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家驹安全区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宗教人物 > 饶家驹安全区

出版社:江苏人民
出版日期:2011-7
ISBN:9787214071149
作者:阮玛霞
页数:20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在卒试之后,饶家驹神父回到法国,从1911年到1913年,他总算有机会在自己的祖国的两个不同教区,勒芒和巴黎教区从事牧灵工作。随着这一精神、宗教、知识和善工服务上的历练的结束,也就是发“末愿”的时候了。行愿要达到两个重要的目标,即:每个会员要献身并服务于耶稣会,最重要的是,耶稣会把每个会员和它永远地结合在一起。饶家驹神父是在1913年2月3日在巴黎行“末愿”的。除了学习和义工外,饶家驹用几个暑假在法国南特东南的普瓦捷市最贫穷的地区从事与下层青年有关的工作。当时的他个头高大,身体强健。费尔南德·莫诺(Fernande Monnot)在上海法租界生活期间,由饶家驹为她施洗,并主持了她的婚礼。她回忆说,饶家驹修剪得方方正正的红胡子给人留下仪表堂堂的印象,这一点也经常被他的同事所谈及。多年以后,他的头发和胡子逐渐变白,越发显出他的贵族气派。履行职责时,他通常穿着黑色长袍,这使得他看起来比平时还要高大,同时他经常带着一顶蓝色法国贝雷帽。他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不易忽略和无法忘记的。饶家驹擅长多种运动,在频繁举行的足球比赛中经常能见到他充当裁判。当他做观众时,在鼓励本队的欢呼声中总能听见他震耳的叫声。让受到他关照的年轻人最为高兴的是,他总是愿意参加比赛结束后举行的欢庆活动。在游泳比赛和其他的水上运动上,他是令人崇拜的高手,他总能够在必要的关头把本领施展出来。在一次夏令营快结束的时候,他组织了一次河上漂流活动,本想以此来奖励这次成功野营的所有参加者。不料漂流活动以悲剧告终。当日河流湍急,剧烈颠簸让人很难保持身体平衡,激流之下,一些野营者从船上跌进河中。意识到情况危急,饶家驹连衣服也没脱就纵身跳进河里,用尽全力把惊慌失措的野营者全部救上岸来。这一时刻他表现出来的勇敢和救人行动的成功,成为普瓦捷地区人们在各种公开的场合常见的谈话话题。就在他行“末愿”的同一年,饶家驹神父获知他的第一个传教工作是在中国的上海。当时,去中国传教不可能是他的首选。就在他回法国之前不久,还在静修期中,他亲笔写了一封信给他所在教省的会长,信中表明,他希望能与后者会面,商谈一下他回国后将要分派给他的工作。预想到他们要谈论的话题,他先提到了在中国服务的问题以及他将来在那里的服务。他直言他无意去中国。当然,在说这番话之前他声明他要献身于耶稣会的事业,无论它给他安排什么样的任务,他都会尽力去完成。他解释说他想在法国工作,而让那些对去中国服务怀有宗教热忱的人去中国也许效果更佳。意识到法国在宗教信仰上面临的困境,他认为自己在帮助祖国加强和重建天主教的基础方面还是能发挥作用的。他指出,他另一个考虑的因素,可能也是最关键的,那就是他年迈生病的母亲,如果他去遥远的中国进行长期服务,母亲就不得不为此作出牺牲。最后,他明确指出,一旦耶稣会决定他必须到上海以耶稣会牧师的身份开始全面服务时,他的顾虑和保留都会被置之脑后。饶家驹神父可能很喜欢直截了当地讲话,哪怕是在同他的长上讲话时也是如此。对他的个人风格做评论的人经常会提到这一点。他被描述成一个聪明睿智、个性热情奔放的人,他因为做事果断同时又和蔼可亲而广受称赞,始终保持他的法国特征。他举止文雅、待人热情,他既能坚持自己的观点,还能得到别人的支持,他的这种能力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有些人说他并不是一个容易相处的人,但他们也都注意到,随着他长期献身慈善事业,他的性情也变得越来越温和了。尽管如此,他独立不羁的性格和所受到的良好训练,有时确实让他无法完全认同他的长上。在耶稣会的海外管辖区域中,上海归巴黎教省管辖。相应地,饶家驹的上司是巴黎教省的法国大主教,巴黎教省总部设在巴黎市格勒纳勒大街42号。一旦来到上海,他要住在耶稣会社区,他的服务要受到著名的耶稣会大学——震旦大学校长的监督和指导。按照教会的秩序,上海代牧区主教主持整个上海天主教社区,包括耶稣会。惠济良(Monsignor Augustin Haouisee)从1915年至1943年任上海代牧区主教。他要接受地位比上海郊区更高的罗马教皇驻南京代表的指示。来自罗马的指导很明确,它强调在华服务的天主教传教士要远离政治,只关注宗教事务和那些受到他们关照的人的福利。就在饶家驹神父准备进入上海这个新社区时,与他同一年行末愿的耶稣会神父博伊尼斯(Boynes)和他结伴而行。这两个年轻的神甫一起准备动身去上海传教。路途迢迢,乘船可能需要23天至72天不等,视船的大小、航行的路线以及天气而定。

