“心虔志诚”,妖魔说他是“十世修行的好人”,以及小说中所说的“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五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都不是没有根据的虚誉。  但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与历史上的玄奘,终究不是一个样子,事实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可以这样说,在取经故事传播演变的过程中,从故事的整体看,是日渐走向神话;而取经主人公玄奘,却慢慢变得世俗化。一个原本的英雄高僧,被逐渐改造成为一个平庸的僧人。谓予不信,请看正文,让我们共同走进历史场景中,去看一下历史上的唐僧取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前言

  小引:从《西游记》中的唐僧谈起  读过《西游记》的朋友,应该不会忘记集合于唐僧身上那诸多令人憎恶的种种弱点来——胆小怕事,懦弱无能,不通情理,迂腐固执,是非不分,爱听谗言。这似乎人所具有的各种缺点,都集中到了他一个人的身上。  的确,唐僧和他的大徒弟孙悟空比,显得超乎寻常的无能。他没有火眼金睛,识不出妖精;显得弱智,干什么都一事无成:到寺院求宿,被人拒绝;前去化斋,空手而返。  说起唐僧的胆小懦弱,我们就会想起西行途中,每遇到险山恶水,唐僧总表现出的那一副苦瓜相:心惊胆战,面容失色;碰到妖魔鬼怪,就跪在地上,直喊饶命。比如在蛇盘山鹰愁涧,当他用来作坐骑的行脚马被摄走吃掉的时候,他哭着说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么走得!”说着话,泪如雨下。再如第二十回,到了黄风岭,被黄风怪拿住,唐僧道:“我被魔头拿来,遭此毒害,几时再得相见!好苦啊!你们若是早些来,还救得我命;若十分迟了。断然不得保矣。”一边叹息,一边又泪落如雨。此等表现,无怪连猪八戒都要笑话他:“师父老大不济事。”  唐僧的不通情理,迂腐固执,爱听谗言,是非不分,这是最让读者感到痛恨的行为。西行路上,唐僧靠的就是徒弟们不避艰险、出生入死的保护。特别是孙悟空,为了师父,简直是在玩命,称得上舍生忘死了。但唐僧对他,却显得有些寡恩薄情。有一次,途中遭遇草寇的抢劫,唐僧被吊打,痛苦难耐。孙悟空解救了他,打死了两个强盗,唐僧却又心中不快了。埋尸的时候,他口中念念有词:“你到森罗店下兴词,倒树寻根,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人。”分得够清了,他不顾事情因谁而起,这一切是为的谁,就将所有的责任,一股脑儿全推给了孙悟空,无怪孙悟空说:“师父,你老人家忒没情义。为你取经,我费了多少辛勤苦劳,如今打死这两个毛贼,你倒教他去告我老孙。虽是我动手打,却也只是为你。”后来,孙悟空曾有一次向观世音诉苦,还说起:“我弟子舍身拼命,救解他的魔障,就如老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麟。只指望归真正果,洗涅除邪。怎知那长老背义忘恩,直负一片善缘。”  唐僧的不辨是非,爱听谗言,最典型的例子,是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一行来到了一座险峻叵测的高山下,山上有位妖精,听说唐僧“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便一心一意,想要拿了唐僧,吃他的肉。因为惮于孙、朱、沙三位的神力,妖精摇身一变,变成一位月貌花容的女子,“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此时孙悟空化斋去了,猪八戒见那女子生得俊俏,动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乱语,上前搭讪。那女子回道:“长老,我这青罐里是香米饭,绿瓶里是炒面筋。特来此处无他故,因还誓愿要斋僧。”肉眼凡胎的三藏,连忙跳起身来,合掌当胸道:“女菩萨,你府上在何处住?是甚人家?有甚愿心,来此斋僧?”分明是个妖精,那长老却也不认得。这时,孙悟空从南山顶上摘桃子归来,睁火眼金睛,“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下钵盂,掣铁棒,当头就打。唬得个长老用手扯住道:“悟空!你走将来打谁?”’孙悟空说,这女子是个妖精。唐僧死活不信。孙悟空使棒打去,那妖精使个解尸法,撇下了假尸首逃去,便唬得个长老战战兢兢,口中作念道:“这猴着然无礼!屡劝不从,无故伤人性命!”悟空让唐僧看那女子留下的饭罐瓶子,只见满是拖着尾巴的长蛆,还有青蛙、癞蛤蟆。旁边的猪八戒挑唆,说这都是孙悟空怕念《紧箍儿咒》。使障眼法变的,于是三藏不顾眼前铁的事实,竟真的念起《紧箍儿咒》,直疼得孙悟空喊叫:“头疼!头疼!莫念!莫念!”