前言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中国曾经遗忘过世界,但世界却并未因此而遗忘中国。令人嗟讶的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就在中国越来越闭锁的同时,世界各国的中国研究却得到了越来越富于成果的发展。而到了中国门户重开的今天,这种发展就把国内学界逼到了如此的窘境:我们不仅必须放眼海外去认识世界,还必须放眼海外来重新认识中国;不仅必须向国内读者适译海外的西学,还必须向他们系统地介绍海外的中学。这套书不可避免地会加深我们150年以来一直怀有的危机感和失落感,因为单是它的学术水准也足以提醒我们,中国文明在现时代所面对的绝不再是某个粗蛮不文的、很快就将被自己同化的、马背上的战胜者,而是一个高度发展了的、必将对自己的根本价值取向大大触动的文明。可正因为这样,借别人的眼光去获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历史使命,因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过强烈的反差反观自身,中华文明就找不到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当然,既是本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就不能只从各家学说中筛选那些我们可以或者乐于接受的东西,否则我们的“筛子”本身就可能使读者失去选择、挑剔和批判的广阔天地。我们的译介毕竟还只是初步的尝试,而我们所努力去做的,毕竟也只是和读者一起去反复思索这些奉献给大家的东西。刘东1988年秋于北京西八间房

内容概要

阮玛霞(Marcia R. Ristaino)1939年出生。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学士、夏威夷大学硕士、乔治城大学博士。曾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东亚收藏部工作,现任美国国会图书馆约翰·克鲁格中心研究院,美中政策基金会顾问。成果丰硕,初本书外,主要著作还有《中国革命的艺术:1927-1928年间不满情绪的煽动》、《最后的容身之港:上海的侨民社团》、《中国勇敢的缪斯:丁聪的漫画和艺术》。

书籍目录

译者的话致谢前言第一章  早年岁月第二章  来到中国第三章  痛苦之中的上海第四章  饶家驹安全区第五章  仿效饶家驹安全区第六章  海外筹款第七章  饶家驹安全区内的生活第八章  最后的日子和遗产尾声附录一  1949年8月12日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即日内瓦第四公约)附录二  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四公约关于保护国际武装冲突的受害者的附加议定书(第一议定书)参考文献正文插图目录  1937年,饶家驹神父在上海  饶家驹出生时的家庭住宅  饶家驹神父  利玛窦(1552—1615)  上海的“独臂神父”  在上海万国商团任随军神甫的身穿军服的饶家驹神父(最右)  1931年,保护棺柩以免被洪水冲走  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  战火中寻求避难的难民  战火中逃难的中国难民正穿越外白渡桥  停泊在黄浦江上的日本战舰  日本士兵正在攻占一座桥  南市监督委员会委员  饶家驹神父会见日本领事  俞鸿钧市长和他的夫人  法租界地图上阴影部分是饶家驹安全区  战火包围中,饶家驹安全区勉力以存  上海城市中面积极小的饶家驹安全区  在法租界关闭的大门口挤在一起的难民  一卡车难民进入饶家驹安全区  饶家驹神父被称为“大好人”  这座建筑是饶家驹神父在安全区内的办公地点  饶家驹正带领客人参观安全区  饶家驹神父同安全区8万名难童中的一些孩子在一起  难童正在学习手工艺  饶家驹与英国驻军司令特尔弗一斯莫利特少将在一起

作者简介

法国神父饶家驹是60多年前出现在上海的一位辛德勒式的人物。1937年,他倡导建立的“南市难民区”即“饶家驹安全区”,至少保护了30万逃难的中国人。他开创的救济难民的“饶家驹安全区”模式,被南京、汉口、广州等地沿用。1949年修订的《日内瓦公约》采纳了饶家驹安全区的经验。但是,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对他的名字几乎一无所知,甚至很多耶稣会成员也知之不多。本书作者阮玛霞通过查阅中国、法国、美国、日本、瑞士等地的档案和文献,采访相关当事人,为我们重现了一位独臂神父在上海拯救数十万难民的东方传奇。不仅如此,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对于我们今天思考难民问题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图书封面


 饶家驹安全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谈起二战时期在中国难民救助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西方人,首先想到的当属德国人约翰•拉贝。1937年末日军占领南京之后,拉贝利用自己纳粹党人的身份,在南京建立了一个“难民安全区”,总计收容了约30万难民,拯救了无数中国人的生命。由此,拉贝被评选为百年来对中国贡献最大的“十大国际友人”之一,在中国享有极高声誉。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中国,“难民安全区”的首创者是法国耶稣会士饶家驹神父。饶家驹于1937年的“八一三事变”后率先在上海创设南市安全区,该安全区一直存在到1940年8月,连同他在内地主持创建的数个安全区,总计拯救了约50万中国难民。拉贝其后在南京创设的难民安全区,正是对饶家驹安全区的效仿。饶家驹,原名罗贝尔•夏尔•埃米尔•亚基诺•贝桑热,1878年出生于法国洛林,及长皈依天主教耶稣会,经19年训练,成为一名神父。1913年饶家驹来到上海传教,后任耶稣会虹口郊区牧师兼震旦大学教授。在震旦期间,因做实验而炸掉一臂,被称为“独臂神父”。饶家驹热衷于慈善事业。1927年北伐军占领上海前夕,饶神父因保护修女、儿童而受到社会称赞。1931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饶神父积极募集钱款,投身赈济。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饶家驹以华洋赈济会会长的身份第一时间投入救济伤兵工作。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几十万难民从闸北和南市涌入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受阻,到处是流离失所的民众,作为上海国际红十字会副主席的饶家驹挺身而出,在日军和上海市政当局中间折冲樽俎,不懈交涉,最后成功将被法租界环抱的南市区北部区域独立出来,成为受英美法等中立国民间人士管理的难民安全区,接纳了数十万被拒绝在租界之外的华人。安全区持续达3年之久,对于上海的难民救济事业功莫大焉。饶家驹所创立的安全区模式还被作为案例写进《日内瓦协议》,成为日后国际战争中难民救济工作的参照典范。七十年多后,美国国会图书馆约翰•克鲁格中心研究员阮玛霞(Marcia R. Ristaino)从断简残篇中发现了这些关于饶家驹神父的事迹,并惊讶于这段历史的湮没不彰,遂决心全球收集饶家驹神父的资料,将这段被人遗忘的往事重新公布于世。阮玛霞不但摸清了饶家驹鲜为人知的详细履历和身世,还复原了他在建立安全区过程中和日本军方谈判的来龙去脉。颇令人称道的是,对饶家驹安全区内难民管理,阮玛霞研究得比较详细,如怎样制定管理制度、分发饮食和衣物、进行卫生防疫,办理难民学校、纠察纪律、遣散难民以及如何应付种种危险和突发事件等等。按照阮玛霞的描述,安全区内事务运作有条不紊,因饶神父治理有方,最后连商业和娱乐活动都已恢复,给人的感觉是,在满目狼藉、混乱不堪的“上海歹土”中,饶神父以自己的努力在夹缝中建立了一个“战火中的天堂”,给予苦难中的中国难民们无限的心灵抚慰。目前关于八年抗战,人们更感兴趣的是历次战役的战绩和战况,谈的多是中国军队如何忠烈义勇,以一寸河山一寸血的代价,最终击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而对于战争的后台,尤其是战时慈善组织的运作、海外和民间力量的救济活动关注远远不够。