那妖精元神逃去,恨得孙悟空咬牙切齿,又不甘心徒劳无功,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再变成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一根弯头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孙悟空认得,这仍是那妖精变的,“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见此,更不辨真假,“只是把那《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唐僧执意要驱赶孙悟空回去。和他断绝关系。妖精不会善罢甘休,再次变做一个老公公,前来哄骗唐僧。孙悟空担心的是师父被妖精捞去,他怕妖精再次逃脱,便念动咒语,唤来山神、土地,协同帮忙,有诸神的通力照应,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原来是一堆粉骷髅,脊梁上一行字,叫“白骨夫人”。旁边的猪八戒再次挑唆谗言。“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反复念起《紧箍儿咒》,吃了秤砣,决不肯接受孙悟空的恳求,铁了心要将自己的救命恩人赶走了事。  这些,都是《西游记》中的文字描写,白纸黑字,清楚可见,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我们还要清楚,如上所述,却并非《西游记》中唐僧形象的全部内容。《西游记》里的唐僧性格,是有着发展和变化的。印象中,第五十八回之前,唐僧与孙悟空师徒间,似乎矛盾不断;而第五十八回以后,他们之间的冲突就逐渐减弱了。突出的例子,就是从此以后,唐僧再没有对孙悟空念过紧箍咒,也没再对孙悟空下过逐客令,而是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信任。比如第八十回,在黑松林,地涌夫人变化成一个被捆的美少女,想骗唐僧上钩。最初,唐僧也真上当相信了,又要发他的慈悲心肠。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识破是妖精作怪,告诉了师父,猪八戒依然挑三、在大天竺国,唐僧被假公主抛绣球打中,要他做驸马,他也坚决拒绝:“贫僧是出家异教之人,怎敢与玉叶金枝为偶?万望赦贫僧死罪,倒换关文,打发早赴灵山,见佛求经,回我国土。”以至于惹得国王发怒:“这和尚甚不通理。朕以一国之富,招你为驸马,为何不在此享用,念念只要取经!再若推辞,教锦衣官校推出斩了。”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称得上铁骨铮铮的圣僧,神佛夸赞他“有德”、“心虔志诚”,妖魔说他是“十世修行的好人”,以及小说中所说的“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五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都不是没有根据的虚誉。  但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与历史上的玄奘,终究不是一个样子,事实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可以这样说,在取经故事传播演变的过程中,从故事的整体看,是日渐走向神话;而取经主人公玄奘,却慢慢变得世俗化。一个原本的英雄高僧,被逐渐改造成为一个平庸的僧人。谓予不信,请看正文,让我们共同走进历史场景中,去看一下历史上的唐僧取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书籍目录

小引:从《西游记》中的唐僧谈起玄奘的身世剃度出家取经缘起踏上西行路穿越西域各国进入北印度在中印度来到那烂陀寺周游五印名噪女曲城载誉归来唐僧形象的生成民间世俗化的唐僧伟大的玄奘精神

编辑推荐

  唐僧的不通情理,迂腐固执,爱听谗言,是非不分,这是最让读者感到痛恨的行为。唐僧的不辨是非,爱听谗言,最典型的例子,是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说起唐僧的胆小懦弱,我们就会想起西行途中,每遇到险山恶水,唐僧总表现出的那一副苦瓜相。这些,都是《西游记》中的文字描写,白纸黑字,清楚可见,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历史上的唐僧并不完全是这样。

作者简介

《历史上的唐僧》主要内容: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与历史上的玄奘,不是一个样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可以这样说,在取经故事传播演变的过程中,从故事的整体看,是日渐走向神话;而取经主人公玄奘,却慢慢变得世俗化。一个原本的英雄高僧,被逐渐改造成为一个平庸的僧人。谓予不信,请看正文,让我们共同走进历史场景中,去看一下历史上的唐僧取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图书封面


 历史上的唐僧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