其实,前方志士浴血奋战,固然对国家民族功莫大焉,但是若落实到战区数以亿计的平民安抚、救济等具体事务上,各级政府、中外慈善组织、团体、个人所做出的贡献或许不亚于前方的抗战。在研究战史之外,对这些幕后的人物和事迹索隐钩沉,对抗战史无疑也可构成极大丰富。实际上,中国人对西方人也有过类似饶家驹和拉贝式的人道主义救助活动,如近期被挖掘出来的一个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制定的拯救在华犹太人的计划。1939年2月,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孙科先生见到在华的犹太人流离失所,便提议在西南边陲划定一个犹太人特区,安置被纳粹迫害逃亡来华的犹太难民。此事赢得包括蒋介石、龙云在内的政府高层的广泛赞同,并积极提出种种方案和主张,落实这项提议。在几乎要付诸行动之际,因遭到纳粹德国的粗暴威胁而无奈终止。尽管如此,政府还是通过了其他对在华犹太人给予救济的方案。此议和饶家驹神父在华的义举相似,将其与侵略者的残酷两相对比,可以十足透过人性幽暗之一面发现光明,昭示人道主义和普世价值的博爱和伟大,可以超越民族国家之界限。《饶家驹安全区》的篇幅并不大,故事亦不复杂。译成中文之后约十七万字,关于历史背景的介绍就占去三分之一的篇幅。因饶家驹未能像拉贝那样留下大部头的日记供后人参考,资料所限无法铺展亦是无奈之事。不过,这已经足以再次反思二百多年来西方传教士在华之行动。从马礼逊到赫德再到司徒雷登,这一群体背井离乡来到异邦传播福音,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政治、文化观念,给中国展示了别样的异域文化。他们服务于中国的各个基层社会和偏僻山村,兴建教堂、学校和医院,为中国社会带来无限福祉。他们的活动无疑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中国,推动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尽管他们几乎和侵略战争同时进入中国,但是实际上由于具有宗教信仰,真正对中国造成危害的可谓少之又少。很多人因长期生活在中国,对中国产生了无限感情,将其视为第二故乡,至死难舍。然而,由于1949年以后的政治原因,包括饶家驹在内这一群体成为西方侵略和奴化势力的代表,整体被中国的近代史教科书抹去,让人以为,“中国人的老朋友”只有柯棣华、史沫特莱、斯诺、白求恩等几位,这绝对不能符合历史的基本情况。《悦读mook》第25卷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宗教)信仰的引导让人从事奉献他人的工作,反过来看,社会的破碎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信仰缺失。从历史上看,人道主义在战争罪行面前,从最初的沉默,到二战时期的建立安全区,再到现在以其名义可以直接干涉战争——这一演化向着人类共同体的理想迈进,值得思考。
  •     内容详实,还配了大量插图,喜欢。
  •     住在上海南市区,本来希望顺着书里的内容区寻寻旧迹。结果发现基本上不涉及这个角度,而是钩沉史料为主,内容也比较单薄。这套海外汉学研究丛书参差不齐的老毛病一直存在。
  •     抗战胜利是国际主义大发扬的结果,这本书就是明证。
  •     翻译得一般。
  •     法国神父饶家驹和他倡导建立的安全区模式拯救了几十万中国难民的性命,历史永远铭记这位独臂神父的仁慈与英勇。
  •     题材罕见之作。P118,初期致力于募集善款的一位重要任务是美国前总统赫伯特·胡佛,他层组织一个美国富人委员会从事募捐。勘误:P24,饶家驹1913年到中国,……腐朽无能的清王朝……——此时已是民国;P103,据阿班《民国采访战》透露,决定南京大屠杀的是朝香宫鸠彦,而不是松井石根。搜购:阮冯霞(Marcia R.Ristaino)著:《中国革命的艺术:1927——1928年间不满情绪的煽动》(或为暂译名),杜克大学出版社。另,南京西康路起名时间?
  •     感恩
  •     昨天一口气读完了此书,今天有幸结识了作者。总有人在历史中,打捞出早已被遗忘的珍宝,熠熠生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